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訓練的致命盲區:手掌力量!內附詳細訓練教程

2021-02-12 99健身快訊

健身,或者說「身體訓練」,需要大家針對身體的不同功能、動作以及相關肌群進行訓練。

但是,我們常在訓練過程中忽略一些關鍵的細節,比如我之前寫過的「足弓」。

今天,我來給大家說說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訓練盲區:手掌的力量!

「手臂我倒是經常練,專門練手掌有什麼用?」

在健身愛好者中,許多人都有自己最喜歡練的部位,比如有的人偏愛臀腿訓練,有的人迷戀胸肌訓練,有的人痴迷腹肌訓練,還有的人醉心於手臂的訓練。

然而,熱愛健身的朋友往往都會忽略一個部位的訓練,那就是我們的手掌!

最近一名男性客戶跟我抱怨自己的手肘、肩膀老是反覆受傷,在經過視頻評估與篩查後,我問他是否有注意過針對手掌的訓練,他帶著不可思議的表情說出了標題上的這句話。

二頭彎舉是健身人群中最常見的動作之一

雙手是我們與世界溝通交互最頻繁的部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長久、頻繁的使用,卻讓我們逐漸忽略了對它的關注,仿佛一切動作都發生的理所應當。

其實,手掌的力量在我們生活、運動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每次移動外界物體,或以手掌支撐進行身體運動,我們的手掌都是力量產生、傳導的關鍵。

手掌對我們訓練有極大的影響

手掌究竟為什麼這麼重要呢?手掌力量的缺乏,對我們的影響具體表現在那些方面呢?下文中為大家逐一揭曉。

手掌狀態對身體、訓練的影響

我們身體執行動作,需要對外界進行感知,而手掌上的感受器十分豐富,同時也是我們使用起來最方便的感受器。通過手掌、指尖對外界物體的感受,我們的身體能夠自然產生相應的反饋,調動相應的肌群完成特定的動作。

手上遍布了感受器

或許由於手掌在我們身體功能中的地位,科學家們發現握力與個體的死亡率有密切的聯繫(Buckner et al,2019)!

研究中指出,在健康人群中,中年時期測量的握力水平,可以預測之後30年的整體健康狀況;當握力水平較低時,死亡率可能增加20-39%!雖然我並不喜歡販賣焦慮,但是這個科學研究實在是很讓人震驚的。

握力水平劃分(below average開始往下,是低於平均水平)

除了在身體健康上的影響,我們的手掌還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運動時(尤其是進行上肢力量訓練時)的表現。

首先,手掌力量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全身的力量(Buckner et al,2019),這一點在硬拉訓練中非常明顯:在無裝備的情況下,我們的手如果無法承受槓鈴的重量,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保護機制,限制下肢發力,從而使我們放棄動作;用助力帶雖然可以拉起更大重量,但是身體的姿態往往會出現問題(彎腰、駝背、發力不順暢等)。

其次,在進行上肢訓練,例如伏地挺身、引體向上、臥推等動作時,手腕的狀態與手掌的姿態都會影響力的傳導(Majima et al,2008),從而影響我們的力量、動作執行的效率以及各個參與運動的關節狀態;換句話說,當手掌無力、位置不理想,我們進行上肢訓練的表現會受到影響,同時受傷的風險也會增加!

如何針對手掌力量進行訓練?

近年來,大家對抗阻力量訓練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然而,傳統抗阻力量訓練,對手掌力量的幫助微乎其微(Buckner et al,2019)。另外,手掌力量提高的黃金時期在我們的青少年時期,成年人想要大幅度增加握力相對比較困難,必須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雖然握力器十分普及,但是使用時,手掌收縮方式單一,很難與其他關節、肌肉建立聯動,所以很難在實際運動中有效地展現訓練效果,所以建議大家把它作為輔助訓練。

握力器僅作為輔助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針對手掌力量進行訓練,要從懸掛、支撐兩個渠道雙管齊下:

1.懸掛型訓練

首先,你需要一根單槓,或者任何能承受你體重、可懸掛的物體。

一開始,我們可以進行雙手握槓懸掛:

