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的開示:一個故事,揭開了人生的真相

2020-12-22 尚思修善學佛

釋迦摩尼佛在《佛譬喻經》中,以一段有名的譬喻,向我們開示「人生究竟是什麼?」讀來如醍醐灌頂,頓然冰釋。

在一個寂寞秋天的黃昏,無盡廣闊的荒野上,一位旅者急匆匆的趕著路。旅行者突然發現,在昏暗的野道中,散落著一些白色的東西,仔細一看,原來是人的骨頭。

旅者正驚慌疑惑的思考時,忽然從前方傳來驚人咆哮聲,一隻大老虎躥了出來。看到這隻老虎,旅行人頓時明白了那些白骨的原因,立刻拔腿沿著來時的道路往回逃跑。

人生真相原來如此

但是驚慌中顯然迷失了道路,旅行人竟然跑到了懸崖的邊上。在千鈞一髮的時刻,他發現懸崖頂的峭壁上生長著一棵松樹,並且從松樹的枝幹上向下垂著一條藤蔓。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旅者毫不猶豫,抓著藤蔓攀了下去。

老虎看著馬上到口的食物,居然逃脫,懊惱地在懸崖頂上咆哮不已。

謝天謝地!幸虧有這藤蔓,終於救了「寶寶」一命,旅行人心裡想著,安下心來。

但是當他朝下一看,不禁「啊」了一聲,原來下面是波濤洶湧、深不可測的大海,波浪拍打著懸崖,在波濤間還有三條「毒龍」,正張著大口等待著他的墜落。旅行者不由得渾身顫慄起來。

人生真相唯有智慧可解

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命的藤蔓上面,出現了一黑一白的兩隻「老鼠」,正在啃噬這藤蔓。

旅行者拼命地搖動藤蔓,大聲驅離著老鼠,可是兩隻老鼠一點也不為所動,沒有逃開的樣子。這時候隨著藤蔓的搖動,在樹上的蜂巢裡,有「蜂蜜」滴落下來。又渴又乏的旅者忘記了危險,貪婪的享受起蜂蜜來。

世尊開示這旅者之相說:「這就是所有人類的『人生之真相』」。

好好修行遇到真正的自己

一、孤獨的心靈

旅者:這個旅者是指我們自己。

荒野:無盡寂寞的荒野是譬喻我們的人生之路。我們從下生,就成為在人生旅途上的旅者。

即是旅者,應該知道我們旅行的目的地。那麼如今我們是以何目的來到人間的呢?

如若不知,豈不就和這愚痴的旅者一樣了。

秋天的黃昏:比喻人生的孤寂。沒有信心、信仰、信念的人生不就像是秋天的落寞嗎?

因為我們是孤獨一人旅行之故。雖說有親屬、朋友,但並沒有相隨一生的心靈之友。人生的孤寂 就是心靈的孤獨。

我們都是人生過客

白骨:路邊的白骨是指我們人生旅途中,家人、親屬、朋友等的死亡。我們活到現在,應該失去了太多親人、朋友,變成了路邊的白骨。

老虎:飢餓的老虎所比喻的,既是我們的死亡。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不知道死亡什麼時候到來。因為死亡是恐怖的,所以世尊以老虎來做比喻。

我們雖然對死亡會寂寞深,但是每一個人又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是逃避不了的。唯有正視它,獲得解脫之法,才能得到絕對的安心和圓滿。

作為人生的旅者,這是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

人生唯有修行才能得到智慧

二、無力的松樹

松樹:承接我們的松樹,是指:金錢、財產、名譽、地位等等。這些東西是世間人追求的聲色犬馬,即使擁有的再多,在人生的終點也無能為力。

佛說:萬物皆不去,唯有業隨身。

三、人生是夢

藤蔓:所譬喻的是人生的僥倖心理 ,眾生被這個「藤蔓」當作人生的救命稻草,以為抓住了它就抓住了希望。

但是你認為到底人生幾何呢?已經過去了十年、二十年,你以為生命還早嗎?生命呼吸之間啊!轉瞬即逝 ,很多人不敢想,不願意想,可是又不能不想。

老鼠:啃噬藤蔓的黑白老鼠是指時間,指白天和晚上,時間在吞噬著我們的生命。等「黑白鼠」把藤蔓啃斷也就是我們離開的世間到了。

命運就是知道生命真相

四、遇到真正的自己

揭開生命的真相,遇到真正的自己才能從人生如斯的恐懼中覺醒。我們要面對現實,面對人生究竟是什麼?來反省。

也就是說唯有修行才是真正的希望,才能超越生命本質,脫離人生虛幻之相。

佛陀開示的目的也是如此。知道了這個故事譬喻的真相,我們接下來要解決後生大事。

作為旅者的我們,此時唯有墜入深不見底的毒龍業海中,才知道人生的歸宿原來是這樣。

深海:所比喻的是「三途」也就是地獄、畜生、餓鬼之道。必須承受「八萬劫中大苦惱」,這一件事情便稱為--「後生大事」。

毒龍:是顯現三途的三條惡龍,亦指我們身口意三業,還指我們貪嗔痴三毒的可怕之心。

由於「貪慾」在我們心中積累了太多的殺、盜、妄、淫意惡之罪;「嗔怒」也讓我們產生了「心殺」惡念;「愚痴」也使我們有貪戀、嫉妒的罪業。

去探索生命的真諦吧

蜂蜜:是指人的五欲:財、色、名、食、睡等欲望。一天之中,一生之中,我們不斷所想的,持續的,無非就是這五欲的滿足。然而就是為了這五欲才有了無明煩惱,有了執著妄想,才在物慾橫流中不斷墜落。

