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曉明
金城反擊戰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陣地進攻戰役,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落幕之戰,為我軍集團軍(兵團)規模的合同戰役最成功的典範。
懲罰李承晚
1953年6月15日,朝鮮停戰談判終於達成了全部協議。朝鮮戰場即將停戰,愛好和平的人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就在6月17日深夜,南朝鮮李承晚集團突然以「就地釋放」為名,脅迫朝鮮人民軍戰俘27000餘人離開戰俘營,押送到南朝鮮軍隊訓練中心。李承晚認為停戰對南朝鮮意味著死亡,鐵了心要將戰爭打到底,高呼「向鴨綠江進行一次全面的軍事進攻」,甚至「必要時單獨作戰」。
李承晚集團這一公然破壞遣俘協議的行為,立即引起了國際上的強烈反響,各國輿論紛紛予以譴責,美國政府則竭力推卸責任,表明此事與其無關。
李承晚既然挑起事端,就必須受到懲罰,即使暫時推遲停戰協定也在所不惜。6月20日,原定赴板門店籤字的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平壤擬電給毛澤東,建議推遲停戰協定籤字時間,再消滅南朝鮮軍15000人。毛澤東回電同意,指出「再殲滅偽軍萬餘人極為必要」。為此,志願軍總部決心以第20兵團主力在金城以南凸出部對敵實施一次大規模陣地進攻戰役,狠狠教訓一下李承晚集團,以促成朝鮮停戰協定早日籤字。
金城以南凸出部從下所裡到金城川和北漢江匯合點,弧形正面全長約30公裡,半徑約9公裡。其東北部高陡坡,轎巖山為其重要屏障,北部和西北部低,山地均在500米以下,中央為梨船洞高地。防守該凸出部的敵人為美第9軍指揮的南朝鮮軍首都師和南朝鮮軍第2軍團之第3、6、8師共4個師的兵力,其中首都師和第6師未曾在我夏季反擊戰役中受到嚴重打擊,戰鬥力較強。敵一線陣地普遍構築了坑道、半坑道工事和大量的明暗火力點、地堡群,並以塹壕、交通壕相連接。在陣地前還設置了3―15道鐵絲網,並在其間埋設有各種地雷,縱深達百米以上,形成完整的、支撐點式的堅固環形防禦體系。敵二線陣地工事薄弱,僅在少數要點上設有獨立的支撐點。我突破後可廣泛實施迂迴、穿插,但在衝擊和攻佔敵前沿陣地時,可能遭到敵頑強抵抗和反覆爭奪。
我參戰的20兵團下轄第68軍、67軍、60軍、54軍、21軍共5個軍,另有9兵團第24軍1個師配合作戰,總兵力24萬餘人。除第21軍、54軍入朝不久缺乏對敵作戰經驗外,其餘各軍均有對敵進行陣地攻堅戰的經驗,但大規模的對堅固設防之敵實施戰役進攻還沒有進行過。戰役準備期間,志司特給20兵團加強了炮兵第2師28團、30團一個營,火箭炮兵201團,高射炮兵601團,反坦克炮兵3個連,工程兵4個營。加強後的金城正面我軍(含24軍)共有82迫擊炮以上地面火炮1100餘門,坦克20輛。敵我兵力對比為1∶3,火力對比為1∶1.7。這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歷次戰役中,火炮數量第一次超過敵人。此外,志後調集了10個汽車團共2000臺汽車趕運了15000噸作戰物資,其中炮彈70萬發,炸藥124噸。各參戰部隊根據所受領的任務,除了周密地進行敵情地形偵察、制定作戰方案和組織協同外,還以萬餘人在敵我中間地帶,秘密構築了大量的屯兵洞,同時還以數萬人力(僅20兵團就動用了13個步兵團)修築了運輸道路。
