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代銷量「一路向下」,韓系車真的「沒落」了?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2020年正好是北京現代十八歲的「成人禮」,也是北京現代品牌重塑、布局多款車型力求回到車市主流賽道的關鍵之年,但是從銷量表現來看,前景仍不太樂觀。

乘聯會數據顯示,北京現代2020年1—10月銷量為39.89萬輛,相比去年同期的56.83萬輛下滑29.8%,位列廠商銷售榜單第15位,在車型銷售前15名的榜單裡,北京現代也沒有一款車型上榜;而9月份北京現代銷量僅有4.02萬輛,同比下滑41.4%,今年北京現代在「金九銀十」的黃金期的銷量表現與往年相比相差甚遠。

對於造成銷量表現持續低迷的原因,北京現代方面對《商學院》記者表示:「過去的兩年是中國汽車市場由增量競爭轉為存量競爭的兩年,豪華品牌下壓、自主品牌上攻,極大壓縮了合資品牌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馬太效應愈加明顯,導致競爭持續升級,給北京現代帶來了嚴峻挑戰。」

以價換量造成沉痾痼疾

口碑重塑道阻且長

入華18載,北京現代一直主打高性價比戰略。以悅動(2008款)為例,當時新車指導價在10萬元—13萬元間,而其競品裡,如一汽豐田卡羅拉(2008款)售價則在13.98萬元至19.98萬元。從2009年銷量看,悅動在A級車市場中以超23萬輛的成績排名第三,卡羅拉則為15.75萬輛。

得益於當時中國汽車工業整體薄弱,任何國外品牌在中國都會有不錯的銷量,北京現代在2013年時銷量突破100萬輛,僅次於當時的上汽通用、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並將百萬輛年銷成績保持到2016年。

但自2016年北京現代實現銷售114萬輛後,銷量便開始下滑。2017年北京現代年銷下滑至78.5萬輛,到2018年雖有微增達到79.02萬輛,但2019年再度下滑至66.26萬輛。幾年下來,北京現代在北汽集團中的銷量佔比從2013年的76.41%降至2019年的46.5%。這期間,東風日產、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車企的年零售銷量均突破百萬輛規模,趕超北京現代。

從大環境來看,背靠「新四化」,如今中國汽車市場正處百年難遇的變革期,合資車企在產品推陳出新的同時價格越來越親民,自主品牌也在豐富產品線的同時打造品牌的高端化,吉利領克、一汽紅旗、上汽榮威等高端產品起售價紛紛突破15萬元大關。這樣的大背景下,北京現代的「高性價比」戰略就不再合適。

但研究北京現代的產品線不難發現,如今其在售燃油車型除了轎車索納塔、SUV途勝與勝達外,其他產品起售價均在15萬元以下。

蓋世汽車研究院總監盧晏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產品層面來看,如今隨著自主品牌產品力的飛躍和與國外品牌差距的縮小,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國外品牌,開始考慮自主品牌;且因韓系車多屬於經濟型產品,在產品力上缺乏明顯吸引力,首當其衝成為自主品牌瞄準並試圖超越的方向,如此,北京現代市場份額萎縮就是必然的了。從市場層面來看,也因為中國車市自主品牌不斷崛起,致力於品牌向上,主流合資品牌在加速布局,價格下探,像北京現代這樣長期側重中低端車型發展、主打以價換量戰略的品牌就更像是夾心餅乾,處境的艱難可想而知。」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工業品處副處長程曉東則向《商學院》記者進一步指出:「北京現代彼時高增長與當時成功的宣傳運作、政策推動等有關。北京現代成立一年後即進入計程車市場,所用車型主要是中級車伊蘭特和中高級車索納塔,在當時被認為提高了北京計程車檔次。」

