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集」NASA發布超清晰木星照,回顧「朱諾號」曾拍下的絕美木星影像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2016年進入木星軌道,其主要目標是幫助科學家了解木星如何形成和演化,至今已向人類發送了大量木星的探測資料。最新發布的這張照片是"朱諾號"在2020年2月17日拍攝的,由公民科學家 GeraldEichstdt 處理。
-
朱諾號探測器揭開了木星的大氣謎團,得以一窺木星的深層大氣層
在這張動畫動圖中,木星一氣旋外圍的雲層逆時針旋轉,而氣旋核心則是順時針旋轉。拍攝這一動畫的朱諾攝像機拍攝於距木星雲層頂部28,567公裡的高度。25年前,美國宇航局向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大氣層發射了歷史上的第一個探測器。但是,伽利略號探測器在降落到木星時傳回的信息卻令人撓頭,它所墜入的大氣層比科學家們預期的要密集得多,溫度也更高。來自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宇宙飛船的新數據表明,這些「熱點」比預期得更廣更深。
-
視覺盛宴:NASA發布30張木星高清大圖,快來一飽眼福
當地球上發生日全食,黑色圈圈在木星雲層上空穿梭時,我們可能目睹木衛一在太陽面前經過時的日全食。#72020年2月17日,朱諾號探測器接近木星的過程中,捕捉到了木星北部狂風肆虐的景象。#8當朱諾號探測器近距離邂逅這個氣態巨行星時,捕獲到木星的大紅斑和的南半球洶湧震撼的景觀。#9木星南半球的湍流。這是朱諾號探測器在2018年12月21日最近距離飛越這顆氣態巨行星時拍攝的。
-
「朱諾號」看見木星閃電現象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朱諾號」探測器對木星的最新研究結果。在這個太陽系最大行星的大氣上層,出現閃電現象,如「精靈」在跳舞。這些明亮、不可預測且極其短暫的閃光,通常被稱為瞬態發光事件,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觀察到此現象。該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27日《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行星》上。 此前,科學家曾預測這些明亮的、超快的閃光也應該存在於木星巨大的旋轉大氣層中,但其存在仍然僅限於理論中。
-
外媒:NASA朱諾號探測器首次發現木星的「水之謎」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CNET報導稱,近日,NASA(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Juno)航天探測器對於科學家一直未解開的木星「水之謎」提供了一些有力的發現。據了解,作為一顆巨型行星,木星可能與地球有一些本質上的差異,比如,科學家一直渴望更多地了解木星大氣中水的含量,也因此成為一個「未解之謎」。據歷史資料,NASA的伽利略探測器於1995年進入木星的大氣層,它返回的數據顯示,與太陽相比,木星可能非常乾燥,即不是基於液態水,而是基於其中存在的氧和氫成分。
-
什麼是木星?
由先驅者10號拍攝的木星這算是人類得到的第一批木星近距離照片,它由「先驅者10號」於1973年12月拍攝於,人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這個無與倫比的巨大怪獸,它表面的紋路宛若大理石,自然勻稱,可謂嘆為觀止在這張圖片的後面,木星表面,你能看到一個巨大如眼睛一樣的區域,這便是著名的大紅斑。簡而言之,這是迄今為止太陽系內發現的最猛烈的風暴,大紅斑位於木星南緯23°,東西長4萬公裡,南北寬1.3萬公裡。這是一團激烈上升的氣流,呈深褐色。這個彩色的氣旋以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大紅斑中心部分有個小顆粒,是大紅斑的核,其大小約幾百公裡。
-
在你我的有生之年,木星大紅斑很可能將永遠消失!
