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採

2021-02-08 顧白說歷史

尼採的全名為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1844年—1900年),於1844年10月15日出生在呂琛地區的勒肯鎮(現在德國撒克森州境內),於1900年在魏瑪市去世。尼採出身於宗教家庭,據說他的祖先七代都是牧師。他的父親名叫卡爾·路德維希·尼採,曾任普魯士王國4位公主的教師並處於普魯士國王的庇護之下,是一位新教牧師。尼採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新教徒,名字是弗蘭切斯卡·奧勒。尼採是他們的長子,尼採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他的妹妹出嫁後叫伊莉莎白·福爾斯特·尼採,後來成為著名的尼採著作編注家。他的弟弟在2歲時就夭折了。尼採的生日恰好是當時的普魯士國王弗裡德裡希·威廉四世的生辰。由於尼採的父親曾執教過4位公主,於是他獲得恩準以國王的名字為兒子命名。尼採回憶:「無論如何,我選在這一天出生,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在整個童年時期,我的生日就是舉國歡慶的日子。」尼採學話很慢,他老是用嚴肅的目光注視著一切,老牧師非常喜歡他,經常帶著他一起散步。尼採5歲時,父親不幸墜車震傷,患腦軟化症,不久就去世了。

不久,他隨全家搬到了南堡,但是尼採並沒有忘記父親,父親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記憶當中,他希望以父親為榜樣成為一名牧師,因此,他時常給夥伴們朗誦《聖經》裡的某些章節,為此,他獲得了「小牧師」的稱號。由於父親過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們(他的母親、妹妹、祖母和兩個姑姑)團團圍住,她們把他嬌慣得脆弱而敏感。在尼採的成長過程中,虔誠的清教徒母親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他後來終生保持著清教徒的本色,猶如石雕一般淳樸。10歲時,尼採就讀於南堡文科中學,對文學與音樂極感興趣。14歲時,進入普夫達中學,這個學校課程都是古典的,訓練很嚴格,出了很多偉人。可是尼採卻難以接受這種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願意接近陌生人,這時的他除了理智的發展有著驚人的進步外,音樂和詩歌已經成為他感情生活的寄託。1864年,尼採和他的朋友杜森進入波恩大學攻讀神學和古典語言學,但第一學期結束,他便不再學習神學了。

他常聽同學們交談,有些人毫無信念和激情地重複黑格爾、費希物、謝林的各種公式,那些偉大的體系已經喪失了激發人的力量,還有一批人喜歡實證科學,閱讀福格特和比希納的唯物主義論文。這些都沒能吸引尼採,他是一名詩人,需要激情、超常和具有神秘性的東西,他不再滿足於科學世界的清晰與冷靜。尼採在修養和氣質上更像是一名貴族,所以他對平民政治不感興趣,而且他從沒想過要過一種安寧舒適的生活,所以他不會對這樣一種可憐的有節制的歡樂和痛苦的生活理想感興趣。尼採有自己的喜好,他熱愛希臘詩人,喜歡巴赫、貝多芬和拜倫。1865年,他敬愛的古典語言學老師李謝爾思到萊比錫大學任教,尼採也隨之到了那裡。當時的尼採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經開始哲學沉思了。那時,叔本華是這個青年心中的偶像,此外,他還從朗格、施皮爾、泰希米勒、杜林、哈特曼那裡汲取了傳統的抽象概念。1867年,23歲的尼採應徵入伍。他是近視眼,又是寡婦的獨子,本來可以倖免,但在薩多瓦和色當的神聖日子裡即便是哲學家也要去當兵。後來,他在行軍中從馬上摔下來扭傷了胸肌並因此而退役。1868年,他的導師李謝爾思向巴塞爾大學推薦他:「39年來,我親眼目睹了這麼多的年輕人成長起來,但我還從未見到有一個年輕人像這位尼採一樣如此早熟,而且這樣年輕就已經如此成熟,如果上帝保佑他長壽,我可預言他將來會成為第一流的德國語言學家。

