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雷山下 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

2021-02-28 廣昌幫


         翠雷山,地處廣昌縣城西北方向,距離縣城20多公裡,是廣昌、南豐、寧都三縣交界的一座山峰,海拔高度不到1千米。,就山而言,山不高,也無仙,沒有什麼名氣。可說起翠雷山下曾經過往的激情歲月、那些人、那些事,那就有的說了。

       先說遠點,據記載,1929年春,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由井崗山向贛南、閩西進軍,幾次活動在翠雷山周邊的寧都洛口,苦竹村的包洛口店、包家祠一帶。翠雷山腳下的古竹山村,成了紅軍進入廣昌的第一村。廣昌縣的第一個農民協會、第一支革命武裝、第一個中共黨支部、第一個蘇維埃紅色政權都誕生在這裡。        1947年,有人在一次伐木中偶然撿到一塊烏黑閃光的石頭,鄰裡相傳,經行家驗證是貴重鎢砂,讓這裡人氣大增。據年長者回憶,當年,開採鎢砂礦工最高峰人數達2萬多人。解放初期的1954年,鎢礦為中央企業,冠以「中南有色金屬管理局金華山鎢礦」,可見鎢砂價值之高,機構規格之顯赫。     

         那個時候,縣城到古竹一條平坦的小路都沒有,山高森林多,出門就爬坡。由於開礦所需,1950年秋,礦上修築了縣城至古竹礦山專用路,1951年修通了縣城到堯山,1954年又接通了堯山到古竹礦總部。大批勞工集聚「淘金」,有點當年美國西部舊金山和澳洲東南部新金山之類似,築路掘地,採礦挖金。因為鎢的儲量、開採,贛南佔全國的大頭, 因此,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礦山勞工來自贛南的居多。                             大躍進開始的第一年,即1958年,可能是國家探得此處鎢砂資源枯竭、開採價值不大的原因,鎢礦一下子從中央級別管轄劃歸地方畫眉坳鎢礦代管,接著又降級為縣辦企業。

        1957年底,第一批縣屬機關54名幹部上山下鄉,建設山區,由縣委副書記帶隊,來到翠雷山下的洽港,成立山區建設隊,披荊斬棘、劈山開路、紮寨安營 。        第二年開春,第二批80名上山下鄉幹部又來了,與此同時,中央企業金華山鎢礦49名下放幹部,也轉到洽港集結。也是當年,「國營廣昌縣翠雷山墾殖場」正式成立了。還是在當年,古竹公社、廣昌林業局古竹林業站併入翠雷山墾殖場。         新中國成之後,百端待舉,百廢待興。建設需要大量木材、毛竹,因此砍伐木竹和運輸木竹是翠雷山墾殖場的主要任務。那個時候的砍伐是斧頭鐮刀,運輸更多的是水運,需要大量勞動力,因此,又從社會招工658人。合起來1千多幹部職工了。

       1958年6月,中共江西省委根據毛主席關於「半工半讀」的教育思想,並在省長邵式平等同志的積極提議下,作出了創辦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決定。共大以抗大為榜樣,以墾殖場為基礎,先上馬後備鞍,很快籌辦起來了。開辦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翠雷山分校。地址選在珠坑。部分外省青年慕名而來。半工半讀,不要國家一分錢,自己讀了書,還可學個工作技能,應該說這是符合當時辦學的國情。       1959年,南豐縣長陂墾殖場與廣昌縣翠雷山墾殖場的一場山林糾紛,鬧到省裡,為了便於調和,省人委決定兩墾殖場合併並升級為省屬的「南廣綜合墾殖場」,辦公地設在原翠雷山墾殖場的古竹,一把手省委委任,同時,省勞動廳又從豐城鐵路局轉來72名鐵路民工;省輕工廳設計院分配14名技校畢業生到墾殖場當幹部。       合併升格的南廣綜合墾殖場運行半年又撒分,重新恢復「廣昌縣翠雷山墾殖場」。        後面的幾十年,有1964年81名贛州市下放知青、 1969年21名贛南八一四共大畢業生、廣昌共大部分畢業生、1975年各鄉鎮下放知青的10%人員指標共80人、本場職工子女自然增長員工等充實到職工隊伍,分配到墾殖場當工人。