◆1953年7月13日,志願軍向敵發起第三次進攻——金城戰役。圖為志願軍坦克部隊出擊前舉行宣誓。
6月22日至7月6日,第20兵團先後召開了兵團黨委會議和師以上幹部會議,研究和確定了戰役部署。兵團司令員楊勇是解放軍有名的虎將,剛剛上任,他深知這場戰役的重要性,強調要貫徹穩紮穩打,打必殲、攻必克、守必固的作戰指導方針,放手狠打,堅決突破,連續突擊,大膽穿插分割,迂迴包圍,各個殲滅敵人。
7月10日,兵團正式下達作戰命令,決定以所屬5個軍組成中、西、東三個作戰集團,採取「正面進攻,兩翼鉗擊,多箭頭突破」的部署,首先攻殲金城西南梨實洞、北亭嶺、月峰山、梨船洞一線以北及金城川以北之敵,拉直金城以南戰線;爾後視情況繼續向三天峰、赤根山、長古峰、黑雲吐嶺、白巖山之線發展進攻;勝利之後,準備打敵三至四個師的反撲,大量地殲滅敵人。
中集團由67軍和68軍202師(欠1個團)、54軍135師組成,其任務是從東北面向轎巖山、梨船洞高地方向實施突擊;西集團由68軍(欠202師)和54軍130師組成,由西北面向415高地、月峰山方向實施突擊;東集團由60軍、21軍及68軍202師605團組成,其任務是以60軍從東面向龍虎洞兩側高地、細峴裡方向實施突擊,以21軍接替60軍原在北漢江以東之防務,積極鉗制美第10軍。20兵團預備隊為54軍134師,準備使用於中集團方向作戰。9兵團24軍決心以74師向注字洞南山、432.8高地方向進攻,殲滅南朝鮮軍首都師26團,以保障20兵團右翼安全。
1953年7月12日夜,我參戰各軍完成了一切進攻準備工作。13日21時,濃雲密布,大雨欲來。志願軍1100門火炮在一片沉寂中突然齊聲怒吼,短短20多分鐘內,在東起北漢江、西至下甘嶺幾十裡的南朝鮮軍陣地上傾瀉了1900餘噸炮彈。到處濃煙滾滾,鉛色的陰雲被映成一片紫紅。震天撼地的炮擊剛一結束,20兵團司令員楊勇、政委王平統一指揮三個突擊集團向金城地區南朝鮮軍4個師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攻,金城反擊戰正式打響。
目標白虎團
西集團68軍在我軍序列中是一支年輕的部隊,在國內解放戰爭中多次擔任輔助方向的作戰任務,少有表現機會。1951年6月隨20兵團入朝後,逐漸打出威風,顯示出勇敢機智的優秀素養。文登裡反坦克作戰,開創了我軍戰史上的先例。這次參加金城反擊戰,指戰員們更是憋足了勁,戰鬥情緒激發到了最高潮。在兵力配置上,68軍既獨當一面,又支援兄弟部隊,可見志司與兵團的信任。
根據兵團命令,68軍決心以203師和204師為第一梯隊並肩進攻,54軍130師主力為預備隊,首先突破南朝鮮軍首都師第1團防守之522.1高地、552.8高地兩個營的陣地,而後向敵首都師防禦縱深實施穿插,並對突破口兩側的敵人實施包圍迂迴,消滅敵第1團。同時以我130師388團在左側進攻南朝鮮軍第6師一個前沿連支撐點,鉗制該師並消滅烽火山之敵。
◆楊育才率領戰士們直搗「白虎團」團部奇襲成功。