程曉東認為,北京現代在中國市場高增長時期,車市整體消費水平不高也幫助北京現代取得更好銷量,但隨著車市從中高速增長轉變為低速增長,影響力和溢價能力較低的品牌會面臨更大挑戰。在中國,韓系車難以算作高檔或豪華品牌,主打10萬元到15萬元,與其價值相對吻合,業績下滑表明企業在經歷升級轉型過程中的陣痛期。

從具體車型銷量數據來看,北京現代往年走量的車型,銷量出現大幅下滑。北京現代往日銷量支柱車型ix35、菲斯塔、悅動10月銷量分別為3453輛、3381輛、7439輛,同比下滑49.24%、56.23%、28.34%;1—10月銷量分別為4.88萬輛、3.02萬輛、4.84萬輛,較往年銷量均有下滑。

盧晏認為,從產品層面來看,早期現代汽車入華之後憑藉新穎的外觀設計,俘獲了不少消費者,但隨著自主品牌在車型造型設計上的提升,現代在外觀造型上的優勢蕩然無存。從技術層面來看,北京現代目前的研發實力沒有亮點,並未有過硬的前瞻性技術,這就使得這個有過年銷量過百萬輝煌歷史,但缺少品牌影響力和口碑支撐的北京現代,開始一蹶不振。

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任萬付向《商學院》記者分析指出:「個人認為,近幾年北京現代銷量一路下滑,內因是技術層面缺乏優勢導致產品競爭力不足,為了銷量打價格戰傷了品牌;外因則是受到自主品牌和其他合資品牌『上擠下壓』,顏值和性價比的優勢不再。」

同時須要指出的是,由於北京現代長期採取「價格戰」,並期望以「犧牲」利潤為代價穩住銷量,導致其品牌影響力和品牌溢價能力大大降低,因此北京現代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市場銷量的萎縮,還有品牌重塑的艱巨任務。

北京現代也意識到改變迫在眉睫,在2020年啟動「HSMART+戰略」, 北京現代方面告訴《商學院》記者:「近兩年,北京現代不斷強化品牌技術實力、加快新品迭代速度,希望通過多種舉措推動品牌和銷量的提升。」

2020年1月15日,北京現代新車品鑑活動上,公司高管表示,2020年北京現代將衝擊年銷量75萬輛的目標,提升中高級車+SUV銷量佔比至47%,推動品牌的全面騰飛。

同時,現代汽車集團也致力於提升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形象,從2020年7月31日起重啟在華進口渠道,引進符合國人家庭出行需求的大型SUV帕裡斯帝;2020年6月,現代汽車集團(中國)宣布聘任曾在奔馳、福特等車企有多年工作經歷的李宏鵬擔任商務副總裁,負責現代汽車集團品牌在華戰略規劃和市場發展業務。

北京現代2020年1—10月的銷量成績僅為39.89萬輛,如今距離2021年僅剩一個月的時間,就算11、12月分別完成10萬輛的銷量,也與銷量目標相差甚遠。

北京現代方面也向《商學院》記者坦言:「突圍的關鍵,一是技術,二是服務,只有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能改變北京現代產品和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固有印象。」

汽車技術工程師萬春雷向《商學院》記者坦言:「品牌營銷還有廣宣對一個企業的長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北京現代之前將精力全放在銷售上是一種戰略錯誤。品牌、市場是修路,銷售是跑車,前者是長期主義,後者是短期主義。北京現代過去的市場戰略也是『以價換量』,必然會犧牲品牌溢價空間。如今必須要改變打法,在品牌宣傳和造勢上多下功夫,改變中國消費者長期以來形成的固有認知。當然,在中國消費者眼中,韓系車主打『高性價比』,要想打破這個固有認知也不太容易。」

經典車型回歸收效甚微

「復興」戰略能否奏效?

