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民以食為天,吃是人類亙古不變的論題。香港作為東西方紐帶、國際金融中心,飲食行業尤為繁榮,匯聚五湖四海美食讓世界食客流連忘返。而在港股市場,餐飲股也備受追捧,前陣子九毛九上市打新盛況空前,更早前的海底撈登陸港股後股價不斷攀升……
如今,作為香港日式放題料理龍頭的大喜屋已經通過聆訊,將於1月24日—2月4日開始招股,正式衝刺IPO。大喜屋會否再度引爆投資者打新熱情,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01|日式放題料理「一哥」
香港餐飲業中,以茶餐廳聞名世界,遍布街頭,但主要以家族式經營為主,呈現高度分散的競爭格局。而隨著日本流行文化的輻射,日式餐廳逐漸成為香港重要的餐飲細分市場,受歡迎程度日益上升。
大喜屋就是香港一間專注於日式放題料理的日菜餐廳集團。根據招股書,大喜屋成立於2010年,以放題模式為核心,採取多旗艦品牌策略,建立了「大喜屋」、「大瀛喜」、 「吉壽」、「大滿喜」及「巖監」等不同風格的品牌。
所謂「放題」就是「自助」的意思,但大喜屋的自助模式有別於傳統自助餐。一般的自助餐,是將食物烹製好擺放好,再讓食客直接挑選拿來吃;「放題」模式是顧客一人一桌次序坐好,食物即點即做,再上菜端到桌上。
可見,「放題模式」相對於傳統的「自助模式」是一種創新。本質上,放題模式就是自助餐與點單相結合,這樣既可以保持日料新鮮安靜的精緻特點,又兼具自助餐實惠同時能讓顧客大飽口福的特色。從這一點看,大喜屋與海底撈一樣,都是以優質服務為核心,為顧客提供極致的用餐體驗以及實惠的價格,從而贏得口碑。
因此,大喜屋在年輕人、香港家庭以及白領等不同客戶群受到廣泛歡迎。在2015年至2018年間,大喜屋獲評為開飯啦「最優秀日本菜餐廳」及獲大眾點評評為「2017年度人氣商戶」,成為香港高辨識度的日料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日式放題料理餐廳經營相對集中,市場格局呈現寡頭競爭的態勢。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大喜屋擁有15間門店,包括13家日式放題料理餐廳及2家自選菜餚餐廳。另外,公司於香港經營兩間工場以支持公司餐廳營運並提供食品預加工及儲存功能。
根據第三方機構統計,大喜屋於2018年按收入計算,在香港日式放題料理餐廳佔有約37.1%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同時,在香港全體日式餐廳中也能穩坐第二把交椅。
02|可圈可點的招股書
根據招股書披露,於2017-2019財年,大喜屋分別實現收入5.55億、7.13億及8.39億港元(單位,下同),三年的期間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2.95%,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19財年餐廳數目減少1家,而收入增加,反映公司餐廳取得良好的同店增長以及經營效率提升。
在成本方面,與其他餐飲企業一樣,主要的成本支出是原材料和人工,其中原材料是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根據招股書披露,2017-2019財年,食品及飲料成本分別為約275.2百萬港元、336.0百萬港元及372.6百萬港元,佔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9.6%、47.1%及44.4%,呈現下降的趨勢。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作為國際貿易港口,在香港能十分方便地從內地、日本、挪威等世界各地進口採購日料使用的海鮮、肉類、米類、蔬菜等食材,其中招股書披露肉類、米類、蔬菜、糖果等食材的價格變動幅度很小。另一方面,憑藉在日式放題料理的領先地位,大喜屋能很好地實現規模效益及成本效益。比如,通過後臺工場對若干食材進行工廠化預處理的方式,讓大喜屋成功降低了營運成本並減少食材浪費。
