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中國足球職業化初期,我們的聯賽也曾經擁有自己的球星卡。那是中國足球文化最鼎盛時期的標誌,也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1994年中國足球開始走上職業化道路,與此同時,中國足協開始考察意甲、英超、NBA等各大聯賽的市場開發的先進做法,並且特別注意到在國外體育產業開發中很受球迷喜愛的產品——球星卡。
1998年由中國足協以及下屬的福特寶公司經過多年的準備,發行了中國足球紀念品,歷史上第一種球星卡——98甲A球星卡。由於是首次發行,無論在球員的選擇、卡片的設計上,還是在印刷、防偽等方面都體現了當年球星卡的最高水平。
首次發行大獲成功
同樣按照國際慣例,球星卡的發行是限量的。98甲A球星卡發行50萬包,選取了70位活躍在當年甲A聯賽賽場的優秀球員(包括優秀外援),每包中隨機放入6張球員卡和一張球星卡目錄卡,每盒36包,16元一包,每箱12盒,同時還發行了相應的卡冊。
1998年6月開始,在CCTV5的《足球之夜》欄目開始對球星卡經銷商進行招募以後,形成了全國性的球星卡熱,這不僅僅是中國的首發球星卡,而且是中國體育產業史上第一次借鑑國外經驗,發行的正式以收藏為目的的球星卡。從6月開始招募經銷商到8月開始正式發行,短短幾個月,50萬包球星卡發行一空。
1998甲A球星卡包裝盒
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為配合甲A球星卡的首次發行,《足球之夜》特地推出了一個小版塊《星卡俱樂部》,它讓中國球迷第一次知道,我們的聯賽也有了屬於自己的球星卡,這成了那個年代很多城市年輕人的摯愛。
很多年輕人在看完《星卡俱樂部》的第一期節目後,都夢想自己能有一版全套的球星卡,但是那時隨機6張、16元一包的價格,也讓很多球迷望而卻步。不過,依然有很多才上初高中的球迷攢下自己的午飯錢、零用錢去買球星卡,甚至球星卡成了零用錢的固定去處。
那時,買一包卡,能拆出自己喜愛的球星,則成了最大的樂趣,範志毅、高峰、曹限東、李明、申思……這些明星的卡是年輕人的摯愛,他們或者自己珍藏,或者把重複的卡拿出來和別人交換,不亦樂乎。
1998——2001甲A球星卡卡冊
「毀版」造高價
隨即,中國足協在各路媒體的見證下舉行了盛大的毀版儀式,宣告中國首發球星卡順利結束。很快各地就出現了成套球星卡和散卡流通市場,成套價格大約在800元左右。由於每位球員卡在總數量中比例是不一樣的,所以成套的98甲A球星卡不會超過13000套。
由於98年球星卡的很多優異收藏屬性被各地收藏市場看好,套卡最高時達到1800元一套。作為龍頭卡的1號單卡一度達到1000多元一張。據悉,僅1998年發行球星卡一項,福特寶便進帳1000萬元!
時任技術部主任的楊一民曾說:「那時候讓我們真切感到,甲A就是一個金飯碗。」球星卡的成功也吊起了時任足協專職副主席王俊生的胃口:「甲A不僅可以超越日本J聯賽,只要給我們時間,跟歐洲五大聯賽抗衡也並非沒有可能。」
1998甲A球星卡——範志毅
星卡市場欣欣向榮
1999年4月,福特寶公司推出了99甲A球星卡,該套卡一共有111張,較1998年多了不少,其中球員卡94張,球隊卡14張,足協標誌卡1張,兌獎卡1張,目錄卡1張。依然有很多球迷成盒甚至成箱的拆開,只為集齊全套,其中大連實德隊一共有11人入選球星卡,而頭號前鋒的卡那時依然是龍頭產品,當時的市場價值也在千元左右。
從設計水準上來說,這一年發行的球星卡應該是歷年當中最走心的。首先,所有球員的照片都來自賽場攝影,與上一年的「擺拍」相比,看上去更加真實自然;其次,設計元素更加豐富,製作也更加精美;另外,球員的名字都是請專業的書法家來題寫的,不僅上檔次,而且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中國風。
1999甲A球星卡——肇俊哲
2000年,福特寶公司再接再厲,又發行了第三套2000甲A球星卡。對於集卡者來講,這套卡可以說是歷年甲A球星卡中最具價值的。2000甲A球星卡是福特寶與美國著名球星卡公司亞德合作的,正是由於亞德公司的參與,讓甲A球星卡首次出現了比例特卡。