北京現代將打法定調在「復興」之上,畢竟「復興」擁有一定的情懷積累,似乎比「突圍」更容易實現。

在2020年廣州國際車展期間,北京現代副總經理向東平對外宣布,北京現代的大戰略是將通過新產品集中導入、新技術全面升級、新營銷全面的創新以及新服務的全面突破,迎來北京現代全新的第二次復興,全面的復興。

「復興」也是韓系車試圖重新崛起的慣用手段,利用「復興」的口號,北京現代按下了產品「加速鍵」。第十代索納塔和第七代伊蘭特在今年相繼上市,這兩款經典產品的換代上市也標誌著北京現代品牌復興戰略的開始。

數據顯示,2020年前8月,北京現代超80%的銷量來自起售價在12萬元以下的產品。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鍾師認為,一般中高端車型的價位區間大約在15萬元到20萬元間,20萬元以上的就屬於比較高端的車型了。而這個區間也是北京現代的布局短板,因此推出中高端車型對於北京現代來說也是當務之急。

北京現代方面告訴《商學院》記者:「提升中高端轎車+SUV的佔比一直是北京現代重要的品牌和銷售戰略,希望通過中高級端車型的布局完善和銷量提升,帶動產品線價格的上移和品牌升級。」

7月22日第十代索納塔作為2020年北京現代的第一款重磅車型正式上市,售價區間為16.18萬元—20.58萬元。據官方介紹,第十代索納塔肩負著提升品牌高度的責任,為了彌補北京現代在中高端市場的短板,其上市欲撬動如今的B級車市場競爭格局,期望與當下暢銷的雅閣、凱美瑞形成"日韓系新三強"。

但《商學院》記者查詢蓋世汽車官網根據乘聯會批發量整理的銷量數據發現,第十代索納塔上市當月銷量為3304輛、8月銷量為3664輛;然而在傳統的「金九」銷售旺季,其銷量為2882輛,環比下滑21.34%;「銀十」銷量僅為1916輛,環比下滑33.52%。作為一款承載北京現代全新技術平臺、最新智能化技術及研發實力的旗艦產品,第十代索納塔的開局不順同時也為北京現代未來車型的上市之路增加了一份不確定性。

由於第十代索納塔的推出並未在短時間內改變北京現代的銷量困境,北京現代只得繼續加速產品布局。今年10月第七代伊蘭特煥新而歸,起售價不足十萬元。得益於此,蓋世汽車官網根據乘聯會批發量整理的銷量數據,在上市的首月伊蘭特銷量就達到了8556輛,成為北京現代10月份銷量最高的車型。

按照官方的說法,伊蘭特代表了北京現代經過一定蟄伏之後的重新復興。它體現了北京現代包括服務優勢在內各方面營銷取得的突破。畢竟伊蘭特曾經在中國市場是一款傳奇的車型。的確,從伊蘭特到悅動,從朗動到領動,在「四世同堂」銷售的17年時間裡,伊蘭特家族累計銷售達470萬輛,也幫助北京現代在中國市場擁有了一席之地。

但此時伊蘭特的回歸,卻難掩其尷尬的定位。《商學院》記者在研究其產品線時注意到,北京現代現有緊湊級車型陣營中,已經擁有悅動、領動和菲斯塔三款車型,伊蘭特的加入導致四款產品售價高度重疊,產品線更加混亂不清晰。

對於產品定位重疊度高的質疑,北京現代方面回應稱:「中級車市場向來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也是各汽車廠商重點布局的市場。不同於高端汽車市場,因為受眾更廣、年齡層更低,中級車市場不論在設計上,還是配置和性能上,都有著更多元化的需求。中級車市場一直都是北京現代的優勢市場,目前,我們在中級車市場有全新悅動、新領動、菲斯塔三款主銷車型,它們分別面向不同的細分市場和消費群體。」

但盧晏指出,北京現代推出伊蘭特意在突出全新產品,但也確實存在加劇內耗的危機,激化同胞陣營的矛盾。北京現代每推出一款新車型,就會導致老款車型銷量下滑,老款車型銷量乏力之時,它又寄希望於推出新車型來帶動銷量,儘管每款車型針對的消費群體略有不同,但其實差別不是特別多,每款車的各自技術亮點也不清晰,就造成了自家層疊錯亂的橫向競爭。

