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練出太極勁,一出手就知道了

2021-02-19 太極健身匯
點擊「太極健身匯」關注我

☀做最好的中國太極文化推廣平臺

有沒有練出太極勁,一出手就知道了

人的動作是通過全身多個部位的協調運動來完成的,無論打球、踢球、長短跑還是跳高跳遠,都必須借腿腳的蹬地來實現進退上下。太極拳對腿腳的要求標準較之其他運動更高,因為太極拳講究整勁,也就是周身一家。要做到周身一家,就必須以腰帶手,「動手不是太極拳」實質是強調腰腿在太極拳中的作用。

 

就太極拳要求勁整來說,其太極勁講究「勁起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此處之「勁起於足」,非指一般意義上的蹬腿,而是要求行功時勁沉下去,松到腿上腳上,再返回來上升,通過腰部的沉轉傳遞,最終「形於手指」。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是否練出了太極勁,不用看別的,看手指運化這一細節就足夠了。因為,太極勁最後就是「形於手指」。

 

對於具備了太極勁的手指來說,具體可體現如下:

 

一是看小指:小指始終要放鬆。凡有從前向後、向下的拳勢,應松小指、松肩、墜肘、手臂自然下垂或後捋。

 

二是看無名指:在練向前、向上的動作時,不要全手掌出勁,而要由無名指引動。因為無名指在五指中是最笨拙的,只要它不用力,其餘四指就會得到放鬆。一位太極宗師的經驗是,在推手過程中,運用無名指不容易出敗招。

 

三是看中指:只有順中指方向向前用意,意才能放遠。意在長遠,發勁才幹淨。

 

四是看食指:食指放鬆,輕輕地扶著運動路線走,整個手掌就得到放鬆。反之,如食指不放鬆,手掌就松不下去,手掌不松,腕就難以鬆弛;腕不松,前臂就難以放鬆,前臂不能放鬆,就難以墜肘、松肩。

 

五是看大拇指:大拇指可掌握身體的重心。練拳時虎口要微撐,可以體會怎樣掌握平衡。

 

手指之於太極拳,真的是細節決定成敗啊!

註:本公眾號部分文章、圖片和視頻,來源轉載於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修改或刪除相關文章。

陳式太極拳械、武當內家拳械、道家養生等遠程一對一授課接受報名。

諮詢報名微信:steven_wang1201或搜索13501252378

掃一下二維碼,即可關注「太極健身匯」!


恭喜您訂閱微信公眾號:「太極健身匯」。這裡有眾多關注太極、武術與養生的朋友,希望大家在這裡獲得健康與快樂!