他今年24歲,體格健壯,精力充沛,身體健康,身心都很頑強,他是萊比錫這裡整個青年語言學家圈子裡的寵兒。您會說,我這是在描述某種奇蹟,是的,他也就是個奇蹟,同時既可愛又謙虛。」李謝爾思第一個向世間預言尼採是位天才。1869年2月,尼採被聘為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系副教授,此後的10年是尼採一生中相對愉快的時期。在巴塞爾,他結識了許多年長和年輕的朋友,如瑞士著名文化藝術史學家雅可布·波克哈特。1869年5月17日,尼採初次到瑞士琉森城郊的特利普拜訪了華格納。5月28日,他在巴塞爾大學發表就職演說,題為「荷馬和古典語言學」。當時,巴塞爾城裡所有貴族家的大門都對他敞開,他成為巴塞爾學術界的精英和當地上流社會的新寵。1870年,尼採被聘為教授。不久,傳來了德法開戰的消息,尼採主動要求上前線。在途經法蘭克福時,他看到一隊軍容整齊的騎兵雄赳赳氣昂昂地穿城而過。突然間,尼採的靈感如潮水般湧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強至高的『生命意志』絕不表現在悲慘的生存鬥爭中,而是表現於一種『戰鬥意志』,一種『強力意志』,一種『超強力意志』!」1870年10月,尼採重返巴塞爾大學講壇。

1872年,他發表了第一部專著《悲劇的誕生》。這是一部傑出的藝術著作,充滿浪漫色彩和美妙的想像力;這也是一部幼稚的哲學作品,充滿了反潮流的氣息。1873年,尼採寫了《希臘悲劇哲學》的片斷(後以未完成的手稿出版)。1874年,尼採又完成了《不合時宜的思考》的第二部分「論歷史對生命的損益」和第三部分「教育家叔本華」。在這部作品中,他猛烈抨擊各沙文主義大學:「經驗告訴我們,國立大學慣於支持低劣哲學家,這是偉大哲學家發展的最大障礙,永遠也不會有一個國家會庇護柏拉圖和叔本華這樣的人,國家總是懼怕他們。」1876年,尼採完成了《不合時宜的思考》的第四部分「理查·華格納在拜羅伊特」。在這部作品中,他稱華格納為齊格弗裡德,他從不知道害怕為何物,甚至把華格納稱為唯一真正藝術的奠基人。1883年,他完成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第一、第二部分,1884年完成了第三部分,1885年完成了最後一部分。尼採在這部著作中闡述了著名的「同一性的永恆輪迴」的思想,這是他的兩個主要思想體系中的一個,而另一個「趨向權力的意志」的構思,由於他的身心崩潰而半途夭折。著名的「超人理想」和「末人形象」就是在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從1886到1887年,尼採把他浪跡天涯時寫下的箴言、警句、詞條匯集起來,組成了兩個集子:《善惡的彼岸》(1886年)和《道德的系譜》(1887年)。在這兩個集子中,尼採希望摧毀陳舊的道德,為超人鋪平道路,但是他陳述的一些理由卻難以成立。此外,這兩個集子中所闡述的倫理學的體系還給人留下一種印象——充滿刺激性的誇張。以下五部著作——《華格納事件》《偶像的黃昏》《反基督徒》《看那這人》《尼採反駁華格納》都是以極快的速度一氣呵成的。它們寫得標新立異,很有深度,但同時這些書也具有聞所未聞的攻擊性和令人瞠目的自我吹噓。1889年,尼採進入了他生命的最後10年。

