講述56個民族的在穗故事

2020-12-14 廣州日報

主持人金子楠(朝鮮族)在《民族同心圓》欄目錄製現場。

文明在身邊 創建齊參與

爭創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廣州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城市,56個民族族別齊全,現有少數民族人口82萬。來穗少數民族同胞為廣州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活力,也為56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續寫了新的篇章。

為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2019年8月起,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與廣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民族同心圓》電視欄目,配合運用板報、報刊、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手機APP等媒體,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反映各族人民群眾在廣州學習、工作、生活、奮鬥的生動故事。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鄧瀟麗 通訊員穗民宗、王小娟、王梓

講述各民族歷史文化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滿族旗袍、八大碗、冰上運動冰球,回族茶碗舞、查拳,蒙古族馬頭琴、摔跤,苗族銀飾、美食、舞蹈……每周日20時35分,打開《民族同心圓》電視欄目,一個又一個民族的美麗傳說娓娓道來。

在節目開場,「民族一點通」環節以各民族最具特色的代表人物、事件、文化等切入,讓觀眾耳目一新。節目最後,「民族繽紛樂」環節會向觀眾獻上一個又一個民族服飾、美食、體育運動的「文化盛宴」……25分鐘的節目,向觀眾展示了和諧融洽的各民族關係。

廣州市商貿職業學校內地民族班王偉娟主任對此深有感觸。她介紹說,自從學校組織觀看《民族同心圓》電視欄目後,同學們進一步了解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增強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意識。受到《民族同心圓》電視欄目的影響,2019年各族學生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聯合創作了《天山珠水情相連》詩朗誦節目,抒發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和美親情。

此外,《民族同心圓》電視欄目還深入側重宣傳各區、各部門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的先進典型,其中一個案例讓人印象深刻。增城區正果鎮畲族村是廣州唯一的少數民族村落,坐落在正果鎮東南部群山之中,毗鄰惠州博羅縣羅浮山,距離增城城區40公裡。由於深山條件惡劣,600多年來畲族村民生活較貧苦。在20世紀50年代,他們搬遷到由政府規劃建設的村莊。近年來,在中央、省、市等各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向著「處處是景點、戶戶有產業、人人能增收」的目標而努力,2017年被國家民委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

在節目製作過程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作為一檔電視專題欄目,《民族同心圓》節目的製作過程也是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挖掘素材、策劃統籌、實地拍攝、電視播放、收集反饋等過程中,可以不失時機地宣傳民族政策,傳遞民族團結進步正能量;在挖掘整理欄目素材過程中,向市、區民族社會團體,以及市市場監管局、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市協作辦、市工商聯、各高校和國有企業等單位徵集各民族來穗創業成功人士、非遺傳承人、各民族傳統文化發展企業、各民族藝術研究機構等,收集整理了各民族各類別的代表企業和代表人士,為豐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素材、壯大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隊伍奠定了堅實基礎。2019年廣州廣播電視臺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

此外,每次實地採訪和拍攝,創作團隊會與出鏡人物、出鏡單位深入探討城市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廣泛徵求意見建議,為改進工作提供寶貴依據。製作欄目過程中,還能充分展現社區民族工作的新情況,不斷總結城市民族工作新經驗。比如,在電視欄目的實地採訪、現場拍攝過程中總結提煉越秀區「民族風情街區建設」、天河區「民族團結進步進園區」、黃埔區「吃一碗拉麵、交一次朋友」等經驗,並向全市作了推廣,極大提升了全市城市民族工作的整體水平。