在203師進攻正面,是南朝鮮軍的精銳主力——首都師第1團,該團曾被授予過「白虎團」稱號,團旗和各種車輛上都印有白虎圖案。該團工事比較堅固,其防禦正面達3.5公裡,能直接得到美軍5個榴彈炮營和大量坦克、航空兵的支援。7月初,在20兵團作戰會議上,楊勇直接指定68軍組織一個穿插營,任務是在打開第一線防禦陣地後,迅速插到梨實洞、北亭嶺一線,佔領陣地,攔截金城地區西退南逃之敵,達到全殲敵人之目的。68軍決定由203師609團2營擔負穿插任務,609團副團長趙仁虎和營長石廣志負責帶隊。當時,為確保2營穿插成功,203師根據609團團長於耀江的建議,指示助攻部隊607團抽出一個偵察班配屬穿插營。607團從偵察排中抽出12人,由副排長楊育才帶領,組成尖刀班,化裝成南朝鮮軍搜索分隊,任務是把穿插營帶到敵防禦陣地縱深後,直搗「白虎團」團部。該班在師偵察科具體指導下,認真組織動員,製作沙盤,尋找類似「白虎團」團部居住實地進行晝夜演練。
7月13日晚,203師師長楊棟梁因部隊接敵中被敵人發覺,下令提前5分鐘開始炮火準備。204師準時發起進攻。兩師經過6至7分鐘的火力急襲,203師609團、204師610團在敵「白虎團」防禦配系最嚴密的地段並肩實施中間突破,607團、611團在兩翼助攻。經過激戰,兩師於13日24時至14日3時順利突破了敵陣地。繼以各師第二梯隊進入戰鬥,一部對突破口兩側敵人進行迂迴,一部繼續向二青洞、月峰裡穿插。
當203師向敵主陣地522.1高地及其東北無名高地進攻的同時,14日零時,穿插營和化襲班悄悄通過第一梯隊609團偵察排突破的前沿陣地直木洞南山頂部東側380高地,沿522.1高地以東公路急速向敵縱深插進。在穿插過程中,行進在穿插營前頭的化襲班,幾次與相向行進的小股敵人遭遇,均巧妙地讓過了敵人,他們從一名稀裡糊塗尾隨該班的敵軍逃兵口中問出了當晚的口令,並進一步確定了「白虎團」團部的準確位置,以最快的速度插到二青洞指揮所附近。
14日凌晨2時,化襲班突然與敵首都師增援部隊機甲團2營遭遇,在他們隱蔽時,後面的穿插營與敵交上了火,敵人車隊見況不妙就停了下來,正好停在化襲班身邊。情況十分危險,楊育才當機立斷,指揮化襲班給增援之敵以突然有力的打擊,乘敵混亂,以神速的動作衝到「白虎團」團部洞口。此時,「白虎團」指揮所正在開會,根本沒有想到志願軍會出現在眼前,我化襲班分成3個戰鬥小組,一頓猛打,當場將「白虎團」團團部搗毀,繳獲該團虎頭團旗,殲敵97名,俘敵19名。戰後楊育才和化襲班榮記特等功,楊育才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由於敵團部被消滅,其部隊失去指揮,很快便發生動搖。我穿插營乘機又迅速殲滅了位於敵團部附近的美第555榴炮營大部和敵首都師第1機甲團第2營大部,擊斃該團團長陸根洙。14日3時30分,穿插營佔領指定要點421.2及其以南諸高地,阻敵逃跑和反撲。該營在3個半小時內穿插前進9公裡,進行大小戰鬥11次,打亂了敵首都師第1團的防禦體系,為203師乃至整個西集團順利完成任務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
至14日6時,第203師佔領了芳通裡、梨實洞、北亭嶺、間榛峴一線以北地區。左翼第204師突破後,迅速殲滅了552.8高地守敵一個營,於14日4時30分進抵月峰山下。當日18時,204師攻佔了月峰山及其以南高地,並在戰鬥中生俘了從二青洞逃走的敵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活捉的南朝鮮軍級別最高的軍官。第130師388團攻佔424.2高地後,因未能迅速肅清坑道內之敵,延緩了向烽火山的攻擊。
