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1 09:45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吳旭華
與勞斯萊斯合作舉行第八代「幻影」廣西南寧發布會,亮相「愛仕圖爾」北京第一屆歌劇晚宴暨慈善會,走進明星鍾麗緹的家庭宴會,走紅湖南衛視熱播節目《中餐廳》……這一年,東元火腿很「忙」。在這些高大上的場合頻頻亮相,不僅進一步夯實了其作為國內首個高端發酵火腿品牌的地位,而且為其增添了更加濃鬱的「國際範」。
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火腿,竟然能如此風靡美食界?「它成功的關鍵在於中西合璧,把品質做到極致!」東元發酵火腿項目創始人陸金龍說,這隻火腿的研發,凝聚了他30年的心血。
午夜夢回,被鹽水浸溼的棉被
30年中的許多個深夜,陸金龍總會從夢中驚醒。夢境都是同樣的場景:冰冷的火腿加工車間內,伴著無意識的轉身,棉被無聲跌落地上,被地上的鹽水浸溼……
陸金龍在加工火腿
1973年,陸金龍出生於畫水鎮一戶農家。1988年初中畢業後,他沒有隨大流去學木雕,而是聽從父母安排,成了南馬鎮泉府村著名火腿加工師傅馬仕春的關門弟子。
馬仕春的手藝好到什麼程度?上世紀80年代,許多火腿廠給他開出500元的月薪,還是難以聘到。當時正是金華火腿出口創匯高峰期,飽滿的業務加上優厚的待遇,對陸金龍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在位於歌山鎮的浙江東元廠區,迎門牆上寫著9個大字:「走正道、行善事、做好人。」這是初入行時母親給予陸金龍的教誨。因此學徒期間,陸金龍總是第一個起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師父燒洗臉水;晚上收工後,他又把溫熱的洗腳水端到師父跟前。每年春節、端午、中秋,他都要去看望師父,堅持到師父去世。感恩,是陸金龍入職後學到的第一課。
火腿加工的高峰期在每年冬至後,3年學徒期,陸金龍跟著師父在義烏貴溪火腿廠工作。幾間簡陋的民房既是車間又是宿舍,寒冷的冬天猶如冷庫。每天數百隻火腿加工下來,地上都是鹽水,屋子裡瀰漫著濃烈的鹹腥味,晚上睡覺時,棉被經常滾落地上浸泡在鹽水裡。
馬仕春對陸金龍既慈愛又嚴厲:授藝時讓他站在邊上觀看並為他講解技術要領,訓練時又細心為他糾正動作。每個火腿加工師傅都有兩把刀:一把割肉,一把斬骨。割肉刀輕巧,斬骨刀厚重。因為陸金龍年少體弱,開始時馬仕春不讓他用斬骨刀,他就回家打制了一把偷偷練,每日練得手腕酸痛不已,但技藝突飛猛進。3年期滿,陸金龍的刀功已在學徒中首屈一指,能自如地分割筋膜與肉層、皮層,做到各部位毫髮無傷。因此,出師後次年,他就成了金華悅心火腿廠的技術負責人。
中西合璧,做中國最好的火腿
1993年,陸金龍創辦了義烏市新興火腿廠和宗澤火腿商行;2002年擔任華統集團副總裁。自主創業的頭10年,陸金龍順風順水。這一切歸因於他堅持「走正道」,堅持質量至上。傳統金華火腿屬於發酵食品,每個加工環節都嚴格遵循氣候和天氣變化作出調整,全手工操作使一家大型企業火腿年產量控制在3000隻左右。在當時火腿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許多「靠天吃飯」的企業為了增加產量,不惜違背規律損害質量,金華火腿聲譽和行情一落千丈。
面對行情低迷,陸金龍沒有氣餒,而是強化內功,率先走出低谷。「我始終相信金華火腿有著精深的文化內涵,它的發酵工藝是近千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當時,市場上對傳統火腿的高失水率和高鹽分存在詬病。陸金龍說,在沒有文字流傳的情況下,傳統火腿製作完全依賴經驗,這是火腿業最大的缺陷。因此當務之急,必須建立起科學、嚴謹、規範、完整的生產標準。
2008年起,陸金龍九赴歐洲,尋求火腿業創新路徑。他吃驚地看到:西班牙一隻生食火腿賣到4萬元,差不多是200隻傳統金華火腿的總價!這其中的奧秘,在於歐洲擁有完整的生產線與先進的發酵技術,同時從源頭上控制質量。
藏香豬是東元高端發酵火腿的優質肉源
