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金子楠(朝鮮族)在《民族同心圓》欄目錄製現場。
文明在身邊 創建齊參與
爭創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廣州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城市,56個民族族別齊全,現有少數民族人口82萬。來穗少數民族同胞為廣州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活力,也為56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續寫了新的篇章。
為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2019年8月起,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與廣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民族同心圓》電視欄目,配合運用板報、報刊、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手機APP等媒體,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反映各族人民群眾在廣州學習、工作、生活、奮鬥的生動故事。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鄧瀟麗 通訊員穗民宗、王小娟、王梓
講述各民族歷史文化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滿族旗袍、八大碗、冰上運動冰球,回族茶碗舞、查拳,蒙古族馬頭琴、摔跤,苗族銀飾、美食、舞蹈……每周日20時35分,打開《民族同心圓》電視欄目,一個又一個民族的美麗傳說娓娓道來。
在節目開場,「民族一點通」環節以各民族最具特色的代表人物、事件、文化等切入,讓觀眾耳目一新。節目最後,「民族繽紛樂」環節會向觀眾獻上一個又一個民族服飾、美食、體育運動的「文化盛宴」……25分鐘的節目,向觀眾展示了和諧融洽的各民族關係。
廣州市商貿職業學校內地民族班王偉娟主任對此深有感觸。她介紹說,自從學校組織觀看《民族同心圓》電視欄目後,同學們進一步了解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增強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意識。受到《民族同心圓》電視欄目的影響,2019年各族學生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聯合創作了《天山珠水情相連》詩朗誦節目,抒發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和美親情。
此外,《民族同心圓》電視欄目還深入側重宣傳各區、各部門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的先進典型,其中一個案例讓人印象深刻。增城區正果鎮畲族村是廣州唯一的少數民族村落,坐落在正果鎮東南部群山之中,毗鄰惠州博羅縣羅浮山,距離增城城區40公裡。由於深山條件惡劣,600多年來畲族村民生活較貧苦。在20世紀50年代,他們搬遷到由政府規劃建設的村莊。近年來,在中央、省、市等各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向著「處處是景點、戶戶有產業、人人能增收」的目標而努力,2017年被國家民委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
在節目製作過程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作為一檔電視專題欄目,《民族同心圓》節目的製作過程也是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挖掘素材、策劃統籌、實地拍攝、電視播放、收集反饋等過程中,可以不失時機地宣傳民族政策,傳遞民族團結進步正能量;在挖掘整理欄目素材過程中,向市、區民族社會團體,以及市市場監管局、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市協作辦、市工商聯、各高校和國有企業等單位徵集各民族來穗創業成功人士、非遺傳承人、各民族傳統文化發展企業、各民族藝術研究機構等,收集整理了各民族各類別的代表企業和代表人士,為豐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素材、壯大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隊伍奠定了堅實基礎。2019年廣州廣播電視臺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
此外,每次實地採訪和拍攝,創作團隊會與出鏡人物、出鏡單位深入探討城市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廣泛徵求意見建議,為改進工作提供寶貴依據。製作欄目過程中,還能充分展現社區民族工作的新情況,不斷總結城市民族工作新經驗。比如,在電視欄目的實地採訪、現場拍攝過程中總結提煉越秀區「民族風情街區建設」、天河區「民族團結進步進園區」、黃埔區「吃一碗拉麵、交一次朋友」等經驗,並向全市作了推廣,極大提升了全市城市民族工作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