經一晝夜戰鬥,「西集團」68軍參戰部隊全部完成了突破任務,消滅敵首都師一個多團及第6師一小部,在10公裡的正面上前進了7至9公裡。表現尤其出色的是609團,該團配屬608團2營,在6小時10分鐘內,向前推進7.5公裡,突破敵一線堅固防禦陣地,殲敵2610人,繳獲坦克11輛、火炮39門,汽車百餘輛,戰後榮獲「插的勇猛,守的頑強」獎旗。這一仗打得「白虎團」虎威掃地、首都師靈魂出殼,成為南朝鮮軍永遠的痛。
戰後,203師609團直木洞以南地區進攻戰鬥被評為抗美援朝戰爭中步兵團八大經典戰例之一,並被拍成紅色經典電影《打擊侵略者》、京劇及電影《奇襲白虎團》。
爭奪轎巖山
中集團是我軍反擊作戰中的主要突擊力量,以67軍為主,集中了5個師的兵力,加強炮兵12個營,高炮1個團又4個營。該集團以67軍199師和200師為第一梯隊,為了集中使用炮火,採取兩師先後發起進攻的方法。另以200師偵察分隊和配屬的135師偵察分隊組成穿插支隊,搶佔金城川的橋梁,打亂敵炮兵,消滅竹洞南朝鮮軍第6師19團指揮所,並切斷敵退路。
7月13日晚,199師在集團炮火支援下,按時在4公裡半的正面上對防守轎巖山兩個團的敵人發起進攻。轎巖山是凸出部的制高點,山峻坡陡,易守難攻,可瞰制金城川以北、北漢江以西的大片區域,如果失守,金城川以北陣地即全部動搖。由於戰前67軍暴露了企圖,敵人在7月12日夜將南朝鮮軍第6師預備隊第2團調到轎巖山增強了防禦(原為4個營後增為6個營)。199師對這一變化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以為對地形比較熟,組織計劃不夠周密,第一梯隊595團和596團部隊在接敵運動中受敵炮火攔阻,各衝擊分隊傷亡過半。部隊未能按時到達衝擊出發地區,步炮脫節,因而衝擊受挫。199師到底是有紅軍基礎的老部隊,突擊部隊不怕犧牲,前僕後繼,奮戰不息。14日零時,596團少數人衝上了轎巖山東峰和中峰,但因力量薄弱無力解決戰鬥,大部犧牲。進攻轎巖山主峰的595團,在衝擊中遭敵居高臨下兇猛的火力阻擊,反覆衝擊無果。
在199師發起進攻2小時37分鐘後,中集團轉移火力支援200師,向轎巖山西側南朝鮮軍第6師一個多營防禦陣地發起進攻,經15分鐘炮火準備後,200師第一梯隊迅速突破敵人前沿。該師穿插支隊行動果敢,14日6時,佔領了龍淵裡、362.9高地、東山裡地區,像一把尖刀插入敵第6師防禦陣地,使烽火山和轎巖山之敵受到嚴重威脅,發生動搖。
14日拂曉後,雲濃雨大,敵空軍不能出動。第20兵團首長鑑於金城川以西敵基本陣地已被我突破,令中集團迅速投入軍、師二梯隊,乘敵發生動搖而又無空中支援之際,堅決攻下轎巖山。199師立即將第二梯隊597團及201師603團1個營投入戰鬥,協同進攻主峰的部隊再次發起攻擊。
◆我軍將紅旗插上轎巖山主陣地。
由西南山腳進攻的1連突擊排沿著一條低矮的山脊向上突擊,他們迅速炸開了兩道鐵絲網,接近主峰下第一個前沿陣地——標高116米的黃土山包,敵以機槍火力封鎖前進道路。戰士李家發,以負傷7處的身軀堵住敵機槍工事射孔,為部隊打開了衝擊道路,譜寫了又一曲黃繼光式的英雄篇章,戰後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595團突擊連趁勢衝上山包頂部,於14日10時25分全部佔領了轎巖山。此戰,199師參戰人員(含603團)共6992人,損失近半,達3400人。
