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有句臺詞,「我這麼努力,就是為了脫離原生家庭。」臉上的疲倦和無奈令我頗有感慨。蘇明玉的母親非常重男輕女。對待大兒子蘇明哲,寧可賣掉一間房也要供他上美國讀書;對待二兒子蘇明成,即使內心知道他不學無術,仍願意在家庭拮据的情況下,出錢讓他去旅遊,而蘇明成的一句哄人的話就能讓她很開心。可當女兒蘇明玉和母親要1000塊錢上強化班為考清華做準備的時候,母親卻以「女孩子家學那麼多幹嘛,上個免費的師範學校就行了」為由,拒絕了為她出這筆錢。蘇明玉靠著自己的倔強勁兒,一步步地變得更優秀,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事業。年紀輕輕的她買豪車、住豪宅,誰能想到如今的她,是當初那個,因為1000塊錢沒有上清華的蘇明玉呢?
正是因為蘇明玉小時候沒有得到原生家庭完整的愛,她在長大以後,更希望找回在原生家庭的位置和存在感,這裡有她很深很隱秘的遺憾,她無法徹底逃脫。她早早獨立離開家,卻還是躲不過原生家庭的雞毛蒜皮和恩恩怨怨,還是驅逐不了心中一直存在的揮之不去的陰影。
千萬不要小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多少人在小時候都會這樣想,將來我一定不要活成父母的樣子。但是等你長大後,你就會發現,在某一個瞬間,你像極了當時的她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與父母長期一起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孩子為人處世的烙印。
一遍遍回憶原生家庭的痛苦,只會強化這種痛苦,引發怨恨和自憐的情緒。而這種經過強化的思維方式,會一次次的湧現出來,成為我們現實不順的理由。
害怕戀愛,婚姻,又渴望真的有一個人可以治癒自己,渴望有個幸福的家庭。
極度缺乏安全感,玻璃心且情緒化。
容易過度付出,會作天作地,不會示弱,不會表達愛,即使被愛,也害怕失去。
特別焦慮,不敢對任何東西任何事抱有希望,害怕失望。
又自卑又帶有討好型人格,別人一點情緒會影響自己一整天,甚至過度反思。
說到底就是骨子裡的自卑,不安。
記得《都挺好》到最後,蘇明玉發現變得像自己的母親。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是這麼大。我們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
電視劇裡不論是《安家》孫儷的房似錦,《都挺好》姚晨的蘇明玉,《歡樂頌》蔣欣的樊勝美,面對家庭,都只能說一句「算了吧」!
治癒原生家庭的痛真的挺難的事。現實中也沒有幾個人能有蘇明玉這種機遇和能力。如果不是遇到貴人,原生家庭的傷害會拖垮蘇明玉一輩子。現實中的我們父母也許永遠沒有反思自己的意思,沒有任何改變,我們一生都在等父母說對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們說謝謝,最終我們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我們可以選擇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和他們保持聯繫,但是不對他們抱有任何希望,先和自己相處的更融洽,讓自己慢慢走出來。
我不知道這世間能有幾個蘇明玉,能在原生家庭飽受傷害之後絕地逢生,從原生家庭的傷痛中解脫需要一個過程,有些改變做起來不太容易,但行動起來,其實還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