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戶曉的糧油巨頭:一年賺走中國1600億,卻進了外國人的口袋

2020-12-15 城市科技研究者

自古以來,人們的生存就離不開米、面、糧、油。不管如何,這四樣東西對咱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民以食為天,沒有食物的就難以生計。

其中,金龍魚可謂是國內市場上的糧油領域的巨頭,佔據了中國近40%的市場份額。早在1991年,金龍魚就已經誕生,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金龍魚食用油已經成為千家萬戶的廚房必備產品。不過,大家都認為金龍魚是一家中國企業,但它其實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外資企業。

金龍魚的母公司名為「益海嘉裡」,主攻糧油市場,在中國設有110多家企業,遍布35個城市,旗下擁有16個品牌,比如金龍魚、香滿園、胡姬花、豐苑等。

其中,金龍魚是益海嘉裡最核心的品牌,1991年進入到中國市場,歷經28年,佔據了中國糧油市場40%的份額,每年從中國賺走1600多億,並且金龍魚大米和麵粉的銷量在行業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益海嘉裡只是豐益國際在中國投資的全資子公司。說到這個豐益國際,來頭可不小,它是一家跨國集團,也是世界五大糧商之一,在新加坡上市。

事實上,除了金龍魚之外,國內還有很多知名品牌都是外國企業,比如洗髮水飄柔、乳酸菌飲品養樂多等。外國品牌的入駐對國產品牌來說是一種激勵,但是在激烈的競爭下,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所以目前還說不清這到底是好還是壞。