當天8時,200師第二梯隊兩個團全部投入戰鬥,向南疾進,乘敵混亂撤退之際,搶佔了龍淵裡、東山裡公路橋,跨過金城川,積極向梨船洞以西及以北諸高地發展進攻,追殲逃敵。到18時前,佔領了梨船洞、巨裡室。
中集團經過一晝夜戰鬥,付出較大傷亡,全部攻佔了預定地區,殲滅南朝鮮軍第6、8師各一部,前進約9公裡。現在回過頭看,中集團選擇轎巖山作為突破要點從軍事角度看,有些不當,不僅傷亡大,消滅敵人不多,而且拖延了時間,屬於從敵強中之強下手,使本應發揮主要突擊作用的中集團只起到了助攻的作用。但金城反擊又帶有很強的政治仗色彩,只能打好,不能打壞。199師能克服困難,百折不撓,攻下轎巖山,顯示出老紅軍部隊勇猛頑強、不講條件的英雄本色。
「皮旅」的進攻
相比另外兩個集團,東集團60軍的戰役準備時間是最短的,僅一個星期左右,從7月初西渡北漢江以來,60軍對敵情的偵察、突破口的選擇、炮兵的前送及配置、糧彈的運輸儲備等均有些倉促。該軍進攻正面的龍虎洞至松室裡以西地段是敵金城以南防線的暴露翼側,山頭連綿,地形複雜。南朝鮮軍第3、8師在該地區重疊配備了4個多團的兵力,尚有大量的支援炮兵。
60軍以181師(配屬68軍202師605團、606團2營及67軍偵察營)為第一梯隊,以180師為第二梯隊,179師為預備隊。181師是我軍序列中一支具有傳奇色彩的部隊,前身為著名的「皮(皮定鈞)旅」,作風好,戰力強。在6月份夏季反擊戰役第二次進攻中,該師首創我志願軍防禦作戰以來一次進攻就殲敵一個團大部的範例,受到中朝聯司的通報表揚。181師決心以605團、541團為第一梯隊沿松室裡至龍虎洞正面並肩突擊,實施中央突破;以67軍偵察營翼側出擊登大裡;543團的兩個步兵連和師偵察連渡金城川攻佔416.9高地;542團及543團(欠第7、9連)為師二梯隊,分別隨605團、541團後前進。
7月13日21時,東集團201門火炮實施20分鐘火力準備後,181師發起衝擊。541團攻擊由南朝鮮軍第3師23團防守的龍虎洞西南無名高地時,2營6連因在運動中走錯道路,遭敵炮火攔阻,傷亡較大,未能按時進抵衝擊出發地,脫離我炮火掩護,當晚僅佔領敵陣地東北一角。5連發展順利,由529.3高地西南沿金城川北岸直插登大裡,於22時完全佔領陽地、登大裡敵軍陣地,切斷敵人南渡金城川的退路。擔任縱深插入的1、3營在龍虎洞東溝遭敵炮火攔阻,由於溝口狹窄擁擠,建制混亂,部隊傷亡較大,難以進展。1營教導員張榮光主動集合被打亂隊形的五個連的部分人員66人,重新編成班排,按戰前團曾積極主張採用的主要穿插方案沿5連的進擊道路,向551.6高地突進,沿途搗毀敵一個化學迫擊炮群,割斷大批電線,擊退敵之攔阻,於14日7時10分攻佔預期目標551.6高地,又在僅剩30餘人的孤軍奮戰下,擊退十倍於我之敵的五次反撲。副營長張國治率人趕到仍不足百人,再次擊退敵人的反撲,守住了陣地。他們的行動有力地接應了正面部隊的進攻,對動搖敵人的全部陣線起了重大作用。但因兵力不足無法繼續堵潰,使敵主力大部得以僥倖脫逃。
◆金城反擊戰中志願軍步兵突入敵陣地。
14日拂曉,541團重新組織4連等力量,向龍虎洞西南無名高地發起猛攻,於9時26分全線突破敵陣,將南朝鮮軍23團擊潰,繼續向縱深發展,同時堵擊由轎巖山正面退卻之敵。該團3營也於11時在二梯隊543團4連的協同下,攻佔了472.3高地和541高地,守敵潰退,被殲一部。
