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恐龍之鄉,館藏恐龍蛋化石數量已超18000枚,居全球之冠

2021-01-13 騰訊網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是個恐龍迷?大多數恐龍迷,應該都看過《侏羅紀公園》吧?今天Abby要帶大家去的就是位於廣東的中華恐龍之鄉——河源。

在河源恐龍博物館裡最有名的就是中國古動物館恐龍蛋館,這裡館藏恐龍蛋化石數量已超18000枚,居全球之冠。是不是興奮的同時,有點自豪?畢竟這是在我們國家所擁有的。話不多說,我們一起去探究下這個神奇的世界吧。

來之前,我根據課本和電影裡的情節,想像過恐龍蛋化石的樣子。當走進展館以後,還是被這數以萬計的真實的恐龍蛋化石所震撼。大家應該會問為什麼河源會有這麼多恐龍蛋化石呢?經鑑定,河源市出土的恐龍蛋化石全部屬白堊紀晚期的圓型恐龍蛋化石,距今6500 萬年以上。遠古河源地方的氣候、環境實際上非常適宜古生物和古動物的生長。由於白堊紀地殼運動和古氣候的重大變化,使白堊紀生物界早、晚兩個時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巨大的恐龍到晚白堊紀後期由於本身的內部條件不能很好地適應如此巨大的自然條件變化,因此走向滅絕。

從恐龍蛋原始結構在地層中保存的完好程度來看,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恐龍蛋殼化石;一類是完整的恐龍蛋化石。在這裡我們兩種都可以看到。

在這裡還能大開眼界,因為這裡可以看到不同形態的恐龍蛋化石,有圓形、卵圓形、橢圓形、長橢圓形和橄欖形等多種形狀。恐龍蛋化石的大小懸殊,小的與鴨蛋差不多,最大直徑不足10釐米;大者的長徑超過50釐米。

河源恐龍博物館最大的亮點在於除了恐龍蛋化石數量多,還擁有7具骨骼化石,8組100多個足跡化石,這種「三位一體」的奇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像上面這個就是董氏祿豐腳印。雲南省祿豐縣之所以著名,是在於雲南省祿豐縣是中國最早發掘出恐龍的地方,擁有中國最早恐龍發掘地的稱號。出土的有巨大祿豐龍、許氏祿豐龍、雲南龍、蘆溝龍、孫氏彝州龍等。

河源已出土的有多種恐龍化石,有大型肉食恐龍霸王龍類的牙齒化石、大型素食的蜥腳類恐龍肋骨、頸椎體、鳥臀類恐龍趾骨化石、還有2002年12月正式命名的竊蛋龍類的黃氏河源龍等。

這裡不得不提的是河源恐龍博物館鎮館之寶「黃氏河源龍」,不僅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還是全球唯一以姓氏命名的恐龍。

「黃氏河源龍」出土於1999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呂君昌博士通過多年的修復和研究,於2002年12月在美國著名雜誌《脊椎動物古生物學》(JVP)第四期發表的《記中國南方晚白堊世一新的竊蛋龍》中,正式命名河源出土的9具恐龍化石為「黃氏河源龍」。文中說明「黃氏河源龍」為竊蛋龍科新屬新種,屬名河源指化石產地,種名贈給在這些化石的發掘和保護工作中作出巨大貢獻的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

黃氏河源龍是一個既保留了小型獸腳類恐龍的一些特徵,又具有鳥類的一些基本特徵的新品種。在河源境內出土的「黃氏河源龍」化石為竊蛋龍的鳥類地位提供了標本。今後全世界新發現和研究的這種恐龍都將以「黃氏河源龍」命名,這標誌著河源恐龍的研究成果已走向了世界。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也就是旅行的意義,多出去走走,才能收穫更多哦。

