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1820—1886年),清朝平遠州(今織金縣)牛場鎮人,又名瓊選,字稚璜,清鹹豐三年(1853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因軍功卓著相繼任嶽州、長沙知府;同治六年(1867年)任山東巡撫,十年間以智斬慈禧寵宦安德海,兩治黃河水患,興辦洋務抵禦外侮,興辦學堂、重修孔廟等實績而名滿天下。光緒二年(1876年)授頭品頂戴,並以光祿大夫、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升任四川總督。又十年間以徹底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大刀闊斧改革鹽政、堅決打擊貪官汙吏、帶頭裁汰夫馬局推行節儉之風、大力提倡教育、組織川軍在抗擊外侮戰爭中取勝等政績而聞名於朝野。在風雨飄搖的晚清社會中,樹立起一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愛國為民、勇於任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光輝形象。丁寶楨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卒於成都,後葬於山東,享年66歲;贈太子太保,諡「文誠」;有《丁文誠公遺集》、《丁文誠公奏稿》傳世。丁寶楨一生之中主要有以下幾件極為突出的業績:
一、智斬太監安德海。同治八年(1869年)秋天,慈禧太后派心腹太監安德海南下採辦龍袍。安德海一路公然巨額索賄,搞得地方雞犬不寧。船到山東境內後,丁寶楨以清宮祖訓「太監不得私自離京」為由,將安德海抓獲,並火速上報與慈禧太后有矛盾的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后,獲準後決定將安德海就地正法。可就在此時,慈禧太后發來解救安德海的懿旨。丁寶楨果斷地決定「前門接旨,後門斬首」,毅然將安德海斬首。這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驚人之舉,一時震驚滿清朝野,連曾國藩也讚嘆丁寶楨為「豪傑士」。
二、兩治黃河水患。黃河於同治五年(1866年)在鄆城侯家村決口。河道總督喬松年以部款未到,想次年再為動工。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認識到不及時治理黃水泛濫,再誤了春耕,會更加重災情,應提早搶堵,即籌撥省款,親自帶病督工,軍民感奮,齊力搶堵。趕在春汛前完成了這次堵復,保證了災區次年的春種。同治十年(1871年),黃河在石莊戶再次決口,淹沒了華北五省數十州縣,比上一次災情嚴重數倍。黃泛年餘,部議未決。丁寶楨回鄉省親回山東後,挺身而出擔起了治黃重任,赴京說服朝廷撥付必要銀兩,將自己的營帳駐紮在決口堵復處,並日夜督促工程的實施,再次趕在春種前將黃河決口堵復。
三、改革鹽政。丁寶楨升任四川總督時,由於川鹽實行的是「官發鹽引、私商運銷」制度,官員與鹽商勾結,把持川省內外鹽引,盤剝大量資財,而川省財政竟赤字數十萬銀兩。貴州等地鹽價騰漲,擔米斤鹽,百姓飽受淡味之苦。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禍國殃民的做法,丁寶楨實行了「官運商銷」的鹽政改革。具體操作是:於瀘州設立官運總局統籌運銷,在鹽井設立廠局分運永(敘永)、綦(綦江)、涪(涪陵)、仁(仁懷)四岸,又在各岸設立岸局分銷私商,將課、稅釐皆納入成本之中,並對入黔水陸鹽道進行了全面整修,川鹽由是暢通貴州,貴州鹽價大跌,貪官和姦商再無暴利可圖,老百姓卻節省了大筆開支。「官運商銷」的鹽政改革實施一年之後,四川財政年收入增加了白銀百萬餘兩。
四、修理都江堰。丁寶楨任總督於四川後,對都江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灌溉渠道嚴重淤塞的狀況深感不安,到任後即親率官民整修都江堰。他躬冒霜雪,沿江督率,計修渠七十餘裡,砌堤一萬二千多丈,修復「人字堤」一百三十餘丈,分水魚嘴三處,終於完成了都江堰歷史上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修,使灌區擴展到了十八州、縣的十多萬畝面積。全面修復了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再度成為水旱無憂之地。丁寶楨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績,受到了人們世代銘記。
五、抵禦外侮。丁寶楨在任山東巡撫十年和四川總督十年中,致力於救亡圖存和「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他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形勢,痛斥「墨守綱常」的人。認為中國要自強,必須學習西方,「精求戒備」「仿照外洋槍炮之巧如法製造」,這樣才能「棄我之短,奪彼之長」。先後興辦了山東濼口製造機器局和四川機器局,製造了大量槍炮彈藥,送到了抵禦外侮的前線。在他生命最後的兩年裡,還先後兩次共派出了十五營川軍開赴越南和臺灣島,對粉碎法軍佔領中國領土的企圖以及對臺灣的防衛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裁汰夫馬局。丁寶楨升任四川總督之前,全省道、府、州、縣各級都設有夫馬局,專門迎送和禮待上司以及來訪的客人,還負責進京和上省送禮打點的事務,各地夫馬局的支出竟佔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丁寶楨到任後,下令全省撤銷夫馬局,免除了絕大部分的接待費用,全面制止了積重難返的奢靡之風。其凜然正氣光耀當時,遺風后世。
七、宮保雞。丁寶禎自幼喜歡吃家鄉味道的炒辣子雞,為官後宴請賓客時常有這道菜。山東、四川的屬僚和世人受其影響,讚賞之餘,紛起仿製辣子雞。由於丁寶楨已經授銜為太子少保,而少保與太保都稱為宮保,這道菜便被當時的成都將軍恆訓冠名為「宮保雞」,率先成為四川名菜。後來逐漸進入中國各大菜系,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特色名菜之一。
(文/吳勇 圖片來源於網絡)
—————————————————————————————————
來源:畢節發布
編輯:吳 芳
編審:秦 恆
監製:王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