《商學院》記者查詢公開數據發現,7月份第十代索納塔上市後,昔日月銷近萬輛的領動和菲斯塔銷量暴跌,主打運動的菲斯塔9月份銷量甚至下滑至2095輛。而第七代伊蘭特上市的當月,第十代索納塔的銷量環比下滑了33.52%。如此看來,北京現代將伊蘭特起售價定在10萬以下有些棄卒保車的意味,或將加劇其旗下緊湊級車的混戰局面。

當前,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由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市場趨於飽和,與此同時,市面上的車型選擇越來越多,競爭也愈發激烈,馬太效應愈加凸顯。在此背景下,北京現代想要重回主流產品陣營,道阻且長。北京現代方面在談及未來規劃時向《商學院》記者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正在迎來全新的格局,隨著消費需求的升級和車企競爭的加劇,市場也將更加成熟,這對北京現代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

在任萬付看來,北京現代如果要扭轉困局,還需要在幾個方面下功夫。第一個方面是在密集推出產品的同時更應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競爭力;第二個方面是嚴控終端價格戰;第三個方面是積極布局新能源市場;第四個方面是提高售後服務水平,逐漸恢復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

北京現代能否實現自救完成「復興」,《商學院》將持續關注

內容來源: 商學院雜誌

作者: 牛小歐 朱耘

相關焦點

  • 醜出新高度,北京現代全新名圖實車曝光,網友:韓系真的沒落了
    談起「北京現代名圖」這款車型相信關注汽車圈的朋友應該都不會陌生,憑藉超高的性價比讓現代名圖也曾紅極一時,但是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愈來愈烈,現代名圖的銷量也出現了嚴重下滑,為此,北京現代推出了全新一代名圖,今天咱們就瞅一瞅全新一代名圖看看它的產品力究竟如何,能否重新獲得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
  • 2373臺,這是起亞K3的十月份銷量,韓系車沒落真的無可挽救
    轎車銷量排行榜裡,佔據頭部的永遠是日系和德系,國產個別車型偶爾也能擠進去,但已經再難尋到韓系車的身影了,尤其是起亞。曾經叱吒風雲的起亞K3,現在要想看到它的銷量,必須下拉好幾頁才能看到,2373臺,這是它10月份的銷量,看到這個數字,真的無法相信。這個曾經能夠和日產軒逸匹敵的緊湊型轎車,現在連軒逸的零頭都不到。
  • 為何韓系車越便宜越沒有人買,難道真的不如豐田大眾嗎?
    為何韓系車越便宜越沒有人買,難道真的不如豐田大眾嗎?現代集團總體業績之所以會下滑是因為在最主要的中國市場的銷售量下降的非常多,在去年一年北京現代一共只賣出了71.6萬輛車,比起2018年下降了將近10%,這已經不是北京現代第一次銷量的下跌了,已經連續三年出現這樣的情況了,北京現代達到了最近十年以來銷量的最低點。
  • 暴跌一年後銷量開始暴漲 韓系車在華「起死回生」?
    而2017年,韓系車曾在華經歷了最嚴酷的寒冬,北京現代銷售82萬輛,同比暴跌約30%;東風悅達起亞銷售35.95萬輛,同比暴跌45%,全年韓系車的市場佔有率跌破5%的歷史冰點。從暴跌到大漲,這一年韓系車發生了什麼?
  • 北京現代銷量跌跌不休 韓系車性價比「突圍戰」打得響嗎?
    這期間,東風日產、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車企的年零售銷量均突破百萬輛規模,趕超北京現代。與此同時,韓系車總體市場份額也從2017年的5.1%滑落到如今的4%。 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鍾師談到,最近四五年,國內自主品牌崛起明顯,產品力大大增加,而韓系車產品力上缺乏明顯吸引力,比較之下,自主品牌的發力將讓北京現代顯得更加弱勢。
