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起兵迷霧重重,究竟李淵是主謀者,還是李世民推動的結果呢?

2020-12-22 七號歷史館

好像在大家印象裡,都覺得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世民。很少會有人記得真正的開國者李淵,而且李淵在位也很多年。我想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大多數人都認為太原起兵的真正主謀者是李世民。因為太原起兵可以說是唐朝建立的起點。也正是由於太原起兵,李淵揮師南下,打下了長安這個地方,就在長安建立了唐朝。那關於太原起兵的真正的主謀者,真的是李世民嗎?

正史中記載,李淵這個人非常猶豫。當時農民起義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都開始了,李淵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去起兵。這個時候李密的瓦崗軍都已經發展很厲害了。但是呢,李世民卻很果決,他認為天下將亂正是一個好形勢,此事起兵是最好的時機。所以他就一直勸說李淵起兵。想了很多辦法來勸他父親,軟的硬的都來,最後李淵才被迫起兵。可以看出,歷史的記載都是李世民是太原起兵的真正主推者,而李淵只是被迫。在《裴寂傳》中還有一段關於李淵是被迫的更詳細的記錄。這上面記錄李世民為了讓李淵起兵,讓李淵的好友裴寂推了他一把。當時的裴寂是掌管行宮的宮女的。有一天裴寂就邀請李淵來行宮喝酒,並且叫來了宮女陪著。李淵抵擋不住酒色和美色的誘惑,和宮女過了夜。李淵醒來以後,就聽裴寂說了,陪他過夜的人是宮女。李淵自然驚懼非常,這可是死罪。所以正是在這件事的推動下,李淵犯了死罪沒有了退路,這才被迫起兵。

但是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在登基後的第十八年,曾經叫人修改過國史。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關於太原起兵這件事情,李世民做了修改呢?因為他的皇位畢竟是踩著兄弟上來的,他為了讓自己的皇位看起來更加名正言順,為了不被後世所詬病,很有可能修改了關於太原起兵的事情。因為如果太原起兵的主謀者是他自己,他就可以說唐朝的建立是他一手推動的,那麼皇位就不是他搶來的了,而是本來就應該屬於他。

在李淵開大將軍府之後,他有一個專門記錄他起居言行的手下,這個人叫溫大雅。在溫大雅記錄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李淵的反隋之心是早就有的。早在大業九年的時候,李淵就曾經和宇文士及密談過一段,在兩人的談話中,李淵就曾經說過,我暫時不能起事。說的是不能起事,並不是不想起事。我認為這本書的可信度還是很高的,因為這不是李淵當上皇帝之後寫的,而是在這之前的一個原始記錄。

新舊唐書的編寫就是根據李世民修改過的國史寫的,這兩本書把太原起兵的功勞歸於李世民是有依據的。那為什麼在《資治通鑑》中,也採用了這樣的說法呢?要知道司馬光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為尊者諱」,這就是說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會避諱甚至幫他自己欣賞的明君隱瞞一些他做得不好不光彩的事。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正史都是說李世民才是太原起兵的真正主謀。

關於太原起兵的主謀者直到現在還是存在一定的爭論的,但我還是更偏向於李淵是主謀者。在很多看得見的層面上,好像是李世民的動作更大一點,但是在幕後,還是有很多李淵的痕跡的。畢竟當時的掌權者是李淵,如果沒有李淵的允許,很多事情李世民是根本不可能接觸得到的。很有可能李淵只是順水推舟而已。

