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
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
這是世界上罕有的
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
竊蛋龍孵卵化石
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成年個體竊蛋龍長約2米,前肢向後下張開、覆蓋在蛋巢之上,後肢摺疊在身體下方,整個身體位於蛋巢中心,與現代鳥類的孵蛋姿態一致。巢內有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
論文第一作者、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教授畢順東說:
「該化石除呈現了竊蛋龍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外,更難得的是,蛋巢內還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這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證據。」
圖片來源網絡
竊蛋龍類屬獸腳類恐龍,生活在距今1.25億年至6600萬年間。過去研究者曾在蒙古國和我國內蒙古戈壁地區發現過伏在蛋巢上的竊蛋龍個體,但由於巢內缺乏胚胎化石,使得竊蛋龍孵卵行為的假說長期以來存在爭議。
「竊蛋龍已具備了『異步孵化』這種現生鳥類裡較為進步的孵化方式。可以說,恐龍的生殖方式遠比之前認知的更複雜。」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說。
該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在了
國際期刊《科學通報》上
由雲南大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
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完成
你知道嗎?
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
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
有著「中國恐龍之鄉」的稱號
2017年3月31日,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在北京召開贛州市申報「中國恐龍之鄉」評審會。評審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贛州符合中國化石之鄉評審標準,同意授予「中國恐龍之鄉」稱號。
贛州轄區內恐龍化石資源豐富,已經發現並命名的斑嵴龍、中國贛南龍、贛州江西龍、江西南康龍、南康贛州龍、中華虔州龍等均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化石,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一起來看看
近年來在贛州發現的
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
2019年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家的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工作人員清掃霸王龍足跡
2018年7月14日,虔州龍頭骨化石現藏於贛州市博物館,此次它的模型首次赴海外展出,於7月13日亮相日本,以「恐龍界明星——虔州龍」的身份陳列在特展《獸腳類:演變成鳥的肉食龍》晚白堊世專櫃。
贛州市博物館內陳列的恐龍化石。
2017年6月17日,贛州經開區一處建築工地挖出了一塊內含異物的奇怪石頭,經市文物管理局專家確認,石頭鑲嵌物為恐龍蛋化石。
2016年10月9日,位於章貢區沙河鎮河頭村一工地內,施工人員在作業時挖出一窩恐龍蛋化石。
2016年5月11日,瑞金市謝坊鎮新建村一村民自建房開挖山體時,發現疑似恐龍腳印。據介紹,發現疑似恐龍腳印化石在江西境內尚屬首次。
2015年4月13日,南康龍嶺新屋恐龍化石產地實施搶救性發掘,發現恐龍骨骼化石1處,恐龍蛋化石6處。
2014年12月1日,章貢區沙石鎮一建築工地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具恐龍化石,根據專家的初步判斷,這具化石是生活在六七千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
2012年8月,贛縣一處建築工地發現竊蛋龍類化石,生活在距今6600萬年到7200萬年間的晚白堊世。
2010年9月,在南康龍嶺工業園一片工地上,經過相關部門搶救性挖掘,在地底塵封了6600萬年的恐龍骨骼化石隨5個大包和20多個小包的巖土一起被打包保存了起來,之後,被認定是恐龍家族新成員,取名為「南康龍」。
2007年,在贛縣茅店鎮發現了70多枚恐龍蛋化石。
……
在哪可以看到這些化石呢?
就在贛州市博物館
恐龍奇觀展廳
位於贛州市博物館一樓東側
展廳由「恐龍之前的演化樂章」
「恐龍嘉年華」、「恐龍之後的生命華彩」
三個篇章組成
館內陳列的恐龍蛋化石。
展廳再現了
恐龍之前的演化景觀
恐龍時代的海陸格局
恐龍時代的陸地生境
恐龍的起源、恐龍的繁殖
以及恐龍大滅絕等場景
揭示了恐龍從誕生到滅絕的全過程
未來在贛州
或許將有更多新的發現
恐龍文化也將成為贛州一張新的名片
全面推進贛州旅遊事業的大發展
你期待嗎?
來源:新華網、客家新聞網編輯:賴睿 校對:熊小勤編審:劉芬
贛州有農民工被欠薪?真實情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