雙手握槓懸掛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要五指緊握橫杆,採用閉握(下圖)的方式抓住單槓;

閉握

同時,我們要讓手腕處於30度左右的伸展姿態(如下圖),這對於強化我們的手掌力量與耐力都是最理想的狀態(Lee et al,2016) 。

手腕約為30度伸展狀態

當我們能用自重雙手懸掛60秒以後,我們可以嘗試單手懸掛維持訓練:

單手懸掛訓練

首先,單手握住單槓,握法與手腕位置與上文提到的一致;

沉肩鎖定肩胛骨(下抑),身體緊繃的同時,緩慢離地,進行懸掛維持;

目標是兩隻手都能分別達到30秒的水平,可以隔天進行訓練2-3組,弱側多做一組,每組接近力竭;

這兩個懸掛型訓練動作,不僅能挑戰我們的握力水平、耐久程度,還能充分地訓練肩胛骨功能,以及背闊肌、前鋸肌的力量等等,可謂一舉多得!

2.支撐型訓練

支撐型的訓練,對我們做伏地挺身、臥推等動作都有非常大的好處,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降低手腕關節疼痛的風險。

這個訓練我們隨處可以執行,借鑑了DNS(動態肌肉神經穩定術)認證講師Hans Lindgren的「Short Hand」訓練(縮掌訓練,類比縮足訓練,詳見足底的美麗弧線:足弓的意義與訓練方式),目的是建立良好的手掌支撐結構(有助於上肢關節的對位),同時強化手掌末端(指尖)參與支撐的意識。

手掌支撐訓練

首先我們雙手支撐地面、雙膝跪地,中指指向正前方,掌心貼地;

逐漸將肘窩轉向前方(上圖),手掌跟著做出旋轉,但手指不動,給地面施加向外的摩擦力;

手指指尖發力緊貼地面,同時主動將手掌「縮短」,讓掌中段產生一個「小拱橋」,另一隻手的手指剛好能塞進去;

建立支撐後,身體保持中立位、雙腿向後伸直,進入直臂平板支撐狀態(下圖);

每天進行2-3組訓練,每組30-60秒,強化我們手掌的支撐力量!

直臂平板支撐

另外,無論在執行懸掛型或是支撐型訓練時,我們都應該有意識地強化中指的發力,它與我們的手掌力量相關性是最高的。

寫在最後

手掌同足底一樣,都是我們生活、訓練中十分關鍵,卻又容易被忽略的要點。

想要在訓練中突破自我,同時在生活中更加健康,手掌就必須被大家重視起來!

