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往事:那些年,那些人

2020-12-11 騰訊網

八月,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廣播公司臺慶季,每天推送文章:尋味福建對臺灣廣播這七十年的溫暖,七十年的精彩,和七十年的發展故事。

故事講述人:夏冬

夏冬,1993年至1994年任東南廣播公司主持人,現為金海華(北京)投資集團證券投資部總經理

點擊播放 GIF 0.1M

東南往事

那些年,那些人

謹以此文致敬我們失去的青春——

接到聞達邀請我寫一些回憶的微信,不禁心頭一熱。是的,26年過去了,在這疫情中的8月,在這鮮有好消息的當下,東南廣播公司臺慶季,邀請新老同事共同回憶的動議,真的是一個好消息。

26載雖已逝,一念之間見東南。聽說,電臺早有新址了,然而,那些塵封在心底的東南廣播記憶,卻依舊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這些碎片化的記憶,時時想起的那些人,都成為最難抹去的印記。

東南1993

1993年,我有幸成為東南廣播的一員

AM585

1993年的福建廣電註定是不平凡的。元旦,東南廣播公司正式開播;10月,福建經濟廣播電臺正式開播;同年,福建文藝廣播電臺也在籌備中。

1993年秋季,福建人民廣播電臺、東南廣播公司參加了在北京國際交流展覽中心舉行的全國人才招聘大會,我有幸成為東南廣播的一員。

儘管,26年過去了,但是,那一連串的名字,依然從記憶的深處一個個鮮活地跳了出來:

北京:曲輝、鮑華、夏冬、安剛、徐亞亮、田野、陳宇寧、莊園;

福建:藍天、楊光、曉敏、北燕、曹陽、於冰。

(左起)楊光、莊園、羅華

AM585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個福建的小夥子,和他的生意夥伴,靠著服裝生意一路向北,來到內蒙古大草原。在聽到福建廣電招聘記者和節目主持人的消息,毫不猶豫地扔下了生意,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趕回福州,參加了主持人的招聘考試。他就是現在依然還在東南廣播公司的楊光。

有一個西北寧夏的小夥子,他一直有做主持人的夢想。在參加完北京的招聘後,為了爭取這次機會,他一封信一封信地寄給在福州的王華老師,表達了想來福建廣播的強烈願望。王華說,他的執著令人感動。他就是莊園,仍然在福建廣播工作。

《生活交響》編輯室全體成員

AM585

說來一切皆有緣。在飛往福州的航班上,與我鄰座的是一位從北京出差回福州的林先生。在得知我將加入福建人民廣播電臺後,他跟我談到的唯一一檔節目,恰恰是東南廣播公司晚間的《生活交響》節目。

當天到了福州之後,我先來到當時的人民臺社教部報到。時任人民臺社教部副主任的王宏將我安置到了福建廣電招待所住下。路過南門兜商場,我買來了第一部半導體收音機。當晚,我打開收音機,收聽到的恰是20點開始的東南廣播公司《生活交響》節目。那天主持節目的又恰是我之後的同事趙瑩。她那種略帶南方口音的普通話,更加凸顯女性的溫柔,為這檔節目增添了親切感。

在我看來,在《生活交響》節目中,最有意義的一個環節,就是為兩岸同胞尋找失散多年的骨肉親人的「尋親啟事」環節。當那一封封充滿渴望親人團聚的文字通過主持人親切溫柔的聲音播報出來,那份濃濃的同胞親情,在那一刻,感受是那麼的真切。

在當時,《生活交響》節目知名度是比較高的,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聽眾來信,其中有不少來自海峽對岸的臺灣同胞,許多信是希望透過東南廣播在大陸尋找失散多年的骨肉親人。

除此之外,《生活交響》節目對我們還具有一個特殊的意義。這個節目是一個生活類的綜合節目,它成為了我們這些新人學習和體驗的一個實習平臺,也是我們發現問題、提高能力的一個實訓基地。那時的主持人趙瑩和麗雅自然就成了我們這些新人的老師。