543團7、9連和師偵察連於戰鬥發起後,由529.3高地偷渡金城川。被敵過早發現以火力攔阻,我且戰且渡,傷亡較大,繼以2連投入戰鬥,至14日18時全部攻佔461.9高地。
加強181師之202師605團1營2連於13日21時突破敵前沿,22時佔領汝文裡北高地。1營主力投入後,於14日12時佔領482.2高地,並向西擴張。第2、3營於當晚向龍虎洞東溝接敵運動中遭敵炮火攔阻,傷亡較大,直至14日12時,2營始插至執室裡南溝,連續攻佔585.2高地和500高地以北無名高地,20時進至梨船洞東北603高地與友鄰會合。加強181師之67軍偵察營因未按規定時間和道路前進,運動中遭敵炮火攔阻,傷亡甚大,部隊失去戰鬥力,未能完成任務。
14日1時,181師投入第二梯隊542團,隨605團之後向梨船洞方向發展進攻。12時半,該團2營主力經激戰攻佔被友軍繞過的轎巖山東南山梁。因延誤時間,當晚僅6連兩個排由高山裡渡過金城川。3營及1營3連和團擔架連、偵察排由廣大洞、細峴裡渡過金城川,進佔黑雲吐嶺以西682.4高地、460.5高地。其餘各分隊因前進方向失誤,遭敵炮火攔阻,或因河水上漲,或橋梁被敵破壞,均未能按時進至預定目標。
181師進攻戰鬥歷經一晝夜,至14日夜結束,龍虎洞、松室裡以西、金城川以北及461.9高地共28平方公裡區域內之敵陣地全部為該師佔領,共殲敵3100餘人。15日,542團渡過金城川的各分隊奉命回撤執室裡以西、金城川以北地區組織防禦。
181師的進攻,就整個戰役講,做出了積極貢獻。尤以541團一部插入敵防禦縱深,對我戰役主攻方向突破,起了重要作用,但就該師正面的局部戰況和所獲戰果而言,則不理想,且傷亡過大,達3219人,敵我傷亡為0.98∶1。同中集團199師攻擊轎巖山一樣,181師也未集中優勢兵力,部署失當。敵兵力火力重,我主要突擊與主力穿插道路未能避開敵正面火力,反而陷入敵之火海。我方炮火受視角不良影響大,也打得不準,掩護支援不力。
◆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火箭炮向敵陣地射擊。
在20兵團3個集團發起攻擊的同時,9兵團24軍74師也經18分鐘炮火準備,向防守注字洞南山的南朝鮮軍首都師第26團兩個營展開攻擊,經3小時激戰,將其大部殲滅,14日9時肅清殘敵。當日中午,該師又以二梯隊進入戰鬥,攻佔了敵26團防禦縱深的432.8高地,有力地保障了西集團右翼的安全。
至此,金城戰役第一步任務全部達成。我軍佔領了西起新木洞經芳通裡、梨實洞、北亭嶺、間榛峴、豆慄洞、巨裡室,沿金城川至461.9高地一線以北地區,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向南最遠推進了9.5公裡。給予南朝鮮軍首都師以殲滅性打擊,擊潰了敵第2軍團3個師,共殲敵1.4萬餘人。
180師打了翻身仗
14日17時,志願軍首長鑑於戰役第一步發展順利,為貫徹「穩紮狠打」的指導方針,鞏固既得陣地,電令20兵團以主力控制已佔領線,迅速構築工事,修通道路,搶運物資彈藥,前推炮兵陣地,準備粉碎敵之反撲。另以若干有力支隊,乘敵混亂之際,分別向南發展。據此,7月15日、16日兩天,20兵團西集團以攻為守,繼續有限度地向敵縱深擴大戰果,中集團也在向前推進。東集團於14日18時,以第二梯隊60軍180師538團和540團投入戰鬥。
