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巧用波浪勁

2020-08-28 馬權友太極苑


本文作者馬權友


練太極拳巧用波浪勁

文/馬權友

太極拳時常有人說,看人家練的太極拳,裡面含有內勁。是呵,練太極拳逮住內勁才有柔中寓剛的韻味,會感覺心裡很美,越練越愛練,越練越有癮,養生自然,產功防身也在情理之中。而做動作沒有勁,動作懈癟,感覺很彆扭,就覺練太極拳沒什麼意思,由此產生好歹練練的念頭,或是因此中斷練拳,這便失去了養生的初心。因此,練太極拳就要練出內勁。若在有內勁的基礎上,再巧妙地運用波浪勁,會勁中加勁,加大功力,讓人感覺練太極拳更是其樂無窮。

什麼叫波浪勁?波浪勁是指內外相合,外在表現動作摺疊,而內氣騰然助形,後勁催前勁,形成勁加勁,有如洪水波湧,後浪推前浪,又如海浪向海邊撞擊海岸而向大海反向形成的回浪。太極拳論就雲:「氣遍身軀不少滯,腹內松靜氣騰然。」練好太極拳,就會氣血通暢,氣遍全身。當心靜體松時,就會氣聚丹田。當拳一運,丹田內轉,內氣騰然,氣就流動,反覆摺疊,就形成波浪勁。

要想用好波浪勁,前提是要練出內勁。怎樣練出內勁呢?這就要求放鬆練拳。放鬆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沉勁,有了沉勁,便有了地面反作用力,有了反作用力,便有了根勁,有了根勁,便能節節貫穿,由腳及腿及腰,勁達末梢,形成腰脊勁和手臂棚勁。在此基層上,再加上波浪勁,會加大功力。

看來,放鬆很關鍵。怎樣能做到放鬆?放鬆就是要心態坦然,心情先放鬆,而後是松肩松胯。松肩松胯不要迷信什麼方法,也不要浪費時間去尋方找矩,就去苦練,加上巧練,巧練就是悟拳,悟拳就是拳理結合實際,練出的動作、拳勢要附合拳理。巧練也可是有明師指點,必少走彎路,少出毛病,一步到位,縮短功成時間。放鬆只能跟時間對話,順其自然,功到自然成。時間長了,拳練多了,拳路自然順暢,松肩松胯在情理之中。

多年前,我也和一些太極愛好者一樣學練國家規定的太極拳。國家規定太極拳很規範,要想學好,就必須有板有眼地模仿學練。後來,我修煉傳統太極拳,自身的功力得以充分地發揮,展現個性,便用上了波浪勁,就覺身上有使不完的勁。近來,我又試練多年不練的規定太極拳,覺得有些動作少了波浪勁的運用,同樣的動作,用與不用波浪勁,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不用波浪勁,感覺蓄勁不足,而用了波浪勁,感覺內勁向兩胯偏沉轉換,腳下虛實變化更加明顯,加大了足下蹬力,增強了腰脊的弓勁和手臂的棚勁。例如做金剛搗碓動作,規定的陳式競賽太極拳在前棚左手、撩右掌時是直接做的,而如果在棚手撩掌前加上胸腰摺疊,給上內在的波浪勁,蓄勁更足,效果更好。

總之,練習太極拳巧用波浪勁是給內勁再蓄電,讓內勁更足。加上波浪勁這猶如行軍打仗,長途跋涉要有短暫的休整,補充給養,才能確保戰鬥力。(本文作者馬權友)


