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滿江紅》被移出課本,另一首不出名的同名作卻入選,有理嗎?

2020-12-12 騰訊網

嶽飛在《滿江紅·怒髮衝冠》中提到:「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首詞直到現在還有不少學生拿來當做座右銘,以此來激勵自己積極向上。但是這首《滿江紅》,現在已經不再是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了,已經被教育部移出了教材,反而是同名作品中另一首詩詞替代了《滿江紅·怒髮衝冠》以供學習,對於這樣的選擇至今還有不少爭議。

1141年,嶽家軍還在北上抗擊金軍,然而南宋朝廷中以文官當職的秦檜等人,卻以莫須有的反叛罪名將嶽飛誣陷,並慫恿君主趙構對嶽飛加以軍法處置。很快嶽家軍便沒了頭目,而這樣的精忠報國的故事卻沒有一個喜劇結尾,至今也令人遺憾。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遺憾,所以後人一直銘記嶽家軍對於愛國事跡的貢獻。以至於當嶽飛的《滿江紅》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上時,很多家長都是呈現支持的態度,因為嶽飛身上的精神品質,呈現出來的是愛國剛強,堅貞、忠誠、堅毅等積極向上的品質,這值得孩子們學習。

何況《滿江紅·怒髮衝冠》一文,全篇慷鏘有力,盡顯中華兒女的珍珍鐵骨氣概,不論是文學造詣方面,還是精神品質的榜樣作用,能夠被列為學生的必讀科目,都有其一定的教育意義。但是從2003年之後,人教版小學語文書上的《滿江紅》似乎已經不見了,反而替代這篇課文的是同名作的詩詞。

替換掉嶽飛《滿江紅》的詩詞,是歷史上另一位英雄人物秋瑾的《滿江紅·小住京華》。這兩首詩詞都是以「滿江紅」為詞,題目其實不一樣。嶽飛的滿江紅是「怒髮衝冠」,秋瑾的「滿江紅」是小住京華,詞風雖然一樣,精神品質卻大有雷同。

1907年7月,秋瑾在促進新時代女性思想的運動中英勇就義,然而秋瑾的故事卻留給了後人無限的探索,其實秋瑾在本質上和民族英雄嶽飛所傳遞出來的精神品質都值得學生們學習。距離嶽飛的時代已經十分遙遠,然而「精忠報國」這樣的精神品質在抗戰時期尤為重要,能夠渲染民族氣息,團結一致共同抗敵。

然而當秋瑾出現在歷史舞臺的時候,她渲染出來的精神層面又是鼓舞新時代女性應該更加獨立自信。即便《滿江紅·怒髮衝冠》被刪除教科書的版面,但是一樣是學生們的必讀科目,只是位置改變了,其教育內涵並未被取代。

所以兩人在本質上都是正能量,但是卻都有自己的個性。所以當秋瑾的《滿江紅·小住京華》替代了嶽飛的《滿江紅》之後,人們也應該明白,時代在不斷變遷,女性的精神地位也在不斷的變高。所以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更換教科書上的學習內容,其實也是可以體諒的一件事情。