兩年前的第五次戰役中,180師擔負殿後任務,浴血苦戰,為避免全局陷入更大被動起了積極作用,但該師也受到了嚴重損失。知恥而後勇,該師經過補充、整訓,士氣逐漸恢復。特別是在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第二次進攻中,力奪南朝鮮軍第5師核心陣地949.2高地,受到兵團高度讚揚。這次參加金城戰役,180師被確定為東集團第二梯隊,聽著前方打得熱火朝天,早就按捺不住了,復仇之火在燃燒。接到命令後,180師師長李鍾玄指揮部隊迅速出擊,乘敵潰亂之際,分別於廣大洞、登大裡兩地利用敵人未徹底破壞的橋梁南渡金城川,分4路冒雨向南猛進。
至15日午時,180師相繼佔領了黑雲吐嶺、867高地、白巖山及以東之949.5高地至北漢江一線陣地,消滅南朝鮮軍第3、5師各一部共1000餘人,又向南推進了約8公裡,對南朝鮮軍第2軍團防區南北交通幹線金城至華川公路構成嚴重威脅。至此,180師成為金城戰役期間,我志願軍反擊進展最快、打得最遠的一支部隊。
20兵團勝利完成了全部進攻任務後,兵鋒可直指漢城,戰場態勢極為有利。但這時,敵戰役預備隊南朝鮮軍第11師及第7師已調進戰場,且淫雨連綿,河水上漲,金城川橋梁全部被敵機炸毀,加之我新修公路質量甚差,泥濘難行,我軍炮兵陣地前推和前線運輸、通信聯絡均發生困難。因此,20兵團決定轉入防禦,準備抗擊敵之反撲。
面對志願軍的凌厲反擊,「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和美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於16日飛抵前線,召開高級軍官會議,聲言要發動最大反攻,奪回金城以南失地,並於當日開始,先後糾集南朝鮮軍第5、7、9、11師和美第3師,以及南朝鮮軍第3、6、8師殘部,全力向我反撲,其重點是我東集團180師剛剛攻佔的黑雲吐嶺、白巖山至867高地一線突出陣地。180師此時因天降暴雨,與後方完全斷絕通行,再次面臨嚴峻而殘酷的考驗。
◆金城戰役要圖。
17日晨,南朝鮮軍第2軍團司令丁一權指揮6個團的兵力,在坦克10餘輛、飛機百餘架次、火炮200餘門配合下,再次向180師陣地實施輪番持續的猛烈反撲。我防守部隊在無工事依託、無縱深炮火支援,糧彈供應不上的情況下,冒雨與敵人激戰。該師把所有能抽出來的人員組織起來,在水深齊腰的江河上,不分晝夜地搶運物資。扼守白巖山西側1118高地的540團6連,與敵浴血戰鬥一天一夜,打退敵從一個排到兩個連的31次反撲。防守867高地的3營7連被敵人包圍,兩個戰士堅守一個山包,殲敵90餘人。538團5連也在黑雲吐嶺與敵殊死肉搏,不少戰士犧牲時還緊緊掐著敵人的脖子。在抵擋敵軍瘋狂反撲的戰鬥中,180師湧現出著名的孤膽英雄賴永澤,他在黑雲吐嶺南側最靠前的一個無名高地上,勇敢機智,在戰友全部傷亡的險境中,隻身奮戰,一人殲敵100餘人,榮立特等功。
20兵團司令員楊勇非常關注180師的戰況,表揚該師是奇蹟般地完成了作戰任務,打出了威風。180師終於一雪前恥,打了翻身仗。考慮到180師新佔陣地過於突出,又處於背水作戰,炮兵支援與運輸補給問題一時不能解決,60軍報請兵團和志司批准,令該師除以一個營繼續控制北漢江與金城川匯合處以南之461.9高地外,其餘部隊於當夜全部撤至金城川以北。為便於防禦,中、西集團和第24軍亦適當收縮陣地,而主要固守432.8高地、梨實洞、北亭嶺、602.2高地、巨裡室北山一線。