與此同時,東南廣播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節目改版。

東南1994

1993年東南廣播新進主持人

AM585

1994年元旦,全新改版的東南廣播節目正式推向海峽兩岸。作為一個省級對臺廣播,全部以直播的方式向臺灣同胞廣播,在當時也算得上是開了先河了。

東南廣播主持人楊光

那天清晨六點,旭日初升,東南廣播公司第一檔節目《585信息網》,在主持人陽光、曉敏的問候中,隨著電波傳向了海峽兩岸的聽友。

東南廣播主持人羅華

午間12點,隨著動感十足的旋律,《東南經濟網》節目開始了一個小時的財經時段,羅華的那種特有的聲音符號,給很多兩岸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左起)許霆、劉雲、布衣、聞達

下午18點整,隨著全新的節目曲推出,《東南報導》節目首秀登場。這也是東南廣播公司最為看重的王牌節目。

一直以來,在東南廣播公司眾多主持人當中,給我新聞感最深是劉雲和聞達,以直播形式推出的節目,加上他們具有強烈現實感的評論,使節目耳目一新。

說到這裡,有一個環節不得不說。在參與《東南報導》節目的策劃討論過程中,時任東南廣播公司總經理的劉金森曾幾次找我談話,極力推薦我參與這個節目。但由於當時我對旅遊節目的熱情,我最終還是謝絕了。而事實上,這也成為我在東南廣播的一大遺憾。

東南廣播主持人陳冉

在《東南報導》節目之後的20點整,《585點歌臺》唱響第一首歌。這個節目一經推出,就深受青年群體特別是學生群體的歡迎,每天都湧來大量的聽眾來信,來為親人朋友點歌。

擔綱該檔節目的主持人是福建師大音樂系畢業的才女陳冉。如今,20多年過去了,當再一次從網絡電臺當中聽到她的節目,當年的陳冉已經改為了「悠然」。那個略帶生澀感的小姑娘,已然變成了一個娓娓道來、用語得體老道的知性主持人。

令人高興的,在2020年,疫情當下,陳冉作詞、姐弟聯手打造的抗疫歌曲唱響了中華大地。

我和主持人曲輝(左)

21點整,是東南廣播公司第一檔帶有探索性質的《神州萬裡遊》節目第一次全體編播人員的首秀,主要由趙瑩、曲輝和我主持。這檔節目的《一日一遊》《假日好去處》《旅遊沙龍》《美食城》等環節集中了旅遊的幾大要素,這在當時的東南廣播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通過聽眾來信我們得知,喜歡收聽該檔節目的,主要是以知識群體為主。在那個還沒有網絡的時代,廣播電視是人們獲取資訊的重要渠道。為了更好豐富節目的內容,使節目辦得更生動,更具有可聽性,編輯室主任梁憲建設性地提議,邀請省內知名旅行社資深知名導遊擔任節目的嘉賓主持。他們的加盟使節目增色不少。有一天,我與導遊吳婷婷在節目中開通旅遊熱線節目介紹鼓山遊,有很多聽眾打進熱線電話進行了交流。

今天東南廣播的《旅遊我最大》節目,追根溯源,當年的《神州萬裡遊》必是重要一個節點。

《跨越彩虹》節目主持人田雨、曾濤

晚間22點開始,東南廣播公司唯一一檔文化藝術類節目《跨越彩虹》節目開場。節目由曾濤、田雨和藍天這「兩老帶一新」的三人組合主持,我認為這是最佳組合。

這是一個綜合展現兩岸文化藝術新動向、新作品、新趨勢的節目,特別能體現兩岸一家親,兩岸文化同為中華文化的事實,不管是古老的南音、歌仔戲等,還是現代的流行音樂,以及其它文化作品,都受到了廣大聽眾的歡迎。

這檔節目是東南廣播公司延續時間最長的同名節目,播出了二十年。

(左起)陳育藝、吳雪六、郭福佑、鄭瑛、福成

晚間23點,東南廣播最後一檔節目是閩南話節目。當年,在福成大哥、雪六大姐親切的閩南語陪伴下,多少兩岸聽眾朋友安然如夢。

我記得,《東南遊樂宮》節目,是當時每個周日播出的直播綜藝遊戲類節目。曲輝是這檔節目的當家主持。為了更好地做好這檔節目,編輯部還專門挑選了一位叫做郭洪江的男嘉賓。這檔節目在電話參與節目十分紅火的年代,吸引了很多的青年和學生聽眾,很受歡迎。

我和主持人曲輝(左)

