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人人都想擁有大長腿,不少女性在擇偶時,相比顏值會更在乎身高。因此,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個子能夠高一些。
父母都是大高個,兒子卻比同齡人矮
婷婷身高1米7,丈夫1米8,按正常來說,將來他們的孩子也會是一個大高個,但現實並非如此,兒子今年12歲了,身高卻比同齡人矮很多。
夫妻倆擔心兒子身體出了問題,就帶他去醫院看看,醫生通過檢查後發現他生長激素紊亂,就詢問是否有不良的作息習慣。
婷婷回答道:「孩子睡眠質量不太好,還怕黑,習慣開燈睡覺。」
醫生:「就因為如此,造成他的睡眠質量差,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或紊亂,個子自然也就長不高。」
關於生長激素
是腺垂體細胞分泌的蛋白質,屬於一種肽類激素。它直接作用於組織上的生長激素受體,間接被肝臟吸收,然後轉換為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來發揮作用。
它可以促進體內蛋白質的合成、脂肪的分解、水、礦物質的吸收,調節糖的代謝,從而刺激骨關節軟骨和骨骺軟骨生長,是骨骼發育的關鍵。
還對細胞的生長、分裂,機體新陳代謝,免疫調節功能起促進作用,同時具有增強黃體生成素、性激素(雄激素)的活性,在人體的青春期發育著重要作用。
若分泌過多,青春期前,骨骺尚未融合,表現為巨人症;青春期階段,表現為肢端肥大性巨人症;青春期後,骨骺已閉合,表現為肢端肢大症。
若分泌過少,導致兒童生長發育受到限制,身材變得矮小,比同齡正常兒童矮30%以上,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但身體各部位比例尚勻稱,智能發育正常。
此外,生長激素呈脈衝式分泌,每24小時為10-20次,脈衝的幅度不均一,相差可達十倍或者數十倍,不是無時無刻都在分泌的,它與晝夜、孩子分泌的年齡和睡眠狀態密切相關。
一生中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最旺盛時期是青春期階段,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分泌量出現減少的趨勢,到60歲時每天分泌的hGH只佔20歲時的1/4。
據研究發現,80%的生長激素在人睡眠時分泌。
尤其是處於快速生長期的孩子,且在進入深睡眠後的1~2個小時分泌開始增加,在慢波的睡眠分泌旺盛,在23點~凌晨2點到達分泌的高峰期。清晨醒來前後的一段時間內仍處於高分泌時期,在醒後30~90分鐘後迅速下降,直至中午時刻達最低點。
ps:HGH正常量兒童<20ΜG/L,男性<2ΜG/L,女性<10ΜG/L。
由此可見,睡眠是保證孩子獲取足量生長激素的關鍵時間,因此要把握好,有些睡眠習慣不可有,可能會打亂激素的分泌,將來可能長不高。
睡覺的哪些習慣,可能導致將來長不高
1、開燈睡覺
不少家長為了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就讓其獨自在一個房間裡面睡覺,又擔心娃怕黑就開著燈,導致他們養成了總愛開著燈睡覺的習慣。
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由於機體區分晝夜是通過下丘腦的視交叉上核—松果體來進行光線感受,從而來控制人體的生物鐘及生理節律,若開燈睡覺會讓孩子身體感覺依舊是白天,促使機體分泌的生長激素量減少,從而影響身高發育。
此外,開燈睡覺還會導致褪黑素的分泌減少,導致其它激素分泌加速,如雌激素、性激素等,容易出現性早熟的情況,造成骨骺提前閉合,孩子的身高同樣會受到影響。
2、睡前加餐
孩子處於生長發育期,不少家長會擔心他們攝入的營養不足,於是就在睡前加餐,久而久之就讓其養成睡前吃東西的習慣。
殊不知,人體處於睡眠狀態,是幫助機體各個器官排毒和修復的,而在睡前加餐,不僅僅會加重他們的腸胃負擔,還會激活人體消化系統,讓人興奮,影響睡眠質量,導致身高受到影響。
孩子身高生長曲線
1、快速生長期(0~2歲)
出生:新生兒身高大約在50釐米左右;
嬰兒期:0~6個月,平均每個月增長2.5釐米;7~12個月,平均每個月增長1.5釐米,寶寶滿周歲身高平均增長25釐米,達75釐米左右;
幼兒期:12~24個月,這一年身高增長10~12釐米。
2、穩定生長期(2~10歲)
這段時間孩子每年長高5~6釐米。
3、青春期(10~20歲)
世界衛生組織將青春期的年齡劃分為10~20歲的人,而女孩開始和結束的年齡都會早於男孩。
青春期階段,孩子每年至少增長7釐米,其中男孩平均每年增長7~10釐米,最高可達到10~12釐米;
女孩平均每年增長6~8釐米,最快的一年可以長10釐米。
綜上所述,如果父母能夠把握好青春期這個最後的長高機會,改掉上面兩個睡眠壞習慣,還能挽回10釐米。
如何把握住孩子的身高?
1、保持高質量的睡眠
睡前不要讓孩子處於興奮狀態,這會導致他們在入睡後無法平靜下來;入睡後,給其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如室內溫度適宜、關燈睡覺、不發出聲音等。
此外,由於只有在深睡狀態且晚上11點~凌晨2點,生長激素才能達到最高峰,因此,作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讓他們在9點30分之前上床睡覺,最遲不能超過10點,來保證生長激素能達到顛覆,幫助娃長高。
2、堅持做適量運動
據研究調查發現,運動是增加hGH分泌的最有效途徑,且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兒童比不參加鍛鍊的同齡兒童平均高4-8釐米。
因此,在孩子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家長要帶他們進行適量運動,如踢足球、打籃球、跳繩、引體向上、跑步等,不僅能促進骨骼發育,還能增強免疫力。
3、注重飲食均衡
父母想要孩子長成大高個,除了補充營養物質外,還需要注重飲食均衡,避免吃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如炸雞、可樂、燒烤等,而應該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
《營養膳食學會》建議:4~12歲兒童的每日熱能供給標準為1830~2470千卡,蛋白質30~75克,鈣500~1000毫克,鋅6~15克,維生素a每日2000~4000國際單位,維生素B20.5毫克和尼克酸6毫克,維生素C3~12歲,每2~3歲為一個年齡組,維生素的供給量分別為40、45、50毫克。(w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