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裡常見的三種「潛規則」,孩子正默默承受,家長三招巧識別

2020-12-22 母嬰參考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Juice

所謂的「潛規則」就是人們私下認可的行為約束,提及這一詞,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職場、官場或者娛樂圈,其實在幼兒園這個小集體裡也存在潛規則,多數孩子可能正在遭遇,且身心遭受著不同程度的傷害,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時發現並制止。

案例

果果這段時間回家後總是悶悶不樂的,果果媽耐心地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孩子支支吾吾的說,老師不喜歡他,說他不乖。果果媽疑惑不解,明明果果在家表現得很不錯啊。她努力安撫孩子的情緒:寶貝,沒事兒的,你要在幼兒園乖乖聽從老師的安排,肯定會受到喜歡的。

可是一段時間後,果果並沒有多大的改變,於是,柳女士便到幼兒園找老師溝通情況,園方表示每個孩子都是公平對待,是果果個人的原因,溝通無果後,劉女士無奈地回到家。

後來經打聽才得知這所幼兒園的黑幕和潛規則,柳女士覺得不可思議,仔細回想當初報名這家幼兒園完全是輕信了廣告宣傳,沒想到內部這麼黑暗,在和老公商量後,劉女士立刻給孩子轉學了。

幼兒園是寶寶脫離家庭、邁入社會的第一個小群體,在這裡藏著諸多的小秘密,尤其是些不靠譜的幼兒園,可能存在如下潛規則。

幼兒園裡的幾種潛規則

1、戴有色眼鏡,區別對待

不得不說,任何一個群體都有愛慕虛榮、嫌貧愛富的人,有的老師可能會戴著有色眼鏡區別對待家境不一的孩子們,尤其是家庭富裕、父母有身份的孩子,會被老師格外照顧和關注,但是對於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有的老師可能就沒有那麼好的脾氣和耐心。

比如老師可以從孩子的穿著、家長的穿著和言行舉止以及開的車和挎的包等等,來判斷這個家庭的經濟實力強弱。

2、送禮的被優待

送禮是種常見的「潛規則」,這種現象存在於各行各業,只不過有些被明文禁止,只能偷偷地送,如果家長頻繁給幼兒園送厚禮,俗話說拿人手短,面對送禮的孩子犯了錯,老師就不會過於追究,並且常常包庇。

3、「麻煩娃」易被冷落

雖說要對所有孩子一碗水端平,但在實際工作中,老師難免會區別對待,比如性格差(霸道、任性、沒禮貌)的孩子,老師可能管不住,又不能打不能罵,於是便冷落或忽視;缺少自理能力的孩子,吃飯、穿衣、上廁所全要靠老師,可能會遭受老師的嫌棄;家長態度差、動不動給老師臉色看的,老師肯定心裡不爽,自然很難真心對待孩子。

當然,並不是說每個幼兒園都存在「潛規則」,父母需要前期多費心,為孩子挑選一所靠譜、口碑好的幼兒園,平時多留意孩子的日常情況,多與孩子互動、交流幼兒園的生活趣事,讓娃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如果有如下幾種表現,要及時解決。

寶寶在幼兒園過得不開心的表現

1、抗拒上幼兒園

如果孩子突然有一段時間開始抗拒上幼兒園,可能在學校遭遇了什麼不開心、不順心的事情,內心留下了陰影。

2、對幼兒園隻字不提

多數家長喜歡追問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有的孩子甚至主動分享給父母,但是突然有一段時間,孩子回家後變得愁眉苦臉、沉默寡言,可能是在逃避些什麼,他們不願意去講述不開心的事情。

3、見到老師和同學都不熱情

一般來說,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早晨上學時見到喜歡的老師或者同學,會露出開心的笑容,熱情地問候早上好,而見到讓娃害怕、討厭的師生時,往往會面露難色、眼神閃躲,緊握著家長的手不放,躲在身後不講話。

