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將永久實行性工作制。」
手機掃到這條新聞的時候,是晚上9點,我正在公司,處理一個臨時的項目方案。辦公室坐滿了同事,每個人都正因為項目的臨時調整手忙腳亂。
「渣打集團將於2021年起在全球市場,分階段推行彈性工作制,在工作形式和工作地點上,給員工提供更多靈活性。
圖源: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
具體來看,第一階段將自明年年初開始,在全球九個市場正式推行彈性工作制。
第二、第三階段則分別將於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中時推進,所涉及的細分市場待進一步確認。
參與第一階段的員工佔渣打集團員工總數約54%。渣打表示,在2021年年底,將為至少70%員工及一半市場(即約60000名員工、30個市場)提供彈性工作制;在2023年之前,將計劃覆蓋率提升至90%,對應約75000名員工、55個市場。
為提升該項計劃的靈活性,渣打還將聯合第三方,為員工提供離家近的辦公地點。屆時,大部分員工會採用混合模式,即部分時間在辦公地工作、部分時間在家工作;少數員工會選擇一直在家或一直在辦公地工作。」
圖源:《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我提高嗓門聲情並茂地給同事們讀了這則新聞:「你們看,普華永道彈性工作,摩根大通彈性工作,瑞穗銀行彈性工作,現在渣打銀行也開始了,看來,金融圈全員彈性工作制指日可待啊!」
「我們還需要彈性工作制麼?」身邊的同事從電腦前探起頭,幽幽地說:「難道現在還不夠彈麼?」
大家全都鬨笑起來。
是啊,金融民工需要彈性工作制麼?
這是在彈性工作制被主流媒體認定為「制度的進步」和「打工人的福音」之前,首先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
個人看法難免主觀,本著兼聽則明的原則,我在讀者群裡做了個小調查,參與調查的大多是金融從業人士:
調查題目是:你接受和支持自己的行業和公司實行彈性工作制麼?
調查結果如下圖:
數字說明了一切。
看來,凝結高層管理者智慧結晶,代表國外先進位度的彈性工作制,在中國,在我們金融圈,此刻並不被需要。
不僅金融民工不需要,我猜想,大部分打工人也不需要。
因為什麼?
一句話點破:彈性工作制是個坑,誰跳誰知道有多疼。
當我們說需要,往往在說兩個層次:1是有沒有利,2是適不適合。咱們就來掰碎了說下。
首先,有沒有利。
什麼是彈性工作制?
百度百科是這麼說的:指在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或固定的工作時間長度的前提下,員工可以靈活地、自主地選擇工作的具體時間地點安排,以代替統一、固定的上下班時間的制度。
字面意思都懂,但落實到具體公司,咱們就要睜開慧眼仔細鑑別,其所採取的彈性工作制到底是真彈性還是假彈性了。
圖源:《我,到點下班》
一般來說,彈性工作制可以彈性的節點有這麼幾個:
第一,時間
真彈性是嚴格執行勞動法8小時工作制,超出8小時給加班費,上下班不設考勤打卡,只要完成任務,可以自由安排時間。
假彈性是上班不彈下班彈,只彈多不彈少,事沒幹完就加班,加完班也得隨時on call,微信釘釘秒回的流氓彈性。
可以說,以中國目前的內卷程度,真彈性,咱是不用想了。
現在的主要矛盾就是,打工人們到底要不要接受彈性工作制 = 24小時彈性 ≈ 24小時上班 = 沒有下班這個無賴等式。
圖源:《我,到點下班》
第二,空間
真彈性是可以自主安排上班地點,在辦公時間選擇遠程辦公或在家辦公,且不影響老闆和同事對自己的評價。
假彈性是老闆已經習慣了你家就是辦公室,同事也習慣了你不管在哪都能工作,所以不管在家帶娃,在外健身,在超市買東西,你必須隨時處理工作。
圖源:《我,到點下班》
第三,收入
真彈性是工作彈性,收入也彈性。多勞多得,超出工作任務以外的成果,可以得到更多工資獎金激勵。
假彈性是上班時間長,加班時間長,只有工資獎金不增長。不僅沒有加班費,計算下時薪,還比原來固定工時少不少。
甚至,彈性工作制還衍生出一個新變種。
日本金融巨頭瑞穗金融集團近期就推行了一項彈性工作制度,員工可以自願選擇每周工作3天或4天,但是,工作時長變了,員工基本工資也相應下調。工作3天,工資變為原來的60%;工作4天,工資變為原來的80%。
好麼,這不是要逼死打工人嗎。
圖源:《讓子彈飛》
說完有沒有利,再說適不適合。
過去金融行業為什麼嚴格實行8小時工作日,上下班時間固定。而沒有追隨網際網路等先進行業?