相關焦點

  • 「乘風破浪」的來穗朗讀者講述廣州打拼故事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來穗宣)離開自己的故土到廣州安身立命,新廣州人都在經歷些什麼?8月9日,由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指導、市中大社工服務中心主辦、市志願者協會協辦的第四屆「我和廣州有個故事」廣州市來穗人員朗讀者大賽半決賽在黃埔區聯和街舉行。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普米族服飾!
    普米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普米語,屬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羌語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文。男孩喜歡戴用羊毛線織成的套頭帽,在面部留有孔眼,帽頂有一個大線穗。不論男孩、女孩都戴耳環和銀質手鐲;過去通常戴大耳環,近代改為以彩線穿耳,下系碧玉。青年婦女均穿短上衣,古代是用麻制的,現代大多用棉布;過去多喜歡白色,喜用白黑紅等多種顏色;右面開襟,下襟較短,窄袖高領。春天她們穿用條絨縫製、領和衣邊鑲嵌金銀邊的袷衣,稱金邊衣服,這就是解放前最好的服裝了。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毛南族服飾!
    1956年7月經過民族識別,正式確定毛南族為單一民族,稱為「毛難族」。1986年6月根據本民族意見,國務院批准改為「毛南族」。貴州的毛南族自稱「哎繞」、「印吞」、「哎吞」等,也是「本地人」、「自己人」之意。其他民族則稱他們為「偒僙」或「佯僙」等,1990年7月27日才正式確認為「毛南族」。
  • 俄羅斯民族裡沒有漢族,為何我國56個民族裡卻有個俄羅斯族?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如俄羅斯有100多個民族,我國也有56個民族,印度的民族更是多達幾百個。
  • 《56個民族56個兵》之①:蒙古族士兵 哈斯格日樂
    中國軍網傾心推出系列報導《56個民族56個兵》,以軍人之名,為祖國獻禮。作者:丁海明 曲延濤 李鵬 李小琳 何友文 王玉 鮮昕56個民族56個兵丨呼喊:他從草原來■中國軍網記者 王超內蒙古,橫亙在中國北方,連接東北和西北。
  • 56個民族茶—水族打油茶
    水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字,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侗臺)語支,水族古文字體系保留著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 56個民族非遺文化保護傳承中心 56個民族非遺文化保護傳承中心位於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是榮程集團文化板塊為整合民族文化資源,促進民族非遺保護所搭建的文化傳播與交流共享的平臺。其緊扣創意、創新、創造、創業四大核心要素,圍繞生命、生活、生態、生產四項人類核心訴求進行場景設置,全景式輸出中華民族非遺文化生活化、場景化的生活方式。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回族服飾!
    各民族服飾這所以千姿百態,除了受到地域環境的影響和社會變革的牽動,還由於各民族具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一、男子服飾56個民族非遺文化保護傳承中心位於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是榮程集團文化板塊為整合民族文化資源,促進民族非遺保護所搭建的文化傳播與交流共享的平臺。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納西族服飾!
    納西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布在雲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裡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納西族有本民族語言,納西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納西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詩文、繪畫、雕塑、樂舞藝術名揚古今中外。納西族中家族組織普遍存在,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瀘沽湖地區納日人(摩梭人)的親族組織保持著比較古老的特徵,納西文化受漢文化影響較深。
  • 第三屆冠禮臺華服文化季56個民族冠軍賽將於本月26日在北海舉行
    華服全稱「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是華夏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自炎黃時期至清朝,中華服飾作為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的服飾,是華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民族風貌性格,承載了中華民族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民族常識|56個民族服飾——朝鮮族服飾!
    服裝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朝鮮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我國吉林省延邊州,其豐富多彩的民族服裝,是朝鮮族人民思想意識和精神風貌的體現。其文化與朝鮮半島的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朝鮮族服裝呈現出素淨、淡雅、輕盈的特點,給人美麗形象,充實了服飾藝術的寶庫。中國朝鮮族在初期,多居於偏僻的山村,服飾的原料以自種自織的麻布和土布為主。