相關焦點

  • 這四種冷暴力在幼兒園很常見,可能娃正在默默承受,家長別不知道
    文|啞鈴媽媽有的家長不敢相信,自家孩子那麼小,還那麼懂事,但在幼兒園裡,卻隨時都有可能會遇到冷暴力。與這些能夠說出口的語言暴力相比,冷暴力的表現形式大都很隱晦,它通過對小孩子的輕視、疏遠、漠不關心,讓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感受到被傷害,同時又說不出口,只能忍受這種不舒服。最要命的是,家長如果不認真的跟孩子溝通,孩子會把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似有似無的事,當做自己胡思亂想,獨自忍受痛苦體驗。
  • 一種「新型冷暴力」正在幼兒園蔓延,孩子默默承受,家長渾然不覺
    可殊不知,有些孩子正在幼兒園中默默的承受著一種「新型冷暴力」,但家長們卻沒能及時察覺到。 直到孩子三歲多的時候,小靜一方面覺得小傢伙已經符合入託年齡,另一方面也考慮著讓媽媽好好休息,於是便讓孩子在家附近的一個幼兒園上學。 可入園還沒到一個學期,小靜的孩子就出現了不愛上幼兒園的情況,三天兩頭的找藉口不想去上學。小靜覺得奇怪,孩子平時就膽小,不愛和其他小朋友講話,難不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
  • 以下「軟暴力」正在幼兒園中發生,孩子默默承受,家長卻毫不知情
    上幼兒園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成長過程,也是孩子從家庭到校園的過渡階段,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孩子上了幼兒園,家長都會擔心孩子有沒有打架、有沒有被欺負?但卻忽視了,在幼兒園中可能會有「軟暴力」的情況出現,傷害孩子的心理!「軟暴力」一般都是些無傷大雅,甚至看起來很「正常」事情,不易被家長察覺,很多孩子也只能默默承受。
  • 幼兒園也有「潛規則」,家長知道後,孩子在幼兒園裡會更吃香!
    孩子長大一點後,就要接受知識的薰陶,而幼兒園是孩子離開父母后受教育的第一個新的環境。可能家長也發現了,不同的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會受到不同的「待遇」,有些孩子特別受人歡迎,而有些孩子就容易受到孤立,有時候老師也難為情。
  • 幼兒園3個「潛規則」,孩子可能不懂,但是家長要知道
    我們常聽到職場「潛規則」,其實幼兒園這個小群體裡,也有很多的「潛規則」。有些時候,老師不會說,但是家長是一定要知道的,這樣孩子在幼兒園才能更吃香。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其實才算是真正意義上離開了父母的庇護,需要孩子獨立去對外面的風風雨雨。雖然風雨都不算太大,但是對於沒有經歷過風雨的孩子來說,處處都是考驗。
  • 幼兒園裡的潛規則:老師不會說明,家長也不要揣著明白裝糊塗
    其實,幼兒園和我們平時生活的地方一樣,也是一個小型社會,也有自己的圈子,就跟我們工作一樣,做的好表現得好更容易受到大家的青睞,反之就會受到大家的排斥,所以家長們也要了解一下幼兒園裡的「潛規則」。家長都要知道的幼兒園「潛規則」,老師不會明說1、換位思考幼兒園的老師其實是很累的,小孩子不像大孩子那麼懂事,所以需要照顧的方面也就更多,這個時候肯定就很難做到對所有的孩子一碗水端平。老師就會依靠自己當時的情況來決定這碗水往哪邊傾斜,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明事理,能站在老師的角度積極配合老師解決問題,他們的孩子一定會更受老師青睞。
  • 一種「新型冷暴力」在幼兒園盛行,孩子默默承受,父母卻渾然不知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都會上幼兒園,幼兒園可以鍛鍊孩子和別人溝通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綜合素質。幼兒園對孩子初期的教育很重要。可是很多家長卻說他們的孩子有時候會變得不想去上學,一提起來去上學就很不開心,還會特別生氣。也許你不了解,孩子可能在幼兒園承受了冷暴力。
  • 原來幼兒園也有「潛規則」,老師一般不說,但家長最好要知道
    身邊也有很多朋友選擇要了二寶,也開始著手觀察各個託兒所或者幼兒園的環境,當然也有一些家長並不是特別在意這方面考察,只是單純的把幼兒園當成一個幫助臨時看管和照護孩子的地點。對於抱有這樣想法的家長,我還是會勸其為孩子的人生安全以及後續發展多考慮,也有一些家長曾向我詢問說,幼兒園裡的老師似乎存在著一些"偏心"狀態,如果不走一下"後門",似乎就不會用心照護自家的孩子。這樣的"潛規則"說法經過眾多家長的傳播擴散,也是引發了一些不太好的影響。
  • 幼兒園也有「潛規則」,老師不說家長也要知道,孩子會更吃香
    幼兒園對孩子和家長來說,可謂是幾多歡喜幾多愁。當下的形勢為了讓孩子與小學無縫銜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家長省心了,因為孩子能夠得到更系統的教育。而孩子焦慮了,要自己一個人面對陌生的新環境新朋友。在幼兒園的孩子似乎都是一視同仁,但如果細心觀察,幼兒園中也存在著「潛規則」。
  • 幼兒園老師不會告訴你的3個「潛規則」,老師不說家長也要知道
    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幼兒園也同樣是一個小江湖;江湖有江湖規矩,而幼兒園也有自己的潛規則,家長想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開心,讓自己省心,那就一定要了解好幼兒園裡有什麼值得注意的事情,以下這三個幼兒園裡的「潛規則」,老師不說,家長也一定要知道
