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節】記者是啥?準格爾旗一位資深記者道出了「內幕」

2021-02-13 準格爾旗發布
回想我當記者那年頭     按照旗委政府的安排,我又回到了我眷戀不舍的新聞宣傳工作崗位,驀然回首,在意識形態領域我已走過了二十五個春秋。在我這段人生旅途中,它奏響了我生命的樂章,讓我永生難忘。適逢第二十個中國記者節之際,一種懷舊的心情湧上心頭,作為一名老記者、老宣傳,我願以畢生的精力,抒寫新時代的美好篇章,謳歌真善美,鞭撻假醜惡,不辜負社會和人民對新聞工作者的深厚期待。

回想過去,一年到頭,我們很忙碌,忙找新聞線索,忙採訪,忙寫稿。因為忙碌,我常常被愛人埋怨;因為忙碌,我還常常掃了朋友的興致。25年來,我從電視臺普通記者到新聞部主任到電視臺副臺長再宣傳部副部長、講師團長。一幹就整整25年,其身,「忙碌」與我相伴。然而,我卻依然深深地愛著這種「忙碌」。因為這種「忙碌讓我的生活繽紛而多彩;因為這種「忙碌」讓我的人生充實而快樂;因為這種忙碌也給我帶來失落、淚水。曾記起,我們行走在鄉村田間、城區街巷,用心記錄準格爾的發展,傳遞社會真情與感動的正能量,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有我們忙碌的身影。說起來已經數不清多少次採訪歸來連夜趕稿,多少次加班;為了一個鏡頭、一張圖片、一條新聞、一個創意,我們的工作人員反覆琢磨、反覆討論。記得是1996年的大年夜,我和現在融媒體中心主任張明在大年除夕採完新聞已經是深夜裡12點多。辭舊迎新的爆竹響起時,我們才回到家裡。看到久等我的家人將熱騰騰的餃子端上炕桌,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酸楚.我們每個記者都清楚好新聞是跑出來的。」是啊,「跑」不僅意味著付出體力,多動腦筋,還要犧牲許多休息與玩樂的時間去思考、去寫作、去拍攝、去製作。別人在家吃飯的時候,我常常還在單位加班;特別是冬天天短、當人們進入夢鄉時,我常常還在挑燈夜戰審新聞,有時為了趕稿,常常熬到深更半夜,甚至通宵達旦。雖然苦點、累點,但我感覺很充實,很快樂。

有一句話說得好:「當你看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和新聞在路上;當你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和新聞在電視上、在網頁上。」路上奔波的疲憊之苦算不了什麼?路上擔當的風險也算不了什麼?選擇記者工作,就是選擇奔波;選擇了記者,就選擇了忙碌。 當年我從事新聞工作的每一天,深感按捺不住作為一名記者存在的價值。記者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記者的常態是一個提問者、傾聽者,而不是一個傾訴者,我知道,當一個記者容易,做一個優秀記者難,成為一個名記者更難。面對信息化時代,一個真正的新聞工作者,應該捫心自問,我們如何進入角色,更敬業,更專業,如何出精品?要身體力行,多深入基層,多深入一線,多深入群眾,寫出更多更好的讓廣大受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佳作。歲月如流水,彈指一揮間,回想做記者的25年曆程,可謂是一路坎坷。25年來,不管工作多忙、多苦、多累、多緊張,我始終沒有丟下手中的筆,特別是2010年開始我從事宣傳部副部長工作以來,愛好和工作合二為一,努力寫作幾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不了解新聞寫作的人普遍認為,記者是一份既輕閒、又有名、又有利的美差。其實不然,其中的酸甜苦辣,各種滋味,只有做了才知道。有人把文字工作者比著「爬格子」的人,為什麼要用「爬」字,而不用站字、躺字、坐字,因為只要你從事了文字工作,就必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吃得住疾苦。總之,幹這一行很苦,一篇稿子從構思、撰寫,到上報上電視、發表,可以說是一個漫長的等待,至於得到的那一點微薄的稿費與其付出相比,簡直是微乎其微。但是苦中有甜,苦中有樂。因為只有不容易的成功,才能感到自豪,因為拼搏過了,才沒有遺憾,因為有了執著的信念,才能取得成績。一路風雨,一路感動。每每看自己的辛勤化作一篇篇飽含深情的文字,帶給觀眾和網友不同形式的信息,再苦再累也是無比的快樂。新聞工作歸意識形態領域,它就是這麼樸實無華,就是這麼堅強執著,就是這麼孜孜不倦地追求,就是這麼默默無聞地耕耘。雖然這個職業有點辛苦,清貧,但當年我始終是熱愛著並快樂著,非常充實 ,在新聞工作中苦中作樂。記者節,我們新聞工作者的新起點和加油站。記者的事業永遠追逐時代,沒有終點。

作者簡介

張君,準格爾旗人。從事新聞宣傳工作二十餘年,長期深入基層採寫出了大量電視新聞稿件。

期編輯:張樂樂

給記者點讚!

