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韓信有關的10大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

2021-01-09 騰訊網

韓信,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功績很大:「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下面我們一起盤點與韓信有關的十大成語典故!

1、胯下之辱:韓信在淮陰時,有一個屠戶出言侮辱他,說韓信長得高大,喜歡帶著劍,其實膽子特別小。如果韓信不敢用劍刺他,就從他的胯下鑽過去!韓信便當著眾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胯下鑽過去了。

2、一飯之恩:韓信年輕時,生活貧苦。有一個漂母看他可憐,經常接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很感激,對漂母說將來要好好報答她。後來韓信幫助劉邦建立大漢,被封為王,於是找到當時幫助過他的漂母,給了她一千兩黃金作為答謝。

3、推陳出新: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讓他管理糧倉,韓信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糧倉開設前後兩個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把舊糧從後門運出來,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溼的環境下腐敗變質。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浪費的現象,這無疑是倉儲管理史上的創舉。

4、國士無雙: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轉而投靠劉邦。開始也沒得到重用,經滕公夏侯嬰推薦給蕭何,蕭何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並將韓信推薦給劉邦。但劉邦敷衍應付,韓信不辭而別,蕭何月下追韓信,對劉邦說韓信是國士無雙,劉邦才拜他為大將。

5、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邦想東出與項羽爭奪天下,必先佔有關中,而陳倉是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兩地之間有險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韓信派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裡棧道,並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這是三年都不能完成的任務,藉此迷惑麻痺了章邯。誰知韓信率領精銳部隊,從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陳倉,順利地挺進到關中。

6、背水一戰:楚漢相爭時,劉邦命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軍交戰。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拼死奮戰,結果大破趙軍。

7、十面埋伏:漢王劉邦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並派出使者與韓信、彭越等人聯絡,許諾日後與他們共分天下,並把臨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給他們。果然不久,韓信率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項羽退至垓下,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軍隊被重重包圍了起來。

8、功高震主:楚漢僵持時,蒯通知道天下局勢的變化取決於韓信,勸韓信說:「您功勞太大了,將來漢王難免猜忌你,不如兩不相幫,三分天下。」。韓信想著劉邦的知遇之恩,不忍背叛劉邦,沒想到後來一語成讖,被劉邦猜忌懷疑。

9、多多益善:韓信被貶淮陰侯後,一次劉邦和他閒聊,問起各位大將的帶兵能力。劉邦問:「我能帶兵多少?」,韓信說:「大王能帶十萬」。劉邦又問:「那你能帶多少?」,韓信說:「多多益善」。劉邦:「那你怎麼被我抓住?」,韓信:「你帶兵雖然不如我,但你會帶將,這卻是天生的本領。」。