如果有機會,好好多看看著名的木星大紅斑吧。要知道,這巨大的風暴氣旋正在日益萎縮,很可能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會永遠消失。2017年7月,美國宇航局(NASA)耗資10億美元打造的朱諾號探測器曾為我們帶來大紅斑的壯麗照片。那是我們所見過距離巨大風暴最接近的圖像。
-
木星大紅斑最誇張時有多大?200年前出現過,現在卻可能要消失了
小米總裁雷軍有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說的是商機,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有道理的,風大了,別說豬,樹都能飛起來。不過,這也只是地球的風。如果放在木星,別說樹,樓都能飛起來。作為一顆氣體巨星,木星表面大氣可謂是波雲詭譎,十分活躍。在木星六百多億平方公裡的表面上,到處都是恐怖的氣旋。
-
NASA宣布將延長火星「洞察號」和木星「朱諾號」的任務時間
本文轉自【cnBeta.COM】;美國宇航局(NASA)周五表示,已經正式延長了兩項開創性的行星科學任務的時間:涉及「朱諾號」探測器和火星「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的任務。這些延期是在經過審查程序後作出的。
-
「朱諾號」在木星上看見閃電現象,NASA:猶如「精靈」在跳舞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前段時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諾號」探測器,在觀察木星的過程中,在木星上看到了閃電現象,根據NASA方面的報導,木星上的大氣上層一直到前段時間,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上攜帶的紫外線光譜儀,意外在木星的大氣上層,發現了一條明亮又狹窄的,一閃即逝大的紫外線輻射條紋,才揭開了木星上的閃電之謎,證明了此前科學家們的猜想。伴隨著木星上的閃電現象,科學家們還利用「朱諾號」的紫外線攝譜儀,在木星上發現了極光。
-
木星的大紅斑快要消失了,科學家預計沒剩下幾年了
木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就是木星,它是距離太陽自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最大的特徵就是有一個又紅又大的大紅斑。朱諾號首次近觀木星大紅斑2017年7月11日上午9時55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經過近木點,正式飛掠太陽系著名風暴系統——木星「大紅斑」,在其上空約9000公裡的地方飛過。
-
從蝸牛速到N倍超音速,盤點人類速度發展史,到木星只需5年
直到18世紀初火車問世,這一局面才得以打破。1817年,英國機械工程師史蒂芬森,就想建設一條利物浦到曼徹斯特的鐵路,並利用蒸汽機車承擔運輸任務,這標誌著人類開始擺脫畜力,進入工業交通時代。1885年,來自德國的工程師卡爾奔馳,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三輪汽車。
-
朱諾發現木星的重力場是ASKEW
【博科園-科學科普】自從它於2016年7月在木星周圍建立了軌道以來,「朱諾號」的任務一直在傳回有關該氣體巨人大氣、磁場和天氣模式的重要信息。每隔53天就會有一個被稱為「perijoves」的軌道,探測器揭示了更多關於木星的有趣事情,科學家們將依靠它來更多地了解木星的形成和演化。一圈氣旋圍繞著木星的南極旋轉。
-
跟蹤「朱諾號」 尋找行星探測新方法
亮點追蹤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中國科學家通過捕獲美國「朱諾號」(Juno)木星探測器發回地球的無線電信號,成功確定了其都卜勒頻移,並由此確定了其軌道;開展相關試驗,是為了測試深空地面控制站能力,以支持中國未來將開展的行星際探測任務。
-
真奇怪,木星的南北極光是彼此獨立的
研究這一現象及其背後的機制也是「朱諾號」任務的目標之一。「朱諾號」目前處於研究木星兩極的理想位置。探測器每運行一圈,就會從木星的一個極點移動到另一個極點——這一操作被稱為「天幕行動」。
-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大紅斑內發現了水,是否意味著生命可能存在?
從1972年開始,美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專門用於木星觀測的探測器-先鋒10號,1年之後向地球傳回了第一張從近距離的太空拍攝的木星照片。在此後的幾十年裡,美國又發射了多顆用於探測木星表面狀況、大氣層組成等為目標的探測器,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旅行者1號、2號,以及後來的伽利略號探測器,而以探測冥王星和柯伊伯帶天體為主要目的的惠更斯號和新視野號也在沿途順帶著對木星進行了探測,發回了大量珍貴的數據和資料。
-
NASA 朱諾號太空飛行器以時速13萬英裡速度近距離飛掠木星
【每日科技網】 據外國媒體CNET報導,今年6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諾號號宇宙飛船以每小時13萬英裡的速度接近木星。一段引人注目的美國宇航局新視頻再現了這一驚心動魄的太空探索場景。
-
最新消息:木星北極神奇景象被NASA捕捉,居然會跳舞
近日,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朱諾號探測器(JunoCam)」的光照相機拍攝到了木星北極的神奇景象,這裡呈現的是一團漩渦狀的氣旋,而朱諾號剛好拍攝到了它迷人的「舞蹈」。「朱諾號」於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自2016年以來一直在收集木星上的數據。最近,「朱諾號」號完成了第29次軌道飛行,它的科學儀器正在揭示有關木星氣旋團的線索。它們還提供了對比周圍地區更溫暖和乾燥的大氣區域,讓人們得以一睹它的芳容。
-
深空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都在幹什麼?
即便如旅行者二號趕上了165年一遇的時機,探訪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它自1989年飛掠海王星後就孤獨飛行至今,沒有靠近過任何一個天體。 左:希望號發射後拍攝的火星照片 MBSRC;右:天問一號發射後拍攝的地月合影 2020年10月1日,已經連續飛行近1.9億千米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也送出了它最獨特的祝福
-
木星的風暴到底有多大?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太陽系中的各大行星一直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近些年來,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就為我們傳回了一些關於木星的照片。從照片上,我們看到的木星就如同一幅幅油畫般,有的甚至可以跟梵谷的名作《星空》一決高下。但是我們在感嘆木星照片美麗的同時,也不要忘了隱藏在這些色彩斑斕的條帶之下的,都是太陽系內最嚴重的恐怖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