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兩場大變革已經結束,世界局勢依舊微妙多變

2021-01-16 後人評定歷史

公元14世紀後期,漫長的英法百年戰爭依舊沒有結束,世界局勢依舊微妙多變。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兩場大變革已經結束。歐洲中世紀不僅沒有走向輝煌,反而已經開始不斷萎縮。五百年來,除了英國強勢崛起而英國成為世界霸主,其他都是和平發展,日耳曼蠻族不再壓制歐洲,而是壓制歐洲中古以來的日耳曼蠻族。

羅馬的秩序依舊,特別在帝國時代,世界的繁榮仍舊是只有帝國。繼續維持中世紀的貧民社會,羅馬教會最嚴格的教規仍舊還在。羅馬強勢封建擴張和文藝復興都不在維持,西羅馬帝國走向衰落,帝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衰落到這個程度。不該維持在世界上的全球性秩序依舊衰落,包括把皇帝定為世界之王,原因可以去看下歐洲歷史,不論是羅馬的彌賽亞和教皇的話,以下為羅馬、拜佔庭、以及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怎麼一步步衰落的。

其他如美洲的印第安人祖先文明,歐洲的基督教就不一一論述了。至於中國我就提一條,大明制中國是民國才開始,為什麼在民國才開始,請關注這篇歷史文章。新宋可以無視,他的前朝都很弱。

歐洲,這個地圖留給過我們很多研究資料,我認為比較中國和歐洲,中國和日本一起和歷史上看我們的政體比較好,認為他們更有發展空間,可以一起發展。歐洲不是封建制度(現代或中世紀),而是中世紀鬆散宗教制度。具體歷史靠個人興趣,以下僅供參考歷史原因其他答主也講過了,我補充一下下內容。

西羅馬國祚遠久,國體布局已經穩定。在此之前,拉丁地區的土地和氏族方式有利於重建歐洲的分封制度。分封制度的好處在於能穩定一支力量而不容易分裂,同時能解決財富分配不均衡,統治集團動搖被推翻的可能性較小。所以分封制在此基礎上會被演化出更多中國貴族體系不具備的特點。比如每一個個體都是很重要的,沒有事實上的權力集中就難以推動事業發展。同時分封制也給種族和文化上的交流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平臺。當我們仔細分析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會發現我們可以重現西羅馬的分封體系。具體分析在如下觀點中:西羅馬式崩潰或中古的形成。

中國為了發展階級鬥爭和互相牽制,需要分封和宗教平衡,而西羅馬的體制與當時社會主要矛盾——階級鬥爭和帝國擴張的衝突決定了它在羅馬崩潰後的終結。同樣,和西羅馬一樣,西羅馬封建制需要逐步恢復,西羅馬封建制的完整也需要一個發展過程。在此原因下,為了接近東羅馬式貴族制度,也為了保持中國與羅馬體制的對接,我們保留分封制。歷史原因過程的重要,我在以前的回答中提過。近代中國的復興一直持續地在農業方面,而工業和軍事是化解矛盾的武器。

