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是中國人民戰勝困難的法寶

2021-02-18 澎湃新聞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9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並發表重要講話。

今年以來,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歷程,是人類與疾病鬥爭史上的奇蹟,更是人類精神所演繹的動人篇章。一場可歌可泣的抗疫鬥爭證明,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是中國人民戰勝疫情的一大法寶。

面對危機,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為戰勝疫病,人民群眾選擇顧全大局、主動擔當。疫情危險時刻,一聲令下,全國人民居家防疫,家庭、社區各司其職,基層社區嚴防死守。比如,正值春節期間,億萬人無怨無悔放棄遠行探親訪友旅遊,幾乎每個居民小區只留開一扇門,其他門都關閉了,居民們要繞道進出小生活區,即使這樣,沒有一個居民對此「有意見」。疫情防控重要時節,我們的群眾,我們的家庭,絕對支持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指揮。這種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有力確保了基層社區戰疫、家庭居家防疫。

與此同時,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壓實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正是這種家國一體、上下呼應的抗疫格局,造就了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有效局面。抗疫過程中,華夏大地上湧動著的,是同氣連枝的人間大愛,是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

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使全體中國人民在疫情面前不慌亂,擰成一股繩,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構築起一道道抗擊疫情的防線,打通了一條條拯救生命的通道。困難面前,每個人都是同舟者。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展現出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疫情讓人們在空間上保持距離,卻讓人們在心靈上貼得更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

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說,「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我們要認識到,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中國人民在抗擊疫情中所展示出的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從中鍛造的精神風貌、涵養的精神氣質,必將成為我們駕馭複雜局面、戰勝困難挑戰的精神財富。

歷史深刻昭示,越是危難時刻、緊要關頭,越要弘揚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未來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嚴峻的考驗和挑戰,更加複雜多變外部環境。「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永遠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

