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牛肉和牛腩都是牛身上的某個部位,但是,正是由於存在的部位不同,它們才會呈現出不同的口味來。
1、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以新鮮黃牛的牛腩為好,牛腱,牛腿部位肉,為牛肉上乘之品,營養豐富,能補益精血,健脾養胃,強健筋骨,治腎虛腰痛,有黃芪之功效,對長時間站立的人士很有幫助。
2、 牛腩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這只是一種統稱。若依部位來分,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國外進口的部分是以切成條狀的牛肋條為主(又稱條肉),是取自肋骨間的去骨條狀肉,瘦肉較多,脂肪較少,筋也較少,適合紅燒或燉湯。
3、在裡脊肉上層有一片筋少、油少、肉多,但形狀不大規則的裡脊邊,也可以稱作牛腩,是上等的紅燒部位。牛腱也可以算是牛腩的一種,筋肉多,油少,甚至全是瘦肉。因此一般用來滷,不適合燉湯,更不適合紅燒。
下面來介紹一下做法
番茄燉牛肉
做法
1、 番茄、牛肉、土豆、洋蔥分別切成差不多大小的塊兒。
2、 牛肉塊先入鍋稍煮一會兒,變色撈出衝乾淨浮沫。
3、洋蔥入鍋炒香,放入番茄,炒出紅油,再放入土豆和牛肉,翻炒均勻。
4、 加少許鹽,糖,生抽繼續翻炒。
5 、倒入沒過食材的熱水,大火煮開,文火燉煮。
6、 大約 30 分鐘左右,中間水變少的話就再加水,最好是一次性加足。
7、 出鍋前再依照味道進行調味就可以了。
洋蔥炒牛肉
- 做法 --
7 出鍋前再依照味道進行調味就可以了。
三、醬牛肉
1、牛肉切成大塊後,先用筷子在牛腱子上面多多扎孔,為醬汁能夠更加入味。
2、喂。牛肉置盆中,山楂或杏仁(或茶葉包)、桂皮、大料、花椒、香葉、陳皮、良姜、肉蔻、草果墊底,濃醬油將肉沒頂,料酒酌加,加蓋放入冰箱冷藏室,餵它個一天一夜。直至醬色及香味深達中心,裡外一致。
3、煮。醬汁、香料、蔥段入鍋,添一倍水燒開,牛肉下鍋,復開後,撇淨浮沫,加蓋大火燒二十分鐘,改小火燜煮1.5小時。以筷子能順利穿透而略有阻力為宜。過則口感無韌勁,欠則咬不動,嚼不爛,塞牙如麻,倒盡胃口。
4、浸。牛肉煮好後,不可揭蓋,任其自然涼透後入冰箱6℃冷藏室擱置二十四小時以上。切記,此乃不可或缺的必要環節,否則醬汁無從回味,牛肉粗糙幹硬,前功盡棄。
5、切片裝盤,開吃
四、牛肉燉土豆
牛後腱1斤、土豆2個、胡蘿蔔1個、蒜葉、薑片、大蔥、油、鹽、料酒、白糖、生抽。
做法
1、牛肉洗淨,逆著紋理縱切成塊。
2、土豆去皮切滾刀塊,胡蘿蔔切滾刀塊,姜切片,蔥切段。
3、牛肉入沸水汆燙去血水,撈出瀝水。
4、坐鍋熱油,爆香薑片,蔥段。
5、倒入牛肉翻炒。
6、倒適量生抽 ,料酒,白糖翻炒均勻。
7、放入清水,為沒過所有材料為宜。大火煮開,小火煮50分鐘左右。
8、倒入土豆,胡蘿蔔煮至斷生。
9、收湯,鹽調味,撒入蒜葉就可起鍋了。
五、尖椒炒牛柳
牛柳、 杭椒適量、小蘇打小半勺鹽、白糖、生抽、蠔油、黑胡椒、雞精
1、牛裡脊用清水洗乾淨後橫切成粗條;
2、切好的牛肉條多衝洗幾次,再加入料酒,鹽,胡椒粉,雞精等調味料醃製15分鐘左右,重點是要加小半勺小蘇打,料酒可以多加些,一定要讓水分充分吃進牛肉去,這是牛柳嫩滑的關鍵
3、取一個空碗,將醬油、蠔油、雞精、白糖攪拌均勻調成料汁
4、炒鍋預熱後,加入植物油,並加熱至產生油紋,放入醃製好的牛肉炒至八分熟後盛出備用;
5、重新起鍋放入杭椒煸炒;
6、炒至杭椒表皮變褶後倒入牛肉翻炒均勻;
7、依個人口味將調味汁倒入鍋中快速攪拌至湯汁收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