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晚期乳腺癌cfDNA基線項目正式啟動

2021-01-15 健康一線視頻網

隨著精準醫療發展,乳腺癌的治療已進入分子分型治療階段,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在晚期乳腺癌治療過程中藥物治療療效評估、患者早期生存狀況預測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如何解決乳腺癌精準醫療這一問題,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牽頭的晚期乳腺癌維持治療的臨床研究已開展2年,這是全球首個探索節拍化療模式應用於維持治療的前瞻性、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研究方案一經發布即引起了在國內外乳腺癌學界轟動,國際著名雜誌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專門針對該治療模式發表專題綜述,表示期待本研究的結果。

項目引進了最新的ctDNA檢測技術對乳腺癌療效進行動態監測,旨在使研究更深入體現精準醫療的理念,並取得了初步成果,從技術層面及臨床應用方面,都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徐表示通過動態監測ctDNA分子腫瘤負荷變化,對腫瘤的療效判斷、預後監測和預後判斷、療效檢測等提供重要指導依據,是非常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在此基礎上結合分子克隆進化技術,開展更大規模的多中心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馬飛教授作為該項目的重要參與者,做了「應用循環腫瘤DNA的分子腫瘤負荷指數監測乳腺癌療效的研究」的專題報告。馬飛教授指出基於ctDNA的腫瘤分子負荷分析技術作為極具臨床應用前景的新型分析技術,在檢測腫瘤用藥靶點、監測復發轉移以及實時監測腫瘤負荷動態變化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並對該研究的臨床轉化給予厚望。

北京吉因加醫學檢驗所(Gene+)作為該項目指定基因檢測公司,研發中心總監管彥芳做出的關於「晚期乳腺癌監測項目及基線計劃介紹」將在納入目前已有的研究項目基礎上,進一步面向全國所有晚期乳腺癌患者開放。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佟仲生主任對mTBI數據分析技術在乳腺癌精準治療中的臨床指導價值給予了極大肯定,表示分子腫瘤負荷指數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可以反映全身腫瘤基因突變的整體情況,與治療療效直接相關,臨床醫生可以把這樣的一個指標很好的去落實,給更多的乳腺癌患者帶來精準治療的指導。

中國晚期乳腺癌cfDNA基線項目是由國家癌症中心牽頭,面向所有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項臨床研究計劃,北京吉因加醫學檢驗所(Gene+)將為這一研究的開展全程提供檢測分析技術支持,為參與該研究的所有患者進行高通量ctDNA檢測,並結合ER-Seq、mTBI、mClone三大創新技術進行連續動態監測,其中分子腫瘤負荷(mTBI)分析可實現對療效進行全面評價;mClone可定量分析腫瘤克隆分布及動態變化,為下一步治療方案的調整提供依據。

本計劃將為每位參與者建立連續動態的cfDNA基線資料庫,且所有檢測結果都將進入中國cfDNA基線資料庫,建立起基於中國人群的基因突變的資料庫,並結合臨床收集的隨訪信息,進行患者自身治療前後數據對比、同基因型患者之間的數據對比,實現大數據真正挖掘,逐步建立基於NGS的晚期乳腺癌決策體系,幫助腫瘤患者走對臨床決策每一步。