從18日起,敵之反撲重點轉向中集團正面,我軍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頑強防禦,給敵人以重大殺傷,陣地屹立不動。在東集團正面,敵企圖奪回要點461.9高地,亦未得逞。在西集團和第24軍正面上,敵我僅有小的接觸。激戰持續了10天,我共擊退敵大小反撲達上千次。敵付出巨大傷亡代價,僅佔去我巨裡室北山一個陣地。
我軍作戰的勝利,終於迫使敵人向我方作出了實施停戰協定的保證。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終於籤字,金城反擊戰勝利結束。
一戰定天下
金城反擊戰,志願軍20兵團圓滿實現戰役企圖,在金城以南30公裡的正面上突破了南朝鮮軍4個師的堅固設防地帶,收復土地約178平方公裡,拉直了金城以南的東西戰線,改善了防禦態勢,在軍事上給予南朝鮮軍以沉重打擊,在政治上狠狠教訓了李承晚政權,直接促進了朝鮮停戰協定的早日籤字,可謂是一戰定天下。這場停戰前的最後一戰,在國際上也顯示了中國方面是在勝利的情況下結束抗美援朝戰爭的。
在20兵團主力發動金城以南進攻戰役的同時,我金化以西防線上的46軍、1軍、23軍、16軍部隊和北漢江以東地區的21軍及人民軍兩個軍團均以積極行動配合20兵團作戰,亦取得較大戰績。此役,20兵團共殲敵5.2萬餘人,連同配合的24軍及戰線上其他地段的戰果,共斃、傷、俘敵7.8萬餘人,繳獲坦克45輛、汽車279輛、火炮423門,各種槍枝7400餘支,大大超過了戰役前毛澤東和彭德懷的殲敵設想。20兵團傷亡2.2萬餘人,算上其他各軍損失,此役我軍總傷亡3.3萬餘人。
這次戰役,志願軍地面部隊雖然還無法得到空軍的直接配合,卻以步、炮、坦、工兵實行了較好的協同作戰,後勤部門也進行了成功的保障,成為人民解放軍集團軍(兵團)規模的合同戰役最成功的典範,取得了對具有現代化裝備堅固設防之敵進行以正面突破為主要樣式的作戰經驗,豐富了我軍的戰役學和戰術學,對未來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金城戰役志願軍共擊退敵反撲1000餘次。圖為志願軍戰士押送金城戰役中俘虜的大批南朝鮮軍。
不過,金城反擊戰中也存在一些弱點,一些指揮員的合同作戰能力還比較低,看到炮兵增加和供應改善,就對炮兵提出過高要求,一再要求增強火力密度和發射量,以致造成炮損過多和彈藥消耗過大。對坦克的指揮和使用也不盡合乎要求,使坦克在戰鬥中所起的作用不大。另外,部隊進攻中的工程及通訊保障能力還較低。從戰役的進程看,當時志願軍能出色地完成在局部地段實行有限目標的進攻,但仍缺乏向敵方實施深遠的持續進攻的能力。
參加金城反擊戰的志願軍20兵團,其領導機關和直屬隊回國後組建西北飛彈試驗基地,走過了輝煌的半個世紀,我國第一枚自行研製的中程飛彈、洲際彈道飛彈、人造衛星、神舟飛船等都是在該基地試驗成功。下屬5個軍中,打得最好的西集團68軍與東集團60軍,均在1985年百萬大裁軍中撤消番號,中集團67軍在1998年撤消番號。而承擔預備隊和鉗制任務的54軍、21軍保留到現在,列為全軍應急機動作戰部隊。
中國人民志願軍創造的偉大功勳永遠鐫刻在共和國的史柱上。他們義不容辭、捨生忘死、無以倫比的堅強意志和勇敢精神永遠銘記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