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腐是安徽徽州的地方名吃,外地人對此並不太熟悉,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後它才漸漸被大家所了解。
安徽毛豆腐是豆腐經人工發酵後成為表面長了一層白色茸毛的臭豆腐,在熱加工前它其實就是製作紹興黴豆腐的坯子,只是接下來的加工方法不一樣。
豆腐在毛黴菌的分解作用下,其中的大豆蛋白轉化為小分子的腖類、多肽及各種胺基酸,經烹飪後味特鮮美,同時,它的臭味也是一大特色。作為一種流傳了幾百年的地方美食,它的魅力吸引著前去徽州的遊客尋訪品嘗。有興趣的朋友也可自己動手在家裡做著吃,只要有毛黴菌種(網上有購)、滿足一定的溫度、溼度條件就很容易做成功,春天的氣候就很適宜做。做法如下:
1、把老豆腐(最好是鹽滷點漿的老豆腐)切成適當大小的小塊。
2、把豆腐塊之間隔開些距離排列在黴箱的竹條或鍋子的蒸屜上。
3、在豆腐塊表面撒上或噴上毛黴菌種(毛黴菌要加20倍水後再過濾,不用會降低成功率)。
4、提供一個既保溼又保溫的空間,盒子、箱子和缸都行(有恆溫箱最好)。
5、溫度最好保持在20-25度之間,環境溼度90%以上(具體按毛黴菌說明書做),三至五天後白色茸毛自然長成即可。
6、各種吃法網上搜一下即可,最平常的吃法是把毛豆腐坯子直接下鍋油煎至兩面金黃後加蔥末再淋上辣椒醬等即成。
處女作,正在持續研究中。
如果想換個吃法,也可以把毛豆腐坯加工成黴豆腐。把坯子醮高度白酒後加鹽、糖、辣椒麵等裝入瓶或壇中再加滿黃酒或米酒(也可以熟油代酒)後密封,半月後就可食用。
黴豆腐在北京也叫臭豆腐,如王致和臭豆腐。但臭豆腐也不一定非經發酵而得,松廈臭豆腐和湖南著名的火宮殿臭豆腐是因為加了臭滷水後才變臭的,兩者的口味和顏色不同是因為製作滷水的原料不同造成的。松廈臭豆腐的臭滷原料只是莧菜梗,而湖南火宮殿臭豆腐的臭滷原料要複雜的多,有鮮冬筍、豆豉、香菇、白酒等。
簡易圖,幫你分清毛豆腐、黴豆腐和臭豆腐。
( 本文圖片:姜山、青湄、張玉鵬)
作者姜山:上虞內酯豆腐生產流水線引進第一人。熱愛戶外運動,曾歷時10餘年,親自攀爬石浪不下200次,以民間之力,推動覆卮山第四紀冰川遺蹟的地質考察工作,並最終得到國內著名地質專家的認定。為更好地利用覆卮山的石浪資源,2006年提出「攀浪節」概念,2007年與民間熱心人士一起組織舉辦上虞首屆民間攀浪節,至今已連續舉辦十二屆。
你還可以看(點擊藍字直接跳轉)
用一碗自製的豆腐腦喚醒你的味蕾
任性的臭豆腐
自釀粟燒也不難
黴 豆
莧菜
怎樣做一鍋白白胖胖滿嘴流汁的肉包
立夏,那一碗清香的烏米飯
垂涎欲滴酸梅醬
如何做酒釀
-END-
燕子客莊園:熱愛美食 喜歡旅行 關注民俗
您有任何建議、供稿都可聯繫我們
郵箱:854992195@qq.com
微信:18967590061
長按、關注,參與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