相關焦點

  • 中國乳腺癌標準資料庫建設正式啟動 19家高水平醫院乳腺癌專家共商...
    2020年10月10日,「乳腺癌單病種診療能力提升項目」在北京正式啟動。該項目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牽頭髮起,成立了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教授、CSCO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江澤飛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等國內19家高水平醫院的乳腺癌專家組成的項目專家委員會,旨在建設以中國乳腺癌標準資料庫為承載的診療能力提昇平臺,主要目標包括:建設以專病大數據為支撐的乳腺癌專病科研能力和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平臺,
  • 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乳腺癌|抑制劑|內分泌|診療|...
    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非常重要,且因為一、二線解救治療後缺乏標準治療方案,中國乳腺癌診療專家組根據國內外乳腺癌研究進展、真實世界臨床數據更新,進行認真分析、討論和總結,對不可手術的局部晚期和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診斷、治療及預後等方面在2018版基礎上進行更新,制定《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ABCC 2020),以供臨床醫師參考。
  • III期研究再證實力,陳佳藝教授談地舒單抗預防晚期乳腺癌骨相關...
    骨骼是晚期乳腺癌患者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其臨床表現包括惡性高鈣血症以及病理性骨折,脊髓受壓,骨放療或手術等骨相關事件(SRE)。SRE不僅可帶來嚴重的疼痛,還會降低患者的功能獨立性,自理能力和正常生活的能力。
  • 乳腺癌防治一體化項目在揚啟動
    為助力乳腺癌的早診早治、推動分級診療。12月20日,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主辦,蘇北人民醫院協辦的乳腺癌防治一體化項目啟動會在揚州舉行。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秘書長楊經豔;揚州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許德奎;揚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尹成雷,蘇北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徐道亮、副院長潘雲龍等領導和嘉賓出席會議。據了解,乳腺癌是我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揚州市疾控中心2019年統計的腫瘤監測數據中,揚州乳腺癌在女性腫瘤發病率排名第二。
  • HER2 陽性晚期乳腺癌伴腦轉移患者雙靶治療的思考
    前言 HER2 陽性乳腺癌侵襲性較高,預後差,多達 50% 的 HER2 陽性晚期乳腺癌病程中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的轉移。大分子抗 HER2 藥物較難透過血腦屏障,隨著小分子 TKI 的應用,其在 HER-2 陽性乳腺癌腦轉移中的作用逐漸受到關注。
  • 乳腺癌防治一體化項目在揚啟動,腫瘤患者將在家門口享受同質化醫療...
    交匯點訊 12月20日下午,「乳腺癌防治一體化項目」在揚州啟動,蘇北人民醫院作為該項目的地市級牽頭單位,旨在制定乳腺癌篩、診、治的規範化標準,建設乳腺癌分級診療路徑,建立患者全流程管理機制,實現醫聯體內患者管理與價值評估,為地市級醫院進行腫瘤防治一體化提供示範。
  • 濟南市中心醫院腫瘤科治療方案多學科「私人定製」,讓晚期乳腺癌...
    「張主任告訴我,雖然我的腫瘤發現比較晚,但也不是沒法控制,因為針對晚期乳腺癌的治療方法多,新的靶向藥物不斷問世,治療越來越規範,使得治療效果越來越好,生存率大大提高。」田女士在張楠主任的鼓勵下選擇住院並積極接受治療。田女士住院後,張楠主任根據NCCN指南和中國乳腺癌指南,結合田女士疾病的分子分型向其推薦了靶向抗HER2藥物聯合化療的臨床試驗作為治療方案。
  • 頂級腫瘤專家義診專場系列直播3-晚期乳腺癌的治療
    惡性腫瘤中,對女性健康威脅最大的當屬乳腺癌。中國乳腺癌每年發病約30.4 萬,佔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的首位,且發病率仍在以3%~4%的增長率上升1。與之相對的是,中國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依然徘徊在70%,且晚期轉移性乳腺癌因疾病複雜程度高、針對性藥物有限等,五年生存率仍然較低。
  • 女性絕經早,就不易患乳腺癌嗎?
    很多人認為,既然乳腺癌「禍首」是雌激素,那如果女性已經絕經,是不是就意味著不會再患上乳腺癌?或者是絕經越早,患乳腺癌風險就越低?晚期乳腺癌患者,是否一定要承受放療和化療的痛苦?近日,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乳腺科主任、主任醫師廖寧,為我們一一破解了這些乳腺癌認知和治療的誤區。
  • 乳腺癌晚期需要把整個乳房切除掉?預防乳腺癌,女人做好這3點
    乳腺癌是一種很常見的腫瘤,一般發生在女性身上,對身體的危害也很大,而且對於女性來說乳房是很嬌貴的部位,但是很多疾病都威脅著女性乳房的健康,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乳腺癌。比較普遍的治療手法就是進行手術,如果患者在早期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出現乳腺癌擴散的情況。
  • 診斷乳腺癌檢查項目有哪些?
    核心提示:生活中很多女性因為平時不太去醫院做相關檢查,最後等到自己不舒服的時候再去醫院檢查,直接被查出了乳腺癌,女性定期檢查還是很有必要的,那麼診斷乳腺癌檢查項目有哪些?常見的檢查方法有4種,分別是電腦紅外線掃描、B超、鉬靶X線和病理組織學檢查。
  • 乳腺癌一確診就是晚期?專家:乳腺癌自檢有3招,「看、摸、捏」