相關焦點

  • 記者節獻禮:煙臺記者工資啥水平?
    不再有「過節」,更不再過節了。但煙臺嫚兒不忘「記者」,更要獻禮記者節,今天開扒:在煙臺,記者的工資是啥水平? 煙臺嫚兒曾深扒過,在煙臺,掙多少錢才能勉強過得體面(傳送門在此),結論是至少也得3900元。那煙臺的記者,有幾個能達到3900元的呢?煙臺嫚兒在此僅開扒一線小記者,有級別的領導實際上也算是記者,但他們的收入較為私密也不具普遍代表性,不在煙臺嫚兒的考察中。
  • 決戰脫貧攻堅,準格爾旗打出一張「王牌」
    今年,準格爾旗繼續推進「百企幫百村」工程,讓農牧民在產業鏈裡增收致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四月春暖,準旗大路鎮常樹梁村村民們正在今年新規劃的果園裡種植果樹。準格爾旗大路鎮常樹梁村黨支部書記鄔四榮:經過集體發展起來,大部分用於集體的各項費用和修路費用,另一部分就是純收入的5%給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而來到距離常樹梁村不遠的老山溝村,記者在村裡的肉牛養殖場看到,一頭頭肉牛膘肥體壯。
  • 【記者節】讓我們做一次自己的熱點
    旗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延輝講話,他指出,「記者節」凝聚著黨和人民給予新聞工作者的一份特殊榮譽,我們光榮神聖,我謹代表旗委政府向辛勤工作的新聞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親切的問候!記者的崗位是高尚的,這高尚,來自真誠;記者的崗位是光榮的,這光榮,來自奮鬥;記者的崗位是神聖的,這神聖,來自奉獻。事實證明,我們的新聞隊伍是值得信賴的,同志們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旗委政府對大家的工作是滿意的。
  • 一位調查記者的心路歷程
    本網訊(記者 郝天韻)12月5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主辦的「一位調查記者的心路歷程」——《我,其實還想進步》新書分享會在北京舉行。活動邀請資深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郭靜與該書作者褚朝新,共同分享其作為調查記者的百味故事。
  • 【關注】準格爾旗「火箭彈降雨」,你見識過嗎?
    【關注】準格爾旗「火箭彈降雨」,你見識過嗎?6月8日,我旗出現降雨天氣,具備人工增雨作業條件,旗氣象局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於當天上午10時在薛家灣移動火箭作業點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
  • 美資深記者大衛·布羅德 盤問總統30年
    布羅德因經常出現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節目而被觀眾所熟知他曾參與報導「水門事件」,是《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和專欄作家本報駐美洲記者/於昕怡提起大衛·布羅德,可能中國普通讀者會感到陌生作為「水門事件」調查記者之一的《華盛頓郵報》資深白宮記者和專欄作家大衛·布羅德,給讀者留下了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新聞作品。本月9日,這位美國乃至世界新聞界的標杆人物因糖尿病併發症與世長辭,享年81歲。美國政界和新聞界人士紛紛發表聲明,悼念這位享有盛名的記者。
  • 黑袍織夢者:艾格斯和黨衛軍戰地記者旗隊
    同年11月,武裝黨衛軍的戰地記者團命名為庫爾特·艾格斯旗隊。庫爾特·艾格斯死後留下了自己的遺孀特勞特(Traute)和三個兒子,在他的追悼會結束之後不久,克羅爾歌劇院被英軍空襲炸毀。 黨衛軍戰地記者旗隊簡史
  • 記者節叩問:戰地記者的初心
    他在講到「三個堅持」時,把「堅持軍報姓黨」放在首位,並語重心長地叮囑軍事記者:這是解放軍報必須堅守的政治靈魂,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不能丟。習主席指出,新形勢下辦好解放軍報,要建設一支聽黨指揮、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人才隊伍。
  • 準格爾旗的羊肉遠銷全國24省!
    電商平臺讓準格爾旗的羊肉遠銷全國24省內蒙古真涮美食品有限公司依託準旗特有的優質羊肉資源,藉助電子商務平臺,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提升了產品銷量,讓企業走上了「品牌」發展之路,也讓產自準格爾旗的羊肉銷售到了全國各地
  • 【新聞】準格爾旗人民政府2020年第10次常務會議召開
    【新聞】準格爾旗人民政府2020年第10次常務會議召開 2020-12-18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注」準格爾旗有了桌球訓練基地