相關焦點

  • 李淵起兵太原得到突厥援助,很可能是李世民與突利在其中穿針引線
    關於李世民與突厥的關係,從史料記載可以看出李世民與當時許多突厥貴族的交情非同一般。例如,他與突利可汗稱兄道弟。武德七年八月,李世民遣騎告突利時云:「爾往與我盟,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攻,何無香火之情也!」
  • 唐高祖李淵是如何太原起兵當上皇帝的?——李氏文化
    李淵本來是隋王朝的貴族,靠繼承祖上的爵位,當上了唐國公。在農民起義之時,李淵被隋煬帝派去鎮壓農民起義。可是,為什麼李淵鎮壓著起義,結果,卻自己當皇帝了?這其中,就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太原起兵。  公元617年,隋煬帝派他到太原去當留守(官名),鎮壓農民起義,開始他也打過幾個勝仗,後來看到起義軍越打越強,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緊張起來了。  李淵有四個兒子。
  • 劉黑闥起兵造反後,李淵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時間派出李世民?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竇建德舊部劉黑闥利用李淵的錯誤和東突厥的支持在河北起兵造反,聲勢浩大。按照之前的習慣,唐高祖李淵應該在第一時間派出最厲害的名將、自己的二兒子秦王李世民平叛。然而在劉黑闥起兵後,李淵連續派出幾路大軍平定叛亂,但就是不派李世民。結果這幾路大軍全部被劉黑闥擊敗,李淵的堂侄李道玄戰死沙場、名將薛萬均兄弟被俘,連唐朝一等軍事家李世勣都大敗而歸。由於多次失敗,劉黑闥幾乎佔領了竇建德的全部故地,在武德五年(622年)正式稱王。李淵只得命令秦王李世民出兵。
  • 裴寂簡介 唐初大臣李淵太原起兵策劃者裴寂生平——李氏文化
    與李淵交誼深厚,為李淵太原起兵策劃者之一。並以晉陽宮米九百萬斛、雜彩五萬段、鎧四十萬枚支援出兵。後李淵進兵至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他又支持李淵稱帝,唐建國後,他任尚書僕射,最為李淵所寵信。629年(貞觀三年)因罪放歸原籍,曾參預製定《唐律》。後流放靜州(今廣西柳州市昭平縣)。貞觀6年(公元632年)卒,終年63歲。他發明了月餅,解決了軍餉問題。
  • 李淵起兵反隋 為什麼要與突厥合作
    文/老張讀史 隋朝末年,朝政荒廢,徭役繁重,導致「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紛紛舉義旗、起兵反隋,天下變得四分五裂,老楊家的基業朝不保夕。 當時,李淵官拜太原留守,其子李世民知道隋朝必將滅亡,於是私下結交結豪傑,招納亡命之徒,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
  • 李淵起兵第二年就稱帝,為何朱元璋起兵後,卻要「緩稱王」呢?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李淵在造反的第二年,就登基稱帝。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元朝末年的朱元璋,卻只能堅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李淵造反第二年就稱了帝,而朱元璋卻要廣積糧,緩稱王呢? 一 首先,對於朱元璋來說,大約在公元1353年參加郭子興率領的起義軍,從而反抗元朝。
  • 李淵父子晉陽起兵,兵鋒直指長安,霍邑之戰敲響了隋朝滅亡的喪鐘
    起兵前的準備①:巧除煬帝親信,李淵順利起兵大業十三年正月,李淵因兵敗遭到隋煬帝免職處分並就地拘押。也就是從這時候起,李淵已經下定了起兵的決心。但是,他的身邊還安插著隋煬帝派來的兩顆釘子——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他們是楊廣特意安插在李淵身邊的兩名親信,目的就是為了監視李淵。
  • 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滅隋建唐,子掌軍權被逼退位
    李淵二。晉陽起兵,受禪建唐重新得到隋煬帝信任的李淵,被皇上任命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面阻擊突厥,並鎮壓山西省境內的農民起義。唐太宗李世民畫像接著,李世民就和晉陽縣令劉文靜密謀起兵。他們制定了起兵造反的周密計劃,並向李淵匯報了整個計劃。李淵開始時堅決不同意,還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報官。
  • 李世民戰功顯赫,李淵為啥不早點提拔他當太子?不僅僅是長幼有序
    李淵力李建成為世子/太子,是在李世民立下戰功之前早在公元616年的時候,李淵被隋煬帝楊廣任命為太原留守,負責防禦突厥人、鎮壓當地的農民起義。按照千百年來的規矩,這種鎮守一方的大員,必須得在朝廷手裡留下足夠多的家眷作為人質。
  • 竇建德是李世民的舅舅,李淵為什麼要殺了他?
    在單田芳老師的這部經典評書裡面,竇建德就是李世民的舅舅。由於單田芳老師評書講得實在是太好了,我小時候就一直認為竇建德是李世民的舅舅。當時我就一直在想啊:「娘親舅大,李世民怎麼可以打舅舅呢?李淵和竇建德是親戚,李淵為什麼一定要殺竇建德呢?」