  • 韓系雙雄再爭鋒 東風悅達起亞K5凱酷 VS 北京現代索納塔
    而今,更新到第十代的索納塔上市三個月卻僅有1916輛的單月銷量。與它為姐妹車型稍晚上市的K5凱酷過得也並不比它好多少。這些年裡到底是韓系車變了,還是我們的口味變了?文:宋一行 其實韓系車近兩年的沒落僅限於中國地區,除了韓國本土外,韓系車仍舊活躍於北美、歐洲市場,在這些海外市場,韓系車的銷量僅次於通用汽車。
  • 國產車真的超越韓系車了嗎?銷量並不代表什麼,差距還是十分巨大
    韓系車最近幾年在國內的存在感越來越低,銷量是越來越差,這讓很多車友都產生一種錯覺,韓系車已經全面被國產車超越,韓系車落寞了,國產車已經比韓系車要好,其實在大家看不起韓系車的同時,韓系車的實力也會讓人大跌眼鏡,就拿去年一整年的銷量來看的話,韓系車旗下的兩個品牌加起來才剛破100萬的銷量。
  • 韓系車北京現代2020款領動,是否再次討好消費者?
    北京現代最早的三廂緊湊型轎車是伊蘭特, 伊蘭特換代叫悅動,再換代叫朗動,而到現今朗動換代命名成領動,而並不是北京現代重新開發的一個車型。的確每一次換代的車型都會給人有不一樣的印象,所以這種換代再重新命名的方式,會給消費者重新認識一次它的感覺,北京現代「伊蘭特」進入國內市場時,在中國市場獲得一個不錯的銷量認可,皮實耐用好開所以當時也成為很多地方的「的士」代表,而改款到現在你會發現越來越年輕化。這次年改款的的領動依然保持與19款(10.98~14.88萬)的指導價一致,這次的2020款還增加了一些實用性的配置。
  • 為何韓系車能快速崛起,看看韓國8月份銷量排行就明白了!
    在國內,韓系車也被不少人稱為「棒子車」,雖然帶有諷刺、不屑的意味,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那就是國產與韓系車的差距真的很大。在2019年,現代汽車以720萬輛的總銷量位居世界汽車製造商銷量第五名,這一成績已超越本田、福特這兩大老牌車企,相較國產第一吉利的140萬年銷量成績,可以說現代汽車足以碾壓任何一家國產車企。然而眾所周知,韓國的汽車產業起步也並不算早,為何韓系車能如此快速崛起呢?
  • 經典換代 全新伊蘭特能否盤活北京現代?
    此後北京現代的銷量便開始一路下滑,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9月,北京現代累計銷量僅為33.2萬輛,同比下滑26.7%。令人唏噓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的累計銷量成績僅為2016年的30%。 實際上,北京現代在2017年的銷量爆冷,這並不意外。
  • 韓系車銷量低迷,為什麼起亞智跑還能「大紅大紫」?
    說起韓系車,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這兩輛車,一輛是起亞智跑,另一輛是現代IX35,這兩輛車真是太火了,尤其是起亞智跑這輛車,在韓系車銷量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排上SUV銷量的前十名,為什麼起來亞智跑還是會這樣生氣呢?小編從這輛車的外在和內在的優越性出發,總結了以下四個原因。
  • 薩德事件導致銷量,韓系車自然不會放棄,在5月份賣了4萬多臺!
    自從2016年「薩德」事件以來,國內韓系車的銷量就如同踩了剎車一般,急速下降,(雖然在國產車的影響下韓系車的銷量已經受i到了很大影響)。抵制薩德、抵制韓國車,一時間不僅銷量大跌。韓系車陣營的現代、起亞更是一度被傳出要退出中國市場。然而,現實卻給了一個極大的反差,最新的5月銷量顯示,韓系陣營的現代汽車在5月份取得了40017臺的銷量,同比增長11%,環比增長18%,實現了雙增長,而1-5月份,北京現代終端累計銷量為19.22萬輛。