佛陀的開示告訴我們解決了「死」,才能獲得「生」。能夠解脫打開通往安心之門的唯有我們自己啊!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

人生本是過客,何必太過執著。紅塵中的五欲六塵時刻在誘惑著我們,保持本心方能不亂,福氣是自己修來的,人生也是修來的,自己能修成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在這一生的修行中遇到真正的自己。

相關焦點

  •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放棄王子的地位,拋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跟隨很多人學道修行,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修到非想非非想處,認為不是究竟,也放棄了。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金剛經》裡的一句話,當年六祖慧能大師,就是聽到這句話而大徹大悟的。大安法師開示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云何起?
  • 略述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出家?
    略述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出家?一個高度的智慧者對人生之旅的選擇初學之人當然應該從「釋迦牟尼佛傳」中去認識佛陀為什麼要出家?出家後如何修行?如何為眾生說法?什麼時候離開世間?為什麼要證入涅槃?然而釋迦牟尼佛確實在兩千五百年前誕生在古印度的「藍毗尼園」中(現在是尼波爾境內),確實示現凡夫身,於出家修道前,一直以尊貴的太子身分,處在一個奢華富裕的王宮生活裡(見《中阿含》大品柔軟經第一)。而此養尊處優的貴族生活,對一個天賦稟異,具有靈敏觀察力的智者而言,呈現在眼前的一切,卻使他對現實生命的起源,充滿了一連串的疑問,激發他對現實人生敏銳的求知慾。
  •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沒有咒語?
    按照大乘經典的說法,所謂的咒語,其實就是真言和總持,反映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或佛法的精髓。那麼,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沒有咒語呢?據經典的記載,原始的咒語是古印度婆羅門教特有的產物,由羅剎、鬼魅、等名號所組成的一系列文字與音律,當精通咒語的人持誦時,雖然這些咒語有時候能夠幫人暫時解決一些問題,但更多的時候是給人們帶來不幸,據說越是精進持咒的人往往會越悽慘。
  • 釋迦牟尼佛是在哪裡成佛的?怎樣才能成佛?
    在此佛誕之際,特節選宗性法師此篇開示,祝願大家追隨佛陀的足跡,廣發菩提心,成就無上佛道!菩提心為成佛之因。佛陀講過 「大象」和「羅漢」的兩個故事,揭示了學佛修行的兩大誤區。宗性法師以此為例,為我們詳細開示了菩提心的真正內涵:不只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心,還須有「無我」的智慧。釋迦牟尼佛在哪裡成佛的?在菩提樹下,所以我們把成佛叫做成就菩提之果。
  • 【開示】德林長老:所有寺院都是最高學府
    【德林長老精彩開示】出家因緣及依止禪門宗匠來果老和尚
  • 《沉默的真相》故事還原不錯,白宇演得出奇的好,又是一部高分劇
    9月16日,《沉默的真相》首日開播,在上線後就受到了觀眾粉絲的熱烈觀看,雖然在當日首播只播出了兩集的故事,就在僅僅兩集的故事裡,讓人們看到了此劇的良心程度,那是叫一個棒,在能夠過審的情況下,大致的還原了原著中該有的劇情戲份,暗流洶湧的感覺竟一直在線。
  • 朝聖隨筆:初至拉薩·上師精彩開示·聖地修功德之殊勝
    今天是人生中第一次來到拉薩。早在以前,就聽聞拉薩的聖跡和傳奇故事。西藏是觀世音菩薩調伏藏人的化土,故起初以松贊幹布的化身,以王政和佛法之道,利益有情。下午四五點左右到達酒店,和諸位師兄簡單碰面之後,一起吃飯,然後聆聽上師開示。其中的精彩之處,在此略摘幾段。上師在開示佛法時,非常強調慈悲心和菩提心,他說很多人想問自己的前世是什麼,這個不用問,而是你自己去看。你今生的就是前世的所為造成的,來世去哪裡,也是當下決定的。
  •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108圖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賢劫第四尊佛,降生於三千多年前(周昭王二十四年)的古印度。「釋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釋迦牟尼」是梵語,「釋迦」翻譯成中文就叫「能仁」。怎麼叫能仁呢?就是能以仁來愛人,以仁愛這種的心來教化眾生。「能仁」也就是慈悲,慈能予樂,悲能拔苦,能拔除眾生的苦,而給眾生快樂。悲能拔苦。
  • 心經:釋迦牟尼佛講法49年,真正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由此,許多天神請求他傳法度人,但是被釋迦牟尼佛拒絕了。他沿著恆河岸走了幾天之後,經不住天神們的不斷請求,終於同意出來傳法普度眾生。釋迦牟尼佛用他的悟道,不停地在世間講法度人。在不同的時期,他講述了不同的佛法。這些佛法被弟子們結集成經書,流傳後世,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修行者。
  • 《轉變逆境的故事》《苦才是人生》
