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2021-02-27 天津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

民諺曰:「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前後是六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據說經過冬眼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所以古人稱農曆二月初二為春龍節,又叫龍頭節或青龍節。故這一天人們便到江河水畔祭龍神。

眾所周知,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信仰的圖騰。千百年來,人們把龍視為帶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民間一個重要節日了,許多習俗也多與龍有關。

實際上「二月二,龍抬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  ◆

1. 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

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From  北京:

北京地區民間有民諺「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北方地區的老百姓一般會點燃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以來去除蠍子蜈蚣等。而他們在這天也有特別的美食,就是吃春餅,又叫吃龍鱗。北方地區均有這種吃法。

From  天津:

天津的小夥伴兒應該很熟悉吧,沒錯,就是燜子。在天津,二月二吃燜子,並且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王寶釧在二月二選中薛平貴。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三姐梳妝上彩樓,王孫公子千千萬,打中平貴是紅繡球。」

From  內蒙古:

在內蒙啊,今兒還會吃餃子和豬頭肉,看著這色香味俱全的豬頭肉,是不是也要流口水了~

From  山東:

在山東這一天家家戶戶炒豆子,意為炒蠍子爪,闢邪祈福的意思。每個地方都有他們對二月二特殊的理解與傳說,不論吃什麼都是一種美好的祝願。

From  溫州:

溫州人會吃芥菜飯,看著顏色亮麗的炒飯,讓小編真是食慾大振啊!還有福州,今天會吃鹹粥,看來各地都是有他們各自的特色呢~

2. 理髮去舊

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二月二去理髮,據說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這天,理髮的地方,會忙得不亦樂乎,皆因人們一個多月沒理髮了。所有的理髮師傅,歇了整整一個月,趕到二月二這天,早早開門,不用迎接客人,客人自然蜂擁而至,「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3、接「姑娘」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蘇北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裡「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裡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裡,「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裡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4、引龍       

 在山西,最重要的習俗是「引龍」,在晉西北叫「司錢龍」,二月二早上太陽沒出山以前,家家戶戶都要提桶到河邊或井邊取水。汲水時桶裡放著銅錢,提上水後邊走邊灑,到家後將剩下的水倒入水缸,這樣就把「錢龍」引回來了。引錢龍時不準說話,以免嚇走錢龍。 在豫東一帶,農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爐膛裡的灰在院子裡及大門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長柄鐵鍁上散落成圓圈,然後圓心處放上不同的糧食,這實際上是莊稼人對糧食豐收的一種祈願。

5、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繫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習俗內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6、不能做針線活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相關焦點

  • 【海報合集】二月二,龍抬頭,一年都有好兆頭!
    19、酷派今天是中國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象徵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小酷在此祝願大家好運抬頭、事業抬頭、幸福抬頭、福氣抬頭。#二月二#,一切開好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外賣篇 -28、餓了麼【#二月二# ,龍抬頭,吃啥都有精神頭】今天是從「頭」開食的好日子!
  • 二月二,龍抬頭,一年鴻運好兆頭
    今天,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好年景,春開頭萬物在此時開始真正甦醒春天真的來了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 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 二月二,龍抬頭|大閱讀No.272
    關於二月二的來歷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知多少?
    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農曆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
  • 二月二,龍抬頭,剃毛頭
    為什麼二月二要理髮人們認為在二月二這天理髮,會像龍一樣從冬眠中醒來,開始活動。所以人們對,二月二、剃龍頭,很重視,誰都想圖個好兆頭。 龍抬頭、走好運,不僅小孩要「剃龍頭」,各位美女也可以給自己換個新髮型,從頭開始,一年精神到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 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全國各地都有什麼樣的風俗?
    「二月二,龍抬頭」,對於中國人來說,二月初二有著特別的意義,各朝各代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產生了不同的風俗習慣。早在漢朝時期,人們就藉助龍的形象舉行求雨活動。到了唐朝,皇帝要在這天宴請群臣,並給他們放假一天。宋朝繼續舉行盛大的御宴活動,文武百官玩得不亦說乎。元朝正式確立二月初二為「龍抬頭」,還要吃「龍鬚麵」。
  • 「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怎麼來的?為什麼應該吃爆米花?
    在北方,二月二是「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很多人都要在這一天理髮。那麼,「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剃頭理髮?二月二,龍抬頭一、「二月二,龍抬頭」這個說法怎麼來的?我國是農耕文明,為了作物更好的生長,產生了農曆和節氣的概念。
  • 二月二龍抬頭,祝您一年好運從這頭到那頭!
    因為這個時節,年慶剛剛結束,雨水逐漸增多起來,田間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因而人們稱它為「春農節」、「龍頭節」,有農諺曰:「二月二,農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由於「龍」與「農」諧音,又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春農節又被叫做「春龍節」、「龍頭節」。
  • 二月二龍抬頭,為何二月二適合剪頭,這天傳統節日有何寓意和習俗
    明天就是農曆的二月二了,是個我們老古人流傳下來的好日子,有諺語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也有諺語說「二月二,龍抬頭,一年都有精神頭」。這期文章,我們就來說說這個陪伴我們走過一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二月二」
  • 二月二,龍抬頭,巨龍一出,百蟲皆躲!祈願疫消福臨,眾生安泰!
    農曆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在民間,人們選擇在這一天剃頭,有「理髮去舊」的說法,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期許鴻運當頭、有著吉祥的預兆。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風俗活動? 二月二的龍文化了解一下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風俗活動? 二月二的龍文化了解一下時間:2020-02-24 13:31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風俗活動? 二月二的龍文化了解一下 二月二身邊的龍文化了解一下? 俗語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 二月二,龍抬頭!別讓掉以輕心,毀掉所有努力
    來源:中宏網二月二,龍抬頭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 中國傳統風俗:二月二,龍抬頭
    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區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同時,北方地區在節日期間也有吃豬頭肉、理髮(剪「龍頭」)的習俗。
  • 「二月二,龍抬頭」被賦予不少內涵,各種講究習俗體現在兒歌諺語中
    「二月二,龍抬頭」,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一句話,也可以說是一句諺語。農曆的二月初二,對於中國人來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它被簡稱作了「二月二」,還被賦予了不凡的內涵:「龍抬頭」。自然,圍繞著這一天,各地便有了屬於自己的、各種各樣的講究和習俗。
  • 「二月二龍抬頭」,這些習俗最好儘早準備,願你一年都有好彩頭
    「二月二龍抬頭」,這些習俗最好儘早準備,願你一年都有好彩頭!今天二零二零年陽曆二月二十四日,農曆二月二龍抬頭,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又俗稱青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是一個和節氣有關的傳統節日,因為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在24節氣雨水和驚蟄的中間,除了將農曆二月初二稱為「龍抬頭」,我們還會將今天稱之為「春龍節」、春耕節"、"農事節"等等。
  • 《二月二,龍抬頭》| 有聲閱讀
    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在北方,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有資料介紹,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中華全國風俗志》中寫道:「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龍神。」人所共知,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信仰的圖騰。所以人們自豪地宣稱,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千百年以來,人們把龍視為帶神秘色彩的吉祥物。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禁忌和講究?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民間對二月二也有很多講究。那麼,在民間傳說中,二月二龍抬頭有何禁忌和講究?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推薦閱讀: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古詩詞有哪些?
  • 二月二,龍抬頭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二月二,龍抬頭 2020-02-24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二月二,龍抬頭!這些北京傳統習俗您知道嗎?
    (微信號:dafengtai)堅持每天清晨為您奉上新鮮、有用、有趣的實用生活信息。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