1994年,東南廣播公司的直播特別節目特別多。第一個重磅推出的就是1994年除夕之夜的「歡天喜地慶新春」特別節目。除夕晚上18點整,伴隨著歡快的民樂旋律,由曾濤、曲輝和我擔任主持的春節特別節目正式開始。

在這個萬家團圓的除夕夜,東南廣播的多路記者走上街頭。記者鄭欽、郭福佑以及王翔等,在福州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用行動電話與直播間進行實時連線。

在直播間,我們採訪了除夕夜在公路上辛勤工作的環衛工人、電力職工、公安民警,感謝他們的付出,給他們拜年。

在那個晚上,我們還通過電話,與在福州過年的著名歌唱家彭麗媛連線,她通過東南廣播公司的電波向臺灣同胞拜年。

六個小時的直播結束了。零點時分的鐘聲敲響了。當我們大家回到六樓的辦公室的時候,令人感動的一幕出現了:劉金森、陳力和陳育藝幾位領導已經為我們煮好了香氣騰騰的除夕之夜的餃子。

1994的那個夜晚,是我人生中最為難忘的一個除夕夜。此時此刻,憶起當時,內心中依然不能平靜。

溫暖東南

1993年東南廣播公司全家福

AM585

東南廣播是一個有愛的大家庭。對於我們這些從北方來到南國的人來說,遠離了親人朋友,在工作之餘難免會有一些孤獨寂寞感,特別是在節假日期間更是如此。東南廣播公司的領導們給予我們以關心,同事們更是給予我們熱情的陪伴。

記得在剛到福州的第一個周六,唐堯和人民臺的薛輝就帶著曲輝、安鋼、鮑華去鼓山遊玩。

有一次,大家談到了閩南的肉粽很有特色。沒想到第二天,曾峰、聞達就帶我們一起去福建歌舞劇團的食堂專門去吃那裡的閩南肉粽。那天,我們真的特別開心。

1994年是雞年,由於要在臺裡準備春節特別節目,春節就不能回北京了。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春節不在家過。為了防止春節假期裡食堂沒有夥食供應,我和曲輝特意到臺江農貿市場批發了兩箱方便麵。

但其實,這個春節我們並不孤單。大年初二晚上是我們組的春節特別節目。在那個下午,趙瑩特地邀請我們到她家吃晚飯。她和她的父母熱情接待了我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富有南方特色的晚宴。

東南廣播主持人梁憲(中)

大年初五,在北京的習俗中,是「破五吃餃子」的日子。我們節目編輯室主任梁憲邀請我們到家裡,特地煮了我們愛吃的酸菜餡水餃……

那個春節是幸福的,溫暖難忘的。

東南廣播的同事給予我的幫助還有很多。剛到福州,當地的交通不太熟悉,特別是從我們住的道山路老電臺到南門兜電臺之間沒有公交車,我正在考慮去買一輛自行車代步,一天中午,新聞編輯部的郭福佑找到我,把他的一輛閒置自行車借給了我,幫我解決了每天上下班的交通問題。

初冬,福州的天氣依然非常溫暖。忽然一天,天氣突然降溫,颳了很大的風,福州的街上也飄起了難得一見的落葉。在老電臺宿舍裡,我感到了寒意陣陣。忽然聽到敲門聲,打開門一看,梁憲大姐抱著一床厚厚的被子,笑著站在門口。原來,她擔心我晚上會冷,特意給我送被子來了。那一刻,一股溫暖湧上了心頭,那份寒意瞬間消融。

祝福東南

南門兜舊電臺

AM585

有關東南廣播的回憶很多,那些無數個塵封在腦海深處的記憶碎片,正在被一一喚醒。

東南廣播,福州,大榕樹,道山路,這些熟悉的地名,都是我夢中經常巡遊的地方,也是我一生中儘管所在短暫,卻無法忘懷的地方。我慶幸,我經歷和見證了東南廣播公司的發展,我的青春和熱情曾經揮灑在這裡。

當下,人們總喜歡說「前浪」和「後浪」。在當年的東南廣播公司,與前輩們相比,我們是「後浪」,是「前浪」帶著我們快樂地成長。而我們,相對今天正在洋溢著青春氣息的東南廣播的年輕人,是他們的「前浪」,他們是更加嶄新的「後浪」。東南廣播公司就是在這種前浪帶後浪,後浪推前浪,不斷翻湧的進程中發展壯大。

如今,廣播已經進入全新的融媒體時代,祝願藉助新的技術,東南廣播公司越辦越好!

