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成功!建德發射八枚增雨防雹火箭彈,十分鐘後下起了大雨

2021-01-09 瀟湘晨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何晟

建德市從8月7號開始,就沒有明顯降雨,一直持續晴熱天氣,多地出現旱情。

8月25日,小時新聞記者從建德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經建德市人民政府同意,建德市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於即日起到9月10日適時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作業目的為緩解旱情和水庫蓄水。

楊村橋鎮王謝村西源水庫(建德4號作業點)、大同鎮黃壟村(建德7號作業點)、大同鎮上馬村(建德9號作業點)等是這次人工增雨的作業點。

8月25日,楊村橋鎮具備降雨條件,當天下午建德市氣象部門發射八枚增雨防雹火箭彈,十幾分鐘,半徑10公裡以內的輻射範圍出現了降雨。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西安發射48枚增雨防雹火箭彈 仍將安排增雨作業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盼望著盼望著,小寒節氣前我們到底還是沒盼來一場雪,可這小寒剛過古城西安今天凌晨就迎來了2014年的第一場雨,雖然是人工增雨,雨量也不大,但不管怎麼說,久旱的西安還是溼潤了一些。
  • 人工增雨怎麼進行?要哪些條件?
    遺憾的是,由於其他方面的人工增雨發射條件受限,一直等到了17點40分,大家商量後決定,結束當天的作業任務。「人工增雨操作沒有進行,這樣的情況對氣象工作者來說,是家常便飯。」餘杭區氣象局的工作人員一邊收拾設備一邊告訴記者,人工增雨現場作業就是這樣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再看明天的條件吧,也許明天還會再來。」
  • 福建發射近百枚火箭彈人工增雨 昨多地普降中到大雨
    閩南網1月14日訊 泉州氣象臺昨打響2015年「第一炮」,分別在德化國寶鄉、南安山美水庫、泉州洛江虹山鄉、安溪藍田水庫和永春五一水庫等5個作業點,發射火箭彈45枚。截至昨日下午4時,山區普降大雨,局部暴雨,沿海普降小雨,緩解沿海普遍的小旱。
  • 昨日杭州誰在翻雲覆雨 記者兵分多路直擊人工增雨
    餘杭氣象局工作人員說,局地山區應該有雨,現在如果人工增雨,降雨面積就可以有效擴大了。遺憾的是,由於其他方面的人工增雨發射條件受限,一直等到了17點40分,大家商量後決定,結束當天的作業任務。「人工增雨操作沒有進行,這樣的情況對氣象工作者來說,是家常便飯。」
  • 德州市德城區首次使用火箭彈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8日訊11月18日上午,德州市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中心抓住有利天氣形勢,及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發射3枚BL-1A型56毫米甲增雨防雹火箭彈。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中心藉助氣象雷達和衛星資料,密切監視天氣動態,科學安排部署,指揮作業人員提前到作業站點調試火箭發射架,上午10點15分,一切準備就緒,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向德州市人影辦請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在經過上級主管部門同意並申請空域後,一枚枚火箭射向雲層,作業區普降中雨。
  • 德州市德城區第一套防雹增雨火箭發射系統落戶二屯鎮防雹增雨作業...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3日訊 為更好地滿足全區防災減災和經濟建設需要,4月1日,由德州市德城區人民政府投資購置的全區第一套防雹增雨火箭發射系統在二屯鎮作業站點完成組裝並調試完畢,為進一步擴大德城區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力度,增強防災減災、趨利避害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 記者探訪人工增雨過程:飛機火箭高炮增雨防雹(圖)
    楊凡介紹說,從地面上發射裝有碘化銀的火箭彈、炮彈,在飛行到一定高度後,把碘化銀等催化劑燃成煙劑播撒在雲中,增強雲中的凝結核,使得空氣中的水汽更多地凝結,同時也會對雲中的溫度產生擾動,形成對流,有利於水汽的增多和下降。飛機則是直接飛到降雨雲層中,燃燒焰條或是發射焰彈到積雨雲中,實現增雨作業。  「通過這兩種方式可以實現增雨雪、防雹。」
  • 菏澤發射42枚人工增雨火箭彈,場面震撼難得一見
    6月11日,山東菏澤市氣象局根據全市抗旱和蓄水等保障需要,決定抓住有利天氣,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人工增雨抗旱作業。
  • 39枚增雨防雹火箭彈讓春雨下個爽
    不過平靜的降水背後,有著人工增雨的功勞。經過這一場降水,目前我市累計降水量由較常年偏少近20%變為與常年值相當。我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累計降水量已接近常年值盼了兩個月,我市終於迎來有效降水,清早出門,地上已經是深深淺淺的水窪,路邊滿是植被被雨水洗過的翠綠。
  • 增雨防雹有了新武器