歡迎您訂閱微信公眾號:「太極」。如果太極健身匯出現無法發布圖文的情況,我們將在「太極」中繼續發布。

相關焦點

  • 有沒有練出太極勁,看看手就知道了
    就太極拳要求勁整來說,其太極勁講究「勁起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此處之「勁起於足」,非指一般意義上的蹬腿,而是要求行功時勁沉下去,松到腿上腳上,再返回來上升,通過腰部的沉轉傳遞,最終「形於手指」。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是否練出了太極勁,不用看別的,看手指運化這一細節就足夠了。因為,太極勁最後就是「形於手指」。
  • 練太極拳巧用波浪勁
    是呵,練太極拳逮住內勁才有柔中寓剛的韻味,會感覺心裡很美,越練越愛練,越練越有癮,養生自然,產功防身也在情理之中。而做動作沒有勁,動作懈癟,感覺很彆扭,就覺練太極拳沒什麼意思,由此產生好歹練練的念頭,或是因此中斷練拳,這便失去了養生的初心。因此,練太極拳就要練出內勁。若在有內勁的基礎上,再巧妙地運用波浪勁,會勁中加勁,加大功力,讓人感覺練太極拳更是其樂無窮。
  • 教你如何練出太極勁?看完受益匪淺
    我在少年時就愛好太極拳,承楊澄甫老師的啟迪和教誨,不敢說有多大心得,不過,七十年來從未間斷過。正因堅持不懈,認真練習太極拳,增強了我的體質。 太極拳具有高度藝術性和科學內容:精奧細緻、理論深切。如能根據理論的要求來鍛鍊,有了實際功夫,便更能領會太極拳的箇中旨趣。要練好太極拳,除了遵照先哲的理論指導和要領提示之外,我認為必須注意幾個方面。 首先,要領會「勁」的涵義。
  • 如何能練出太極功夫
    怎樣能練出太極功夫?要端正練拳目的,練太極拳是為養生,就為養生而練,只要苦練到位,天道酬勤,太極功夫的養成水到渠成。不要一味追求太極功夫,不要為能技擊而練太極拳。如果那樣,就不如直接去練拳擊或散打。練太極拳若只為了技擊,那就容易步入歧途,可能功夫沒練不出了,而養生也得不償失。技擊能力不是不求,而是要魚肉和熊掌兼得,要在養生的基礎上,強身健體,有了功力再求技擊,以武入道才行。
  • 太極推手謹記三個字:空、勁、根
    太極技擊有三條原則:第一,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動靜之機也;第二,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第三,用意,不要用力,上下相隨,其根在腳,形於手指。離開了這個太極三原則,就不是具有太極拳特色的技擊。拳論云:「外面之形,秀若處女,不可帶張狂氣;一片幽閒之神,儘是大雅風規。」
  • 太極步法不好練?那就試試本文的方法
    有兩種練法,看看你喜歡哪個~一、慢步練法有沒有到位,可以通過虛腿能不能輕鬆抬起、落下,如不能,說明虛腳虛的還不夠。在右腳蕩出落地之時,要有一種向下紮根的感覺。如此,左右腳反覆練習。,總有一天會出手之間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如此,反而有「掩耳盜鈴」的嫌疑了。
  • 太極纏絲勁如何在拳架中練
    為了教好套路,我開始一日三十遍的練習,而且只練一路。我努力回憶雷師傅當年教我時的每一句話。比如,我問他太極沒有樁,腳跟怎麼練才穩。他明確告訴我:「你隨時隨地都在只使用一隻腳支撐身體打拳,你試試看效果就知道腳跟有沒有了。」再比如,我怎麼才能在套路練習中練出從腳跟發出的力量。他告訴我:「你站在八仙桌子下面打完一路,你就找出這股從腳跟發出的力量了。」
  • 淺談如何從練氣入手練太極
    是的,我以前就發過貼子,講述氣勁和骨勁其實是同一回事,但並不等同於有氣感的人就一定能練出太極功夫,關鍵還要看有沒有用對練法。3、含胸撥背是意還是形?既不是意,也不是形,含胸拔背只跟呼吸有關,跟身形什麼的根本沒有關係。由著含胸拔背而能體會到氣沉丹田;由著氣沉丹田的積累而能體會到虛靈頂勁;由著含胸拔背虛靈頂勁氣沉丹田等過程的不斷提高,而能體會到功夫的不斷積聚。
  • 如何練出太極勁兒
    所以,我建議看到此文的學長們,在學習太極功夫時,儘可能多交流,能寫出來更好,交流就有可能碰撞出開悟的火花。如果不交流,也不梳理思路,寫出來,很可能我們的識神就處於混沌狀態,似清似濁,難以形成定論,也就難以開悟。
  • 這樣練太極,套路也能出真功
    太極熱已然來臨... ... 那麼怎樣才能從太極拳套路裡練出功夫來?之所以練套路不出功夫,這裡面最大的核心問題是:練套路的人大多數練的是:空架子!太極拳套路實質是一套功法,打拳即練功,打一遍拳要增加一層功力,否則你的拳就打錯了。
  • 抗疫情,不出屋練太極功
    在全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之時,為隔離,在不聚集,少出門的情況下,屋內適當進行太極拳運動對壯身體抗病毒有一定裨益。屋內面積那麼小,怎麼練太極拳?室內練太極拳注意什麼?一點建議,供太極有緣人參考:俗話說:「拳打臥牛之地。」也就是說,真正練拳,練真功夫,練內功,不一定在室外大場地進行,小小臥牛之地就足夠。雖然,曠達的大自然中練拳有利於拳勢的發揮,但是也不能說屋內練拳不行。
