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有趣的事實——車輛靠右行駛,和大家分享一下。
咱們從小到大,不論是教育也好,還是約定俗成,都知道不論是開車還是行走,都是靠路的右邊,和紅燈停,綠燈行一樣,早就深入人心了。那你知道原因嗎?為什麼不能靠左邊行駛呢?
其實這個車輛靠右行駛早在唐代就已經實行了。制定這項規則的是唐代初年的大臣馬周。據《隋唐嘉話》記載:「中書令馬周,所陳世事,莫不施行。舊諸街晨昏傳叫,以警行者,代之。以鼓城門入由左,出由右。」這項規定也在被世代延續,直到清朝末年。
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多次受到外國侵略,外國人開始在中國生活居住,建廠修路,中國的道路交通受到了英國、日本等國家的影響。中國的汽車及各種人力車,畜力車又較長時間實行了靠左行駛。這點相信去過國外的同學都知道,英國和日本都是靠左行駛,由於香港地區長時間被英國侵佔,所以受到了英國影響。回歸至今,香港地區仍然是靠左行駛。記得中學時候老師就給我們講過香港地區車輛行駛方向和大陸不一樣,當時就覺得很奇怪,以為全世界都應該車輛靠右行駛。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起咱們新建的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長55公裡,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裡,海底隧道長約6.75公裡。
建成後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這項世界級工程的難點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如何解決三地車輛行駛習慣不同的問題。原來,設計師在大橋中間設計了立交橋,由珠海開往香港、澳門的車輛經過立交橋後改為靠左行駛,而從香港澳門開過來的車輛經過立交橋後改為靠右行駛,完美解決了三地行駛習慣的衝突。這樣一來,就可以完美銜接了,不用擔心車輛行駛方向問題了。
到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那時候的我們還造不出汽車,進口了很多美式汽車,這些汽車的方向盤和燈光安置,均適用於美國車輛靠右行駛的交通規則。但是在中國又當時長時間實施了靠左行駛,如果要使這種車輛適用於當時靠左行駛的交通規則,必須對車輛進行改裝,改裝費用需要增加車價的五分之一,因而,當時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時運輸管理局作出決定,自1946年元月1日起,全國一律實行車輛靠右行駛。
終於,靠右行駛又回來了。但是全世界還是有很多國家靠左行駛,以後外出可不要大驚小怪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