相關焦點

  • 澎湃評論|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是中國人民戰勝困難的法寶
    今年以來,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歷程,是人類與疾病鬥爭史上的奇蹟,更是人類精神所演繹的動人篇章。一場可歌可泣的抗疫鬥爭證明,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是中國人民戰勝疫情的一大法寶。
  • 閱·思源 | 家國情懷 永誌不忘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深厚家國情結的民族。「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是西漢名將霍去病的錚錚誓言;「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這是南宋詩人陸遊的崇高風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末思想家顧炎武的豪邁志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可禍福避趨之」,這是清朝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壯志情懷。
  • 【地評線】紫金e評:在端午粽香中涵養家國情懷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情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剛毅,「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它擊中了人們的心靈,更傳承著生生不息的家國情懷。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正是這些精神傳承如同黃鐘大呂,穿越時間仍然在人心中激起巨大迴響。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文化的基本元素,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
  • 疫情下的家國情懷
    「有國才有家」。正是因為家國情懷的集體「爆發」,才讓千千萬萬個同胞忘記昔日同行們的競爭,放棄行業之間的偏見,也拋開趁機賺一筆的小夢想。一切都只為了打贏這場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企業在疫情面前紛紛解囊相助,積極主動捐款捐物,助力全國抗擊疫情,共渡難關。在疫情面前,人民群眾團結一心,匯聚成疫情防控線上最強大的力量。
  • 「地評線」天府網評:溫馨雙節美景釋放家國情懷力量
    雙節長假,不僅有旅遊,不僅有娛樂,更有無數動人的場景,他們是雙節美景,釋放強大家國情懷力量。<br><br>  月餅麵包飄出家國情懷香。當我們大部分人都在休假的時候,許多勞動者依然堅守工作崗位,為了我們的幸福享受假期,為了我們祖國的建設賡續。
  • 【地評線】大洋網評:涵養家國情懷的「山海」之約
    從2019年起,廣州日報在全國首創發起「少年評論員」公益活動,用文化的力量厚植青少年家國情懷。今年活動開展到第二屆,11名廣州對口幫扶貴州畢節有關學校的學子乘高鐵千裡共赴「山海」之約,讓雲貴高原的大山與嶺南沿海之城熱情相遇,兩地同齡人共聚珠江畔,同評「城事國事天下事」,為今年4月開通運行的「畢節-廣州」直達列車從西往東畫上了「同心圓」的另一半。江風暖暖,吹動著少年的心。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家國情懷的獨特價值
    家國情懷是應對未知威脅的精神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但這一徵程絕非一帆風順,必然會遭遇諸多困難,有些是常態化的、中國已經遇到的,但有些則是突發性的、中國未曾遇到的。在應對未知威脅時,需要家國情懷的深沉支撐,家與國層面共同發力。家國情懷能夠助力小家為大家。家國情懷看似是一個宏觀命題,但它卻蘊含於每一個普通家庭。
  • 【地評線】荔枝網評:患難與共,讓「一帶一路」朋友圈更加團結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危害著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衝擊著世界經濟發展,唯有團結合作、共克時艱,才能戰勝病魔、穩定經濟。作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優質平臺,「一帶一路」自可為「筆」,為全人類抗擊疫情畫出更大「同心圓」。團結就是力量。
  • 「動靜之間」彰顯家國情懷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國範圍內蔓延,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無論是黨員幹部、醫護人員和建築工人的爭分奪秒,還是普通群眾的居家獨處,都彰顯了我們心懷家國、勇於擔當的情懷。各地黨員幹部自春節以來,就駐守在物資調配、人員排查、宣傳防護的第一線,為守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夙夜在公、恪盡職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家國情懷的獨特價值
    「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發生了全面的深刻變革,但這並不意味著思想精神的決裂,家國情懷這一中國優秀傳統精神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並有其新的時代內涵與獨特價值。家國情懷是應對未知威脅的精神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但這一徵程絕非一帆風順,必然會遭遇諸多困難,有些是常態化的、中國已經遇到的,但有些則是突發性的、中國未曾遇到的。
  • 讀懂抗疫專題展背後的家國情懷
    10月15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將在武漢開展。此次展線長達1445米,將展出抗疫期間珍貴照片1100餘張,紀念實物1000餘件(套)、視頻45個。並根據展示內容精心設計6個主題,「運籌帷幄、掌舵領航」篇、「生死阻擊、艱苦卓絕」篇、「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篇、「八方支援、共克時艱」篇、「疫後重振、浴火重生」篇、「團結協作、命運與共」篇,串聯成一曲跌宕起伏、盪氣迴腸的英勇豪邁之歌。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出發。武漢是曾經疫情來襲時的「風暴眼」,也是抗疫的主戰場。在全國抗疫鬥爭取得戰略性勝利的節點舉辦這次專題展,具有特別的意義。
  • 同舟共濟 守望相助|人民觀點
    、握指成拳的愛國之志,彰顯了中華民族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總有一些不平凡的事件,標註著一個國家的記憶、熔鑄於一個民族的精神。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來自億萬人民聚沙成塔、握指成拳的愛國之志,彰顯了中華民族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家國情懷。抗擊疫情期間,截至3月26日,全國有7901萬多名黨員自願捐款82.6億元。正是無數人的暖心壯舉,託舉起無堅不摧的抗疫合力。「不計報酬、不畏生死、隨叫隨到!」「萬眾一心,遏制疫情,我們可以!」
  • 「地評線」大洋網評:涵養家國情懷的「山海」之約
    從2019年起,廣州日報在全國首創發起「少年評論員」公益活動,用文化的力量厚植青少年家國情懷。今年活動開展到第二屆,11名廣州對口幫扶貴州畢節有關學校的學子乘高鐵千裡共赴「山海」之約,讓雲貴高原的大山與嶺南沿海之城熱情相遇,兩地同齡人共聚珠江畔,同評「城事國事天下事」,為今年4月開通運行的「畢節-廣州」直達列車從西往東畫上了「同心圓」的另一半。
  • 【津玉良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談家國情懷
    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但悲不見九州同」的陸遊,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抗日戰爭,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一直以來強烈的家國情懷綿延傳承。
  • 「家國情懷」是「國慶長假」的最美底色
    今年國慶黃金周,全國多地紅色景區人氣高漲,主題活動豐富多彩,人們在遊覽中厚植家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汲取精神動力。&nbsp&nbsp&nbsp&nbsp國慶假期,江西省井岡山,在這個被譽為「中國革命搖籃」的紅土聖地,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一場「向國旗敬禮」網上簽名寄語活動也是反響熱烈,參與人數高達26.9萬人……眾多的遊客選擇用紅色旅遊來為祖國慶生,表達「愛國之情」。
  • 張謇家國情懷的典範意義
    鑄就他一生宏偉業績的內在源泉,就是他一腔殷殷的家國情懷。所謂家國情懷,是指作為個體的人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影響下,對價值共同體持有的一種高度認同,並促使認知共同體朝著積極、正面、良性的方面發展的思想和理念。家國情懷起源於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與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宗族倫理、個體意識密不可分,是經歷了戰爭失敗、骨肉分離、國破家亡之後傷痛思維的沉澱。
  • 【地評線】南方網評:乘風破浪,勇做時代弄潮兒
    【地評線】南方網評:乘風破浪,勇做時代弄潮兒 2020-07-09 10:19 來源: 南方網
  • 抗疫文藝中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素有的思想情感,更是推動中華民族傳承賡續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抗擊疫情中,「家國情懷」始終貫穿著文藝創作的各方面全過程,發揮著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凝聚起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家國敘事呈現三種創作邏輯。第一, 從「家」出發的微小敘事。家,是烙印在中華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記。
  • 寫作訓練: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
    一位大學畢業後就到貴州貧困縣工作的扶貧幹部在《在觸摸鄉村中收穫一份家國情懷》的文章中這樣寫道:這幾年,從機關到農村,與村民做朋友、打交道,為村裡大事小事出謀劃策,我也明顯感覺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覺從村民立場思考問題;用老百姓的思維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困難面前,學會忍耐堅持,我多了些從容淡定
  • 「疫情」下,從眾志成城中看普通民眾的家國情懷
    02、大疫面前的普通公民與中國人的愛國情懷一脈相承①、「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