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積液
骨關節炎非常的普遍,患病人群在我國達到了1.2億,並且在老年人群當中佔有非常大的比例,10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有7個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疾病。
而導致骨關節炎的罪魁禍首,是存在我們每個人體內、一旦翻臉就會變身「腐蝕液」的神秘液體——關節積液!
關節積液和關節液一字之差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產物,關節液是正常狀態分泌的關節潤滑劑,但是一旦在關節出現損傷病變之後,平時無害的潤滑劑變多、變質就會變成關節積液,關節積液損傷關節軟骨,甚至會讓軟骨消失、器官報廢,最終無法行走。
病例
專家的一位女性患者,64歲,關節疼痛20多年,由於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最近三年反覆腫脹,裡面出現了關節積液,她到醫院進行抽液,幾乎兩三個禮拜就能抽出四五十毫升的關節積液!同時關節的功能也越來越差,發展到不做手術,關節就直接「報廢」了!最後經過醫生團隊的討論,給她進行了關節置換手術。
大家千萬要注意關節積液引發關節炎的早期信號,把握關節受損的三個階段特點,儘量避免走到不可控的階段才後悔莫及。
早期階段:關節腫脹疼痛,通過調理可好轉;
中期階段:持續性腫脹疼痛,腿部無法完全伸直和打彎,通過治療症狀會減輕但不消失;
後期階段:出現骨刺,持續疼痛不緩解,關節受限,喪失運動和行走能力。
骨關節炎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日常活動中也要注意保護關節,爭取讓關節炎發生的次數少一些,程度輕一點,儘可能地不走到人工關節置換這一步。但是,如果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骨關節炎,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和運動,該做置換手術還是要做。
在放鬆狀態試著往下蹲,能蹲到多少就蹲到多少,量力而行,然後對比下圖。
這一個動作就能判斷出自己的膝關節軟骨面,是否被磨損、腐蝕了。
測關節內是否存在積液?抱腿靠近身體,有積液關節會脹痛,腿部越靠近身體脹痛越強烈。
看膝眼,膝眼位置凹陷狀態就是沒有或者是輕微積液,如果膝眼位置呈現很飽滿的狀態就說明關節內存在積液。
關節積液的出現,是關節內部發生病變的一個重要信息,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儘量遠離不可逆的損傷。
1
55歲以上老年人群
老年人因為關節的退化,再加上一些損傷的病史,很容易被關節積液找上,所以55歲以上老年人群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的症狀,最好找骨科醫生看一看。
2
體重超標人群
走路狀態下,體重每增加1公斤,膝關節負重
會增加3公斤;跑跳狀態下,體重每增加1公斤,膝關節負重會增加10公斤!
3
重體力勞動人群
經常頻繁地搬運重物和幹一些重體力活,會使關節軟骨更早地出現損傷和磨損。
4
運動不規律人群
平時不運動,突然有一天大量運動,這樣不但對關節健康沒有好處,還容易帶來意外的損傷,最常見的就是不規律運動後產生關節積液。
提到保護關節,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些方法,到底正不正確呢?我們讓薛主任來排排雷:
◆傳言1:
生命在於靜止,保護關節,杜絕運動。
關節軟骨沒有血管,它需要通過運動擠壓放鬆,來吸收關節滑液中的營養,和排出代謝廢物,所以完全
不運動對關節軟骨是沒有好處的。
◆傳言2:
加大運動量,促進積液自身吸收。
如果關節已經出現積液了,再加大運動量,也不會促進關節積液自身吸收。
當出現關節積液時,不建議過量運動。
◆傳言3:
用冷敷的方法,可以緩解關節積液。
年輕人出去參加體育運動,因為過度運動使關節有點腫脹,此時是可以做冷敷,來減少關節積液出現的量;但是如果是老年人長期的骨關節炎,出現關節腫脹疼痛做冷敷是不利的,因為冷敷會減少膝關節周圍的血液供應,受涼後血管收縮,那麼膝關節的新陳代謝和修復能力更慢了,所以有骨關節炎、骨刺的人,不能做冷敷。
◆傳言4:
長期佩戴護膝,保暖的同時還能防止積液產生。
有骨關節炎注意保暖是正確的,臨時佩戴護膝對關節有保護作用,但注意不能長期佩戴,長期佩戴護膝,關節倒是保護了,但肌肉可能萎縮了,得不償失。
◆傳言5:
把關節積液抽出來就解決了問題。
臨床上治療關節積液,首先會選擇使用理療、口服藥物等進行消炎止痛,如果效果不好,就需要進行穿刺抽液,但是這種穿刺抽液不能頻繁地抽,否則可能打破原本的關節滑液平衡,造成反覆產生積液或關節感染,一旦感染會比骨關節炎本身更為嚴重。
01
年輕人群鍛鍊方法
靠牆蹲,背部依靠牆壁下蹲,保持腿部肌肉緊繃狀態,直到酸困為止。
02
老年人群鍛鍊方法
坐姿抬腿,適合老年群體,身體緊貼靠背,抬腿伸直膝蓋,堅持肌肉緊繃狀態直到酸困時放下。鍛鍊時兩條腿依次進行鍛鍊,不建議雙腿同時抬起。
專家建議:一天三次,一次10-15分鐘,單腿練習,多次練習。
責任編輯:張元(E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