相關焦點

  • 中世紀的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概念:文藝復興是一個歐洲的歷史時期,這個歷史時期覆蓋了15-16世紀、造就了從中世紀到現代的轉變。除了標準的時間劃分,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會把文藝復興的時間範圍拉長。開始於14世紀、結束於17世紀。
  • 中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西方一場另類的政教之爭
    而與此同時,教會卻因為獨特的地位,避免了戰亂,其下遍布於歐洲大地上修道院,因為免於戰亂而逐漸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在此現實之上,教會內部打著革新教會制度,肅清教會中與世俗的封建貴族同樣墮落的修道士的名義,開啟了呂克尼派的改革運動,並試圖用教會的經濟實力,來影響陷入戰亂的政治局勢。
  • 中世紀文藝復興的出現,終結了西歐文化的沙漠時期
    中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開始發展,文藝復興思想也應運而生 中世紀的歐洲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一個黑暗的時期,那時正是基督教主導下的歐洲社會,不論從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呈現出了基督教的鮮明特點。
  •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教育體系
    文藝復興時期,是指歐洲14世紀中葉至16世紀末發生的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時期。這個時間段的歐洲經過了一千多年中世紀的「黑暗時代」,代表著封建領主和舊貴族階級的封建制度逐漸衰落,而以新城市公民階層代表的資本主義開始萌芽。
  • 中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開始發展,文藝復興思想也應運而生
    中世紀的歐洲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一個黑暗的時期,那時正是基督教主導下的歐洲社會,不論從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呈現出了基督教的鮮明特點。這種社會各方面的單一發展和單一特徵,使得整個西歐世界在中世紀時期展現出了文化枯竭的發展趨勢。
  • 歐洲中世紀真的黑暗嗎?
    眾所周知,歐洲歷史大致分為這幾個部分:1.以古希臘和古羅馬為代表的古代歷史2.羅馬帝國滅亡後長達一千年的中世紀3.以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為代表的近代歷史3.以一戰二戰為分割線的現代歷史其中,以中世紀的歷史的看法是歷來評價最低的,一般史書都會講歐洲在經過長達千年的黑暗中世紀之後經過宗教改革擺脫教會的束縛
  • 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以及宗教改革運動,三者之間有哪些聯繫?
    文藝復興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在前文已經講過,正是在這種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人性的覺醒使得人們開始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運用自己的思想去考慮問題。他們不再盲目聽從於中世紀時期基督教會和神父給他們灌輸的傀儡般的宗教思想,他們開始學會拒絕這種虛偽的、空虛的宗教思想。
  • 世界歷史必知100事「TOP5 文藝復興:歐洲將徵途轉向星辰大海」
    它表面是「文藝」的復興,實則是歐洲進入近代的「關口」。文藝復興是一場大約發起於14世紀至17世紀的歐洲文化運動。最初起源於義大利中部的佛羅倫斯,後擴展至歐洲各國。之所以稱為「復興」,是因為這場文化運動本意是對中世紀的神學和封建禁錮進行反思,但其 「藉口」和抓手基本上以復興古羅馬為名。
  • 黑死病是如何席捲中世紀歐洲的?最終又是怎麼結束的?
    在人類對抗傳染病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場疾病的恐怖程度能與發生在十四世紀4、50年代的歐洲中世紀大瘟疫相比。在短短六年時間裡(1347年至1353年),這場空前的浩劫奪走了約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 中世紀時期,歐洲民族語言和文化得以產生,民族特徵也開始形成
    羅馬與野蜜世界(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的相遇是西歐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開端,這開啟了中世紀時代。拜佔庭中世紀歷史開始於4世紀,即東羅馬遷都君士坦丁堡後中世紀與近代的時間界限問題比較複雜。國外歷史學家通常認為是15世紀中葉或者15世紀末,以印刷術的普及、君土坦丁堡的陷落、地理大發現為標誌。
  • 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基督教育
    歐洲中世紀時期是指公元5世紀(公元476年)至公元15世紀中期(公元1453年)中間將近一千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各個封建領主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戰爭頻繁。再加上天主教對於人們思想的禁錮,導致科技和生產力發生停滯,使得歐洲的文明史發展極為緩慢。在世界史上,這個時間段被描述為充滿了無知、迷信的「黑暗時期」。事實上,在中世紀時期,歐洲的教育體系依舊在發展,只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和歷史背景,有著其獨特的特點。
  • 學術動態 | 宋代為什麼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當然,文藝復興不單是思想問題,而應該是作為建立於社會綜合進步上的一種精神的徵候。宮崎考察西方的文藝復興,認為文藝復興的主要表現在哲學的復古思想、文體的變革、印刷術的發達、科技的進步以及藝術的發達。在對比中,他發現宋代實現了社會經濟的躍進、都市的發達、知識的普及,與歐洲的文藝復興現象相比,應該理解為並行和等值的發展。
  • 中國幫助歐洲走出中世紀
    歐洲能有今天 應該感謝中國歐洲自從文藝復興以來,先後經歷了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率先進入工業社會,傲視全球,獨領風騷。歐洲能走到今天,最應該感謝的是中國。1、釣魚城一戰讓歐洲免去了蒙古大軍鐵蹄的踐踏當年,蒙古帝國集結了四十萬精銳部隊,準備對歐洲進行一次洗劫,此時的歐洲,重裝部隊已經全部被打垮,對於蒙古大軍已經毫無招架之力。這個時候,蒙古大汗蒙哥汗在中國四川的釣魚城陣亡,自此蒙古帝國一分為四,失去了橫掃歐洲的動力,歐洲因此免去了一場浩劫。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一,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中世紀始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公元476年),最終融入文藝復興和探索時代(地理大發現)中。 西方歷史學家將歐洲分為三個時代: 古典時代:古希臘和羅馬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相輝映。)
  • 14世紀蔓延歐洲的「黑死病」,緣何成為「文藝復興」的導火線?
    中世紀從西羅馬滅亡為開端,到14世紀文藝復興開始為終結,前後延續將近1000年。此時,西方處在封建社會時期。近代以14世紀為起點,是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作為開始的標誌,從此後,西方告別封建社會,步入資本主義社會。
  • 整座城市都是世界遺產,坐擁歐洲最大中世紀廣場,可媲美佛羅倫斯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旅遊城市,它們有自己獨特的特點來徵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說起義大利的城市,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想到米蘭和佛羅倫斯,這兩個城市都很有名,的確,這些城市有迷人的風景和獨特的景點,今天我還想在義大利引進一個小鎮,雖然這個城市不出名,但整個城市都是世界遺產,今天我要說的是整座城市都是世界遺產
  • 中世紀的歐洲為什麼城市能興起?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共同支撐
    在同時期的歐洲,各個封建國家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城市。那麼中世紀的歐洲城市實際發展水平是怎樣的呢?又是如何興起的呢?一、 歐洲中世紀城市的實際水平首先說一下歐洲的中世紀。按照史學說法:我們把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拜佔庭帝國被土耳其滅亡(公元476年-15世紀)被稱為歐洲的中世紀。
  • 中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法國文藝復興有哪些特點?
    法國的文藝復興開始於15世紀末,繁榮於16世紀。15世紀下半葉,法國已有不少人開始注意對古典文化的研究,16世紀初出現了布戴·戴塔普爾·皮埃爾等法國第一代人文主義者,他們致力於古典作品的研究、考訂、整理和編輯工作。在繪畫、雕刻以及建築等藝術領域中義大利對法國的影響幾乎佔據了支配地位。
  • 古代歐洲遇到疫情是怎麼辦的?——中世紀歐洲瘟疫大流行
    在十四世紀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中世紀,對於歐洲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因為從1347至1353年的7年間,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硬生生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到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而堪稱人類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因戰爭而死去的總人數才為其人口的5%。
  • 美學藝術:淺談為什麼義大利會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暨繪畫
    這場運動從義大利發端,繼而曼延到整個歐洲。文藝復興以「復興和重振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藝術」為口號,以反對宗教神學禁欲主義、倡導人們思想解放人性解放的「人文主義思想」為主旨,以衝破封建宗教神權專制統治和對人性的禁錮和束縛為目的,對歐洲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而深遠影響。文藝復興被歐洲史學認為是「結束歐洲黑暗中世紀,開啟歐洲近代文明的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