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精準醫療發展,乳腺癌的治療已進入分子分型治療階段,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在晚期乳腺癌治療過程中藥物治療療效評估、患者早期生存狀況預測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如何解決乳腺癌精準醫療這一問題,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牽頭的晚期乳腺癌維持治療的臨床研究已開展2年,這是全球首個探索節拍化療模式應用於維持治療的前瞻性、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研究方案一經發布即引起了在國內外乳腺癌學界轟動,國際著名雜誌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專門針對該治療模式發表專題綜述,表示期待本研究的結果。
項目引進了最新的ctDNA檢測技術對乳腺癌療效進行動態監測,旨在使研究更深入體現精準醫療的理念,並取得了初步成果,從技術層面及臨床應用方面,都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徐表示通過動態監測ctDNA分子腫瘤負荷變化,對腫瘤的療效判斷、預後監測和預後判斷、療效檢測等提供重要指導依據,是非常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在此基礎上結合分子克隆進化技術,開展更大規模的多中心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馬飛教授作為該項目的重要參與者,做了「應用循環腫瘤DNA的分子腫瘤負荷指數監測乳腺癌療效的研究」的專題報告。馬飛教授指出基於ctDNA的腫瘤分子負荷分析技術作為極具臨床應用前景的新型分析技術,在檢測腫瘤用藥靶點、監測復發轉移以及實時監測腫瘤負荷動態變化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並對該研究的臨床轉化給予厚望。
北京吉因加醫學檢驗所(Gene+)作為該項目指定基因檢測公司,研發中心總監管彥芳做出的關於「晚期乳腺癌監測項目及基線計劃介紹」將在納入目前已有的研究項目基礎上,進一步面向全國所有晚期乳腺癌患者開放。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佟仲生主任對mTBI數據分析技術在乳腺癌精準治療中的臨床指導價值給予了極大肯定,表示分子腫瘤負荷指數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可以反映全身腫瘤基因突變的整體情況,與治療療效直接相關,臨床醫生可以把這樣的一個指標很好的去落實,給更多的乳腺癌患者帶來精準治療的指導。
中國晚期乳腺癌cfDNA基線項目是由國家癌症中心牽頭,面向所有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項臨床研究計劃,北京吉因加醫學檢驗所(Gene+)將為這一研究的開展全程提供檢測分析技術支持,為參與該研究的所有患者進行高通量ctDNA檢測,並結合ER-Seq、mTBI、mClone三大創新技術進行連續動態監測,其中分子腫瘤負荷(mTBI)分析可實現對療效進行全面評價;mClone可定量分析腫瘤克隆分布及動態變化,為下一步治療方案的調整提供依據。
本計劃將為每位參與者建立連續動態的cfDNA基線資料庫,且所有檢測結果都將進入中國cfDNA基線資料庫,建立起基於中國人群的基因突變的資料庫,並結合臨床收集的隨訪信息,進行患者自身治療前後數據對比、同基因型患者之間的數據對比,實現大數據真正挖掘,逐步建立基於NGS的晚期乳腺癌決策體系,幫助腫瘤患者走對臨床決策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