  • 為了「翻身」,韓系車做了什麼?
    去年八月份筆者寫了篇稿子,標題是《韓系車的絕地反擊》(拓展閱讀:韓系車的「絕地反擊」| 賈新光汽車評論)在文章裡,筆者列舉出去年的下半年內韓系車「頻頻落子」,產品線拉開——其中就包括了現代、起亞的重磅車型,索納塔十代與K5凱酷、平行進口的SUV帕裡斯帝,以及十月上市,定位A級的轎車第七代伊蘭特。
  • 韓系B級車集體撲街,現代索納塔更是一月慘過一月
    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都是韓系車的代表,他們今年分別推出了第十代索納塔和起亞k5凱酷,希望憑藉著這兩款車型重新取得國人的注意力。但遺憾的是半年時間過去了,他們卻表現平平。第十代索納塔自從7月份上市以來,從3304臺一直下降到11月份的1471臺,銷量是一個月慘過一個。
  • 韓國人都買韓系車,那起亞、現代誰賣得最多?韓國銷量榜出爐
    韓國最暢銷的10款車!清一色的「國產貨」,這兩個品牌各佔5席其實在幾年前,韓系汽車在汽車市場中的熱度是很高的。韓系汽車中的現代可謂是銷量冠軍,這個品牌旗下的很多車型都是出鏡率很高的汽車。不過近幾年因輿論風波,再加上整個汽車市場陷入寒冬期,所以韓系汽車的銷量並不客觀。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韓國消費者都買一些什麼汽車吧,還有就是韓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與中國的有何不同呢?韓國人都買韓系車,那起亞、現代誰賣得最多?
  • 現在不要買韓系車的原因
    隨著國產車的崛起,以及德系車、日系車的熱賣,近幾年韓系車在國內市場的存在感越來越低,銷量也是每況愈下。但是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韓系車有回暖的跡象。北京現代在10月份的終端累計銷量為4.8萬輛,環比上個月增長了15.3%(拿下今年最好的銷量成績);東風悅達起亞在10月份的終端累計銷量為26484輛,同比增長了8.1%。
  • 北京現代11月銷量公布:伊蘭特熱了,索納塔涼了
    北京現代作為韓系車在華最具代表性的品牌,自薩德事件後銷量便一路走低,消費者心智份額不斷丟失,直至今日北京現代都沒有緩過這口氣。眼下,北京現代的產品無不以低價切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提振銷量的同時,也降低了自身的「身價」,從而和曾經平起平坐的豐田、本田等逐漸拉開差距。馬太效應加持下,北京現代始終難見起色。
  • 韓系車鹹魚生存指南
    北京街頭隨處可見的索納塔計程車逐漸被北汽紳寶所替代。北京現代迎來了其銷售歷史上的最大跌幅,銷量下滑近30%。從2017開始,北京現代實現了三年連跌紀錄,甚至在中國乘用車最熾熱的黃金時代裡,它反向而行,創下10年來業績新低。 2018年,國內乘用車市場增長出現了賽末點,中國汽車銷量從此也告別增長,甚至出現小幅的下滑。20年來,國產汽車的銷量首次出現年度下跌的現象。
  • 為什麼不建議買韓系車 韓系車質量真的很差嗎?
    韓系車型在國內所有合資車型中,性價比是最高的,在定價上都會比其它同級車型低一些,所有購買合資車的消費者都會考慮韓系車,但很多人為什麼不建議買韓系車呢?一起看看吧!韓系車質量真的很差嗎
  • 韓系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懂嗎
    這幾年市面上有不少唱衰韓系車的,唱衰的原因無非是看到韓系車銷量不高,銷量是判斷一家車企的指標,所以有國人感覺韓系車在中國市場已經不行了,後來居上的國產車都發展得比韓系車好,也之所以現在會經常看到「國產車已經超越合資車」的言論,但是真的已經超越了嗎?韓系車真的已經不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