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學精神病院。1890年5月,母親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1897年4月,因母親去世,尼採遷居到位於魏瑪的妹妹伊莉莎白·福爾斯特·尼採的家中居住。在尼採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終是他溫暖的避風港,作為這個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家中的5位女性成員始終圍著他轉,無微不至地關懷他,精心呵護他,儘量滿足他的一切願望。但尼採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捨棄了這一切,像個苦行僧一樣在這個風雨飄搖的世界中漂泊遊蕩,忍飢挨餓,沉思冥想。1900年8月25日,這位生不逢時的思想大師與世長辭了。「銀白的,輕捷地,像一條魚,我的小舟駛向遠方。」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這了,麻煩給小編點個大大的讚唄!!您的關注和點讚,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嗯~,360度各種姿勢來求贊求關注!! 動動您發財滴小手,舉手之勞感謝各位看官們!! 祝各位看官們生意發發發,學業事業成成成,身體康康康!!! 感謝大家的支持!!小編在這裡感謝各位看官們了! 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歡迎各位看官們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評論(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雷同純屬巧合,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馬克思是現代哲學的開創者
    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學與研究》雜誌總編輯。主要著作有:《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及其當代意義》、《馬克思的社會研究方法及其當代意義》、《危機中的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現代闡釋》等,發表論文百餘篇。梁:把馬克思的哲學界定為現代哲學,這是研究「馬克思哲學當代意義」的前提之一,也是您的一個基本論點。但據我所知,這與學界通常的看法是大相逕庭的。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傳統哲學和科學一直只是在「說明」自然和世界,特別是因果說明,現在尼採說我們要「解釋世界」,所以不得不承認尼採的先見之明。第三個,「善惡的彼岸」,應該把它譯成「超善惡」,超越善惡。為什麼要「超善惡」?尼採是大概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為「非道德論者」的哲學家,但他反對「奴隸道德」而提倡「主人道德」,所以他並不是不要道德,而是要所謂的「超」和「非」,否定基督教的奴隸道德。
  • 尼採:不要欺騙別人,也不要讓自己受欺騙
    尼採:不要欺騙別人,也不要讓自己受欺騙尼採(1844—1900年),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作曲家,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對後世哲學尤其是對存在主義哲學和後現代主義哲學產生深遠影響,而尼採的哲學深受叔本華思想的影響,還專門寫了一本
  • 哲學家尼採:世界上沒有本質的、永恆的東西
    西方近代哲學史以笛卡爾到黑格爾的主體性形上學(即通常所說的傳統形上學)佔主導地位。黑格爾是這種形上學之集大成者。海德格爾認為黑格爾以後的尼採,是西方哲學史上最後的、最偉大的形上學者,海氏的論斷未免有些隨意性,他未能完全看清尼採哲學反傳統形上學的分量,本文以為西方哲學史上最後的、最偉大的主體性形上學(即與現代形上學相對立意義下的傳統形上學)者,應推黑格爾。黑格爾完善了主體性形上學,他使主體性和本體世界的內涵和地位達到了頂峰,因而同時也就結束了主體性形上學。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再來說說尼採,首先大家要知道,尼採的哲學受叔本華影響深遠。他們都是德系語言的哲學家,德國在歷史上產出的哲學家是最多的。這個國家的人民比較嚴謹,我閱讀資料,得知這和德語語系也有關係。當然我自己是不懂德語的。
  • 尼採:一個人變成利他主義者,不再自私時,也就走到了盡頭
    尼採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1844—1900年),德國偉大哲學家、語言學家、老語文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是繼叔本華之後,德國哲學史上乃至是世界哲學史上的特立獨行者,主要代表作有《權力意志》《不合時宜的考察》《論道德的譜系》《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悲劇的誕生》《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偶像的黃昏》《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尼採是如何使用「科學」的?此公好古希臘,所以自然而然地會採納「科學」的古典意義,在此意義上的「科學」類同於「理論」(甚至接近於我們中文世界喜歡講的「學術」)——在《悲劇的誕生》中尼採就痛批「理論人」,後來也說過「科學人」;尼採又處身於「現代」,一個由「實證/實驗科學」和技術工業支配的時代,對現代性的啟蒙理性和科學精神深表警覺和懷疑。
  • 為什麼尼採:凡殺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強大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著名的哲學家、語言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採。叔本華的哲學思想是極度悲觀主義的,人生的本質就是痛苦,而這種痛苦的根源是無盡的我們無法擺脫的欲望。而尼採早年也是叔本華的忠實信徒,甚至可以說是叔本華點燃了尼採的哲學熱情。
  • 高人對尼採4個哲學要點的深度提煉,超給力,做英雄不做庸眾
    在西方哲學史中,尼採是一位飽受爭議的哲學家,作為西方哲學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的人物,從打破傳統的形上學到後期否定基督教,尼採通過宣告上帝死亡而摧毀傳統的精神哲學,建立起一種現世的和個體本位的生存哲學,這在當時簡直是顛覆式的,在一定意義上他是那個時代的叛逆者,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哲學思想對現代西方的主流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從教育的意義上也對人生產生積極作用。
