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體能與成人體能的區別?
青少年的關節很靈活,關節空間很大,雖然關節靈活,但是不夠穩定。所以需要保持靈活性,增加穩定性。
但要注意,需要了解青少年處在什麼樣的生長期和發育期,有沒有哪些地方因為骨骼長的太快,而導致肌肉的長度不夠,柔韌性不足。
另外,青少年還在不斷地長高,長高之後,他的揮桿平面,揮桿的感覺全部都會變化。所以在教青少年的時候,我們要注重他身體的生長期,如果處在生長很快的時候,不要練揮桿技術,因為過幾天他揮桿的感覺、揮桿平面就會發生變化。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要練他的身體速度、投擲能力、爆發力和各種力量,然後等他過了生長的那個高峰期,再去練揮桿平面,這樣對青少年更好。
而成年人關節的空間變小了,關節會卡住,所以需要增加靈活性,靈活性提高後,就會打更遠,也會更穩定。
比如練習骨盆的時候,需要知道骨盆能轉到多少度,揮桿姿勢有什麼問題,是什麼原因不能轉動,然後再針對性地練習。
比賽的孩子怎麼訓練體能?
孩子能不能持續打完18洞或者連續幾天比賽的18洞,跟肌肉的耐力、心肺功能、飲食(營養)有關係,與身體裡的血糖是不是能長時間的保持穩定有關係。
像科普卡、DJ練習體能的時候,會有騎車、帆船、雪上運動等項目,目的就是為了練習平衡、心肺功能。
技術水平不同對球桿桿身的硬度有什麼要求?
1、桿頭速度越快,要越硬越重的;
2、節奏越快,要越硬越重的;
3、延遲釋放的技術動作越晚,要越硬越重的;
4、距離和穩定性的偏好:距離越遠,桿身越軟,利用桿身彈性打遠,缺點就是穩定性不夠。
重心轉移和骨盆旋轉,是同時發生還是先後發生?
基本上是同時的,我們想要的是力量在旋轉的同時移動到左腳的後側。
如果用力學設備精密分析的話,是先移後轉再蹬的順序。但我們教學的話不希望把它們割裂的特別分明,不然就會變得側移太多。
另外,下杆過程只有半秒鐘,這半秒鐘包括了下杆、擊球、送杆、收杆。重心轉移和骨盆旋轉的時間非常少,沒到科研級別不需要那麼詳細去理解,而且每個人感覺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下杆過程中骨盆旋轉和重心轉移都要做到,所以要通過練習基本功去加強。
骨盆和軀幹的訓練就是高爾夫揮桿的基本功,是蓋一棟樓的地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練好基本功,才能達到打球的巔峰。
非常歡迎大家來參加李曉光教練的【全揮桿基本功P1-骨盆六維度訓練】
點擊下方訂閱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