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唐代禪詩直擊人心,只有經歷徹骨寒風,才懂得珍惜梅花撲鼻香
李白、杜甫、王維等名師大家,都是人們崇拜學習的對象,那時的人們以會寫詩為榮,誰也不甘落伍,有個家宴聚會都要吟詩,顯得高雅,有文採。民間湧現出很多經典的詩作,其中有寺廟的高僧寫的詩,多數是警示世人的禪詩,充滿哲理,有醍醐灌頂之感。今天我們一起細心品讀唐代高僧黃櫱(讀niè)的一首禪詩,在享受唐詩獨特唯美的詩篇時,最後兩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直擊人心,讓人感同身受,感慨萬千。
-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因為我們大眾熟悉的口頭版本是「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還有就是「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啊。難道說年齡大了記憶出現了錯誤?還是央視有誤?如果是那樣,可就鬧大烏龍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查了一下詩的出處。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
待到梅花撲鼻香
《待到梅花撲鼻香》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出自唐代黃櫱禪師的《上堂開示頌》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關注中金在線: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
《上堂開示頌》詩偈,「怎得梅花撲鼻香」
黃檗在洪州高安縣鷥峰山建寺弘法,後絲鋒山改名為黃檗山,經常高朋滿座,文人墨客多有往來。他有一首充滿智慧的哲理小詩寫得好:「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兩句太深刻有大智慧了,人生在世如果不經歷刺骨嚴寒冰霜,傲雪的梅花怎會有撲鼻的芳香。高僧用梅花傲雪仍倔強地開放、散發出芳香,人生大智慧在於如梅花不怕寒雪,不怕挫折,不怕孤獨的而能見美,更見芬芳的大境界。
-
B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日拱一卒【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意思是不經歷寒冷的冬天,就不可能聞到梅花散發出香氣。
-
唯有梅花撲鼻香
寫的是梅花的嬌俏,清淺更喜北宋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骨子裡,透著清傲,不媚於世俗,忠於初心覺得與你甚是契合毛主席的《卜算子·詠梅》最有風骨氣魄:「風雪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人也當有這種凜凜風骨,如皎皎月華般,不被世俗汙濁侵染。小松【唐】杜荀鶴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不經歷一番透徹心骨的寒涼,又哪裡有梅花這撲鼻的清香呢?願你始終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寸苦辛,一縷甘甜。
-
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虛雲老和尚)
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虛雲老和尚上海玉佛寺1953年禪七開示古云:「學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戰一場。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是黃檗禪師說的,前後四句,有二種意義。因為你我每人都有一個心王,這個心王即是第八識。八識外面還有七識、六識、前五識等。前面那五識。就是那眼、耳、鼻、舌、身五賊,六識即是意賊,第七識即是末那,它(末那)一天到晚,就是貪著第八識見分為我,引起第六識,率領前五識,貪愛色、聲、香、味、觸等塵境,纏惑不斷,把八識心王困得死死的,轉不過身來。
-
一番寒徹骨 梅花撲鼻香
一番寒徹骨 梅花撲鼻香——記「漢語橋」義大利預選賽冠軍齊善欣光明日報駐羅馬記者 陳曉晨 編者按 隨著最新一屆「漢語橋」中文比賽在世界各地相繼舉行,她說,高中畢業後,我拿到了孔子學院兩個學期的獎學金,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學習了一年中文,這一經歷對我提升中文水平有很大幫助。回到義大利後,我繼續參加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的晚間課。後來我報名參加「漢語橋」比賽,在孔子學院中外方院長、輔導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受益良多。 能與漢語結緣,齊善欣感到非常幸運。
-
通訊界「黃埔軍校」,堪比華為,經得幾番寒徹骨,終聞梅花撲鼻香
唐代僧人黃檗禪師大師曾經寫過一篇絕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比喻只有在經歷過艱難痛楚後,才能奮起勇於探索,去實現自己的追求。而今天我要說的就是一個經歷了「一番寒徹骨」後,終於「聞得梅花撲鼻香」的通訊界的「黃浦軍校」,它就是正在崛起的中興通訊(ZTE)。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2020-04-21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讀詩:「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出處及全詩
這些格言警句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立志向上,自強不息,朝著遠大目標而奮鬥。不過,隨著明清一些文人學者將歷代詩詞歌賦中的佳句摘出來,或者原句使用,或者作更加精煉的修改,編成兒童啟蒙書籍,比如《昔時賢文》、《千字文》、《弟子規》等等,使得這些佳句的出處反倒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變得模糊了。上堂開示頌唐代:黃櫱禪師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
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是黃檗禪師說的,前後四句,有二種意義。前兩句譬喻,說我們用功的人,把守這句話頭,猶如守禁城一樣,任何人不得出入,這是保守得非常嚴密的。因為你我每人都有一個心王,這個心王即是第八識。八識外面還有七識、六識、前五識等。前面那五識。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首詩唐代高僧黃櫱禪師的作品,詩的大意是,要擺脫塵世間的繁瑣事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下力氣緊緊抓住凡塵俗事的由頭,大幹一場。就如梅花,如果不是經歷了一翻徹骨的寒冷,怎能綻放得如此香氣撲鼻呢。
-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冷眼 那一片白文/萬木青雪曾悄悄離去又悄悄飛來始終害羞帶遮天的雲彩還世界一個純潔的面目輕輕落下一片白冷眼那一片白蒼茫靜寞感慨冬是四季繁榮昌盛的未日晚霞也已舞不起飄帶雪偏在這個時候撲進冬的胸懷愛梅花盛開周六 |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作者 | 楊月/萬木青/金非錫比/一澗冷流/承影出鞘手寫 (美圖)| 零雨其蒙蒙編輯 |╭~謝謝你的閱讀,愛你們。比心╭~你的轉發留言收藏都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這個侍僧厲害了,就是他寫出「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也充分的說明,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強的共融性,這也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很多都帶有佛教文化的影響。比如我們很常見的兩句古詩,就來自唐代的一位侍僧。「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求學階段,我們對於這兩句古詩可謂是耳熟能詳。因為這兩句故事,不光是說明了一個道理,還在激勵我們在求學的路上要肯於吃苦,這樣才能有資格迎接輝煌。
-
不是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董壽平善寫梅竹,他寫梅,繁中有簡,簡中有繁,繁而不亂,簡而有理,花瓣的正、反、側、合各具其趣,生機勃發,被稱為「董梅」。 若不是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四月桃花 無論你是誰你有多轟轟烈烈愛自己,這世界才有多麼獎勵你的心誠與勤奮。淡品流年,歲月之美在於必然的流逝,很多經歷只是一場來過,而真正唯美的是內心的豐盈,路過的風景都是心中的風景。雲捲雲舒,緣來緣去,都是必然,都是賞賜。
-
一首很有禪理的詩,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很值得一讀
所以說是唐詩現在已經是深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它離我們的非常的近;唐詩裡有很多經典的詩句,我們還會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引用,例如「青梅竹馬」、「走馬觀花」、「春風得意」等等,那都會經常的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出現,這也正是唐詩對於後世最大的貢獻。其實唐朝的詩人除了是一些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之外,還有就是一些詩僧和歌妓,由於這些人普遍地也識字,所以也會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