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古代草原遊牧民族來說,狩獵經濟、畜牧經濟在社會經濟結構中佔比非常的高,狩獵活動自然也就在古代遊牧民族生活中佔據著不可替代重要的位置。狩獵可以:
一、狩獵能夠擴大食物來源。
二、狩獵能夠獲取珍貴的動物皮毛,與其他民族交流,得到其它生活必需品。
三、通過狩獵能夠提升個人生存本領。
四、通過集體狩獵能夠提升部隊戰鬥力,具有軍事訓練的性質。
五、狩獵還是草原遊牧民族王公貴族喜愛的消遣娛樂活動。
草原弓箭圖 內蒙古博物館 樂藝會資料
說到狩獵就不得不說遊牧民族手中的弓箭和箭鏃。在茫茫草原、大漠戈壁上遺留的古代狩獵箭鏃完整漂亮、樣式繁多、功能性強、趣味性強、讓今天古箭鏃收藏愛好者愛不釋手。
石器時代,遠古先民發明了打制石器箭頭,大大提升了弓箭的殺傷力,這個時候的石質箭鏃沒有詳細的功能區分,即能射獵又可以用於徵戰。我們從遠古的巖畫中能對當時的狩獵及生產生活有一個大概了解。
下圖便是石器時代的打制石箭鏃
從遺留的青銅箭鏃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草原民族就已經根據狩獵目標的不同,選擇使用不同功能的箭鏃,就和現代戰爭中根據打擊目標選擇合適槍械一樣的道理,下面我們就一邊欣賞古箭鏃實物圖片,一邊聊聊古代狩獵箭鏃。
上圖第一枚是三稜鏤空青銅鏃,遺留數量比較大,逐步衍生出下面尾部突出三叉的三稜鏤空青銅狩獵鏃,它大大提升狩獵的命中率並加大對獵物的殺傷力。
在狩獵過程中古人發明了鳴鏑狩獵鏃,在飛行過程中發出清脆的哨聲有驚停獵物的功能,便於射獵。下圖便是兩枚突叉青銅鳴鏑狩獵鏃,它的優點是射獵命中率高,但是工藝複雜,生產成本高。
為了加速狩獵箭鏃的生產,工匠們開始將造型複雜的箭鏃模具分解成簡單的多個模具,大大減少了加工難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青銅組合式狩獵鏃誕生了(下面第三張圖)、它由攻擊部和突叉部上下兩部分組成。
戰國以後鐵逐步在箭鏃上得到了使用,銅鐵組合箭鏃延續使用了很長時間。隨著加工鐵器的技術日漸成熟、鐵箭頭走上歷史舞臺。
(下圖1)是一枚非常稀少的鳴鏑標本,除了四個圓圓的風孔,還有四個鏽跡斑斑的長方孔。推測這應該是一枚四叉鐵鏃(下圖2)和青銅鳴鏑組合的狩獵鳴鏑殘件。附手繪復原圖(下圖3)。
它的加工難度大、成本高,很快就被便於取材、加工快捷的同款骨鳴鏑鐵突叉狩獵鏃所代替(下圖4)。
到遼金時期鐵鏃的製作到達了頂峰,這個時期的鐵鏃樣式繁多、造型複雜、製作精良都是由工匠手工鍛打而成,不由得讚嘆古人的聰明智慧和精湛技藝。
下圖這一對是鐵質四叉鳴鏑。
下圖這一對是四翼四叉鐵鏃
下圖是三支鏟首四叉鐵鏃
下圖這三支由於射獵的目標不同,箭鏃的攻擊部各不相同,而鏃體中部突出的飛翼設計卻如出一轍。
下面四支分別是大鏟式鐵鳴鏑和小鏟式鐵鳴鏑,攻擊部是針對不同獵物而設計。
下圖為兩支三翼外刃和一支三翼內刃鐵鏃,獵物中箭的結果截然不同。
下圖為三支四叉錐鐵鏃用於射獵飛禽和小動物。
下圖為一對小鐵鏟鏃,用於打擊中等獵物。
下圖為一對大型鏟鏃,配合強弓射殺大型獵物使用。
下圖是一對凹首鏟鏃,用於對付大獵物,突出斬切功能,使獵物瞬間失去行動能力。
講遊牧民族狩獵活動就必須講遼代「捺缽」制度。契丹族建國後仍保留打獵、放牧隨四季變化逐水草而遷徙的生活習慣,並將其定立為制度,稱為「捺缽」(「捺缽」就是遼王朝流動的草原王庭)。
四時「捺缽」體制為:
春「捺缽」主要活動是鑿冰釣魚和捕獵天鵝、大雁等。
夏「捺缽」主要活動是去暑納涼、遊獵、群臣議政。
秋「捺缽」主要活動是入山射鹿、獵虎熊等。
冬「捺缽」主要活動是訓練軍隊。
草原弓箭圖 內蒙古博物館 樂藝會資料
下圖為一枚遼代三翼鏤空突叉組合式鎏金鳴鏑,它即是狩獵功能鏃更是使用者身份的象徵,具有禮器性質。又因其三翼鏤空似雨滴滋潤大地,推測是《遼史》裡記載的皇族舉行「祈雨射柳」儀式的遺物。以上兩種說法都只是推斷,其真正用途只能等有新的出土實物或文獻資料再考證了。
因北方遊牧民族高度相似的生活習俗和信仰,「捺缽」制度被後來興起的草原民族金、元、清三代繼承發揚、盛行不衰。
下圖為古畫《元世祖出獵圖》馬鞍上轉身搭箭者使用的就是鳴鏑箭。
鳴鏑 內蒙古博物館 資料
被我們所熟知的是清代木蘭圍場圍獵活動,就是遼「捺缽」的繼承和延伸。清庭每年都要在圍場用狩獵的方式演練軍旅,還穿插進行外交活動,從而達到控制蒙古、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北部邊防的目的。圍獵已成為清政府政治活動、軍事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下圖就是清室圍獵的場景。
下三圖是北京故宮陳列清代皇族圍獵所用弓和箭,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下圖是清代《皇朝禮器圖示》書中所記載的兔叉箭(就是本文所說的四叉鐵鏃)、榛子哨箭、大鈚箭,明確標註每一種箭的材質及用途,為我們研究箭鏃提供了基礎信息。
古箭鏃經歷千年風霜雨雪流傳到我們這些愛好者手中,不能不說是緣分,它凝結著古人的智慧,攜帶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是草原文化真正的載體,我們應該倍加珍惜。
狩獵功能箭鏃的樣式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演變,但都是在定式的基礎上繼承發展、萬變不離其宗,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所使用材質和製作方式發生了改變。
以上是我對部分北方草原狩獵箭鏃的粗淺認知,還請各位同好、讀者帶著批判的態度審視、不吝賜教、期待共同發掘、弘揚箭鏃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