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在《滿江紅·怒髮衝冠》中提到:「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首詞直到現在還有不少學生拿來當做座右銘,以此來激勵自己積極向上。但是這首《滿江紅》,現在已經不再是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了,已經被教育部移出了教材,反而是同名作品中另一首詩詞替代了《滿江紅·怒髮衝冠》以供學習,對於這樣的選擇至今還有不少爭議。
1141年,嶽家軍還在北上抗擊金軍,然而南宋朝廷中以文官當職的秦檜等人,卻以莫須有的反叛罪名將嶽飛誣陷,並慫恿君主趙構對嶽飛加以軍法處置。很快嶽家軍便沒了頭目,而這樣的精忠報國的故事卻沒有一個喜劇結尾,至今也令人遺憾。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遺憾,所以後人一直銘記嶽家軍對於愛國事跡的貢獻。以至於當嶽飛的《滿江紅》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上時,很多家長都是呈現支持的態度,因為嶽飛身上的精神品質,呈現出來的是愛國剛強,堅貞、忠誠、堅毅等積極向上的品質,這值得孩子們學習。
何況《滿江紅·怒髮衝冠》一文,全篇慷鏘有力,盡顯中華兒女的珍珍鐵骨氣概,不論是文學造詣方面,還是精神品質的榜樣作用,能夠被列為學生的必讀科目,都有其一定的教育意義。但是從2003年之後,人教版小學語文書上的《滿江紅》似乎已經不見了,反而替代這篇課文的是同名作的詩詞。
替換掉嶽飛《滿江紅》的詩詞,是歷史上另一位英雄人物秋瑾的《滿江紅·小住京華》。這兩首詩詞都是以「滿江紅」為詞,題目其實不一樣。嶽飛的滿江紅是「怒髮衝冠」,秋瑾的「滿江紅」是小住京華,詞風雖然一樣,精神品質卻大有雷同。
1907年7月,秋瑾在促進新時代女性思想的運動中英勇就義,然而秋瑾的故事卻留給了後人無限的探索,其實秋瑾在本質上和民族英雄嶽飛所傳遞出來的精神品質都值得學生們學習。距離嶽飛的時代已經十分遙遠,然而「精忠報國」這樣的精神品質在抗戰時期尤為重要,能夠渲染民族氣息,團結一致共同抗敵。
然而當秋瑾出現在歷史舞臺的時候,她渲染出來的精神層面又是鼓舞新時代女性應該更加獨立自信。即便《滿江紅·怒髮衝冠》被刪除教科書的版面,但是一樣是學生們的必讀科目,只是位置改變了,其教育內涵並未被取代。
所以兩人在本質上都是正能量,但是卻都有自己的個性。所以當秋瑾的《滿江紅·小住京華》替代了嶽飛的《滿江紅》之後,人們也應該明白,時代在不斷變遷,女性的精神地位也在不斷的變高。所以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更換教科書上的學習內容,其實也是可以體諒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