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第11個「世界炎症性腸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讓我們攜起手,共同關注炎症性腸病」。為了讓更多群眾和患者正確認識炎症性腸病學習如何治療預防疾病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濱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在門診一樓大廳舉辦主題義診宣講公益活動。
現場,多位專家講解炎症性腸病知識,現場免費諮詢,發放疾病知識手冊,根據炎症性腸病患者具體的病情答疑解惑。
據了解,炎症性腸病為累及迴腸、直腸、結腸的一種特發性腸道炎症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腹瀉、腹痛,甚至可能有血便,病因有遺傳因素、機體不適當的免疫反應、環境中的某些因素。
濱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主任)劉寶珍說,近年來,炎症性腸病的發病率上升,在臨床上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叫做潰瘍性結腸炎,另一種為克羅恩病。劉寶珍說,炎症性腸病常見的症狀有大便帶血,有下墜感,腹部疼痛,消瘦等,特別是大便在出現粘液便、血便、膿血便時,大家要及時的到醫院來進行檢查。「另一方面,炎症性腸病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在目前的醫療水平還沒法完全治癒,需要長期堅持服藥。」劉寶珍說,在臨床上遇見很多患者,在服藥的時候感覺症狀好了,就把藥停了,停了之後再復發再治療,再治療起來相對困難,也容易引起併發症。
生活中,要保持適當的營養很重要,少吃多餐有助於減輕不適感。其次,健康的飲食必須包括各種各樣的食物。應當食用易消化、少渣、富含營養又有足夠熱量的食物,避免食用冷飲、多纖維的蔬菜以及其他刺激性的食物。疾病活動期間應忌食生蔬菜、水果,可製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塊肉烹調,要經常用碎肉、肉丁、肉絲、肉末和蒸蛋羹、煮雞蛋等形式,牛乳和乳製品耐受情況下可食用。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薑、生蔥。慎吃海鮮,病情嚴重者應禁食,遵醫囑應用靜脈高營養。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通訊員 趙巖 記者 邊浩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