相關焦點

  • 一年從中國賺1600億,背靠馬來西亞首富
    文:靈文在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所以各種糧油產品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處于格外重要的地位,其中「金龍魚」、「魯花」、「福臨門」等都可以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糧油品牌,其中又數金龍魚最為著名。
  • 這個外資品牌「藏」華32年,一年撈走1600億,卻被誤認為中國品牌
    文:稚野由於我國經濟發展很迅速,也促使了很的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在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後,這些企業也得到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同時,也有很多的外國商品在進入中國市場後,為了迎合消費者的消費觀念,選擇與一些中國企業進行合資。
  • 中國「糧油一哥」即將上市,一年營收1707億,老闆是馬來西亞首富
    被認為是中國品牌也無可厚非,畢竟它也是地地道道從中國發展起來的。金龍魚能在中國家喻戶曉,跟其創始人郭鶴年有很大的關係,上世紀80年代,郭鶴年的侄子郭孔豐被派到深圳來考察,藉助於之前和中糧集團建立起來的良好關係,兩家一拍即合,很快就成立了「南海油脂」公司,在隨後就推出了金龍魚,不過後來兩家還是分道揚鑣了。
  • 「藏華」32年,一年賺走1600億,卻被國人一直當成國產品牌
    因此,各種糧油產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中,金龍魚、魯花、福臨門等糧油品牌可謂家喻戶曉,但在裡面金龍魚最為出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金龍魚品牌最初被中國消費者視為一個中國品牌。然而,通過對金龍魚歷史的了解,我們知道它是一種"假冒的國產產品"。據了解,金龍魚品牌由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豐益國際旗下的益海嘉裡集團所有。
  • 糧油巨頭金龍魚上市:華人郭鶴年家族財富增長2100億
    益海嘉裡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507.66億元、1670.74億和1707.4億,淨利分別為52.84億、55.17億元和55.64億元。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郭鶴年看到中國的發展機會,他用5億美元投資建設在北京國貿中心,這項投資為他帶來每年幾十億的租金收入。隨著中國人民生活的改善,郭鶴年看到中國油品市場的機會,在中國成立了嘉裡糧油中國有限公司,以食用油品牌「金龍魚」打開了中國市場。
  • 中國第一瓶裝水「誕生」,打敗娃哈哈、百歲山,一年賺240億
    瓶裝水並不像瓶裝飲料一樣,通過口感就能輕易區分,它簡單的包裝也並不華麗,但是相信每個人心中對瓶裝水都有一個自己的判定標準,因此,個人對於瓶裝水的喜愛和偏好也會產生差別,現在市場上的瓶裝水「巨頭」一紅一綠,分別就是農夫山泉和怡寶。
  • 糧油巨頭益海嘉裡IPO,「金龍魚」的成色怎麼樣?
    隨後,媒體報導稱,豐益國際掌控權移交給他的侄子郭孔豐,另一家公司嘉裡糧油由其子郭孔丞掌管。 根據公開市場信息顯示,郭鶴年,生於1923年10月6日,祖籍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畢業於新加坡萊佛士學院。2019年,郭鶴年以128億美元的身家,登上福布斯馬來西亞50富豪榜榜首位置。
  • 下沉市場的奶茶巨頭:一年狂賺65億,在全國有7000多家門店
    老陳今天要講的,就是這麼一家規模不大,看著「花裡胡哨」,但是在全國卻有7000多家分店,主打下沉市場,一年狂賺65億的奶茶品牌。說到奶茶品牌,你知道目前線下門店數量和規模最大的奶茶店是誰嗎?據不完全統計,蜜雪冰城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咖啡巨頭星巴克,並在2019年中國茶飲十大品牌榜中名列第三,打敗一點點、鹿角巷,成為僅次於喜茶、奈雪的茶的下沉市場奶茶巨頭。可以說,蜜雪冰城能夠上榜,完全是依靠其價格低廉的奶茶。具體奶茶售價有多低?
  • 一首歌賺9個億,不僅家喻戶曉還被寫進教材,堪稱神仙歌曲
    一首歌最多能賺多少錢?我相信這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畢竟,現在眾所周知,像歌手和演員這樣的職業非常有利可圖。只要他們熬過了最初階段,成名後就能賺很多錢。毫不誇張地說,有很多人從一首歌中獲利數百萬,這似乎很誇張了,但是在真正賺錢的歌曲面前,他們只能是弟弟。
  • 世界首富日賺10億,贏了全世界,卻唯獨輸了中國?如今後悔了
    就像國內的馬雲、馬化騰等人,均是20年多年來出現的網際網路巨頭;不僅打造了阿里和騰訊這樣的「世界級」公司,自身財富也達到了相當恐怖的級別。以馬云為例,20年前還被認為是一個「亂立Flag」的奇怪商人,如今卻已然成為中國第三批企業家中的代表人物。目前為止,馬雲已經三次問鼎「中國首富」,財富體量更是達到4000億級別。
  • 糧油巨頭益海嘉裡IPO,增速2.2%何以承重超千億負債?
    來源:阿爾法工場在「糧油巨頭」、「糧油巨無霸」之稱的背後,益海嘉裡營收與淨利潤呈現出了巨大的反差,營收千億但淨利潤僅50多億元,而且負債率卻隨著營收的增長逐步攀升。難道在中國包裝食用油市場走過高速發展期,步入發展階段後,益海嘉裡增速疲軟也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 這首賺9億的歌,不僅家喻戶曉還被寫進教材,這是什麼神仙歌曲?
    娛樂圈有些人僅憑一部作品就能一炮而紅,得到觀眾極大關注,隨著名氣的大幅度提升,隨之而來的是大量榮譽和財富,與明星們不同的是那些有著經典代表作的歌手們,他們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僅僅憑藉一首歌同樣能夠賺個滿盆缽體。
  • 從斯特恩苦求免費轉播到如今,NBA一年能從中國賺到多少錢?
    那麼,時至今日,在「莫雷事件」爆發之前,你知道NBA一年能從我國賺走多少錢嗎1、比賽轉播收入NBA在中國的一大部分收入就是比賽的轉播費用,此前,騰訊體育花費15億美元買下NBA為期5年的獨家網絡轉播授權,這筆買賣就讓NBA一年賺到了3億美元。
  • 「永不進中國,只賺外國人的錢」!這家華人快餐店,年入203億
    近年來,快餐行業快速發展,麥當勞、肯德基等美國快餐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並獲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而在美國,也有一家中式快餐企業,受到了眾多美國消費者的喜愛,它便是熊貓快餐。
  • 巴菲特55年首次打新狂賺,千億糧油巨頭金龍魚上市|財經日日評
    巴菲特55年來首次打新狂賺8億美元當地時間9月16日,矽谷「獨角獸」雲計算公司Snowflake上市首日暴漲111.6%,而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以IPO價格認購了雲數據初創公司Snowflake價值2.5億美元的股票,並以相同價格從另一股東那裡購買了404萬股。
  • 在華154年的外資巨頭:平均每天賺走2億,後終被中國人逆襲成老闆
    2018年11月6日,滙豐銀行的背後老闆變成了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資管,對於滙豐銀行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狀況,畢竟之前的幾百年中其背後老闆一直是外國人,直到平安資管對滙豐的持股比例從6.98%上漲至7.01%,這種一成不變的「規律」才得以逆轉,不過滙豐和中國平安的緣分遠不止於此,因為曾經的滙豐控股也是中國平安的第一大股東
  • 除了滙豐之外,香港還有一家英國巨頭,靠煙土起家賺走中國數千億
    其實滙豐也好,太古也好,這些英資財團一方面賺著中國的錢,另外一方面還在背後不停給中國搞小動作。目前滙豐90%的營收來自中國,但是卻依然如此,只能說滙豐是在自己斷送自己的前途。其實在香港,類似滙豐、太古這樣的老牌英國巨頭還有不少。比如說大名鼎鼎的怡和集團。在如今的英國財富榜上,我們幾乎看不到這些老牌洋行背後家族的名字。
  • 中國雪糕品牌的巨頭,一年賣出1個億,讓哈根達斯「自愧不如」
    中國雪糕品牌的巨頭,一年賣出1個億,讓哈根達斯「自愧不如」隨著夏季的到來,我們國內市場上的「降暑法寶」的發展又將迎來一波熱潮期。而這其中最值得一說的便是雪糕市場。同時,預計在明年,達到總規模1600億元,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稱號。可謂是讓哈根達斯「自愧不如」啊。國內雪糕市場品牌分布在我們國內,目前的雪糕市場可以分為四類。一類是雀巢、哈根達斯等代表的外國品牌。一類是蒙牛、伊利等本土的品牌。一類是老冰棍、東北大板等區域性強的品牌。
  • 中國的皮鞋之王出現,一年低調賺走30個億,力壓奧康成新霸主
    1998年,紅蜻蜓300家直營店在浙江等30多城市鋪開,這一年,創始人錢金波賠了5000萬,如今,最新胡潤富豪榜上,錢金波的身價高達30億元。 創業這條路上多坎坷,成功人士多的數不勝數,從一無所有到32歲賺到1個億,從虧損5000萬到身價30億,錢金波的財富數字一直在改寫,驚人翻身。
  • 新飲料「巨頭」誕生!超越可口可樂,一年賣出100億瓶,營收606億
    但隨著如今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養生,身為碳酸飲料的可口可樂如今也被很多人拋棄,中國的飲料之王,變成了讓人大跌眼鏡的康師傅! 也就是可以理解為康師傅是一家飲料公司,這個銷售額確實很高了,農夫山泉一年不到200億,王老吉一年也就200多億。所以,康師傅拿下第一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