  • 現代性的意義已經殆盡了嗎:哈貝馬斯與西方哲學的十字路口
    在這個思想史的圖景中,黑格爾、馬克思、尼採、海德格爾、德希達以及福柯等人都曾在關鍵的轉折點上做出各自的選擇,開啟了不同的批判路徑,但最終都陷入了各自的困境。哈貝馬斯似乎懷著一種力挽狂瀾的抱負,力圖使現代性的哲學批判「迷途知返」,重新回到黑格爾最初面對的那個歷史十字路口,選擇一條被前輩與同代思想大師們錯過的出口,一條可能走出現代性困境的新路。因此,這部著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歐洲現代思想史的一次重構。
  • 無睡意哲學 | 生命哲學先驅:叔本華、齊克果、尼採 - EP61'
    一、叔本華:人生就如鐘擺 - EP55 近代哲學是關於意識主體的哲學,大部分哲學家把主體看作純粹的理智和認識主體。然而在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眼中,人固然是理智和認識能力的主體,不過人在更加根本的意義上是一個具有本能、衝動、欲求和渴望的主體。因此,叔本華對西方哲學發展的意義在於他對傳統理性主義的批判,轉而強調主體的非理性面向。
  • 紀念尼採誕辰:《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前言》(節選)
    2020年8月25日,尼採逝世120周年整。在今天,尼採的誕辰紀念日,我們再次懷念「超人」尼採。文研青年將為大家簡析尼採的主要哲學思想,並編輯尼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前言》(節選) ,以供賞讀。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1889年尼採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尼採作為第一個企圖「解構」西方傳統的以基督教為根基的理性文化的人,對於西方文論乃至整個西方文化的走向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
  • 尼採:哪怕全世界都與你為敵,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你就不孤獨
    尼採:哪怕全世界都與你為敵,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你就不孤獨德國思想家、哲學家、作家、作曲家、文化評論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採有句關於朋友的名言很是「霸氣」,這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個人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哪怕全世界都與他為敵,他也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孤獨
  • 享譽世界十大思想家 孔子上榜了
    8.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 尼採是德國著名哲學家,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其研究了很多領域,涉及歷史、哲學、宗教、文化和科學,唯意志論繼承者 ,對後代哲學影響極大,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 「用錘子思考」:德國哲學大師尼採
    尼採的激進思想為當今的精神世界提供了肥沃土壤。"我不是人,我是炸藥",弗裡德裡希·尼採(FriedrichNietzsche)在他的自傳《瞧!這個人》(EcceHomo)裡如此突兀地形容自己。這名哲學家也確實在西方思想傳統中置入了不少導火線。尼採的名言"上帝已死,是我們把他殺死了"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這些名言讓尼採在哲學史上聞名全球,同時也令他聲名狼籍。
  • 尼採:這是一個人強大和力量的標誌,反之則是衰弱的表現
    尼採:這是一個人強大和力量的標誌,反之則是衰弱的表現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是「叔本華的學生」,德國老語文學家、古典語言學家、哲學家,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作有《權力意志》《悲劇的誕生》《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評價尼採
  •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70年回顧與反思
    他立足於客觀性問題,指出現代西方歷史哲學都存在一種普遍傾向,即否認歷史過程的客觀性,否認歷史認識的可能性,這是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和不可知論在歷史研究中的反映。(37)到20世紀90年代末,後現代歷史哲學作為一個獨立理論流派所形成的新趨向已經基本上得到國內學者的認可。進入新千年之後,我國的西方後現代歷史哲學研究真正打開了局面:一方面後現代歷史哲學主要代表性著作先後有了中譯本;(38)另一方面出現了不少研究後現代歷史哲學的研究作品。
  • 讀書筆記:《所謂高貴,就是對自己心存敬畏:尼採的智慧箴言》
    這是尼採對生命價值最高的肯定,而他的一生,正是其踐行這一真諦的最完整最絕妙的反映。一本尼採所有文集裡面最適合當下語句的摘錄。選取他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兩百多句話,展現了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敬畏自己,是擁有高貴靈魂的開始。而所謂的高貴,就是對自己心存敬畏。
  • 尼採:將人引入歧途的,是人類普遍具有的這種共性
    尼採:將人引入歧途的,是人類普遍具有的這種共性人是有著個性的,一個人的個性成就他自身。同時,人類是有著共性的。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尼採,他是叔本華「唯意志論」的堅定「信仰者」,汲取叔本華哲學思想的精華,成為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採就認為,人類有著一個共同的共性,如果人們不對這種共性加以「克服」,這種共性就會把人們引入歧途。
  • 羅素《西方哲學史》:一部講述西方哲學發展歷史的經典著作
    《西方哲學史》是英國現代數學家、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創作的講述西方哲學發展歷史的著作。 《西方哲學史》全書共3卷,全面地介紹了從古希臘羅馬時期到20世紀中葉四方哲學的發展過程。第1卷講的是古代哲學的產生與發展。第2卷講到天主教哲學從興起到壯大,最後衰落的歷史。第3卷主要講述近代哲學的發展過程。從文藝復興時期到科學的興盛期,再到19世紀思潮的猛烈湧動。作者最後提出了邏輯分析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