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上大學。」是父母經常告誡我的話。
小時候,每當我坐在父母為我布置的書桌前寫字或讀書時,爸爸從我身旁經過,總會拍拍我的肩膀說:「閨女,你要好好學習,努力讀書。」我只是敷衍地點點頭。每當伯伯叔叔們聚在一起聊天時,總會談及到學習,如:誰家的孩子考了第一名,拿了獎狀……我那時認為那是長輩們一種炫耀的資本,就是所謂的給大人們長臉……
有時候,在課堂上,老師會說:「你們應該好好學習,將來能為祖國做貢獻,給祖國爭光,過上好生活。」我對讀書上學的意義還是模糊不清,認為那不過是老師想贏得榮譽的一種表現形式罷了……
「爸爸,我為什麼要讀書啊?隔壁的同學都不上學了,依然過得很富裕,為什麼要讀書呢?」我坐在電動車後面摟著爸爸的腰問道。爸爸的身體一僵,他沒有說什麼,快走到學校時,爸爸像往常一樣拍拍我的肩膀說:「閨女,這個問題等回家了,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今天好好學習,加油!」
我期待著這個答案……
傍晚時分,我像往常一樣坐在書桌前寫作業,爸爸輕輕地走進來,似乎不想破壞這種氛圍,拍了拍我的肩膀說:「閨女,先停下來,今天你問的問題,我可以給你答案了。你把這篇文章看一下。」說著把手機遞給了我。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 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龍應臺寫給兒子的話。
爸爸語重心長地說:「我不知道你對讀書是怎麼看的,但我希望你記住要讀書,是為了更好的選擇人生。在當今社會中,你認為你有許多權力,但事與願違。你只有被支配的權利而沒有支配別人的權利;你沒有選擇別人的權利而只有被別人選擇的權利。就像我,在外面是一個打工者,我不能自由的選擇地點、時間、報酬,我只能被動地接受別人的要求。這樣,我才能賺到錢,貼補家用,你是我閨女,我不希望你和我一樣永遠是一個被選者,對於我們這種農民,沒有給你「拼爹」的機會去選擇人生,只能供你讀書,讀書是改變命運的一劑良方……
我今天懂得了讀書的價值所在,讀書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我沒有周恩來那種「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抱負,我讀書只是為了能夠有更多的權力支配和選擇自己的人生。我想為自己的人生做主,而不是讓他人支配自己。讀書,是最好的人生選擇。
(鹿邑縣實驗中學九年級畢業生 王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