10、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曾月下追韓信,並將韓信力薦給劉邦,韓信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為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蕭何對韓信有知遇之恩。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鬱郁不得志,便圖謀反叛,有人向呂后告發。呂后想殺掉韓信,又怕他不肯就範,最後也是由蕭何設計把韓信騙到宮中殺害。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韓信,史上有關成語最多的人,關於他的成語你知道幾個?
    韓信(?-前196年),秦末漢初人,協助漢王劉邦統領三軍,打敗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韓信十分善於用兵,可以說是整個歷史上最會用兵的將帥了,因此有關他的典故自然不少,他是目前歷史上成語和典故最多的人。下面分別來講述下韓信那些相關的成語和典故:韓信(清藏本)【胯下之辱】韓信年輕時,父母相繼去世,時常流落於市井。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背成語,或許是很多人老大難的問題,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實在沒興趣。筆俠也不喜歡背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但,如果裡面有故事,那就另當別論了。「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大20個(或許還不止),不由得不讓人稱奇。
  • 一生功績無數,數十個成語典故都與他有關!
    一生功績無數,數十個成語典故都與他有關!秦末時期,群雄四起,陳勝吳廣打響了第一個反抗秦朝的戰爭,隨後的戰爭就不能用混亂來形容了,簡直就是一鍋粥,當然,劉邦和項羽兩人隨著發展逐漸成長為秦末年間最為強大的兩支勢力,兩人在打敗秦軍後繼續對立,最終項羽自刎,劉邦稱帝,成立了漢朝。
  • 從胯下之辱到伐功矜能,韓信一生創造50多個成語,你都知道幾個?
    咱們中國人講話寫文章,願意使用成語,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歷史故事、歷史典故,講出來很有文採。咱們這麼講吧,一個古人如果你的故事能被縮編成一個成語,那麼你這個人是很容易被後世很多代人記住的,你是一個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名人了,所以真正能被編進成語的名人不是很多。
  • 「冬日可愛」竟然是成語!與寒冬有關的河洛典故,你知道幾個?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千百年來流傳著無數的典故,被後人口口相傳,這些發生在河洛大地的精彩故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千百年來流傳著無數的典故,被後人口口相傳,這些發生在河洛大地的精彩故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程門立雪、天下無雙、冬日可愛……這些與冬日有關的河洛典故,你知道幾個?
  • 渾身是「梗」的男人——韓信一人便身負20餘個成語典故
    韓信是漢朝的有力大將,西漢的建立他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同時他在思想、軍事上都有他獨特的見解,文武均擅長。這麼著名的人物在他的身上也有許多出名的故事和典故,因此他也被成為"成語專業戶",是成語"代言人"。
  • 「兵仙」韓信,竟有這麼多成語典故,堪稱成語專業戶!
    「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非常多,不由得不讓人稱奇。且這些典故個個堪稱經典,韓信真可謂是「成語專業戶」,接下來就給大家盤點一些「兵仙」身上的典故,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希望各位讀者多多指正。
  • 你真的了解韓信嗎?與他有關的31個成語故事,我僅僅只知道6個
    韓信的一生充滿傳奇,本是王侯將相種,但家道中落,中年時連一口飽飯都吃不起,最後幸的蕭何賞識,劉邦重用,給我們留下很多經典的戰役和有生活哲學的道理,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小故事,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有31個,今天就給大家說說說關於韓信的成語故事!一 胯下之辱。
  • 西楚霸王竟然跟這麼多成語有關,看看你知道幾個?
    項羽項羽,人稱西楚霸王,是我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關的許多事跡後來逐漸演化為成語。在一人身上發生這麼多的成語故事,實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下面列出的這些成語都是跟項羽有關,來看看你都知道幾個?
  • 4個與漢相蕭何有關的成語,我敢說至少有一個你不知道!
    關於蕭何,我們所熟知的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月下追韓信「,今天我講的是與蕭何相關的4個成語,至少有一個是你不知道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講的是蕭何與韓信之間的故事。韓信,據傳受到黃石公授予兵書,用兵如神,自言用兵」多多益善「。起初,韓信投奔劉邦沒有得到重用,劉邦只讓他在軍中做一名小官。
  • 那些和鹿相關的成語,你認識幾個??
    【成語典故】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劉項相持不下。蒯通勸當時作為劉邦大將的韓信自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韓信感念劉邦的恩德沒有聽取蒯通意見。劉邦滅楚之後登基為帝,以種種藉口誅殺韓信。後來聽說蒯通勸叛的事情,於是召蒯通問罪。蒯通說:秦朝失去統治地位,天下所有的英雄都在搶,只有才能高有能力的人得到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疾足高材者得焉)。
  • 春秋時期的18個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
    春秋時期,社會政治動蕩,戰爭兵戎不斷,但是由此也產生了很多風雲人物,軍事、外交、政治、管理上的謀略也是前所未有的被孕育,而成語典故就是那一時期的歷史文化結晶。今天為大家摘選了18個,一起來欣賞!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這18個成語典故就能體會到。
  • 漢初三傑之韓信——行走的成語詞典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傑出的軍事家。在韓信短暫的三十五年人生之中,留下了不少成語典故,最廣為人知的有這幾個:胯下之辱韓信雖然落魄,但是仍然喜歡佩戴刀劍。有一天,一個地痞攔住韓信的去路,並嘲諷:「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佩戴刀劍,但你其實是個膽小鬼。如果你不怕死,就那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這樣的侮辱,一般人肯定無法忍受,還嘴罵回去算是輕的,不動手揍這個地痞就算心善了。然而韓信卻忍氣吞聲,真就從地痞的胯下鑽過去。
  • 出人頭地、明日黃花……和蘇軾有關的成語,你知道幾個?
    蘇軾作為大宋朝的標杆人物,詩詞書畫無一不通,五一不絕,他的作品流傳千古,經久不息,跟他有關的成語自然也不少,那麼,你又知道哪幾個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和蘇軾有關的成語以及這些成語背後的故事。出人頭地出人頭地是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高人一等,一般是形容某個人德才超眾或者成就突出。出自《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一四九與梅聖俞書》:「讀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 發生在項羽身上的5個典故,每一個都很有名,你知道幾個?
    發生在項羽身上的5個典故,每一個都很有名,你知道幾個?文|煮歷史青梅在我國歷史上,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出現一定的戰鬥,所以很多人在聊歷史的時候,總會評判一下哪個朝代的名將更厲害。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發生在項羽身上的5個典故,每一個都很有名,你知道幾個?第一個,破釜沉舟。當時項羽和秦軍交戰,他帶著自己兵力度過了漳河,而這次的戰鬥,項羽沒想過要輸,可以說是志在必得。於是,項羽命令全軍把所有船隻全部沉到水裡,把所有的灶具都給打破,帶著乾糧輕裝上陣,去和秦軍交戰。通過項羽的這個命令,他的軍隊士氣大振,一個個拼勁十足,最終擊敗了秦軍。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有關「狗」的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
    【用法】作主語、謂語、定語 【近義詞】佛頭著糞、魚目混珠 【反義詞】錦上添花 【年代】古代 【例句】你這部小說已經寫了大半,請我繼續寫下去,我怎敢~。 【點評】晉武帝的叔叔司馬倫很有野心,但是卻沒有一點統治朝廷的才能。自己當上了皇帝以後,把親戚同黨甚至是奴僕,小卒都濫加封賞,朝廷上上下下全都是大官。
  • 歷史上有關此人的成語最多,其中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成語的來源,一個是名作,一個是故事。故事又有編撰的故事和歷史真實故事。在真實的故事中就會有真實的人物,在那麼多歷史人物中,誰的成語會最多呢?答案是韓信。下來我們看看韓信身上都有哪些成語,讀者們看看到底有多少。這些成語從時間順序編排的話,也反映了韓信的一生。一、一飯千金。就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意思。
  • 盤點有關戰爭的成語 典故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並商定借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群眾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後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一塊兒幹。
  • 成語典故 | 背水一戰
    韓信知道後心頭暗喜,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裡的地方安營。隨後,派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個個奮勇爭先,也回身猛撲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