這是其工作的特殊性質決定的。
比如,銀行作為服務機構,必須遵守大眾知曉的開門營業時間,下午5點後,人民銀行的大額支付系統就關閉,根本沒法支持辦公。
而以股市債市為代表的金融市場,則有嚴格的開盤閉盤時間,一些交易投資的工作,也必須使用公司電腦,登錄交易系統和各類分析工具,更要防止數據外洩。
再加上金融工作的中介性質,決定了它必須與多方進行密切交流,所以早會,策略會,路演,復盤會的現場高效交流都是不可缺少的。
圖源:《半澤直樹》
而一旦在金融機構實行彈性工作制,開盤時沒人盯盤,營業時沒人辦業務,開會時只能開電話會,數據在任何地方都能run,對金融行業的工作效率,信息安全和對外形象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再說一個真相,在工作量常年超負荷,KPI格外嚴苛,競爭異常激烈的金融圈,996,007早就已經成為公司和員工心照不宣的日常了。
誰讓金融機構大部分都是行業巨頭,話語權大,根基難以撼動,員工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也不捨得公司給的豐厚報酬。
圖源:《半澤直樹》
所以現在,非要在制度上貫徹彈性工作制,也無非是給996披上一件華麗的外衣,給無薪加班罩上一把法律的保護傘。
我們金融民工需要麼?
不需要麼?
需要麼?
這個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
我來無情地告訴你正確答案:
彈性工作制的提出,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企業的問題,而不是員工的問題。
所以其導致的結果自然就是,公司變得更有彈性了,你卻被越捏越軟了。
經濟學裡有個公式,當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時,企業利潤最高。
因此,增加多少人工完全取決於每增加一個員工帶來的成本和其帶來的收益之間的對比。
圖源:網絡
每增加一個員工給企業帶來的收益(邊際收益)跟企業支付給他的工資(邊際成本)相等時,企業在用工上的投入是最理想的:多一個人就虧了,少一個人就少賺了。
說人話就是,企業這麼做,主要就是想省錢。
渣打銀行推行彈性工作制,因為它的利潤明顯下降了。
近日公布的渣打集團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由於當季信貸減值大幅上升,渣打稅前基本利潤由去年同期的12.4億美元降至7.45億美元,降幅達40%。營業利潤35.2億美元,降幅為12%。
圖源:網絡
而前面提到的要減少員工工作時間的瑞穗集團,同樣是為了削減成本。
在日本近年來實行超低利率的背景下,銀行業績承受巨大壓力。再加上疫情下企業營收的惡化,銀行應對壞帳的支出大幅攀升,和日本一向貫徹的不裁員制度,銀行「開源」受限,只能選擇變相節流。
畢竟,員工在家辦公,辦公室就不用按照實際員工人數去租,可以安排一些公共座位,誰來工作給誰用。公司福利比如免費三餐下午茶還有公司打車報銷費用,也同樣可以省下了。
這些錢平時看著細碎,加起來一算,正經不少。
當然,企業省出來的錢可不只是這點成本,還有一個大頭是加班費。
之前聽過一個段子,一位員工問HR,「我們一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加班怎麼沒有加班費?」
HR面無表情地說:「我們公司實行的是彈性工作制,不要求上班和下班時間的。」
圖源:《我,到點下班》
不要笑,這就是企業實行彈性工作制的背後本質,為了規避加班費。
因為公司白紙黑字明文實行彈性工作制,所以從來沒安排過加班,是員工彈性工作自願加班,自然不享有加班費。
我諮詢了專業法律人士,雖然彈性工作制從法律上講是有風險的,因為現行勞動法裡的工時制度只有三個:一是標準工時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八小時工作制;第二個是綜合計算工時值,一般常見於在生產型企業裡輪班工作;第三種就是不定時工時值,企業的銷售或者是高級管理人員比較常用。
但是,重點是但是,大多數企業主還是選擇搏一博,我就安排員工彈性工作了,我就996了,我就賭勞動監察監察不到我這兒。
圖源:《我,到點下班》
就算勞動者真有不滿對加班提起訴訟,企業也可以輕鬆轉移舉證責任。
因為在「彈性工作制」下,需要用人單位提供的關鍵證據「考勤記錄」這個東西,要麼不存在、要麼不嚴格,還需要勞動者自己舉證。
而由於考勤記錄的證明力弱化,上班時間和加班時間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舉證難度也因此增加了,勞動者就很難完全證明並實現其訴訟或仲裁請求。
企業這招狠吧。
你罵企業是周扒皮?還是責怪政府部門執法力度不夠?