想了解更多更健身知識嗎?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直拍擺速訓練圖文講解+上肢力量鍛鍊方法!-桌球國球匯
    在直拍擺速技術的練習中,強大的核心力量和上肢力量有助於球員發揮直拍擺速的威力,還能有效地避免運動損傷。下面為大家推薦一套增強核心力量和上肢力量的訓練計劃,這一為期4周的計劃可以給你帶來絕佳的訓練效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前兩周的計劃就已足夠,對於已經打造出了大量訓練基礎(兩年或兩年以上的專注負重訓練)的、更高水平的訓練者,可以嘗試增加第三周和第四周的計劃。提示 第一周和第二周:每周2次。 第三周和第四周:每周1次(只適合高級訓練者)。
  • 上肢力量不對稱?別擔心,價值千元的糾正訓練送給你
    在一定程度上,肩關節的活動度,反映了其周邊肌群的張力狀態,對我們上肢活動、訓練具備很大的指導意義。肩部靈活性評分標準當我們出現兩側得分不對稱、或者都為1分時,說明我們的肩關節靈活不理想,胸椎、肩胛骨的活動狀態欠佳,不適合進行上肢力量訓練(尤其是手舉過頭頂的動作,例如過頂推舉、引體向上等
  • 手掌的力量竟與死亡率相關?本文帶你了解手掌對我們有多重要
    健身,或者說「身體訓練」,需要大家針對身體的不同功能、動作以及相關肌群進行訓練。但是,我們常在訓練過程中忽略一些關鍵的細節,比如我之前寫過的「足弓」。今天,我來給大家說說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訓練盲區:手掌的力量!
  • 散打上肢力量素質訓練方法
    散打以踢、打、摔為基本要素,上肢力量在散打運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現將一些散打上肢力量高效訓練方法介紹如下,供大家參考借鑑。(一)引體向上引體向上主要用來練習背闊肌, 其次是練習腰腹肌,配合呼吸上吸下呼,練習要點是,中握距,兩肩胛骨儘量向脊柱靠攏,以使兩肩充分伸展,用背闊肌突然收縮的力量來完成整個動作。
  • 漲知識,上肢力量訓練對於提高短跑成績不容忽視
    要想取得短跑的較好成績,就要重視每一個動作要領,對人體整體力量加強訓練提升,更要注重對速度的提高。多年來,對於短跑技術的探討與研究主要放在下肢訓練內容上,卻忽視了上肢力量訓練對短跑成績提高的影響。上肢力量訓練不但可以增加下肢的後蹬力量、維持人體的平衡並促進上下肢的協調性、提高跑速、提高肌肉的協調放鬆的能力、會降低身體的脂肪比,還會對步頻與步幅產生影響。
  • 雪橇國家隊隊員們著重進行上肢力量訓練
    雪橇國家隊隊員們著重進行上肢力量訓練 發布時間:2018-08-20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傅瀟雯 字體: 大 中 小
  • 胸肌、上肢力量訓練必看,槓鈴臥推注意事項
    力量訓練肯定繞不開臥推,特別是槓鈴臥推,上肢綜合訓練的首選,對胸肌鍛鍊效果極佳。雖然臥推如此經典,但有人因為它的危險性而沒有嘗試,也有人因為臥推後肩部、手腕疼痛選擇了放棄。其實,大部分臥推傷痛或事故都是由於器械使用不當和動作不標準導致的。只要了解了出槓、臥推、回槓這3個環節的所有細節,臥推並沒有那麼危險。
  • 了解膝蓋伏地挺身,它的動作教程,以及訓練目標是怎樣的呢?
    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分析一下關於膝蓋伏地挺身這項訓練動作的動作教程以及訓練目標。01膝蓋伏地挺身的動作教程首先,我們的雙腳應該併攏,並且兩個膝蓋著地將我們的兩條手臂伸直此時雙手的位置應該在胸部的正下方,兩個手掌可以平放在地面上,然後我們將兩個腳踝搭在一起,並且懸在半空當中。此時大腿以及上半身還有頭部應該是處於一條直線的,不要出現撅屁股以及榻腰的情況,這就是膝蓋伏地挺身的起始姿勢。
  • 上肢力量徒手訓練方法,從這個黃金複合動作入手!
    如今的人,缺乏體力勞動跟健身鍛鍊,自身肌肉退化比較快,力量流失速度也跟著加快。而上半身的力量水平,對平時的生活有重大影響。上半身力量薄弱的人,相當於「手無縛雞之力」,你可能無法提起一個24寸的行李箱,無法扛起一個20L的飲用水,沒有足夠的力量去保護身邊的家人跟朋友。
  • 跑步中不可忽視的力量訓練
    增加耐力力量訓練能提高股耐力,耐力是肌肉在長時間內,持續收縮反覆抵抗阻力的能力,也就是人體肌肉長時間持續工作的能力。具體來說,肌耐力是衡量人體抵抗疲勞的能力。肌肉耐力越強,人體就越不容易疲勞。在跑步這種長時間的運動中,肌肉耐力顯得尤為重要。
  • 跑者必做的上肢力量訓練,你練過幾個?
    眾所周知,跑步是一項雙腿交替前進的運動項目,主要依靠下肢,那是否就代表著跑者可以忽視上肢訓練?答案當然是NO!實際上,上肢力量與跑步速度息息相關。