  • 《奇葩說》冠軍直言被老師打壓:孩子在默默承受,家長不以為意
    這種委屈,很多孩子都在默默承受不知道你是否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在孩子三四歲時,小腦袋裡永遠充滿了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問題,鑽一些大人看來非常可笑的牛角尖,到了六七歲,在做作業時也會用上自己的方式,結果卻被老師扣了分,漸漸地,孩子長大了,這樣「奇怪」的行為也越來越少了——而很多人還認為這是好事
  • 一種「冷暴力」正在幼兒園盛行,孩子委屈巴巴,家長卻一無所知
    在很多人的心中,「冷暴力」似乎只存在成年人中很常見,吵架的情侶,不和諧的家庭中,冷暴力是很常見的。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冷暴力,那就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你越是歇斯底裡,對方越是無動於衷,情緒無法發洩,就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之中。
  • 幼兒園中的三種「冷暴力」,讓懵懂無知的孩子遭殃,比打罵還傷人
    幼兒園中的三種「冷暴力」,讓懵懂無知的孩子遭殃,比打罵還傷人幼兒園的老師要管理一個班的孩子,一個人的精力終歸是有限的,自然也無法時刻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情況。但也正因為這樣,老師無意間會對懵懂無知的幼兒,採取無形的「冷暴力」,使孩子受到傷害,這種傷害比打罵孩子更可怕。
  • 被欺負會還手的孩子和默默承受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別有點大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在成長中難免會做出讓大人頭疼的事情,比如和同學發生爭執,偶爾也會出現打架鬥毆的場景,這也是校園中很常見的衝突事件,孩子對這些事件處理的方式不同,有些是選擇給予對手還擊
  • 家長大吼大叫,寶寶不願起床,不如做好三點,孩子更樂意上幼兒園
    1.媽媽巧破佯裝生病的淘氣寶寶「小計謀」千與今年10月打了脊灰疫苗和水痘疫苗有點過敏反應,低燒獲準在家休息兩天後,聰明的大寶知道,生病就可以不用去幼兒園。那天大寶開始來戲了。媽媽:千與,快點起床,要去幼兒園了。
  • 四招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孩子上學再也不哭,鄰居都問我是怎麼教的
    有的孩子在生理衛生上已經有了自己的習慣,到了幼兒園不能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和環境解決生理衛生問題,也讓孩子產生對幼兒園排斥的心理。為什麼要去幼兒園呢?有的家長可能會問了,既然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那我們做家長的自己在家教孩子不就行了嗎,也不是非要去幼兒園不可吧。
  • 幼兒園老師「最討厭」的三種接娃家長,家長不自知,對娃傷害不小
    上幼兒園的娃太小,回家路上再近也是車多人多,上學放學接送也是必不可少的。不過很多家長在接送孩子放學的時候,一些「小習慣」容易不受老師待見。很多寶媽都覺得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每天只要管好接送就行了,別的交給老師就好,不用「全天候」照顧寶寶,輕鬆了很多。
  • 幼兒園裡孩子狀況百出,老師太無奈,叫來家長:你家娃送來太早了
    大多數家長會選擇在孩子滿三周歲的時候將其送到幼兒園,開啟新的入園生活。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具備了入園的資格,而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孩子入園後便可以減輕家長們的日常照顧負擔。
  • 沒有這幾種能力的孩子上幼兒園就是「遭罪」,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一方面是孩子的月齡是否達到了上幼兒園的標準;而另一方面也是我們著重要看的一面,孩子是否具有上幼兒園應該具備的能力,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上幼兒園,對於一些能力不足的孩子來說,過早的上幼兒園就是在為自己找罪受。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寶貝,仗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寵愛都變成了一個混世小魔王,難免有些許的任性。
  • 孩子遭遇校園暴力,是奮起反抗還是默默承受?
    看了很多觸目驚心的視頻,有的家長都難以置信自己的小孩在學校竟然遭受了如此的重創。其實校園暴力對於大家都不陌生,相信有50%以上的人學生時代都受到過校園暴力,只不過有的很輕微,造成的後果不嚴重。而有的事情,也不敢對家裡人說。孩子被打,你支持他打回去嗎?兩個孩子兩種不同選擇,最後的命運卻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