    桌球訓練基地落戶準格爾經濟開發區準旗教體局與沙圪堵第一小學共同打造的桌球訓練基地於近日正式落戶準格爾經濟開發區。百餘名中小學生利用假期,在這裡接受專業的桌球訓練。記者了解到,這些小運動員們年齡最大的十幾歲,最小的僅有五六歲,因為熱愛桌球運動,他們選擇到這裡接受專業訓練。為了提升我旗桌球整體訓練水平,滿足青少年對桌球訓練的需求,準旗桌球訓練基地特聘請河南焦作的專業桌球訓練隊,長期駐紮於此,對全旗愛好桌球的青少年進行專業訓練。
  • 記者手記:疫情中的別樣納吾魯孜節
    新華社努爾蘇丹3月22日電 記者手記:疫情中的別樣納吾魯孜節  新華社記者任軍 張繼業  沒有彩色的帳篷與熱鬧的遊園,沒有歡快的冬不拉彈唱和靈動的舞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今年的納吾魯孜節顯得寂靜而冷清。
  • 新華社資深記者講述「何智麗落選風波」事件始末
    隨後,經體委一位領導批准,《體育報》又刊出反駁此稿的文章…… 「何智麗落選風波」愈演愈烈,教練背負極大的壓力,社會上更是議論紛紜。 第二天,《人民日報》文刊用;上海的三家主要報紙都採用了,有的在刊用的同時中止了準備展開的討論,有的加了花邊,有的放在顯著位置;廣州一家報紙刊出時把原題改為《中國桌球奧運名單產生內幕》。國外有華文報紙也轉載了此稿。 很快,像《體育報》刊出反駁文章一樣的一幕差一點重演。巧合的是,聽說《解放日報》記者告訴了訓練局局長李富榮有關情況。
  • 美知名調查記者將揭秘川普決策內幕,川普稱作者是「騙子」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王曉雄】「起初是恐懼,現在是憤怒。」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3日報導,繼2018年推出揭秘川普白宮生活的《恐懼:川普在白宮》之後,美國知名調查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將再次推出新書《憤怒》,以翔實的細節揭露川普的行為舉止和決策過程。今年77歲的伍德沃德是《華盛頓郵報》的資深記者,曾報導「水門事件」,促使尼克森下臺。他曾兩次獲普立茲獎,以幕後報導出名。
  • 【豐收季】準格爾旗這個村的萬斤青尖椒賣到了首都!
    【豐收季】準格爾旗這個村的萬斤青尖椒賣到了首都!戴引弟告訴記者,現在人工採摘,平均每天能摘1000多斤,自從近日青尖椒批量上市開始,基地每天都會僱傭20到40人進行集中採摘。戴引弟說:「我60多歲了,遠的地方跑不動了,現在在家門口打工,一天能賺150元錢,很滿意。」
  • 「通報」通報 - 準格爾旗發布
    關於表彰全旗「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學用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通報準格爾經濟開發區黨委,大路煤化工基地黨工委,各蘇木鄉鎮黨委,各街道黨工委,旗委各部、委、辦,旗直各黨組、黨委、總支(支部),各人民團體,各企業集團: 自「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在全國上線以來,全旗各級黨組織把用好
  • 關注|第十七個記者節,聆聽廣播記者的多彩人生!
    11月8日,在牙克石市第十七個記者節表彰大會上,市委、市政府決定,對王世侗、孫俊傑等15位同志進行表彰,授予他們「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號召全市廣大新聞工作者向受表彰的同志學習
  • 【圍觀】新年紅,準格爾旗人的掃貨更紅!
    【圍觀】新年紅,準格爾旗人的掃貨更紅!隨著春節的臨近,我旗各大商場、市場、超市等年貨市場火爆,居民購買年貨的熱情持續高漲。在興隆市場,處處呈現出「紅紅火火」的景象。不少商鋪將店裡的紅燈籠、對聯、中國結、福鼠等物品紛紛擺開供居民們挑選。「過年貼上對聯、窗花才喜慶,才顯得有年的味道。你看這市場上紅紅火火、熱熱鬧鬧,人挺多的,挺有過年的氛圍。」
  • 「新聞」準格爾旗召開專題會議 關於……
    準格爾旗再部署再推進巡視巡察反饋問題整改、綠色礦山建設和自然資源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12月10日,全市綠色礦山建設暨自然資源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視頻推進會後,旗委副書記、代旗長蘇日嘎拉圖立即召開專題會議,就全旗巡視巡察反饋問題整改、綠色礦山建設和自然資源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進行再研究再部署
  • 休城記者曝莫雷下課內幕 他與老闆矛盾已持續三年
    休城記者曝莫雷下課內幕 他與老闆矛盾已持續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