點擊播放 GIF 0.2M

文字:夏 冬

排版:黃月慧

編輯:鄭韶風

點「在看」致青春

相關焦點

  • 那些年讓你羞恥的往事,看過的人都臉紅了
    害羞是人類天性人生在世讓人害羞的事有很多那些年讓你羞恥的往事看過的人臉也紅了~▼@匿名用戶
  • 那些年不得不說的,宿舍心酸往事,一天一個讓舍友生氣的小技巧
    那些年不得不說的,宿舍心酸往事,一天一個讓舍友生氣的小技巧 那些年不得不說的 宿舍心酸往事 先從小手段來!
  • 金山解放前後,那些鮮為人知的往事!
    此後,還遭遇了冒牌解放軍接管金山…值此金山解放70周年,我們講述金山解放前後,那些鮮為人知的往事。1.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後,金山縣國民黨要員感覺末日到了,紛紛逃跑。首先跑的就是國民黨金山縣黨團合併委員會主任楊昌壽,一溜煙地去了臺灣。緊接著是,國民黨政府末代縣長汪飛白,僅僅上任一個月,也棄城逃跑。
  • 軍旅往事 | 那些年,團長的「嗆人話」
    團長從戰士、班長、排長、連長、營長,一步不落幹上來,自然知道夥食的重要性,所以團長在任期間也是團裡夥食最好的幾年。他重視夥食,不是只在會上說說冠冕堂皇的話,而是經常走進基層連隊,跟官兵們坐到一張桌子上吃飯,大多數時候出其不意,不通知後勤處和連隊幹部,開飯的時候突然出現。
  • 那些年,遠坂凜與「傑哥」不得不說的往事,既視感滿滿
    那些年遠坂凜與「傑哥」不得不說的往事,既視感滿滿。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2017年,一部拍攝於數年前的「安全教育片」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爆火,這部安全教育片講述了身為男生該如何保護自身安全,以及在被其他人侮辱後如何尋求保護的故事。
  • 那些莒縣查拳的武林往事
    1937年12月,國民黨山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張裡元在臨沂成立武術大刀隊,聘請蕭羲之為總教官,國術隊共有90多人,僅沂水縣國術社就有回族青年近二十人。日寇鐵蹄踏進臨沂,蕭羲之率武術隊與守城駐軍同日寇展開浴血奮戰,為張部安全撤出臨沂作出很大的貢獻。後來蕭羲之率眾弟子(其中包括莒縣、沂水縣、沂南縣的查拳回民弟子)投奔到八路軍馬本齋的回民支隊繼續抗日。
  •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一段航天秘史,一場青春往事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是由慈文傳媒、藝能傳媒、四川星空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出品,王之理編劇,韓曉軍執導,楊爍等領銜主演的年代劇,該劇於2018年8月15日在北京衛視首播,並在騰訊視頻同步播出。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知青生活瑣憶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知青生活瑣憶展秀華      一輛牛車咿咿呀呀行走在鄉間的土路上
  • 往事如煙——記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年初一至初五這幾天,我不用做兼職,比較清閒。初二中午宿舍電話鈴聲響起,是白冰清打來的,問我是否有空,想向我學習學習。我回答說:「好!你來我們畫室吧。」白冰清的書法寫得還真可以,作為非專業的女孩子能寫成這樣,已屬難能可貴!但畫畫的卻不怎麼樣。
  • 社畜心酸往事:那些年我們參加過的團建
    社畜心酸往事:那些年我們參加過的團建 最常規的做法就是上班前大家一起喊口號 儘管口號有些讓人羞恥 但是不管怎麼樣
  • 我們灣的那些年
    其實,這種場面在這些年中一直重複上演著,此時,隱藏在心中四十年多年的一幕一幕往事怎麼也按捺不住湧上心頭。那些年,整個老灣子(自然村落)都被古樹環抱著,村落隱藏在幾百棵古木之中,宛如世外桃源。從東頭由一條一米多寬的路引進來,穿過十幾棵古樹林才可以見到人家。西頭出村是一條婉延的麻石板路經黃泥塘直通遠方。