隨便罵好了,反正都於事無補。
當然,你要說彈性工作制對個人完全無益,好像也不是那回事。
至少,你省去了在大城市通勤的幾小時,還有不少交通費。
你還可以穿著睡衣不梳頭不洗臉在家辦公,甚至有時間去接送孩子上下學。
這些當然都是彈性工作制的好處,但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你能不能穩穩噹噹接住這些好處。
在我看來,以大多數人的自律性之差,和人性的經不起考驗,別說工作變得更有彈性了,你首先要警惕的是,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正在失去彈性。
圖源:《我的事說來話長》
拿我自己舉個吧。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自律到爆炸的人。
說戒菸,好,馬上徹底不吸,加強運動,從此幾年沒碰過。
說寫文章,好,每天晚上下班,雷打不動,在辦公室再寫2小時。堅持一年多沒斷過。
但就是像我這樣的一個人,在疫情那段時間在家彈性辦公的時候,還不是見了床就想躺,見了電視就想開,一會吃點水果,一會和娃玩會(你試試和娃一起在家困一天),一會再給魚缸換點水給花澆點水。
圖源:《我的事說來話長》
效率高?不存在的。
再加上都彈性工作了,自然沒了上下班時間,有活的時候就是上班,客戶催著交差的時候就是上班,領導找你的時候就是上班,所以在那段時間最忙的時候,我一天只睡4個小時,起來蓬頭垢面就幹活,沒空吃飯就大把往嘴裡塞零食,胖的不要不要的……
這也就算了,平時正常的同事溝通也變得十分困難,電話/文字/視頻,都遠不如見面。不同人對目標,結果的認同一再出現偏差,導致一件事要比上班時多花一倍時間才能達成共識。
我在疫情期間大概彈性工作了兩個月,到最後兩周,真的已經累到不行,又因為長期缺乏社交而焦慮到不行,只能寂寞地和落在窗口的小鳥聊天了。
圖源:《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有一天,當公司終於宣布恢復正常上班時,我心裡歡呼雀躍的,不給錢都樂顛顛去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每天都堅持要在公司規定時間上班,下班也要在公司完成寫作的原因。
彈性工作看起來美好的背後,是你的個人生活全面失去彈性,你甚至再也不需要抱怨work life balance了,因為工作就是生活。
我都如此了,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自律,不夠內驅,不夠目標導向,就更要掂量掂量了。
最後,有點事我得提醒你,我們現在的8小時工作制,標準工時,是工人階級付出血的代價,用幾代人的鬥爭得來的。
從1817年歐文提出八小時工作制,到我國《勞動法》於1995 年 5 月 1 日起標準工時縮短為40 小時。
圖源:網絡
大家苦苦爭取來8小時工作制,以及平日加班150%工資,雙休日加班200%工資,法定節假日加班300%工資,本意就是為了爭取更多的休息和更多的利益。
如果以後真的全社會,全行業實行彈性工作制,這些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權利,勞動人民是都不想要了麼?
反正,金融民工不會放棄。
我們不支持,不適合,也不需要彈性工作制。
除非……
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段子:
工資3000,按時上班,提早下班
工資6000,按時下班,加班沒門
工資12000,偶爾加班,未嘗不可
工資24000,工作加班,使我快樂
工資48000,領導叫我幾點上下班,我就幾點上下班
工資96000,公司不關門,我就不下班。
你懂得。
等到有一天,錢和工作一起彈,我們再來談。
圖源:《武林外傳》
全文完,感謝你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