相關焦點

  • 嶽飛名作《滿江紅》被移出課本,替代的是一首近代同名作,是什麼道理?
    嶽飛是一個讓人十分敬佩的英雄,當時南宋受到了金軍的騷擾,嶽飛挺身而出,保家衛國,是南宋時期最出名,功績最大的統帥。在20歲起,嶽飛就已經先後有過4次從軍的經驗了。可以說,他是南宋難得的人才
  • 嶽飛《滿江紅》移出課本,秋瑾《滿江紅》卻入選,網友:憑什麼?
    我們都知道,這句話出自我們中學課本嶽飛的《滿江紅》中。想當初,為了背會這首詩我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可當這首詩真正深入我們骨髓的時候,卻要與我們說「拜拜」了。近日有細心的網友,這首詩卻從課本中「意外」消失了,其實名篇被移出課本的情況很常見,因為優秀的文章實在太多了,適時的更換有利於大家對經典作品的深刻解讀。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思想已經不再適應於現在的教學。
  • 嶽飛的《滿江紅》被移出課本,被另一首同名作取代,這合理嗎?
    所有的英雄都應該被銘記,而作為英雄的他們也許會將心中的熱血化作文字,這些文字雖然有力量,卻鮮少能被放到教材裡,嶽飛便是其中的例外,但是近年來,嶽飛的《滿江紅》卻成為了教材書上的過去式,它被同名的詞所替代,這究竟合不合理呢?
  • 嶽飛《滿江紅》膾炙人口,卻被中學語文課本刪除,究竟是為什麼
    ——嶽飛《滿江紅》嶽飛千古流芳的名詞《滿江紅》,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絕唱。從網上獲悉,不知何故,這首一直入選我國初中語文課本的詞作,已被專家悄然刪除,取而代之的是秋瑾的同名詞作。「血腥說」持此觀點的人,其論據是嶽飛《滿江紅》中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描寫過於血腥,少兒不宜,不適合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閱讀。果爸認為,從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這一點考慮,把嶽飛《滿江紅》移出初中語文課本,確實還是可以站得住腳的。
  • 嶽飛的《滿江紅》家喻戶曉,卻被另一首詞取代,這樣做合理嗎?
    嶽飛的這首《滿江紅》,寫的是一氣呵成,充滿了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非常能調動年輕人的愛國情緒,所以歷年來備受文人的崇拜,也多次入選語文課本,教育下一代學習嶽飛精忠報國的高尚品德。 但是就在近幾年,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這首嶽飛的《滿江紅》被移除了語文課本,而被另一首《滿江紅》所取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取代嶽飛《滿江紅》入選教科書,憑什麼?
    為了讓後人學習故事中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些英雄的故事被記載在我們的課本中。可是原本在課本上的這首嶽飛的《滿江紅》卻被移出了課本,取而代之的則是另外一首秋瑾所寫的《滿江紅》。精忠報國"莫等閒,白了少年頭。"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詩,這句詩正是出自於《滿江紅》,而這首詩的作者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大英雄,精忠報國的嶽飛將軍所著。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取代嶽飛入選教科書,憑什麼?
    說到《滿江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嶽飛的「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但是在最新的部編版教科書中,有網友就發現有一首《滿江紅》,但卻不是嶽飛的,而是出自一代女俠秋瑾筆下。
  • 嶽飛《滿江紅》被同名詩詞替換是因噎廢食的做法
    嶽飛廣為人知的人設是精忠報國,死而後已的將軍。嶽飛是個有文化的將軍,他寫了一首《滿江紅》入選了語文課本。詩中「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應該是很多人讀書時的座右銘吧。嶽飛墓《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般認為是宋代抗金將領嶽飛的詞作。
  • 嶽飛為何被移出課本,還取消「民族英雄」稱號?專家:他不適合
    而民族英雄嶽飛想必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個人物,他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從小無論是課本還是事跡我們都能看到嶽飛的身影。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認知都發生了變化,就連我們認知這麼多年的教科書都會發生改變。尤其是歷史教科書,隨著認知的變化,改變的地方也是比較多的,例如8年抗戰改成了14年抗戰,嶽飛不再是民族英雄等等。