    商報訊(石奎 吳應紅 記者 鄭佳佳) 昨日,貴陽市氣象局在修文縣谷堡、小箐兩鄉鎮完成新型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發射裝置的安裝調試工作
  • 人工增雨火箭彈殘骸有關事項的官方說明來了!
    ,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化學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的活動,是防災減災,服務經濟社會,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益事業。 網友所稱的人工降雨,正確的應稱為人工增雨(一字之差,含義不同)。人工增雨需要在特定的氣象條件下(有符合條件的雲層、雲層含水量達到一定閾值並有水汽補充條件等)、運用作業工具將催化劑播撒到適當的雲層部位,不是任何條件都可以開展的。受作業裝備等條件的影響,我市目前僅開展了人工增雨(雪)作業。
  • 砰砰砰 ,溫州發射60枚增雨火箭彈,成功「打下」甘霖
    砰砰砰 ,溫州發射60枚增雨火箭彈,成功「打下」甘霖 2020-11-20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三地助力樂清人工增雨 昨日全市普降雨水,人工增雨的增水量約113.6...
    市氣象局副局長盧衛星說,截至當前,今年樂清市共開展了49輪24次人工增雨作業,其中火箭彈作業21次,固定煙爐作業3次,共發射人影火箭彈184發,點燃煙條11條,作業次數位居全省第一。為緩解旱情,人影作業隊員們分別於近期11月19日、22日連續開展2次人工增雨,但由於氣候條件、發射時間等因素影響,增雨作業成果有限。
  • 芒市人工增雨防雹助力春耕春播農業生產
    為此,芒市氣象局密切關注天氣,提前做好人工增雨防雹各項準備工作。3月20日芒市氣象臺發布降雨天氣消息:受南支槽影響,預計3月22-24日我市將有陣雨天氣過程,降雨過程中,局地會伴有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請注意防範。
  • 安康西大街落下一枚「火箭彈」?別慌,是人工增雨火箭彈殘骸
    11月17日人影作業情況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簡稱:人影作業),是指為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化學過程進行人工影響,實現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霧、防霜等目的的活動,是防災減災,服務經濟社會,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益事業。
  • 榆林發射22枚火箭彈,人工增雨保春耕
    這背後還有全市氣象部門、人影隊伍的不少功勞,共發射22枚火箭彈進行人工增雨作業。根據氣象資料分析,2月份以來,榆林西北部縣區降水較常年偏少68.8%~96.6%,加之近期升溫明顯,導致西北部和東南部部分區域出現旱情。土地缺墒及氣溫偏高,不僅對全市春季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而且對森林防火增加了隱患。
  • 「砰砰砰」,溫州發射60枚增雨火箭彈,成功「打下」甘霖!
    11月20日,受冷暖空氣交匯影響溫州市境內天氣形勢具備人工增雨條件市氣象部門緊抓時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砰,砰,砰!此刻,溫州人工增雨火箭彈正在發射!11月19日23時至20日8時在空域管理部門的密切配合下我市氣象部門抓住有利作業時機通宵連續作業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人工增雨
  • 貴陽今年新增10套新型人工增雨防雹火箭裝置
    9月7日,貴陽市氣象局在修文縣谷堡、小箐兩鄉鎮完成新型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發射裝置的安裝調試工作。今年全市將新增10套新型人工增雨防雹裝置,分別安裝在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和開陽縣。  據悉,今年新增的新型火箭發射裝置較以往人工防雹增雨火箭更具優越性,主要體現在覆蓋面和安全係數兩方面。
  • 太湖無錫水域「人工增雨火箭彈」發射點有5處
    作為人工改善太湖水質的重要手段,除了低空小範圍人工降雨,更大範圍的人工增雨是發射增雨火箭彈。據悉,自2003年起無錫開始實施火箭彈人工增雨作業,目前大市範圍共有9處人工增雨作業點。「在有利氣象條件下,實施人工增雨可以起到改善水質、減輕空氣汙染、緩解乾旱或高溫等作用。」無錫市氣象局服務與社會管理處相關人員說。據悉,2019年無錫共實施8次人工增雨,7次在湖邊,每次發射4枚火箭彈,影響範圍20平方公裡左右,可在自然雨量的基礎上增加20%的雨量,可使「小雨變中雨,中雨變大雨。」
  • 延壽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發射增雨防雹火箭彈減輕災害
    人民網哈爾濱8月3日電 延壽縣今年進入汛期以來異常天氣較多,7月份降水量77.4毫米,與歷年相比少50%,大部分農田處於偏旱狀態,進入七月下旬八月上旬主汛期,強對流天氣頻發,給農業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縣氣象部門利用有利天氣條件,積極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共發射WR-98型增雨防雹火箭彈14枚,減輕了冰雹大風等災害的發生的同時對前期田間偏旱狀況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