  • 唐高祖李淵:我打天下全靠兒子李世民?笑話
    這篇詔書,究竟寫了什麼? 大概意思是:隋朝國運不昌,民生凋敝,唐王李淵東徵西戰,拯救萬民,他當皇帝,就是天意。 也就是說要禪位給李淵。
  • ...的同母姐妹平陽昭公主|李元吉|李世民|平陽公主|李淵|柴紹|李建成
    唐高祖李淵的髮妻竇皇后生有四子一女,四個兒子分別是隱太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一個女兒就是在初唐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平陽昭公主李氏。作為唐高祖李淵唯一的嫡女、唐太宗李世民唯一的同母姐妹,李氏也確實不是泛泛之輩。
  • 李淵,一個有野心且善於韜光養晦的雄主,其起兵不是被逼出來的
    隋末動亂時期,李氏父子於太原起兵,直取關中,奠定了大唐基業,演義中的李淵可能沒有那麼英明神武,歷史記載中也是偏向於給太宗李世民高光,讓李淵的功績暗淡了許多,但是任何強大朝代的開國之君,那有無能之人,今天主要和大家來分享一下,李氏父子爭奪天下的第一階段,順便看一下不同的李淵。
  • 晉陽起兵:邁向大唐盛世的第一步
    此外,李世民因在晉陽起兵累積足夠的戰爭經驗,使得他稱帝時,得以發揮「武治之功」,開疆拓土,被稱為「天可汗」,萬國來朝,長安自此成為國際化的大城市。 晉陽起兵,也讓隋朝成為歷史上的短命王朝,開國僅三十餘年便滅亡,實際在位僅三位皇帝(最後一位隋恭帝還是被迫即位的)。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目標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父親李淵
    公元621年,李世民迎來人生小高潮,坐擁天策上將、司徒、陝東道大行臺等光環。天策上將府可設官員,相當於小朝廷。 其實李淵本不想讓李世民一家獨大,為此培養過很多家族成員,比如李建成,太原起兵時和李世民平起平坐,分別擔任左右大都督—這也是李建成唯一拿得出手的軍功。進入長安後,李建成成了太子,但沒軍功就沒話語權,在亂世誰理你?
  • 【打卡第1天】每日歷史故事:李淵太原起義
    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許多隋朝的官吏也紛紛造反,自己統領軍隊稱霸一方,其中,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最終建立了唐朝。李淵本來是隋朝的貴族,靠繼承祖上的爵位,當上了唐國公。617年,隋煬帝派他到太原去當留守(官名),鎮壓農民起義。開始他也打過幾個勝仗,後來看到起義軍越打越強,越打越多,他也隨之緊張起來。李淵的次子李世民是他眾多兒子中最有才能和膽識的一個。
  • 歷史故事——唐國公李淵起兵造反
    他的姨父是大隋高祖文皇帝楊堅,他的表弟是大隋世祖明皇帝楊廣,他的兒子是大唐太宗帝李世民。李淵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世代顯貴。李淵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時官至太尉;李淵的父親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李淵的曾祖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官至太尉,封爵隴西郡公、北周時期代西魏追封唐國公。
  • 李世民殺兄娶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老爹李淵,不能殺、也不敢殺
    當然不光有農民起義軍,也有落井下石的地方豪強,其中就有唐國公李淵。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李淵以很短的時間攻入長安,擁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李淵能夠快速的攻進長安,主要得益於隋煬帝楊廣當時在江都,隋軍主力部隊不在長安,並且中原的瓦崗軍正和王世充大戰,沒空西顧。進入長安的第二年,李淵就在長安稱帝,建立大唐,隨後開始了大唐的統一戰爭。
  • 李淵最喜歡的女兒,活著李世民不敢造次,死後虎賁軍送葬
    平陽昭公主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她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與唐太宗李世民一母同胞,但由於史書上沒有記錄具體出生年月,所以她到底是李世明姐姐還是妹妹這點無法確認。公元617年,李淵起兵反隋。當時平陽昭公主居住在長安,得知父親起兵的消息後,平陽昭公主的丈夫柴紹立即前往太原接應,平陽昭公主變賣了長安所有家當,招募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並開始聯絡各路反隋義軍。
  • 讀史|閒話李淵
    無論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第一個講到的就是李淵,因為他是唐朝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