在淨利潤方面,於2019財年,大喜屋實現淨利潤9221萬港元,同比增長147.47%,純利率約為11%。而且大喜屋的利潤增長是有真實現金流入支撐的。根據招股書,公司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同樣表現良好,2017年財年至2019財年,分別為1.25億元、1.61億元和1.63億元。可見,大喜屋具有出色的盈利能力。
在經營數據方面,對餐飲企業而言,翻桌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翻桌率高,意味著能在有限的空間和有限的營業時間內,讓座位的流動率提高,營收也會成倍提升。在期內,大喜屋的整體翻桌率保持穩定水平,其中2019財年由2018財年的2.5倍上升至2.6倍,反映公司良好的內生增長。
作為一家深耕日式放題料理的龍頭企業,大喜屋通過放題模式打造極致用餐體驗,在顧客心中樹立良好的口碑,再通過多品牌策略,保持穩健的開店節奏,不斷擴張業務版圖,從而創下良好的往績。
凡是過往,皆是序章。隨著大喜屋衝刺港股,登陸資本市場,資本實力進一步提升,大喜屋未來發展將更牽動投資者的心。而大喜屋的招股書為投資者描繪了一幅美好的未來景象。
03|馬太效應下,未來可期
作為日式放題料理領域的龍頭企業,過去三年大喜屋旗下餐廳無一虧本,而且反映出優秀的盈利能力。整體看,大喜屋旗下多間餐廳,普遍可於開業後1至3個月內達至收支平衡,平均回本期僅為10個月,而於2017年底開張的「明星新店」極尚大瀛喜元朗店,由於客流量大,於開業短短2個月後即可實現收支平衡,3個月內極速回本。
不僅如此,在大喜屋的15間店中,位於「偏遠」的元朗以及觀塘店也顯示出強勁的營收能力。其中位於元朗的「極尚大瀛喜」2019財年的收入達到9,218萬元,按年增長約3倍,佔總收入11%,日均收入高達25.46萬元;而觀塘的「極尚大瀛喜店」則盈利最好,去年收入達9,080萬元,日均收入25.44萬元,以29%的經營利潤率位居各店榜首。
簡單形容大喜屋的擴張之路就是:開一家成一家。大喜屋呈現出很強的可複製能力,而探究其成功密碼,核心在於激勵機制。海底撈採取了金字塔式的店長激勵制度,將店長與海底撈利益進行綁定。而大喜屋也極為注重薪酬激勵,公司的廚師及高管薪酬,大部分來自於公司分紅,通過將廚師及高管酬勞與公司盈利分紅派息掛勾,能刺激中層幹部用最大努力,實現盈利增長最大化。
更為重要的是,擺在大喜屋面前的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廣闊市場。
數據顯示,日式放題料理餐廳因能夠讓顧客於用餐期間根據個人偏好品嘗種類更豐富的美食及不受限制的續飲,逐漸成為最受歡迎的日式餐廳類型。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 香港日料餐飲業到2023年的規模將達到137億元,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約為4.7%。相較而言,日式放題料理餐廳市場的收入預期將會於2023年達到約29.77億元,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為約6.4%,高於日式餐廳的整體增速。
上市後,大喜屋將持續擴張餐廳網絡,提升品牌知名度並擴大客戶群,以增加收入。
大喜屋目前在香港有15家餐廳,在國內還未有餐廳。據悉,未來三年,大喜屋將保持每年在香港新開2家餐廳。於此同時,計劃總共在國內開十多家餐廳,其中,2021年3家,2022年3至5家,2023年5至7家,選址主要在深圳地區。
有分析師表示,按歷史數據,香港每家公司期下的餐廳年營業額6-8千萬港元,國內新增餐廳每家年營業額預計將超過此數。因此上市後,大喜屋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驅動業績快速增長。
結語
回看港股市場,餐飲行業的上市公司鳳毛麟角,不論是內地的呷哺呷哺、海底撈、九毛九等,還是香港的大家樂等,都受到資本的追捧。
大喜屋的上市無疑將進一步增強公司對香港日料放題市場的影響力。有資深的分析師指出,大喜屋的招股市盈率僅為2020財年的12-15倍,顯著低於海底撈及九毛九等估值水平。而且上市後大喜屋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而且公司廚師及高管的薪酬大部分來自於公司分紅,預計未來大喜屋將在每年分派股息上非常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