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靈文
在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所以各種糧油產品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處于格外重要的地位,其中「金龍魚」、「魯花」、「福臨門」等都可以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糧油品牌,其中又數金龍魚最為著名。也許是因為金龍魚從1991年進入中國市場後已經紮根了29年,早已融入中國人的生活中。
相信大家都知道金龍魚這個品牌,畢竟,自1991年成立以來,金龍魚已經被引入中國家庭多年,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和好評。可能在大多數中國人眼裡,金龍魚是國產的,其實金龍魚每年從我國賺得1600億元的收入,但其實金龍魚卻是一家外國公司,也或許是因為金龍魚這個吉利又接地氣的名字,導致它一直被很多國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牢牢佔據了中國40%左右的市場份額。
金龍魚母公司屬於豐益國際集團旗下的益海嘉裡,它主要經營糧油,從事糧油加工生產。2019年2月28號,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接受上市輔導,計劃在A股獨立上市。郭鶴年本人也辭去了公司的一些重要職務。對於接班人問題,郭鶴年一直未表態。他解釋到:退休的目的不是不做事,希望接班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華,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收益。
金龍魚企業遍布中國有一百多家,佔據35個城市,擁有16個品牌,而金龍魚是最著名最賺錢的品牌,在我國糧油領域佔有40%的市場份額。除金龍魚油外,金龍魚粉、大米等也佔據銷量第一,品牌估值319億元。如今,益海嘉裡是全球最大的小包裝石油公司。多年來一直引領中國糧油市場。
截至2019年,其在華銷售食用油52億瓶,2018年龍魚年金銷售額達1671億元,是茅臺的兩倍多。金龍魚背後的人其實是郭鶴年,他作為全球500強豐益國際的老闆,已經佔據馬來西亞首富的寶座13年了。郭鶴年1923年出生於一個華商家庭,祖籍在福建省,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表現出非凡的商業能力。18歲時,他被派往新加坡留學,在校期間被分配到新加坡管理家族企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家族企業被迫倒閉,他進入日本控制的米糧企業,二戰結束後,他拿出3萬美元開了第一家企業,經營米粉等。但在他的事業還沒來得及有個好的開端,他的父親去世了,家族企業陷入危機。然而,1948年,八個兄弟共同組建了郭氏兄弟的企業,當時郭鶴年雖然年僅25歲,但因其經商天賦而被選為董事長,並被委以振興家族的重任。
1957年,他在馬來西亞開了第一家糖廠。隨著糖價的上漲,一次交易人瞬間大賺60萬馬幣,1968年過後,郭鶴年向馬來西亞政府租下了玻璃市約1.44萬英畝土地,種植甘蔗,用來增加原料來源。隨後在短短幾年,郭鶴年就完全控制了馬來西亞的蔗糖產業,五年之內,他控制了馬來西亞80%的製糖工業。
1962年,他被稱為「糖之王」。此後,他進軍海外市場,在全球市場佔有20%的份額,並獲得亞洲糖王的榮譽稱號。隨後,他還在馬來西亞開設了多家企業,涉及多個領域。而香格裡拉成立於1971年,現在是世界頂級酒店之一,也是亞洲第一家酒店集團,因此也被稱為酒店之王。我國有49家企業,年收入12億美元。
1984年,他還斥資5億美元修建了北京首個CBD國際貿易中心,每年租金收入達數百億元。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一家外國公司在我國賺這麼多錢,卻沒有人質疑郭鶴年呢?事實上,雖然他是華人,但他有一顆中國心。早在1973年,他就經營市場提供30億噸原糖,使中國獲得500萬美元的外匯收入。但是那一年郭鶴年沒有掙到錢。
對於金龍魚A股上市,提起國內的A股神話,可能很多人會想起茅臺,作為白酒第一股,茅臺創造出來的「神話」,是業內其他白酒股無法趕超的,但是前段時間金龍魚的上市,一度被業內認為有可能「挑戰」茅臺。10月15日,金龍魚在A股創業板正式上市,作為掌控了中國食用油50%市場的巨無霸,金龍魚已經成為了數代人的「童年回憶」。
此次金龍魚衝擊IPO,上市首日就創下了不菲的成績。作為國內食品飲料行業的第一巨頭,金龍魚開盤大漲90%,開盤報48.96元/股,總市值超過2600億元,十分搶眼。目前更是達到3700億,上市首日,金龍魚的成交額高達112億元,換手率超71%。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被不少股民稱作「油中茅臺」。
即便如此,對應目前的股價,金龍魚可流通的股票市值也達到了150億元上下,對市場的「吸血」作用明顯。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不少看好金龍魚的投資者預計,金龍魚上市後,其市值有望躋身創業板前三,甚至超越寧德時代摘得第一。不過,從當前的市場表現來看,這些投資者並未能如願。大家對金龍魚有神什麼看法嗎?歡迎進行評論。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