         據那個時候的古竹公安派出所有過統計,幹部職工隊伍中來自26個省市自治區。幹部職工的素質較高,文化人多,尤其是有57、58上山下鄉的機關幹部,有20來歲充滿活力的年青人,有國民政府轉入的舊職員,有錯劃右派分子的讀書人,有解放初期歷史問題尚未搞清楚,能用、不可重用的尷尬人,還有來自五湖四海的能工巧匠。翠雷山墾殖場曾是副處、副廳級(南廣墾殖場)單位,可見人員構成之廣泛,素質之不一般。後來若干年裡,當初的翠雷山墾殖場開創元老,基本都成了建設山區的中堅力量。

        上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是翠雷山墾殖場人丁興旺、事業發達、最有名氣的時期。當年就有個比縣城電影院還大、能坐上千人的翠雷山大禮堂,35mm的電影機,寬銀幕,看電影第一場、第二場,場場坐無虛席。禮堂對面2扇大圍牆,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站、燈光球場,總場場部機關。機關幹部,職工近100號人。側面是翠雷山墾殖場職工醫院。還有自己的汽車隊,解放牌、東風牌大卡車最高峰擁有10多輛;自有幾部大型客車往返於縣城和翠雷山墾殖場。更有名聲在外、擁有幾百工人的廣昌縣造紙廠、廣昌縣膠合板廠、工藝漆筷廠等大小不等的十幾個廠(場、隊),當年,在縣域經濟中相當有份量。       由於職工來自四面八方,在人員往來、信息交流、倡導時尚等精神層面的生活都優於縣城。先一步穿上了的確涼、的確卡、中山裝、連衣裙。難怪當時就有人稱:翠雷山墾殖場所在的古竹是廣昌的「小上海」。叫人羨慕!      翠雷山墾殖場成立的幾十年,翠雷山下的古竹區域的場社合一,經過 三合三分。合併時,翠雷山墾殖場代行公社(鄉、鎮)政府功能,比如,民政救濟、打結婚證、辦學校、徵兵、社會治安、扶持農業等等。分開時,公社(鄉、鎮)另起爐灶。古竹區域翠雷山墾殖場的國營企業性質,殘存的鎢礦縣辦大集體性質,直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破產和改制。當然,這是它的特殊區域和行政區劃以及發展趨勢決定的。但是,以「翠雷山」山名命名的翠雷山墾殖場,在建場以來到改革開放初期,一直是響噹噹的。        正因為有聲有色,有模有樣,名聲在外,才有時任江西省委書記處書記方志純、副省長汪東興、省革委會主任程世清都不同批次地親臨視察過翠雷山墾殖場。         文化大革命時期,由於職工人員構成複雜,尤其是57、58上山下鄉的幹部,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世道彎曲人無奈,艱難困苦不叫屈。人無奈於世道,世道也無奈於翠雷山下的這幫人。

         隨著文革十年動亂結束、撥亂返正、落實政策,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當年上山下鄉的幹部有部分陸續回機關,右派分子摘帽,知青返城。舊體制下的勞動關係再也箍不攏人心了。下崗、自謀職業趨勢使然。當年的鎢礦早已破產,翠雷山墾殖場企業集團旗下的大小廠(場)全部倒閉。一直留場的57、58上山下鄉25名開創元老,大多駕鶴西去……後輩自謀職業,下海經商,後生總體都混的不錯。

  本人去年清明去到古竹,路過當年幾個廠,見遺址殘垣斷壁,荒蕪空堂,順口吟了幾句:       以此懷念曾今為翠雷山墾殖場建設作出過貢獻的先輩們。

        翠雷山墾殖場的經歷,也是一個時代的經歷,前人留下的寶貴足跡也是時代的光輝足跡。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理念,隨著人類生態保護發展的可持續,現在的翠雷山墾殖場已經變成了生態保護的馬前卒,綠色銀行的守護神。翠雷山的林地漸漸地恢復成自然原始狀況,翠雷山下的「小上海」,也將華麗轉身成廣昌的「九寨溝」。        

      作者 :姚小平,1958年隨父母上下山鄉到翠雷山墾殖場,1968年下放到大陵大隊增田嶺生產隊(現旴江鎮磜頭村增田嶺村小組),次年遷回赤水老家繼續讀書,1975年知青下放10%的指標安排又進入翠雷山墾殖場,1993年進城至今。

