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我發表了一篇有關「動作篩查」的文章,很多朋友在肩關節靈活度的檢測中發現自己兩側嚴重不對稱,向我諮詢如何解決。
今天,我來分享一個糾正訓練的模板,供大家嘗試。
雖然我們身體左右各有一隻手、一條腿、一隻眼睛、一個耳朵,但是我們人類的身體構造並非完全對稱的。
我們的外在結構看起來具備兩側對稱,但是我們的內在器官、神經分布都是不對稱的,比如:
身體的不對稱
我們身體先天的不對稱性、以及生活習慣等因素,讓我們的外在肢體也逐漸產生了不對稱 --- 大多數人慣用手的力量會比較強、某側關節比另一側靈活 --- 這些不對稱,隨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動作、運動而千萬次地重複,在不知不覺間變得越來越明顯,甚至成為我們身體受傷的一大潛在因素(Lehr et al,2013)。
很多人的不平衡發展的非常嚴重
幾天前,我發布了一篇有關功能性動作篩查(FMS)的文章,其中強調了肢體動作模式對稱性的重要;
很多朋友看完以後,私下問我說自己執行了這幾個動作篩查,發現自己兩側肩關節靈活性不一樣,想知道如何解決。所以,今天我通過這篇文章,為大家提供一套解決肩關節靈活性不對稱的訓練計劃模板,旨在幫助大家改善這一問題。
FMS中的肩關節靈活性測試
功能性動作篩查(下文簡稱「FMS」)是動作訓練大師Gray Cook帶領團隊總結、研發的動作篩查體系,用來發現運動員或普通大眾在基礎動作模式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進行針對性的糾正,達到降低傷病、提高運動表現的目的。現在,這一動作篩查工具被廣泛運用在競技體育訓練以及大眾健身服務中。
籃球巨星勒布朗·詹姆斯也從FMS中獲益
而本文中提到的肩部靈活性測試,正是FMS體系中的一個針對上肢的動作篩查。在一定程度上,肩關節的活動度,反映了其周邊肌群的張力狀態,對我們上肢活動、訓練具備很大的指導意義。
在執行篩查之前,我們需要先測量手掌的長度(中指指尖到手掌第一掌紋的距離):
手掌長度
肩部靈活性篩查的動作執行流程如下:
肩部靈活性篩查
這個動作的評分標準如下:
肩部靈活性評分標準
當我們出現兩側得分不對稱、或者都為1分時,說明我們的肩關節靈活不理想,胸椎、肩胛骨的活動狀態欠佳,不適合進行上肢力量訓練(尤其是手舉過頭頂的動作,例如過頂推舉、引體向上等),需要進行糾正。
畢竟,只有在兩側動作模式對稱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均衡地訓練自己的身體!
過頂情況下出現這樣的不對稱,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首先注意,如果你得到的是0分(出現疼痛),就需要進行醫學檢查,找到具體疼痛的原因!
FMS中的糾正體系思路與許多物理治療、康復的思路一致,流程大致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接下來,我根據這個流程,為肩關節靈活性得分不理想的朋友們設計一套訓練計劃:
1.呼吸調整
良好的呼吸模式
呼吸的重要性,我不止一次強調了。良好的呼吸模式,為我們身體軀幹穩定、以及各個關節的運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是糾正中最優先的步驟!
動作推薦:仰臥呼吸訓練
仰臥呼吸訓練
2.靈活性策略
肩關節的靈活性與胸椎靈活性有著很大的聯繫,所以這一部分我們主要執行胸椎靈活性訓練!
動作推薦:側臥抓肋胸椎旋轉
側臥抓肋胸椎旋轉
3.靜態控制
當我們的胸椎得到了重新伸展,肩胛骨就有了更好的基礎進行穩定性訓練;肩胛骨的運動狀態與肩關節直接相關,所以靜態控制主要就是肩胛骨的靜態穩定能力訓練!
動作推薦:負重農夫行走
負重農夫行走
4.動態控制
當我們具備了肩胛骨靜態控制的能力,就應當進行動態控制的訓練,讓胸椎、肩胛骨的協作更好地控制上肢運動。
動作推薦:Y-W,伏地挺身
首先來說Y-W:
Y-W這一動作包含了肩胛骨主要的功能訓練,包括上迴旋(前引、上提)、下迴旋(回縮、下抑),是非常理想的肩胛骨控制訓練。
Y-W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在執行過程中雖然要求肩胛骨穩定,但是隨著動作幅度的變化,也需要肩胛骨做有控制、輕微的前引與回縮,並且胸椎保持挺拔,是難度較高的動態控制訓練。
伏地挺身
5.篩查達標後,回歸基礎力量、運動訓練
當我們做完3-4周的糾正訓練後,應該重新進行篩查(未熱身的情況下),來看自己的肩關節靈活性是否得到了改善,兩側是否能得到對稱的分數;
當分數達標後,我們就應當回歸力量訓練與常規運動計劃;畢竟,在負荷的動作中不對稱是受傷的潛在因素,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回到負荷動作中,找到、提升控制自身動作模式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維持糾正訓練的效果!
回歸力量訓練
發現自己的不對稱,並不是壞事,反而是自我提升的一個契機。
運用科學、有效的糾正訓練方法,相信大家都能收穫更加對稱的身體!
如果大家想對這類內容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歡迎私信聯繫我進行交流。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覺得對你有幫助,請將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們,健康路大家一起走!
關注福了李了體能體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給你傳遞專業的身體知識
參考文獻:
Lehr, M.E. et al. (2013). Field-expedient screening and injury risk algorithm categories as predictors of noncontact lower extremity injur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