2000年甲A球星卡一共173張,其中常規卡110張,特卡63張,包括10張中場發動機、10張甲A球星聚光、10張射手榜、12張甲A群英譜、20張球星籤名卡以及每包都有一張介紹卡。
2000甲A球星卡射手榜
這其中最吸引人的當屬特卡之王——球星親筆籤名卡,他的比例是1:108,但對於所有人來說這都是極大的誘惑,因為球星在卡片上簽名,再由球迷得到,無形中拉近了球星與球迷的距離。當然好卡也不容易拆到,平均每拆三盒才能出一張。那個時期,只要是球星籤名卡,不管是誰,價格動輒都是以百元計算的。
球迷玩球星卡的樂趣之一就是交換,這個時候,網上交易已經開始慢慢的流行起來,精彩球星卡論壇是卡迷們的網上大本營,不過那個年代沒有先進的支付寶,只能靠君子協議來相互匯款寄卡。不過也有很多卡迷會遭遇不幸,被網上的人騙走幾百甚至上千元,但卻沒有任何辦法。
2000甲A球星卡籤名卡
缺乏經驗 迅速隕落
然而,高潮過後就是沉寂,但誰也沒想到,甲A球星卡的衰落會來的如此之快。雖然2001甲A球星卡如期而至,但福特寶公司卻做出了一個敗筆決定,那就是將最吸引人的卡片設計為球衣卡,即剪下球員穿過球衣的一片布和卡片結合。
對於當時並不成熟的球星卡市場來說,最吸引球迷的還是球星的籤名,球衣卡有多珍貴?這個概念根本不被大家熟悉,而且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在懷疑,球衣卡裡鑲嵌的球衣真的是球員穿過的比賽服嗎?所有的布片都是單一的顏色,可真正的球衣顏色可不僅僅是那一種,還有號碼、廣告、隊徽臂章等等,一系列的疑問真的讓人很難相信,那片布曾經和球員一起在球場上奮戰!
2001甲A球星卡球衣卡
與此同時,糟糕的包裝使得這一年的球星卡簡直就是詭異的代名詞。一包到底有幾張?原來是每包6張,而2001球星卡則是每包2-7張不等!特卡的比例也很詭異,1:35、1:143這樣帶有極大運氣化成分的比例讓特卡的數量不會固定,最最詭異的就是球衣卡數量,一箱可能出2-5張球衣卡更是讓所有人都琢磨不透。
2001甲A球星卡宣傳冊
雖然和前幾年比大家的收入在此時有提高,球星卡的價格也沒有變,但銷售量卻因為這些問題而逐步下降。最終在一片罵聲中,甲A球星卡徹底的告別了市場。而此時的中國足球,雖然國家隊衝進了世界盃,但國內的聯賽卻因為假賭黑泛濫以及足協領導各種不職業的做法而落入低谷……不過在那年,福特寶公司還是出版了幾套國足打進世界盃的球星卡,每套卡都有單獨的編號,一套33張,頗具收藏價值。
2002年「中國之隊球星卡」
重新流入市場 賣出「白菜價」
甲A球星卡銷聲匿跡五年後,2007年,2000版和2001版的球星卡尾貨整箱整箱的流入市場,2001版整箱僅需200元,2000版的球星卡整箱也不過千元,要知道當初這一箱卡至少5000-6000元。如此的白菜價一直延續到了現在,看看淘寶,一版99年全套的甲A球星卡帶卡冊不到200元就可以買到,曾經最貴的2000年全套球星卡甚至只要幾十元。
甲A球星卡賣出「白菜價」
中國球星卡路在何方
雖然我們中國的公司已經沒有人再做球星卡,但其實,一年一版的福特拉(FUTERA)世界明星卡,不管中國足球成績多差,每年也都會給中國球員留一定的名額,甚至是有中國球員的球衣卡、籤名卡這樣的高比例特卡。這說明什麼?顯然中國的市場是他們不願放棄的,中國不是沒有市場,而是沒有人願意去做!
隨著新資本的湧入,我們的中超逐漸回暖,不少世界頂尖的大牌球星和教練都紛紛來到中超,各地球市也呈上升趨勢,人們來到球場,為一睹球星、名帥的風範,中超的影響力逐漸擴大,我們的足球周邊產品也不應放棄這個機會。
福特拉(FUTERA)發行的李鐵和孫繼海球衣卡
不過,1998年到2001年這四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做球星卡,千萬不能僅以獲取最大利潤為需求,需要的是培養市場,循序漸進。短期內獲利然後抬屁股走人,為了圈錢而逗球迷和卡迷玩,是很難讓這個市場持續下去的。這也是為什麼國外的球星卡可以做到長盛不衰。
在很多球星卡的論壇上,總有人在問,中超為什麼沒有球星卡,甚至呼籲福特寶公司或者其他專業制卡公司去操作此事,一位卡迷在論壇上發帖,「再牛X的老外都是浮雲,因為能讓我們始終不忘的,唯有本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