  • 上肢康復訓練系統,老年人上肢鍛鍊的合適選擇
    上肢康復訓練系統,老年人上肢鍛鍊的合適選擇在中老年人群中由跌倒引發的損傷與中老年人發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關,其中身體平衡能力的下降是跌倒的重要因素,而上肢對維持身體平衡有重要作用,因此上肢協調性鍛鍊對中老年人群具有重要意義。
  • 內附避雷清單,與詳細訓練步驟
    無論你現在能做多少個伏地挺身,以下的這套伏地挺身「修繕」方案,都能幫助你更好地掌握這個動作的細節,並且提升你的上肢以及軀幹力量!動作3:上肢墊高伏地挺身經過上面兩個動作的強化,你的肩胛骨控制與軀幹穩定能力應該都得到了提升,可以開始嘗試上肢墊高的伏地挺身訓練;這個方法能減少上肢負荷,更利於訓練者掌握全程對肩胛骨的控制。
  • 女性不要害怕進行力量訓練,5個動作雕塑上肢肌肉線條,暴汗燃脂
    很多女性視力量訓練為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提及力量訓練,往往會想到肌肉不斷增大的畫面,對練成「肌肉女」的擔憂使她們對力量訓練敬而遠之。其實,這完全是多慮了。相反,力量訓練對健康維持及形體塑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肌肉的健康、強壯,帶來的是新陳代謝水平的提升。通過一定的力量訓練,女性體內的肌肉含量能有效提高,身體消耗熱量的能力隨之提升,從而能更高效地管理身材和體重。
  • 手腕力量訓練教程
    打羽毛球手腕力量教程3、手握小啞鈴或一滿瓶飲料,手臂從垂直狀態開始上提,至一定位置後鬆開手,使小啞鈴或飲料瓶下落,手臂迅速反應,將其在半空中抓住。每組10至20次,每天做2至3組。4、靜止伏地挺身,從10至20秒開始,每天6至10組。一天中,靜止伏地挺身練習可以分兩至三次完成。
  • 一組「圖鑑」兵哥哥教你正確訓練上肢力量
    上肢力量是官兵們最為關心的訓練,兵哥哥們也都想提高引體向上的成績。接下來,兵哥哥給大家介紹幾種正確的訓練方法。1. 徒手上肢力量練習如「推小車」、雙人互拉、伏地挺身等練習不受場地和器材的限制,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加以練習。
  • 增加上肢力量訓練,降低跑者發生傷痛的風險
    眾所周知,跑步是一項雙腿交替前進的運動,但是這並不代表上肢對跑步的作用就可以被忽視。在跑步時,上肢發揮了平衡、助力和協調三大作用。上肢的擺動可以平衡軀幹和下肢,使跑步時的姿勢更加協調優雅,而科學合理的擺動雙臂還可以提升跑步速度。此外,強大的上肢力量可以協調身體,緩解雙臂和肩部的疲勞。所以進行適當的上肢力量訓練對跑者是必不可少的。
  • 針對上肢的徒手訓練,3個動作,讓身體緊緻之餘更勻稱
    所以,只單純借用有氧運動的方式進行減脂,並不是很值得提倡,應該採用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共同結合進行減脂的方式來進行。提到力量訓練,可能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第一印象可能都是去利用槓鈴或者啞鈴等一些器械來幫助訓練,雖說藉助器械進行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但是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講,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讓自己去到健身房進行訓練受到限制,而且所謂的力量訓練並不是只有這一種方式,比如不需器械就能進行的徒手訓練,也是力量訓練的一種,而且這種方式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是比較不錯的選擇
  • 上肢塑形很重要,增強上肢力量擁有完美線條,讓你穿衣更有型
    簡單的說,減脂就是我們在瘦下來的同時,並能訓練出肌肉。而關於上肢的塑形是現在很多人都很重視,但又不知從何下手的問題,如果能夠鍛鍊到整個上肢,就可以幫助我們擁有更緊緻的身體曲線。一直以來追求健身的人們,都對於上半身的訓練更加重視,因為線條感十足的上半身不僅會讓你穿衣更有型背影更迷人,而且還會很大程度的提升你整個人的氣質。
  • 雖然跑步是用腳的,但是上肢力量別忽略了
    這可能是因為,你忽略了來自上肢的力量。從表面上看,跑步作為一項利用雙腿交替前進的運動項目,似乎下肢力量更為重要,因此許多人只針對下肢進行專項訓練。但其實,增強上肢力量是必不可少的。上肢在跑步時能發揮平衡、助力、協調三大作用,從而提升跑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