  • 弘揚民族文化,守護美好家園,《石榴花開2》講述裕固族新故事
    本期節目以《裕固族—祁連山下的歌聲》為主題,講述了在攀登雪山的道路上從未停止,希望讓更多人走進秘境巴爾斯,了解裕固族文化的「雪山計劃」發起人常小平、用美聲將傳統民族音樂帶出了草原,走向了世界的裕固族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瑪爾健,以及探尋和保護古老巖畫,希望給後人留下珍貴文化遺產的裕固族詩人杜成峰三位裕固族同胞,在祁連山下為傳承民族文化,建設美好家鄉而努力奮鬥的故事。
  • 解放初期統計有400個民族,怎麼變成了56個民族了?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曾存在過很多民族和政權,他們經過分裂、融合、消逝,最終形成了如今的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我國現今有56個民族,他們是僅剩的56個嗎?他們是怎麼形成的呢?下面,我們來對這些問題進行粗淺的解答。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壯族服飾!
    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範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 56個民族的英語表達法
    中國是多民族融合的國家,56個民族在中國土地上和諧相處,共同繁榮!那麼,今天就分享56個民族的英文表達法吧! 【中國56個民族】漢族 Han;壯族 Zhuang/Bouxcuengh;滿族 Manchu; 回族 Hui; 苗族 Miao/Hmong/Meo; 維吾爾族 Uyghur/Uygur/; 土家族 Tujia/Bizika; 彝族 Yi/Nuosu; 蒙古族 Mongolian; 藏族 Tibetan; 布依族 Buyei/Buxqyaix.你是哪個民族呢?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布朗族服飾!
    布朗族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布朗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語支,可分為布朗和阿瓦兩大方言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女性服飾由於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在布朗族年輕一代中,有不少人改穿漢裝、傣裝等。但傳統民族服裝仍獨具特色。女性服飾因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青年女子穿著豔麗。
  • 56個民族服飾——壯族服飾!
    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範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 56個民族的56個美女,衣服真的好漂亮!
    個民族就像56朵鮮豔的花,盛開在祖國大江南北。漢族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繫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黎族黎族服飾不論在審美和實用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黎族婦女服飾,主要有上衣下裙和頭巾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都織繡著精緻的花紋圖案。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苗族服飾!
    服飾是進行民族識別的手段之一,也是區分民族間的特徵之一,直接體現著一個民族的審美觀或世界觀。貴州關嶺一帶流傳有《蚩尤神話》,傳說遠古時,苗族居住在黃河邊上,共「八十一」寨,他們的首領叫蚩尤,蚩尤為民除掉了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使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後來妖婆的三個妖娃請來了赤龍公和黃龍公(即炎帝和黃帝)復仇,蚩尤率領苗族人民英勇作戰,多次打敗赤龍和黃龍二公。赤龍、黃龍二公聯合起雷老五(即雷公),水淹苗兵,擒殺了蚩尤,焚毀了「八十一寨」。剩下來的苗族子民被迫遠走他鄉。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東鄉族服飾!
    東鄉族是中國甘肅省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大多數東鄉族都兼通漢語,漢文為東鄉族的通用文字,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東鄉族是由多個民族融合而成的,其服飾必然會受到多種來源的影響。東鄉族至今仍保留著不少古代遊牧民族的傳統和生活習慣,其服飾中也保留著過去老年婦女頭戴的名為「腦帽」的帽子。其式樣是蒙古族的敖包似的高筒,頂端合攏,後面再做一個圓扇。東鄉族男青年喜歡系一種兩邊窄細,中間寬大、有囊可裝錢物的繡花腰飾。這種腰飾被稱為「韃子花腰帶」或「韃子花褲帶」,也源於蒙古族。
  • 「56個民族56朵花」,中南民族大學副校長車站迎接各族新生回家
    長江網9月19日訊「56個民族,56朵花……」,這句膾灸人口的歌詞是中南民族大學新生入學時的真實寫照。9月19日上午,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長江財經傳媒研究院舉辦的「武漢高校校長『接你上大學』」活動進入第四場,中南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宋發軍前往武漢火車站迎接來漢求學的2020級各民族新生。上午10時,來自湖南常德的苗族新生仇梅芳剛走出武漢火車站出站閘機口,宋發軍立即迎上去,「歡迎來到英雄的城市武漢,歡迎加入中南民族大學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