    如古代先賢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佛陀也常常提醒我們:人生皆苦。且不論生、老、病、死都是苦,單單在日常生活中,就難免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或許有人不以為然:「明明人生還有很多樂趣可言,又何必誇大痛苦,緊盯著痛苦不放?」
  • 無生佛母 聖諭(20180304)開示佛子書
    不用一步一步爬,直達凡夫自性地新法易修悟佛理,新法易懂見真理新法悟透上天矣,新法參透成佛矣新法符合末法情,末法眾生慧下行難參舊法難理明,難懂舊法難悟明耽誤自身的修行,時光荏苒去不返珍惜時光快修行,彌勒佛法開悟快彌勒佛法見性快,彌勒佛法悟道快彌勒佛法成佛快,彌勒佛法成道快彌勒佛法修心快,彌勒佛法修性快
  • 歡喜浴佛 || 恭祝釋迦牟尼佛生日快樂!
    /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證如來淨法身/今日農曆四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誕生之日釋迦牟尼佛的誕生,為迷失在輪迴中的眾生,找到了一條究竟解脫之道。因此藉著浴佛儀式,寓意洗滌我們的煩惱妄心,清淨業障。
  • 《迷霧追蹤》揭開迷霧背後的真相,追尋蹤跡全無的兇手
    隨著《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劇的上線熱播,不斷刷新著觀眾對懸疑題材的理解和認知。正在熱播的《迷霧追蹤》,更是一部主打懸疑、犯罪、警匪題材的作品,不同於一般懸疑題材的精心布局和絲絲入扣,《迷霧追蹤》的故事和劇情全部源於現實生活,並由此發散開來,用大量的篇幅和偏寫實的表現手法,折射出追尋真相背後鮮為人知的人和事。
  • 什麼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妙法蓮華經》裡告訴了我們答案!
    我們學佛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成佛!這也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講《妙法蓮華經》的根本殊勝意義之所在。為什麼舍利弗尊者如是二請,釋迦牟尼佛均是「止止」而答。皆因眾生根性弱小,不生「自信能夠成佛」之想。所以墮入二乘境地。後舍利弗如是三請,佛不得不講。才弘演了「匯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實」的《妙法蓮華經》。
  • 狼人殺中的愛恨情仇,那些你不知道的狼村愛情故事!
    丘比醬又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拜訪錄第三期今日正式上線啦! 那麼這次會為大家揭開那些角色背後的故事呢? 一起跟隨丘丘來看看吧。
  • 聖墟:一段歸途,揭開一個神話世界
    從這開始,《聖墟》也才算正式揭開它不平凡的一面,在之後的劇情中,有山精、有野怪,更有一個全新不平凡的神話世界。話接上頭,隨著小說引入周全這個角色,這一段歸途,也變得不那麼平凡起來,在周全的口中,一個又一個的神話故事,一個又一個的奇聞、異事從他口中滔滔不絕的講出。不過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只是如同聽故事一般,催促著胖子周全快些講下去。
  • 學佛的人要知道,釋迦牟尼佛講法49年,核心只有這一個字!
    許多人通過學佛,讓自己懂得了人生的真諦。同時,也明白了人生苦的來源,以及如何讓自己脫離各種苦。雖然也有很多東西做不到,但是他也在不斷地學,不斷地修行。在許多學佛人的心中,不斷地詢問自己,釋迦牟尼佛講了49年的佛法,到底這個佛法,有沒有一個核心?如果沒有,那麼修行的人以什麼為標準?如果有,那麼這個核心,到底是什麼?釋迦牟尼佛31歲成道,成道後一直做著普度眾生的事情。他在世時,講法49年,都是圍繞如何去掉人的「妄想執著」,來教給人們,如何去修行,如何去覺悟。
  • 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
    如何才能使眾生早日成佛?類似問題,終日纏繞心頭,終於有一天,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那就是:自己必須先成為一位十方都讚譽的佛,以便吸引十方無量眾生的注目;並要建立一個美妙絕倫的世界,以便一切眾生都樂意往生;同時還要有一個絕妙的修行法門,以便十方眾生萬修萬人去。
  • 進擊的巨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等了這麼久,巨人終於更新了,在奪回瑪利亞之牆之後,調查兵團終於進到了夢寐以求的地下室,揭開了世界的真相。原來牆外還有人類!牆nei人是艾爾迪亞族,艾族人的祖先尤彌爾(不是同期生那個尤彌爾)與大地的惡魔籤訂契約獲得了巨人之力。
  • 釋迦牟尼佛的「妻子」為何一生會孤苦?原來是命中注定
    釋迦牟尼佛說:「無論你遇見誰,他(她)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每一個能夠走進我們生命中的人,包括愛人、孩子、老師、摯友等都不是偶然,也許要陪我們減少人生的孤獨,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知識或技能,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狀況等等,他(她)都是我們生命中注定該出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