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是這麼大,我們終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2020-12-16 幸福滿滿觸手可及

《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有句臺詞,「我這麼努力,就是為了脫離原生家庭。」臉上的疲倦和無奈令我頗有感慨。蘇明玉的母親非常重男輕女。對待大兒子蘇明哲,寧可賣掉一間房也要供他上美國讀書;對待二兒子蘇明成,即使內心知道他不學無術,仍願意在家庭拮据的情況下,出錢讓他去旅遊,而蘇明成的一句哄人的話就能讓她很開心。可當女兒蘇明玉和母親要1000塊錢上強化班為考清華做準備的時候,母親卻以「女孩子家學那麼多幹嘛,上個免費的師範學校就行了」為由,拒絕了為她出這筆錢。蘇明玉靠著自己的倔強勁兒,一步步地變得更優秀,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事業。年紀輕輕的她買豪車、住豪宅,誰能想到如今的她,是當初那個,因為1000塊錢沒有上清華的蘇明玉呢?

正是因為蘇明玉小時候沒有得到原生家庭完整的愛,她在長大以後,更希望找回在原生家庭的位置和存在感,這裡有她很深很隱秘的遺憾,她無法徹底逃脫。她早早獨立離開家,卻還是躲不過原生家庭的雞毛蒜皮和恩恩怨怨,還是驅逐不了心中一直存在的揮之不去的陰影。

千萬不要小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多少人在小時候都會這樣想,將來我一定不要活成父母的樣子。但是等你長大後,你就會發現,在某一個瞬間,你像極了當時的她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與父母長期一起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孩子為人處世的烙印。

一遍遍回憶原生家庭的痛苦,只會強化這種痛苦,引發怨恨和自憐的情緒。而這種經過強化的思維方式,會一次次的湧現出來,成為我們現實不順的理由。

害怕戀愛,婚姻,又渴望真的有一個人可以治癒自己,渴望有個幸福的家庭。

極度缺乏安全感,玻璃心且情緒化。

容易過度付出,會作天作地,不會示弱,不會表達愛,即使被愛,也害怕失去。

特別焦慮,不敢對任何東西任何事抱有希望,害怕失望。

又自卑又帶有討好型人格,別人一點情緒會影響自己一整天,甚至過度反思。

說到底就是骨子裡的自卑,不安。

記得《都挺好》到最後,蘇明玉發現變得像自己的母親。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是這麼大。我們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

電視劇裡不論是《安家》孫儷的房似錦,《都挺好》姚晨的蘇明玉,《歡樂頌》蔣欣的樊勝美,面對家庭,都只能說一句「算了吧」

治癒原生家庭的痛真的挺難的事。現實中也沒有幾個人能有蘇明玉這種機遇和能力。如果不是遇到貴人,原生家庭的傷害會拖垮蘇明玉一輩子。現實中的我們父母也許永遠沒有反思自己的意思,沒有任何改變,我們一生都在等父母說對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們說謝謝,最終我們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我們可以選擇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和他們保持聯繫,但是不對他們抱有任何希望,先和自己相處的更融洽,讓自己慢慢走出來。