相關焦點

  • 考古沉睡千萬年的上古寶物——恐龍化石
    這些化石是研究恐龍的主要依據,據此可以推斷出恐龍的類型、數量、大小等等情況。 廣東是發現恐龍化石的集中區 ▲館藏的恐龍蛋化石 廣東是發現恐龍化石的集中區,目前挖掘出來的恐龍蛋化石,形狀有的是橢圓形、有的是圓形,還有一些是手指形的,有的甚至直徑只有幾釐米
  • 「中國恐龍之鄉」贛州,真真用實力說話
    過去研究者曾在蒙古國和我國內蒙古戈壁地區發現過伏在蛋巢上的竊蛋龍個體,但由於巢內缺乏胚胎化石,使得竊蛋龍孵卵行為的假說長期以來存在爭議。「竊蛋龍已具備了『異步孵化』這種現生鳥類裡較為進步的孵化方式。可以說,恐龍的生殖方式遠比之前認知的更複雜。」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說。
  • 修個路也能挖到恐龍蛋,這座粵東北小城堪稱現實版「侏羅紀公園」
    2020年6月,河源聯新村發現恐龍蛋化石現場。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黃垚、周穎)9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修個路也能挖到恐龍蛋,這座粵東北小城堪稱現實版「侏羅紀公園」》的報導。2004年,廣東河源憑藉10008枚館藏恐龍蛋化石一舉拿下金氏世界紀錄。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一場恐龍時代奇幻之旅!
    他們讀恐龍的繪本,看恐龍的動畫片,買恐龍的玩具,聚在一起張牙舞爪地扮演恐龍,可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和恐龍來一場更親密的接觸呢?  近日,江西省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趁著這股熱潮,家長們不妨帶著孩子去國內的自然博物館一探究竟,共同開啟一段恐龍時代穿越之旅。
  • 走進「恐龍之鄉」,在「千裡草原」赴一場白堊紀之約
    體形最大、保存完整,包含同一個體大部分前肢、後肢、腰節部位化石,少部分背脊、尾椎化石……近日,古生物化石專家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完成對一處恐龍化石群的野外調查及搶救性發掘工作,初步判斷化石群中有內蒙古自治區已發現的體形最大蜥腳類恐龍化石。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專家表示,福建在恐龍化石資源方面的潛力還很大,相信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根據專家組的考察意見,這次在上杭縣發現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對福建省的恐龍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專家認為,該發現對於研究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該時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
  • 這個地方,隨處可撿到恐龍蛋化石,是侏羅紀時代恐龍樂園!
    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體型巨大的恐龍突然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一個未解之謎,所以一提到恐龍,就覺得印象模糊而遙遠,似乎只是傳說中出現的生物。在這次河源之行中,我參觀了國家級「中國古代動物博物館恐龍蛋博物館」。
  • 為何早期的恐龍蛋都找不到?這枚6800萬年前的巨蛋,揭開了答案
    根據《法新社》6月18日的報導,日前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終於揭開了一個發現與10年前的奇怪化石之謎。這個化石最早是在南極被發現,它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巨大的被壓扁了的橄欖球,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終於通過高科技手段,確認了它的身份,原來它是一枚巨大的軟殼蛋,來自於恐龍時期。這枚軟殼蛋的主人是恐龍嗎?
  • 中國成恐龍化石寶庫 專家稱中國恐龍世紀已來臨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8月3日報導,在發現恐龍的數量上,中國超越了美國,目前中國已成為恐龍化石「寶庫」,是恐龍探索領域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  這得益於中國廣泛的建築工程讓巖石裸露出來,也要多虧過去二十年裡中國政府對恐龍考古工作的大力投入。
  • 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恐龍「產房」就在茂名!
    1994-1999年,在茂名市30萬噸乙烯生活區、站前路、車上學村、人民南路茂南農業銀行建設工地等六處地點,發現了約100多枚恐龍蛋,地質年代為晚白堊世,距今約8-9千萬年前。這些恐龍蛋存在於紅砂巖中,有長形和圓形兩種。
  • 恐龍蛋最小僅2-3釐米(圖)