相關焦點

  • 練太極拳巧用「四十五度」有奇效!
    但是單用八卦表示方位時,只能利用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分出八個方位,也就是說,只能把圓周的三百六十度細分到四十五度,無法把角度進行再細分。可是,單單在這個四十五度角上就充分體現了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尤其是在太極拳的演練和應用上,四十五度角更是無處不在起著作用。
  • 有沒有練出太極勁,一出手就知道了
    >有沒有練出太極勁,一出手就知道了人的動作是通過全身多個部位的協調運動來完成的,無論打球、踢球、長短跑還是跳高跳遠,都必須借腿腳的蹬地來實現進退上下。 就太極拳要求勁整來說,其太極勁講究「勁起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此處之「勁起於足」,非指一般意義上的蹬腿,而是要求行功時勁沉下去,松到腿上腳上,再返回來上升,通過腰部的沉轉傳遞,最終「形於手指」。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是否練出了太極勁,不用看別的,看手指運化這一細節就足夠了。因為,太極勁最後就是「形於手指」。
  • 有沒有練出太極勁,看看手就知道了
    就太極拳要求勁整來說,其太極勁講究「勁起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此處之「勁起於足」,非指一般意義上的蹬腿,而是要求行功時勁沉下去,松到腿上腳上,再返回來上升,通過腰部的沉轉傳遞,最終「形於手指」。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是否練出了太極勁,不用看別的,看手指運化這一細節就足夠了。因為,太極勁最後就是「形於手指」。
  • 教你如何練出太極勁?看完受益匪淺
    太極拳具有高度藝術性和科學內容:精奧細緻、理論深切。如能根據理論的要求來鍛鍊,有了實際功夫,便更能領會太極拳的箇中旨趣。要練好太極拳,除了遵照先哲的理論指導和要領提示之外,我認為必須注意幾個方面。 首先,要領會「勁」的涵義。太極拳認真練習到了適當的階段,就會練出勁來。這股勁是一種「渾勁」,也就是太極拳入門的基礎。所謂「懂勁後愈練愈精。」
  • 太極拳是混成勁,「波浪開合」,體悟這個動態
    有人氣勢大,鼓蕩澎湃,勁沉意穩,神安體舒。太極有個特點,無論快慢,始終綿沉。無論長短,周身是圈。臉上不動聲色,內在縱橫奔馳。勁通表裡之人,能將心裡那股子勁,釋放出來,於是很爽朗,雖在窄巷陋街,所觀之處,無不海闊天空。功力深厚綿,身法無拘束。練至高度上,待人接物,角度就變了。看山不山,見水不水。山還是那座山,拳還是那套拳。看到什麼,看不到什麼,都是修為使然。他看是單鞭,你看是擰絞。
  • 太極推手謹記三個字:空、勁、根
    對太極拳和太極技擊也是運用這個模式去認識的,使我們在習練中認識到,太極技擊是修煉太極拳多年的綜合功力,技擊是個大工程。空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身上手上共同點是空,透空,身體狀態要符合「形於手指」、「妙手空空」、「全體透空"。太極功夫的最高境界是身體練松練空「中空道通",一羽不能加,極靜極空,空為無,什麼都沒有。去拽大師的衣服時,將衣服拽起來,再也拽不動了,感覺衣服與人一體,人與地是完整的一體。
  • 淺談如何從練氣入手練太極
    是的,我以前就發過貼子,講述氣勁和骨勁其實是同一回事,但並不等同於有氣感的人就一定能練出太極功夫,關鍵還要看有沒有用對練法。3、含胸撥背是意還是形?既不是意,也不是形,含胸拔背只跟呼吸有關,跟身形什麼的根本沒有關係。由著含胸拔背而能體會到氣沉丹田;由著氣沉丹田的積累而能體會到虛靈頂勁;由著含胸拔背虛靈頂勁氣沉丹田等過程的不斷提高,而能體會到功夫的不斷積聚。
  • 如何能練出太極功夫
    怎樣能練出太極功夫?要端正練拳目的,練太極拳是為養生,就為養生而練,只要苦練到位,天道酬勤,太極功夫的養成水到渠成。不要一味追求太極功夫,不要為能技擊而練太極拳。如果那樣,就不如直接去練拳擊或散打。練太極拳若只為了技擊,那就容易步入歧途,可能功夫沒練不出了,而養生也得不償失。技擊能力不是不求,而是要魚肉和熊掌兼得,要在養生的基礎上,強身健體,有了功力再求技擊,以武入道才行。
  • 練好太極,事半功倍的27點經驗
    引言:本篇文章列出了二十七項太極先賢留下來的寶貴經驗,每一項在練太極拳時都至關重要。想要練好太極拳,不可不看,望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仔細揣摩,共同進步。所以學習太極理論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才能打出明白拳。二、太極拳是一種大腦意識支配下的整體運動,只是抬手、提足,肢體主動習練,而不用腦者很難成功。三、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陰陽相濟是太極拳的根本,也是人生存之根本。太極拳練的就是陰陽變化。四、深研太極拳。要體用結合,拳架是體,推手、技擊為用,兩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 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腰帶弧形運動,練太極拳要以腰為主,這是練太極拳的人經常說的。傅老師又說:不但太極拳的練法講究以腰為主,中國其他流派的,西洋武術以及其他一些體育競技運動也都講以腰為主。比如舉重,光靠兩臂的力量不行,要靠腰勁。但太極拳和其他武術和運動項目的用腰不一樣,練太極拳要由腰帶動四肢和身體其他部位沿弧線慢慢轉動,不是直來直去的,每一個動作都由腰來帶轉,使腰身與腳手的動作連在一起。