    於是在醫生的建議下,陳熊去當地醫院進行了檢查,檢查結果出來,陳熊確診乳腺癌晚期,癌細胞已經多處擴散。在抗癌的那4年裡,陳熊經歷了67次化療,10次放療,癌痛的時候恨不得把鐵欄杆都咬斷。可儘管如此,陳熊還是於去年離世了。乳腺癌是女性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多病人已經確診,便是晚期。
  • ...萬人分析,乳腺癌早期篩查無可替代,大幅降低晚期發病風險及死亡率
    近日,一項發表於《癌症》的研究為乳腺癌篩查的益處增加了新證據。研究結果顯示,進行乳腺鉬靶(X線)篩查,可降低診斷為乳腺癌後10年內的死亡率以及晚期乳腺癌(定義為浸潤性乳腺癌,>20毫米和/或具有≥4個轉移性腋窩淋巴結)的發生率。
  • 提升乳腺癌診療水平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今日,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國家癌症中心及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材中國」)公益支持的「2020乳腺癌健康中國行 」在廣州舉行。本次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匯聚眾位乳腺癌專家、護士、患者以及行業人士,共同探討晚期乳腺癌防治新策略,旨在提升中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總生存期,推動實現晚期乳腺癌的慢病化管理模式,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目標。
  • 吳炅教授:新一代ADC藥物DS-8201打破HER2+晚期乳腺癌治療格局|2020...
    而今年SABCS大會上,DESTINY-Breast01 II期臨床研究的數據進一步更新,再度成為乳腺癌領域最為關注的研究之一,刷新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的療效記錄,以期為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格局。專家簡介吳炅教授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主任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 中國乳腺癌新藥!衛材原研藥Halaven(海樂衛,艾立布林)正式上市...
    2020年01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日本藥企衛材(Eisai)近日宣布,該公司已在中國推出其自主研發的抗癌藥Halaven(中文商品名:海樂衛,通用名:甲磺酸艾立布林,eribulin mesylate)。
  • 中國專家為晚期難治性「最毒」乳腺癌患者燃起「生命之光」
    腫瘤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7月27日電 (記者 陳靜)三陰性乳腺癌被稱為「最毒、最兇險」的乳腺癌,有不少患者經過多輪治療、仍發生進展,面對「無藥可救」的絕境。記者27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團隊為這些「最難治」三陰性乳癌患者,開出了「精準治療方案」,為他們重新燃起了「生命之光」。
  • 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大眾高爾夫項目」正式啟動
    8月18日,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大眾高爾夫項目」啟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8月18日,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大眾高爾夫項目」啟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新網北京8月18日電 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大眾高爾夫項目」18日在京啟動,以擴大高爾夫運動的影響力,開拓其在中國發展的新局面。中國高爾夫球協會主席張小寧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大眾高爾夫項目是在我國進入疫情防控新常態的背景下,中高協努力開拓高爾夫在中國發展新局面的一次戰略部署。
  • 專家:中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80%
    主辦方供圖專家:中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80% 倡導全方位、全周期管理中新網北京6月6日電 (記者 李亞南)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統計,中國每年有233萬人死於惡性腫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教授近日在2020年全國抗癌達人風採大賽活動上表示,以乳腺癌為例,乳腺癌是中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值得慶幸的是,目前中國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超過80%,乳腺癌已步入慢病管理的行列,如何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則尤為重要。
  • 腫瘤指標都正常卻是肺癌晚期?項目錯了就是「假體檢」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楊宇飛2013年1月向健康時報介紹,由於胸部X光片解析度低,檢出率比較低,如果能用胸部X光片檢查診斷是肺癌,臨床常常就已經到晚期了,早期篩查意義不大。楊宇飛醫生建議,用CT檢測肺癌,其解析度高,肺癌腫瘤在1釐米,甚至0.8釐米時即可被查出,因此建議50歲以後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體檢中把X光片換成低劑量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