  • 這樣練太極,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練習太極拳內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秘。有的人則是沒有內功,自己沒有體會,卻編出許多練法,有的多達數十種,真是誤己誤人。我總結出來的太極拳內功修煉方法只有三個步驟。按照這個方法訓練,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
  • 練太極拳襠內要有合勁
    作者馬權友練太極拳襠內要有合勁 文/馬權友 我傳授徒弟太極拳時,一徒弟對我說:「師父原來我襠沒有合勁,現在明白了,知道合勁了,特別是做斜行動作。」拳諺就有:「襠內自有彈簧力,靈機一轉鳥難飛。」這說明襠勁在太極行拳中非常重要。「練太極拳襠內要有合勁」這是我馬權友教徒弟時常用的一句口頭禪。下面淺談一下襠內合勁。 簡言之,兩大腿內謂之襠。《拳論》中也說:「腎囊兩旁謂之襠。」而我所稱的襠內合勁之襠是指兩腿內的全部空間,也就是說這個空間要有合勁。談這個合勁,又讓我想到拱橋的橋孔。拱橋很結實,關鍵在拱形。
  • 【乾貨】太極宗師楊振基練拳心法分享 瞬間開悟
    三兄弟由母親監督指導,繼續刻苦修煉家門太極功夫。此後不久,楊振基赴南方與長兄楊振銘(守中)共同在廣州、中山等地教授傳播楊式太極拳,在東南沿海一帶及香港地區產生極大影響。 每一位致力太極修煉的前輩都會或多或少總結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對於後輩習練者,均可以學習體悟逐一體證,用心感悟。可以少走彎路,有助於快帶提升你的太極拳水平。
  • 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傅老師說,太極拳練起來,「過」與「不及」都不對,他用吃飯作比喻,一個人餓了,應該吃3碗飯就飽了,卻吃了5碗,這就「過」了,肚子會撐得不舒服。如果只吃1碗,也不行,那是「不及」,一定要適中。練太極拳一招一式都要掌握適中這個度,如何掌握這個度,要靠自己的練習和揣摩。傅老師經常引用拳訣上一句七言:輕靈活潑求懂勁。他解釋說:「輕靈不是浮漂,要有沉著,而沉著也不是呆板。
  • 練好太極,事半功倍的27點經驗
    如果沒有重心和中正,便丟掉了一切。六、太極拳技擊,說道底,是給對方的來力找出路。來力沒有出路是頂牛,是太極拳的大忌。根本在於「順其來勢」。七、陳家溝太極拳裡有一詞叫聽勁。就是和對方試勁,研究勁的大小、方向等。聽勁就好像是吃某種食物,不吃永遠不知道它的味道。
  • 練太極把圈畫,僅此而已!
    因為手手處處皆是圓圈,功夫越深,圓圈越小,有時尚不及見其轉動,已盡招架與攻擊之能事。所以練太極拳的人,在推手的時候十分注意聽勁的工夫,質言之便是練習觸覺,使之靈敏。皮膚能聽得敵勁之來路方向,即順著來勢,以半個圓招架半個圓攻擊。太極拳論中所謂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就是這個道理。  練太極拳非有臨陣經驗不可,不然總難有把握,練太極拳的人萬不可忽略臨陣經驗這一層。
  • 我們該怎樣去練太極拳?
    至少有四種人不宜練:一是好動不好靜的人,二是爭強好勝的人,三是私慾心強的人,四是善於巧取方便的人。這四種人有一共同點,就是心不安。心不安是練太極拳的致命弱點,即使練,也不會出什麼大的效果。當然,人的心性是可以改變的,如果通過練拳,生理、心理、都有所改變,那就再好不過了。 練太極拳還要明白太極拳在強身和攻防中的作用。一般人都知道,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活動活動筋骨,有益於身體健康。
  • 從虛領頂勁談太極要義
    虛靈頂勁也叫「虛領頂勁」很多人理解不了,這是其中最重要的要領了,「頂勁」是向上的勁,但又要「虛領」不能頂實了,怎麼辦?武式太極拳的創始人武禹襄先生,在太極身法八要中提出「 涵胸、拔背、裹襠、護臀、提頂、吊襠、松肩、沉肘」的要領更全面,涵蓋了楊式太極拳裡的「涵胸拔背、松腰垂臀、沉肩墜肘」
  • 太極實戰之謎:一種練法與打法分離的高妙拳法!
    可惜,懂得內家拳練法的人很多,懂得打法的人卻很少,甚至大多數練拳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還有「打練分開」這一說。有些「某某拳第幾代正宗傳人」練了一輩子的拳,居然不知道自己的拳僅僅是「練法」而已,根本不知道本門還另有一套「打法」和心訣。內家拳的推手(不僅僅是太極,別派也有類似的方式)看起來很像是打法,師傅示範一下推手,徒弟以為就是「打法」了。其實推手也只是「練法」之一,不是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