      您的關 注是我們創作的動力

📝 來源〡廣昌人

📝 編輯〡二辰

✍️ 審核〡花明

相關焦點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知青生活瑣憶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知青生活瑣憶展秀華      一輛牛車咿咿呀呀行走在鄉間的土路上
  • 那些年那些事(二十)
    金氏世界紀錄則是每況日下,拉S放p均可收列,與偉大更不沾邊。偉大之處來自時間和地域。上下兩千餘年,縱橫大江南北,廣泛流傳於中華大地,歷百世而不衰。偉大往往藏於民間,偉人稱人民群眾才是世界歷史的創造者,實不我欺也。趴貓兒,又稱「藏貓貓」,其實就是捉迷藏。
  • 警事日記|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友情歲月裡唱不盡得,是那些年一起摸爬滾打的兄弟們。責任今天上午9點,我收到石窯一位老百姓發來的微信,詢問秋木山到石窯集鎮的那條危險路段是否因為凌凍又採取了封路措施。回完微信後才發現,朋友圈內已被因倒春寒而造成高山、二高山路面凌凍的照片、視頻給刷了屏。
  • 主持人大賽的那些年那些事
    主持人大賽的那些年那些事 2004年14歲的我第一次觀看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就被主持人這個職業所吸引。在小小少年的心中,那些或風流倜儻或花枝招展的帥哥靚女們,口吐蓮花、侃侃而談,那英姿颯爽的模樣簡直不能讓人更羨慕。他們就是智者的化身,強者的代名詞。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成為了少年的我心中的目標。
  •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三年援疆路,一生疏勒情
    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崔志遠蔥嶺巍峨,包容世界冰川之父,孕育地球萬山之祖。第四季冰川融水發源了蓋孜河、克孜河和庫山河,它們萬年恆流,滋潤著帕米爾高原下的一片綠洲—喀什噶爾。2008年7月份,我有幸參加了第六批援疆工作,擔任喀什地區疏勒縣招商局局長兼南疆齊魯工業園管委會主任。
  • 園林線上課堂「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春華秋實
    「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中國營造學社紀實」展是中國園林博物館精心策劃推出的專題展覽。展覽分為悠悠經年、春華秋實、山河故人三大章節,以照片、圖檔、模型、測繪圖、手稿、書籍刊本、人物圖譜等多種形式,全方位、立體化地呈現「中國營造學社」這一民間學術團體輾轉於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用心血凝結出的中國古典建築史、園林史的珍貴記錄。
  • 那些年,雅虎教會我的那些事
    我曾在雅虎中國做過4年小編,到現在自己創建微信公眾號「朕急播煩」,都得益於在雅虎的工作積累與沉澱。 有人說我的故事好,文採好,排版好,公眾號的名字也起的牛逼閃閃,我想說所有的一切絕不是拍拍腦袋瞎貓碰死耗子撞大運撞出來的,是雅虎給我了機會,是雅虎給了我方法,是雅虎給了我前進的方向。
  • 回憶那些人那些事!漢代最傑出的科學家——張衡
    社會流行的「熱點事件」更新的速度也的得到了「提速」,那些熱點、看點較高的人與事吸引著廣大讀者、看官的眼球。而一些歷史人物與故事仿佛要被人遺忘,今日帶您簡讀那些不能被遺忘人和那些事。一個不能被遺忘的漢代科學家漢代的科學家?張衡是誰?下面就帶您了解張衡的生平貢獻,了解這位漢代的科學家!
  • 那些與毅力有關的人與事
    我也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逃不出平凡人的窠臼——毅力總是不夠用。但我讀書的時候,也稍稍用心注意了教材裡提到的那些有強大毅力的歷史名人。我記得歷史教材上,有意無意間都提到一些史學家、科學家等名人花了多長時間完成了他們的巨著。司馬遷用了十多年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李時珍花了27年完成了醫藥巨著《本草綱目》;徐光啟用了26年寫成《農政全書》云云。
  • 親口聽她們講那些年的事和別的途徑而來的那些年的事有什麼不同
    鶴髮童顏難掩你的美麗容顏,在我心中你是最可愛最美麗的人!幹休所有這麼一個老婦人,白髮蒼蒼。腿腳不怎麼利落,依然顫巍巍的扶著一樣腿腳不利落的老伴來食堂打飯。她們幾乎不怎麼和人講話。無論是我們這些年輕的姑娘,還是身材健碩的士兵。甚至是一樣老邁的同伴。她們的目光有一些茫然,似乎所有的熱情都已經消散。她們的兒女都在外地,一年也不能回來一兩次。
  • 那些不確定的事