我不知道這世間能有幾個蘇明玉,能在原生家庭飽受傷害之後絕地逢生,從原生家庭的傷痛中解脫需要一個過程,有些改變做起來不太容易,但行動起來,其實還是能做到的。

相關焦點

  • 世代教育大調查:你是否慢慢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父母的樣子?
    這個短片想揭露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代際教育傳遞的問題,節奏很平緩,沒有扣人心弦的劇情,但是卻真實的讓每一個父母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是的,很多時候,我們走著走著就變成了曾經自己討厭的父母的樣子。比較諷刺的是,這個媽媽就是剛才控訴父母總是拿自己和堂弟比較的媽媽,顯然,她把自己內心深處最討厭的那種做法完全照搬到了女兒身上。
  • 不可想像的原生家庭影響著你的一生
    國慶這段時間與朋友閒聊時,我突然發現一件十分·可怕的力量,儘管之前我就有所思考,但是我沒想過它帶給一個人人生的影響竟然會那麼大。你現在為人處世有著原生家庭的痕跡和影子狐狸是我的初中同學,但是做同學的時候對她其實並不了解。
  • 其實,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最後,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讓生活變得不再是享受,而是像一捆繩子,把她捆得喘不過氣來。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當事人並不知道,但是卻已經被它無形中影響深遠。只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變成這個女孩的樣子。自從有了原生家庭影響孩子生活的理論之後,很多人便把自己生活的不順、性格的怪異歸結到父母身上。我們總是會想,如果當初父母給自己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自己也許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都知道,家庭對孩子是有很多的影響的。現在很多媒體給我們很多信息,每個人都暴露在媒體中,都已經了解到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細細地說一說關於原生家庭,關於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同時也請大家思考另一個視角,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造成影響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是被影響了。
  • 你最終還是,成為了你最討厭的那個人的樣子
    對於很多人而言,他們一生中最討厭的不是老闆,不是朋友,而是他們的父母。在父母之中,以父親為最主要痛恨的對象。原因無他,自古以來,父權而已。父權,是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傳統。即大多數家庭而言,父親是一家之主。如果理解了父權,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紅樓夢》雖然講述大家庭的故事,卻能同樣讓人看到朝廷。
  • 10種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文 | 丹鳳育兒(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什麼是原生家庭,什麼是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一個孩子從出生到結婚、建立一個新家之前的這段家庭生活,通俗的說就是父母的家。新生家庭,是相對於原生家庭來說的,也就是孩子長大以後,建立的自己的新家,就是新生家庭。
  • 淺談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我是從生命中覺醒的蓮花/原創,抄襲必究轉載請註明出處,我曾是長期受情緒困擾,關注我做您的貼心使者,讓我用自己的經歷和故事陪伴您。談到原生家庭這個話題,現在已經不再陌生,很多人都慢慢明白了原生家庭對個人的成長過程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我們每個人生命都來自於我們的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乃至點點滴滴都會成為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烙印,我們是父母的複印件。可能有的朋友會有些許疑惑,如果從小不是父母帶大的呢?
  • 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嗎?
    可張韶涵的父母卻因為自己的私生活傳出醜聞,影響了女兒的事業,最過分的是,她的父母最後還聯合起來控訴她,引發了「棄養」事件。父母的聯合控訴敗光了她的好人緣,星途戛然而止。「臣妾做不到啊!」看到這句話,你們一定會想起《甄嬛傳》裡的蔡少芬,就連她這樣光鮮亮麗的演員背後也有一個魔鬼般的原生家庭。蔡少芬的父親很早就過世了,她母親是個賭徒。
  • 不要輕視「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
    這讓我覺得很痛苦,只想趕緊離開現在的家庭。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的概念,指的是我們在結婚之前,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個難念的經,不僅僅是夫妻之間的問題,還有孩子和父母的問題。父母如何影響孩子?
  • 在媽媽情緒陰影裡長大的我,不知不覺中變成了自己最厭惡的樣子
    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無數次地對父母產生不滿,也曾無數次暗暗發誓:等我有了孩子,絕對不會像自己的父母,不讓自己曾經經歷的傷痛發生在孩子身上。可是真正為人父母之後,現實卻啪啪打臉,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曾經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深度分析原生家庭的意義與價值
    比如去年的都市劇《都挺好》中蘇明玉儘管事業有成,但是一直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使她內心極度痛苦。甚至很多人從中找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那麼我們究竟要不要把所有的不幸,不快樂,生活的負面一股腦的都拋給原生家庭背鍋呢?如果是這樣想,我覺得那就錯了,這樣不但不能救贖自己,還會將自己推向更加痛苦的深淵。
  • 從山村女孩到劍橋大學博士:她擺脫原生家庭,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塔拉被肖恩打過之後,甚至會說服自己,這是正常的,對她並沒有什麼影響。但後來她才知道,認為這種暴力行為對她沒有影響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種影響——它讓塔拉對暴力熟視無睹。但即使外殼再堅硬的黑暗世界,心靈總能撬出裂縫,讓光照進來。
  • "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2020-12-05 2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
    1、維持關係的真正動機人的一生從起始開始,當然親密關係也是從家庭開始的。一個人從小的經歷是什麼樣的,從小的家庭環境什麼樣的,會絕大程度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這是不容忽視的。
  • 無論什麼樣的原生家庭,都不影響我們擁有幸福的人生
    關於原生家庭,近些年媒體和大眾有特別多的一個探討,特別是原生家庭之錯、原生家庭的創傷和父母之錯,有很多很多的探討。; 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受害者,但其實這是一代又一代,甚至是幾十代延續下來的問題, 我們需要追溯原生家庭整個的傷害或原生家庭之錯 但我覺得,光追究這一部分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任何一個事情都有它的兩面:
  • 《重啟人生》:解開原生家庭的枷鎖
    福爾摩斯曾經說過,觀察一個家庭,不需要觀察這對夫妻的狀態,有的時候觀察這個家庭中的小孩反而能夠更快地反應出這個家庭真實的相處模式。我們也有一句古老的名言說:如果想知道這個人最真實的樣子,就要去看他家庭的樣子。隨著心理學的普及,我們越來越能夠知道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
  • 《隱秘的角落》三個小孩原生家庭的內幕 觸發了原生家庭與孩子教育...
    小小年紀就能hold得住這麼有層次的角色,未來可期。一群電影咖來拍電視劇簡直就是降維打擊,秦昊演的張東升在電梯裡被小孩滋水,嘴角微微一撇,怒而不發的樣子讓我想起了安嘉和這個惡魔。一個細節:從朱朝陽選擇相信的笛卡爾故事結局,就已經揭示了朱朝陽是怎樣的人了。
  • 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原生家庭|孩子|父母|龍迪|玻璃城堡|荀炎
    ▲圖/電影《玻璃城堡》如果母親很好地滿足了嬰兒的需要,對他足夠關愛和認可,他就可以獲得人與人之間最深切的可依靠可信賴的情感連結,而不會感到疏離和恐懼。他所感受到來自別人的照顧,也是產生自我價值感最初的來源。中科院心理所教授龍迪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原生家庭對人最根本的心理影響,其實就是滿足這種依附需要。
  • 囧媽:我們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卻同以愛之名坦然施之於人
    l 自己最討厭的模樣是什麼樣的?每個人曾經都有著自己討厭過的模樣,一種、兩種或者更多。也許現在也還在討厭著,可能討厭的樣子發生了變化;也許世事讓自己抹去了稜角,現在無所謂有著討厭或者不討厭的樣子了。那你可以試著想一想自己曾討厭的模樣是什麼樣的。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變「壞小孩」,原生家庭不是唯一原罪
    網劇《隱秘的角落》裡,學霸朱朝陽從「別人家就的孩子」變成全劇「最壞」的小孩,引起了人們對原生家庭的討論。 01 朱朝陽變成壞小孩,跟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朱朝陽有個糟糕的原生家庭,父母離婚,他跟媽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