  • 「萊瑟塔檔案」講述的那些鮮為人知的地球往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萊瑟塔檔案」(Lacerta File)是一個有關居住在地球內部的蜥蜴人的訪談記錄,相傳一位名為「萊瑟塔」(Lacerta)的蜥蜴人無意中接觸到一個名為EF的地球人,EF又將其介紹給好友Ole.K,然後在1999年12月16日以及2000年4月27日,Ole.K對這位蜥蜴人進行了兩次訪談。
  • 致那些我們曾拼了命去愛過的人
    密密麻麻的字體,有點幼稚的字跡,承載著多少過去的回憶,記載著那些我們曾拼了命去愛過的人,那些人,可能是你的友人,可能是你的親人,也可能是你的愛人,故事情節千奇百怪,而那份愛是一樣的。人來人往,才發現很多人可以選擇在你的世界裡出現或消失,來去匆匆,在你還沒來得及思考的時刻,已往事如煙。有些人走著走著就丟了,有些話說著說著就忘了。註定的孤獨無法改變,太多美麗的語言聽過就算,無需過於執著。
  • 《那些年》錯過的是愛情還是青春?後來的沈佳宜和柯景騰怎樣了?
    隨著電影收視率的不斷上升,裡面 的主題歌曲《那些年》也是成為一首紀念青春的讚歌。歌曲《那些年》是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主題曲,由九把刀作詞,木村充利作曲,胡夏演唱。收錄在專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電影原聲帶》和胡夏2012年發行的專輯《燃點》中。
  • 翠雷山下 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
    先說遠點,據記載,1929年春,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由井崗山向贛南、閩西進軍,幾次活動在翠雷山周邊的寧都洛口,苦竹村的包洛口店、包家祠一帶。1947年,有人在一次伐木中偶然撿到一塊烏黑閃光的石頭,鄰裡相傳,經行家驗證是貴重鎢砂,讓這裡人氣大增。據年長者回憶,當年,開採鎢砂礦工最高峰人數達2萬多人。解放初期的1954年,鎢礦為中央企業,冠以「中南有色金屬管理局金華山鎢礦」,可見鎢砂價值之高,機構規格之顯赫。
  • 回憶那些人那些事!漢代最傑出的科學家——張衡
    社會流行的「熱點事件」更新的速度也的得到了「提速」,那些熱點、看點較高的人與事吸引著廣大讀者、看官的眼球。而一些歷史人物與故事仿佛要被人遺忘,今日帶您簡讀那些不能被遺忘人和那些事。一個不能被遺忘的漢代科學家漢代的科學家?張衡是誰?下面就帶您了解張衡的生平貢獻,了解這位漢代的科學家!
  • 看了《中國機長》,想起了那些年飛機上的驚魂往事
    (這裡強調一下——「新中國」,「中國劫機第一案」是發生在1948年7月16日的澳門小姐號劫機案,廣東中山縣的黃關耀、趙昌堯、趙三才和趙日明4人圖謀在「澳門小姐」號客機上劫掠乘機的黃金商販,遭到乘客和駕駛員的反抗,最終導致客機墜海,除一名劫匪黃關耀外,其餘26人全部喪生。)
  • 影評:《那些年》為青春做最後的療傷
    他的處女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簡稱《那些年》)用實例證明,當一個導演擁有足夠強烈的表達欲、同時擅長表達的時候,就算沒有大製作、沒有大場面和大卡司,作品仍然能爆發超乎想像的力量。《那些年》講述的是校園時期,一群男生愛慕一個女孩的故事。女孩也對其中一個男孩暗生情愫,但兩人始終未能走到一起。聽上去稀鬆平常對吧?
  • 一號井: 那些你不知道的往事
    今天,就讓這些塵封已久的文物為您講述克拉瑪依的歷史,帶領我們去追憶那些鮮為人知的往事,同時也讓我們在文字的述說中,尋找並挖掘隱藏在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和精神財富。同年12月31日,完全由中方管理、經營的新疆石油公司成立,時任公司總經理的張文彬召開了黑油山地質調查專題匯報會,蘇聯留任專家烏瓦洛夫和張愷地質師等人又一次詳細陳述了準噶爾盆地西北緣地區含有豐富石油的結論,並提供了所選定的3口探井井位,其中就包括黑油山一號井(後稱克拉瑪依一號井)。該方案經公司黨委討論通過後,上報國家有關部門。
  • 那些年,那些記憶
    原標題:那些年,那些記憶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