    恐龍蛋化石  恐龍的蛋大小不一,就像今天的鳥類的蛋那樣。已知最小的恐龍蛋僅2釐米-3釐米大,這顯然是很小的恐龍下的蛋。有些恐龍蛋大小如雞蛋,下這種蛋的恐龍個子要大一點。大多數恐龍蛋平均直徑在10釐米-20釐米之間,與鴕鳥蛋相近或比鴕鳥蛋大些。身長6米的慈母龍(一種鴨嘴龍)下的卵圓形的蛋長軸約20釐米。  據老資料,法國曾發現一枚長軸30。48釐米,短軸25。4釐米的恐龍蛋化石。這枚與籃球尺寸相近的化石蛋,一度曾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蛋。
  • 廣東發現「龍蛋共處」記錄「恐龍末日」
    原標題:廣東發現「龍蛋共處」記錄「恐龍末日」   日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博士結束了河源恐龍骨骼化石的鑑定和考察。此前多天,呂君昌博士先後前往廣東河源濱江大道與新興路交會處的第8處恐龍化石發掘點以及市區西邊與東源縣城萬綠春天住宅區交界處的第9處恐龍化石發掘點進行現場考察。
  • 恐龍蛋很脆弱,為什麼能夠形成化石?
    化石的形成化石的形成其實就是生物被埋葬的一個過程,不同的是,有的生物是死後被埋葬,而有的生物則是被「活埋」,比如現在發現的一些恐龍化石中就有兩種恐龍在一起撕咬的化石,這證明兩種恐龍是在戰鬥中被埋葬的。這樣化石就形成了。但是,地殼是運動的,許多化石即使是形成了,也可能會因為地殼運動而損壞。因此,能夠被我們發現的化石變得鳳毛麟角。恐龍蛋是如何形成的?眾所周知,恐龍是卵生動物,它們跟現在的母雞一樣都是通過產卵來繁育後代的。
  • 浙江天台化石產地
    二、化石的發現1997-2002年期間,因天台縣城建設、高速公路開挖等工程施工,在天台縣城及高速公路沿線一帶,發現192處恐龍蛋化石,登錄的蛋化石數量達1300餘枚,賦存3-5個化石層位。三、主要化石1、賴家化石區有:始豐天台龍、蜂窩蛋、賴家長形蛋、大孔副蜂窩蛋、小孔副蜂窩蛋、和二連副圓形蛋等。2、屯橋化石區:埋藏恐龍肋骨、趾骨、脊椎骨、牙齒,以及一窩恐龍蛋(3枚)等化石183件,部分裸露的還有脛骨、肋骨、椎骨、肱骨、腓骨、趾骨、股骨、肩胛骨、腰帶等骨骼以及陸龜的龜板骨等化石80餘件。其中包括3具完整的鴨嘴龍個體,有幼年的也有成年的。
  • 湖北鄖陽化石產地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產地分布於鄖陽斷陷盆地邊緣。南起臥龍山,經紅寨子、青龍山、土廟嶺、磨石溝至二廟嶺一帶。東經110°42′50″——110°44′10″,北緯32°47′40″——32°49′40″,分布面積約4平方公裡。青龍山一帶的恐龍蛋化石群是世界上恐龍蛋化石最集中、種類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化石群。
  • 罕見恐龍胚胎化石證實恐龍出生時鼻尖長角
    「娃娃臉」小恐龍的鼻尖上竟然長角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陸生動物是誰?毫無疑問是恐龍,但是對於這些龐然大物剛出生時的樣子,我們卻並不確定。最近,古生物學家研究了一枚來自8000萬年前的神奇恐龍蛋化石,幫助我們還原了超級巨龍破殼時的真正模樣。
  • 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和鵪鶉蛋差不多大,網友:不會就是鵪鶉吧?
    位於日本茨城縣的筑波大學周二發布消息稱,一個研究團隊在日本發現了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小恐龍蛋化石。它長約4.5釐米,寬2釐米,重約10克,與一顆鵪鶉蛋重量相同。這枚蛋距今約1.1億年。日本筑波大學和兵庫縣縣立人與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團隊分析這塊化石,認定它是新種獸腳類恐龍,估算它成年後體重大約2公斤。研究人員將這塊最小恐龍蛋化石命名為「Himeoolithus murakamii」相比大型恐龍化石,體型較小的恐龍化石很難留存,有關小型恐龍形態和生活習性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 探秘中國的侏羅紀公園,億萬年前恐龍寶寶的出生地,竟藏在這
    「路易貝貝」是一枚含有胚胎的恐龍蛋化石,在外流浪了整整23年,最後從美國的兒童博物館回到了故裡——中國南陽西峽,這或許是一件文物追回事件,為何會上熱榜呢?這要從恐龍蛋化石的成因說起。恐龍骨骼化石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現,不足為奇, 但完整恐龍蛋化石出土不容易。大塊的恐龍骨骼與薄薄的蛋殼相比,蛋形成化石的概率很小。
  •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個「恐龍寶寶」
    中華貝貝龍寶寶復原圖中華貝貝龍的坎坷經歷位於河南省南陽市的西峽盆地,出土了大量恐龍蛋化石,目前已劃分出6科9屬13種,恐龍蛋化石數量之大、種類之多中華貝貝龍的真容這塊化石中的很明顯能看到5個長形的恐龍蛋(原來的化石更大,所以貝貝龍巢穴可能最多有24 顆蛋),在恐龍蛋之上有一個向右側臥的姿勢,靜靜地蜷縮著小小的身子,這是一個剛剛破殼的「恐龍寶寶」。恐龍蛋單個長45釐米,「恐龍寶寶」骨骼化石長118釐米,尾部骨骼有些缺失。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