「讓我觸動最深的,就是歐洲企業只想著怎麼把產品做好,質量至上,這和傳統火腿業的工匠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在走遍了歐洲各大火腿企業後,陸金龍緊緊圍繞傳統火腿中的發酵環節,結合歐洲的控溫控溼等技術,研創出了中西合璧的火腿加工技術,建成了高端發酵火腿生產線,於2012年在東陽創辦了「東元」,同時找到了優質的肉源——西藏藏豬高品質原材料資源和河南三門峽生態黑豬原產地保護豬源。10年時間,在雛鷹農牧集團的支持下,東元火腿在鄭州、上海、深圳、浙江、西藏等地布局落子,形成了高端發酵火腿項目「區塊鏈」,把金華火腿從「熟食」推進到「生食」階段,讓大家真正了解並接受這種含有18種胺基酸以及其他豐富營養素的美食。「現在80後、90後甚至00後已成為生食火腿的消費主力,火腿消費市場結構正發生巨大變化。」陸金龍說,生食高端發酵火腿的市場空間將會非常大。
藏香豬
藏香豬
2017年,中國首次受到國際組委會邀請,陸金龍作為史無前例的唯一一位中國代表,參加在西班牙舉行的世界火腿大會,讓世界同行第一次聽到來自中國火腿業界的聲音。
「做一條真正的好火腿很難很難,這取決於對火腿的認知。」陸金龍說,他的目標就是振興中國發酵火腿,「做中國最好的火腿」。在他的人格感召下,一批在他創業之初就同甘共苦的員工至今追隨,而他這些年打造的優質平臺也吸引了許多「新工匠」加入,與他共圓中華火腿的復興之夢。
張揚優勢,振興東陽火腿文化
「我們規劃用3至5年時間,在國內建起3000個城市合伙人,讓國人不出國門就能品嘗到優質發酵生食火腿。」這是陸金龍的近期目標。而他的遠期目標,則是恢復弘揚東陽火腿文化,目前正在著手建造中國火腿博物館。
走進浙江東元公司大樓一樓,金華火腿發展歷史、火腿醃製傳統器具、東元火腿各類產品等歷歷在目;走進陸金龍的辦公室,馮文土、吳初偉、黃小明等大師創作的火腿主題木雕竹雕作品琳琅滿目,還有金華火腿獲得巴拿馬博覽會大獎章的相關證物……這些年,陸金龍一直留心收集火腿主題的文化產品和古董,已小有所成。今年5月,伴隨著西藏東元高端發酵火腿項目開工,陸金元的「火腿小鎮」夢想也邁出第一步。「來到東元火腿小鎮,你會看到藍天白雲下,雪山草原間,藏香豬悠閒地撒歡。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以及科學合理的放養方式,保證了優質的肉源。人們可以在小鎮上賞美景、品美食,感受豐富多元的火腿文化與藏族地域文化,這是資源共享前提下的文化產業融合。」他興致勃勃地描繪著。這種被當地政府當成「軟黃金」保護的豬種,一直以來缺乏運營溢價,如今終於等到了陸金龍帶來的「風口」。不久前,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洛桑江村視察西藏東元,品嘗了東元藏豬高端發酵火腿後,對產品質量和「火腿小鎮」均給予了高度評價。
然而在他內心深處,更希望在東陽打造「火腿小鎮」,「中國火腿看金華,金華火腿數上蔣。歌山鎮是中國火腿文化的重鎮,也是打造『火腿小鎮』的最佳載體。」
深耕火腿業30載,到底什麼才是火腿文化的精髓?「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絲不苟的態度!」陸金龍毫不猶豫地說,傳統金華火腿把天時、地利、人和完美結合,工匠們就是憑著「因時而動、因地制宜」的原則,成就了「金華火腿」金字招牌。他感嘆,當年學藝時,不僅嚴格遵循「過春不加工」的時令規定,而且對火腿上的上鹽區域都有極嚴格的規定,不會多撒一粒鹽到其他區域;切火腿時也不是一刀,而是3刀形成倒三角形。「當年的火腿師傅都是真正的『老先生』,極其敬業,每年所加工火腿不過百來只,就是保證對每件產品負責。」
「火腿文化是東陽極具優勢的文化,也是非常值得保護的文化。」對於火腿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核心,陸金龍坦言需要做好3方面工作,「首先是原種保護,主要是保護東陽獨有的『兩頭烏』豬種,保證肉質;其次是技術保護,弘揚優秀工匠創製的火腿醃製技術;然後是品牌保護。只有把這三者有機融合,火腿文化才不會獨木難支。」
「我是畫水人,卻到歌山來創業,就是想建構火腿業的『歌山畫水』現象。」陸金龍認為,歌山鎮之於火腿最大的優勢就是文化,這種深厚的火腿文化底蘊在全國首屈一指,欠缺的就是保護、挖掘、利用、提升。為此,東元火腿在東陽創辦了專門展示火腿飲食文化的「吳寧府」餐廳,又投資參與拍攝了獲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的唯一華人電影《阿拉姜色》。「任何行業,沒有熱愛是做不久的,對火腿業來說尤其如此。我堅信,文化將是火腿業的下一個風口!」美食界的潮流風向瞬息萬變,而對火腿文化的發掘利用極其微小——這正是讓陸金龍深為著迷並執著投入的領域。
15409503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