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拉麵·大夢敦煌·天河注水
屈指一數,寥寥數月我便要離開西北,不免黯然神傷。我之與甘肅邂逅的緣分得之於傑克,我之與甘肅的如期相約得之於葉、鍾兩位先生。雖久居甘肅,但終為外鄉人,對此地風物人情不甚了解,遂撿大家熟知的兩三事記之,老生常談一回。
這是不得不提的一件事。大約04年7、8月份,在家讀餘秋雨散文集,中有一篇記述蘭州拉麵。餘先生用墨不多,卻描寫到要害處。那時我便想:拉麵到底是怎樣個「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 的?蓬灰是何物?為何加了這種東西後普通的面就能幻化出各類奇妙的麵條:粗的、細的、寬的、窄的,還勁道的?如今,這些問題心裡早有了答案。
在蘭州最令人氣爽的便是與同門師兄弟一起去撮一頓拉麵。天水南路的面雖好,但味不足。盤旋路一角的君樂味道是十分鮮美的,牛骨熬湯,不摻假,但面又顯不足。兩家若是互補,合二為一,那就是極致了。
拉麵的寬度由自由選擇,師傅立刻按照你的喜好做出。如果你不熟悉粗細寬窄,師傅會默認你為「二細」。呵呵,這點很有意思---難道這是最容易拉的嗎?常與我同行的大師兄喜歡「毛細」,與龍鬚麵一般;師弟喜歡「韭葉」,寬的吃起來爽口;而我喜歡中和兩位的喜好---「二細」。到君樂吃拉麵,必然是衝著湯味而來,所以切忌加過多的辣椒與醋(我知道西北的姑娘小夥子必是加很多很多的),否則十足鮮嫩的牛肉味就全遮住了。如果想過把重口味癮,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來一份帶勁的(椒醋蔥),後來一份清淡的(湯),這種吃法,各得其味,前提是你的肚量必得足夠的大。
與師兄弟享受拉麵的同時也會海天地的侃,當談及離開蘭州後定會想念拉麵時,不由得覺得自己已屈服於味覺了。其實,面之於人,之於師兄弟感情,何以比擬?
居新疆、青海與甘肅的人不去敦煌是說不過去的。作為中國石窟之首---敦煌莫高窟,默默地佇立了上千年。中華民族的每一次昌盛、衰落、復興,每一次更替便在莫高窟印上一個時代烙印:秦、涼、魏、隋、唐、宋…敦煌的最大魅力便在於,在這偉大國度的千年變遷中,不遺餘力的將人類智慧化作永恆,神奇地將天地人完美地統一起來:石窟、佛像、壁畫、藏經洞…風化、侵蝕,倖存與遠揚。
世上有佳人,如飛天嫋娜多姿者幾許?世上有舞者,如飛天精妙絕倫者幾許?世上有真佛,如敦煌繁多而亙古不變者幾許?世上有五光,如敦煌豐富多彩幻化無窮者幾許?世上有藏書,如莫高藏經洞珍本孤本者幾許?世上有經典,如莫高藏經洞種類之盛者幾許?如果不處大漠,如果不為王圓籙犧牲少數留去大部(餘秋雨先生有意貶低王圓籙,我是不苟同的),敦煌還會如此魅力而美麗嗎?
大漠有敦煌,我心嚮往之。可惜時至今日我也未能踐行自己的夢想。兩年前,鎮寧兄專程由南京只身前往敦煌,為的就是撩起莫高神秘的面紗,了卻心中的一個夢。我很佩服他行事果斷的魄力,而我未之同行,今日難免遺憾。
繼大漠敦煌揚名海內外的還有史詩般的舞劇《大夢敦煌》。青年畫師莫高與大將軍之女月牙悽慘、悲壯、宏偉的愛情故事,讓人震撼之餘不禁抱下決心非走敦煌一著不可。該劇視頻我是看過了,但終究沒有現場版暢快。電話詢問的時候,那邊回覆:「您是包場還是個人觀看?」「個人觀看。」「劇組現去福建了。」「半年之內能否回來?」「具體日程沒有安排,隨機待定。」別了,敦煌!今後唯有在燈下、枕上大夢敦煌了!
相傳三千年前,上邽地區山水靈秀,林木密茂,人煙稠密。可是經過長期徵戰、連年乾旱,繁華富饒的上邦變得殘垣斷壁,民不聊生。一天夜裡,正當人們進入夢鄉的時候,忽然天空狂風呼嘯,雷電交加,隨著一道金光閃耀,地上現出紅光。頓時,大地連續震動,在轟隆隆巨響聲中,地面裂開一條大縫。只見天上河水傾瀉而下,注入裂開的大縫中,於是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穩定,水質純淨,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人說這湖與天河相通,便叫它「天水井」。後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設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天水」之名由此傳至今日,成為歷史上使用最早的地名。
天水有「小江南」之稱。說來也怪,地處西北,卻有樹木蔥蔥鬱鬱的山林、清澈見底的湖泊與河流。江南秀麗婉約之美自然而然她也就有了幾分。雖然天水清秀雋永的倩妹形象佔據我心中頗多位置,但我最在乎他的還是「千溝萬壑」「川脈相連」、渾厚、廣闊的西北漢子特質。
每每列車駛近天水境內,我的心總會悸動、澎湃不已。連綿不絕的山,千迴百轉著壑,渾厚、粗獷、雄壯、滄桑…印象派、抽象派、表現派、現實主義派、浪漫主義派…無論哪一派,縱然你有高超的技藝,你能繪的出天水山脈的性靈麼?廣袤的山脈之下是川,一片片,大塊大塊的,一望無垠的川。雙眼緊盯著車下的土地,平坦、肥沃的灰土地,茂密成林的是蘋果樹、葡萄樹,林間愜意躺著的是小木屋、小土屋,還有45度斜頂的小瓦屋。「朝陽啟明,其臺光熒;太陽中天,其臺宣朗;夕陽返照,其臺騰射」---美麗的三陽川,我來了!我用心高喊著,高喊著「三陽川,三陽川!」
除江南秀麗與塞外渾厚之美外,天水還有一美---人美。天水的女人,皮膚細嫩白皙,言語柔和,不慢不急,溫文爾雅,分明是「江南」鍾靈毓秀的結晶;天水的女人,個子高挑勻稱,性格活潑開朗,坦率豪邁,果斷正義,分明又是塞北豪情萬丈的鉤沉。關鍵是,還有善良呢!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在對西北的念念不忘中,自作一聯,結束本次的回憶:
落月生泉,萬古長空啼聲斷;
天河注水,六方太平天下安。
作者簡介:
鄭若文,80後,皖西人,理學博士,科研小生,非《愛情讓我們俯首稱臣》的作者鄭若文。科研水平無起色,文學造詣不加深。昔日發表詩、文掙取稿費,今日以發表學術論文謀生。文學素養倒退太快,權作自娛。
生活不是詩,
但可以用詩意的心境去生活
微信號:shi-yi-ren-sheng
投稿郵箱:shiyirensheng@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