    那些不確定的事,才是故事中最該關注的地方!有時候,本來很清楚明了的一件事情,到了去做的時候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意外,事情往往會因此走上一條岔路。做完了這一道,還有下一道。每一次,我們都希望做出完美的選擇。但是你發現沒有,有時候題目擺在面前的時候,我們就感覺到了,我們回答不上來。面對這種茫然失措,我們能做什麼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去努力掌握關於這道題的知識,以免將來重複失敗在同一道題目上。
  • 那些年,我們一起做過的事
    大學時代開始看他的書,第一本就是《那些年》。那是個寒假的清晨,當讀到沈佳儀收到「眼中的蘋果」,終於感動得打電話給柯景騰時,我躲在被子裡,不知為什麼,哭到個不行。也許當時只是單純覺得這傢伙很有種,為了喜歡的女生,居然願意努力用功去讀書。在我看來,念英文和做數學,這些事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比故意淋雨或是拿菸頭燙自己這種爛把戲要男人得多。
  • 那些年,那些記憶
    原標題:那些年,那些記憶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 那些年的那些事:一個環評人的遊戲小說
    引子:每當回想起魔獸註定會要提起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小胖體重最多120,奈何事實證明臉大毀所有,這外號不知何時叫起就再也沒人叫過他原名了。我一邊開機一邊回:「那是,玩遊戲都沒有時間觀念將來還能幹啥大事,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楊傑宏】七中的那些事,那些人
    太多的事,太多的人,有些遠了淡了,有些近了濃了,記憶裡愈模糊的感覺中愈清晰……2012年3月15日,楊林軍打電話給我,有關方面要出一本關於老七中的紀念文集,要求抽空寫篇文章。從七中出來,不期已20年了,提起筆來卻不知從何處說起。突然想起,前幾天在麗江一個文化人的問話:「你是麗江地區中學哪一屆的?」我說是七中畢業的,他頗為驚訝,說印象裡我是地區中學畢業的。
  • 東南往事:那些年,那些人
    故事講述人:夏冬夏冬,1993年至1994年任東南廣播公司主持人,現為金海華(北京)投資集團證券投資部總經理點擊播放 GIF 0.1M東南往事那些年,那些人謹以此文致敬我們失去的青春是的,26年過去了,在這疫情中的8月,在這鮮有好消息的當下,東南廣播公司臺慶季,邀請新老同事共同回憶的動議,真的是一個好消息。26載雖已逝,一念之間見東南。聽說,電臺早有新址了,然而,那些塵封在心底的東南廣播記憶,卻依舊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這些碎片化的記憶,時時想起的那些人,都成為最難抹去的印記。
  • 品冠,那些女孩教我的事
    品冠《那些女孩教我的事》昨晚我們聊了光良的「喜糖」其實是新曲《想你了》的鋪墊,聽了讓人莫名哀傷的《童話》。它讓我想起了「無印良品」中的另一位歌手—— 品冠 。品冠單飛後的品冠,在2001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疼你的責任》,並拿到全亞洲華人排行榜金曲獎。
  • 忘掉那些人那些事,「交給時間」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專注做每一件事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專心地忙碌一件事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而且還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反而,當你百無聊賴的時候,時間就顯得慢慢悠悠當你專注於某件事的時候,你會忘了周遭的一切,達到了所謂的忘我的境地,即便這是短暫的,但確實是做到了忘記。這樣一次一次的專注,越來越多的專注,就會去佔領腦海中更多的領地,那些你不想回憶的事、不願重提的人自然就會慢慢地在腦海中退卻,慢慢地,就會越來越淡,最後,即便你想起來,也不會再有曾經的那種糾結,那時會淡然一笑,笑自己的幼稚,笑曾經的蹉跎。
  • 書籍: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書籍簡介[書名]:那些男孩教我的事[作者]:蔡康永[定價]:28.0[出版社]:如何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時間]:2004年[ISBN]:9861360131>關於男孩,每個人都可以寫出一堆故事,可是能讓人一篇接著一篇津津有味讀下去的,恐怕只有蔡康永的男孩故事了;乍見書中描述,只覺心頭一震,雖是作者認識的男孩,看來卻如此熟悉;在某些看似陰森而絕望的情節中,可以發現一絲情感與愛的幽微光芒,及令人會心一笑的黑色幽默。
  • 與珍妮佛老師一起賞電影vs 聊電影藝術裡的那些事與那些人
    圖片來源: https://kknews.cc/entertainment/3qpboao.html當時序來到冬藏時,珍妮佛有空時即隨意且隨喜觀賞網路裡的免費電影,在這些電影的觀賞裡,珍妮佛看見了經由電影藝術所詮釋下的那些故事與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