  • 李經梧:練太極拳講悟性
    簡單地說:太極拳,是由太極拳的套路、太極術、太極道三方面組成,這裡的太極拳套路指的是形體動作;太極術指的是「內功心法」;太極道指的是道德修養。真正的太極拳應該包括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如果只進行一方面的練習,則表明沒有得到太極拳的真諦。只練太極拳套路,不懂太極拳的「內功心法」,那就是所謂的「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太極拳套路有太極拳「內功心法」支配就全面了。
  • 太極腰是練太極拳的關鍵核心
    因為沒有腰部主宰,在運動時就沒有統一的指揮,顧此失彼,身軀各部分虛實不分,在身法上形成上重下輕、中間不靈,這樣就無法將腰襠的來力轉化為運化勁,太極拳的基本特徵就是無法實現。以上所述的太極拳定性特點如都做不到的話,就談不上進入練太極拳的境界了。
  • 太極拳法精髓,「身法母勁」,盤活你的身法
    盤出個好勁,一練幾個小時,就因為過癮。所以說,好勁一定是舒適的,通透的,同樣也是有威力的,練出這種滋味,身上就受益了。練累了,也是興奮的累,還想練。揚帆過大海,立雪求真經。不經歷,不知錯。經歷了,有了感悟,才知對錯。知道了,不算完,還要改過來。改一件事,也需要方法,很多東西,不是你想改就改的。所以人的一生,要有老師,告訴我們怎麼辦,注意什麼,如何去做。
  • 從虛領頂勁談太極要義
    虛靈頂勁也叫「虛領頂勁」很多人理解不了,這是其中最重要的要領了,「頂勁」是向上的勁,但又要「虛領」不能頂實了,怎麼辦?武式太極拳的創始人武禹襄先生,在太極身法八要中提出「 涵胸、拔背、裹襠、護臀、提頂、吊襠、松肩、沉肘」的要領更全面,涵蓋了楊式太極拳裡的「涵胸拔背、松腰垂臀、沉肩墜肘」
  • 太極纏絲勁如何在拳架中練
    我這裡想說的是怎麼樣才能從太極套路裡練出功夫!我認真地開始了在日本的教學生涯,更主要的是我練套路的生涯也從此開始。為了教好套路,我開始一日三十遍的練習,而且只練一路。我努力回憶雷師傅當年教我時的每一句話。比如,我問他太極沒有樁,腳跟怎麼練才穩。他明確告訴我:「你隨時隨地都在只使用一隻腳支撐身體打拳,你試試看效果就知道腳跟有沒有了。」再比如,我怎麼才能在套路練習中練出從腳跟發出的力量。他告訴我:「你站在八仙桌子下面打完一路,你就找出這股從腳跟發出的力量了。」
  • 練太極拳以養氣為主
    作者馬權友拳照練太極拳以養氣為主如果把丹田之氣比作蓄水池的水,下渠是我們行拳下盤之勁,上渠是我們發放到末梢之勁。當中氣不足時,也就是蓄水池水少,下盤之勁,也就是下渠之水只能做到蓄水,不能供給,只有當蓄水池水滿,也就是中氣充足時,才有讓下渠之水供上渠,也就是下盤勁通過丹田貫穿到脊背、手臂,節節貫穿達末梢。
  • 練太極把圈畫,僅此而已!
    太極拳的招架便是攻擊,攻擊也便是招架,不能運用太極拳的方法攻擊人的,斷不能用太極拳的方法招架。因為手手處處皆是圓圈,功夫越深,圓圈越小,有時尚不及見其轉動,已盡招架與攻擊之能事。所以練太極拳的人,在推手的時候十分注意聽勁的工夫,質言之便是練習觸覺,使之靈敏。皮膚能聽得敵勁之來路方向,即順著來勢,以半個圓招架半個圓攻擊。
  • 這個功法練不到,打太極勢必軟綿綿
    這裡所說的朋勁,就是太極拳的核心功法——肢體放長,沒有肢體放長,打起太極拳來就會軟綿綿的,缺乏內勁。陳發科拳勢第一,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所謂頂虛領,是把頭、頸向上虛虛領起。氣沉丹田,則是意想氣沉入丹田,即小腹放鬆成圓形。
  • 韓飛龍深諳「太極八勁」,質疑他招式不是太極招式的人不懂武術
    太極實戰第一人韓飛龍是太極大師王戰軍的頂門大弟子,深入掌握了太極王家拳的精髓,所謂太極八勁兒「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全部能嫻熟運用。在比賽裡他的步伐輕盈詭異,讓對手找不準節奏;擅長避實就虛,讓對手發不上力、使不上勁。有專家精闢指出:「中國功夫不同於西洋搏擊!
  • 抗疫情,不出屋練太極功
    屋內面積那麼小,怎麼練太極拳?室內練太極拳注意什麼?一點建議,供太極有緣人參考:俗話說:「拳打臥牛之地。」也就是說,真正練拳,練真功夫,練內功,不一定在室外大場地進行,小小臥牛之地就足夠。雖然,曠達的大自然中練拳有利於拳勢的發揮,但是也不能說屋內練拳不行。只要弄通拳理,懂得怎樣練拳有利於身心健康,那麼屋內既使很小的地方也能練拳產功,健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