  • 有家長建議課本刪除文天祥《過零丁洋》,並給兩個理由,有理嗎?
    這就是為何時代在變遷,但很多經典作品卻在課本中一躺就是幾十年,因為有些東西咱們永遠不能忘。前幾年,陝西的教授胡覺照先生曾建議課本刪除諸葛亮的《出師表》,他認為諸葛亮這文章裡寫的是愚忠,不適合孩子們讀,這一觀點遭到了網友一邊倒的反對。
  • 17年前嶽飛、文天祥為啥被移出教材?餘桂元:他們不是民族英雄
    、文天祥兩人移出了教材,一時間被廣泛議論,不知數十年後,人們是否會主動去了解這段歷史?而在2003年之前,語文課本上也都是在宣揚嶽飛、文天祥等人的英雄氣概,突然間課本上不再有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 古有嶽飛屈原,今有救火英雄賴寧,都被移出教材?理由挺「服眾」
    如今的80後90後,都是聽著英雄故事長大的,古有精忠報國的嶽飛,抵抗匈奴的衛青和霍去病,今有救火小英雄賴寧,他們的精神和價值一代又一代傳承,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熱血青年,但是你知道嗎?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卻被移出了教科書,這又是為什麼呢?
  • 嶽飛被移出課本,連「民族英雄」稱號也被取消,他做錯了啥?
    嶽飛死後,人們為他修建了廟宇,甚至還製作了秦檜等人的跪像,可見在人民心中,他無疑是位民族英雄,可後來嶽飛不僅被移出了課本,就連「民族英雄」稱號被取消,他到底做錯了什麼?此事並非空穴來風,在2002年有關嶽飛和文天祥是民族英雄等字樣就被剔除。實際上有關嶽飛的爭議由來已久,就連文學家胡適也曾支持崇秦貶嶽的論點。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關於嶽飛的爭議越來越白熱化。
  • 嶽飛《滿江紅·寫懷》
    此次北伐,嶽飛壯志未酬,鎮守鄂州(今武昌)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滿江紅》創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嶽飛入獄前不久。詞中有多處可以用來證明這一觀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這兩句歷來是考證《滿江紅》作者問題最為關鍵的內容。
  • 嶽飛是箭垛,《滿江紅》是偽作?
    ,卻獨不涉這首《滿江紅》。這種情形對當時的戲曲、小說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到了清代,嶽飛的形象開始漸漸從明代的頂點回落。滿清統治者大興文字獄,一方面希望繼續借嶽飛來宣揚忠順,感化漢人;一方面又因自身本來屬於金國(後金),不願意看到嶽飛這個抗金名將被頂禮膜拜,於是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下令將嶽飛移出供奉了幾百年的武廟,不再祀享,同時追封漢將關羽三代,在全國普建關帝廟,想借關羽之名將漢人對嶽飛的尊崇全部轉移出去。
  • 滿江紅-嶽飛
    嶽飛    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
  • 課本裡滿江紅已從嶽飛變秋瑾,看另外一首宋代壯志滿江紅
    有一年兒子的校本教材發下來,其中有一篇要求背誦的《滿江紅》,我也沒仔細看就讓兒子背給我聽。結果他背的是秋瑾的《滿江紅·小住京華》,我趕緊翻他的校本教材才發現他沒背錯。但是在我的腦子裡最具有代表性的滿江紅仍然是嶽飛的《滿江紅·寫懷》。
  • 吳佩孚的滿江紅和嶽飛的滿江紅,哪個詞寫得更好
    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一詞,盡人皆知,但嶽飛還有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全詞是「遙望中原,慌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 嶽飛為何被移出課本,還取消「民族英雄」稱號,專家:因為不合適!
    然而就在前幾年,流傳千古、人人傳頌的「民族英雄」嶽飛卻被移出了教科書,專家們還表示要取消他「民族英雄」的稱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嶽飛,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一普通的農民家庭,嶽飛出生的這個時期,正處於北宋動亂時期,女真、契丹等部落迅速崛起,經常對北宋發起進攻,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嶽飛,似乎註定就有不一般的人生。
  • 嶽飛的這首詩,絲毫不遜於世人皆知的《滿江紅》詞,你肯定沒讀過
    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嶽飛,不但創造了戰爭史上的神話,同時,他的一首《滿江紅》詞,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散發出沖天的豪邁氣概,更樹立了詩詞史上的豐碑。《滿江紅》一詞可謂膾炙人口,世人皆知。也許,因為這首詞太過強大的氣勢,以致掩蓋了其他作品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