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 瀛 閒 話 :美 之 極 致 金 閣 寺
(文:周娜)
秋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日本古都京都的寺院數量雖說仍難以與佛教昌盛的南朝相媲美,基本完好保存至今的卻也不少,點點散見於城中,為這座古都平添了許多光彩。其中最有名的寺院之一金閣寺,就是大家小時候都看過的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中,經常被一休氣得背過氣去、吹鬍子瞪眼的足利義滿將軍的府宅。因寺中主要建築「金閣」外面包有金箔(共計10萬枚),故稱金閣寺。它是京都文化名片,日本的國寶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極致之美,亦是絕望的毀滅。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選自真實的案例。1950年,日本京都名勝古蹟——金閣寺,被年輕僧人的一把大火焚毀,成為轟動一時的事件。《金閣寺》既取材於此,作者根據青年僧人的那句獨白,「我妒忌金閣寺的美麗」,展開想像的翅膀,由此有了這部著名代表作的誕生。
優美的廟宇,鋪著鵝卵石的花園小路,輕移蓮步的藝伎……京都的美,會滿足你對日本所有的想像。到京都不去金閣寺,總會讓人有一種缺了什麼的遺憾之感。
金閣寺的門票是一張佛籤,比宣紙微厚的白紙上,清晰的毛筆字跡,「金閣舍利殿御守護」保佑平安,金閣寺的御守,寓意著對於前來者的一種友好且庇佑。
景
池塘之上,三面環水。水上有小島數座,種植著精心裁種修剪的松樹,寓意「神島」。形態各異,似龜似鶴的奇石露出水面,仿佛教經義裡講的西方極樂淨土緣由,所築「四周明柱,牆少而建」,讓人聯想起船的結構,倒映一池碧水給人以海的映像,金閣寺亦如一艘度過時間大海駛來的美麗船舶。
也正是有了這種傾天下之權人物的出身,我們才不會疑惑,何以一座本因是清淨空幽、不流於俗的寺院,竟然是這樣一幅難得的金碧輝煌、光彩耀人的樣子。沿著小路來到鏡湖邊。有別於日式庭院,池中未飼養魚群,碧波倒映清晰與實體金閣寺相互輝映。
湖邊綠樹成蔭,湖面平靜止水,隨波逐流,層層漣漪,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盤,潤雨細無聲,恍惚間能聽到嬉魚鳴鸞。
凝視著金閣寺,頂端有一隻象徵吉祥的金鳳凰裝飾,模仿當年洛陽皇宮的總章觀。三種不同時代的不同風格,卻能在一棟建築物上調和完美,也是金閣寺之所以受到如此推崇的原因之一,遺憾的是,現在遊客們並不被允許登閣觀覽。
在金閣寺燒毀之前,金鳳凰在巧合之下被取下來了,因而倖免於難。歷經3年之久,被燒毀的金閣寺終於重建完畢,仿若浴火重生的鳳凰般,向世人重現金閣寺的美。
美
金閣寺隨處可見的青苔也頗值得一說,這些高低不平深淺不一的青苔填補了過多的空隙,使空間既不過分疏闊,也不過分窄仄,又生出了許多活潑生機,實在是日本庭院必備。當年「二戰」後,有美國軍人進駐京都龍安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清除苔蘚,用油漆把石燈籠、石樓臺刷得漂漂亮亮,這就是純粹的美國式思維,對日本人的審美情趣一無所知了。
《金閣寺》問世於1956 年。三島由紀夫在動筆之前,曾特地前往京都,作了十分詳細的採訪和實地體驗,從縱火者的經歷,到金閣寺、警察局和法院的各種記錄,再到禪寺建築和宗教生活細節,他一概都不放過;他甚至專程跑到林養賢的故鄉舞鶴,體驗北海岸邊荒涼的風景,以便感知引發肇事者縱火的早年心象。
小說中的金閣寺,是一種純粹的美學意識,或者更為準確地說,是佛家講的執念。誠如裡爾克所說:美是恐怖的開端。小說中一再重複著:左衝右突,逢人便殺、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眷、始得解脫 。不拘於物,通脫自在」這一偈子,主人公的行動正是貫徹了這一點。
「金閣啊!我終於來到你身邊住下來了。」有時我停住拿著掃帚的手,心中喃喃自語,「不一定非現在不可!但願有朝一日你對我顯示親切,對我袒露你的秘密。你的美,也許再過些時候就會清楚地看見,現在還看不見。但願現實中的金閣比我想像中的金閣會顯出更清晰的美。還有,倘使你是人世間無與倫比的美,那麼請告訴我,你為什麼這樣美,為什麼必須美?」——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
聯繫地址
上海市虹口區同心路1號
米丈堂網站:www.minaxdo.com
米丈建築網站:www.minax.com.cn
米丈建築
建築設計/空間改造/室內設計/景觀設計
郵箱:info@minax.com.cn
聯繫電話:021-66983399
米丈堂藝術生活空間
木作體驗丨工坊參觀丨空間租賃
郵箱:info@minax.com.cn
聯繫電話:021-66983377
商務合作
郵箱:info@minax.com.cn
聯繫電話:021-66983377
米丈堂
建構中國高尚物生活
歡迎關注「米丈堂」官方抖音號。
歡迎關注「米丈堂」官方B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