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錘子思考」:德國哲學大師尼採

2021-02-22 觀心悟語

哲學家弗裡德裡希·尼採

著名哲學家尼採在120年前辭世。一直到他死後,他的光芒才逐漸被世人發現。尼採的激進思想為當今的精神世界提供了肥沃土壤。

"我不是人,我是炸藥",弗裡德裡希·尼採(FriedrichNietzsche)在他的自傳《瞧!這個人》(EcceHomo)裡如此突兀地形容自己。這名哲學家也確實在西方思想傳統中置入了不少導火線。尼採的名言"上帝已死,是我們把他殺死了"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這些名言讓尼採在哲學史上聞名全球,同時也令他聲名狼籍。

1844年,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出生於薩克森-安哈特州洛肯小鎮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他曾進入波恩大學攻讀神學,但不久後便改為研究古典語言學。在萊比錫停留數年後,未滿25歲的尼採前往瑞士巴塞爾擔任古典語言學教授。但礙於健康問題,他在1875年放棄了教職。此後尼採成為自由作家和哲學家。

尼採的親筆籤名

1872年,27歲的尼採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悲劇的誕生:源於音樂的靈魂》(DieGeburt der Tragödie aus dem Geist der Musik)。這部作品深受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ArthurSchopenhauer)和作曲家華格納(RichardWagner)的影響。尼採在萊比錫期間曾結識華格納,對於這名音樂家深深著迷,甚至將華格納視為他的救贖者。

激進的宗教批判

尼採在《悲劇的誕生》中已經勾勒出其思想的核心,全書有25個章節,約100頁。他從對希臘文化的研究、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對叔本華和華格納的欣賞中發展出自己的文化世界觀。這名語言學家對於詞彙和字句表達了深切的不可信任:"只有詮釋,沒有事實",這是尼採的一句名言。尼採對語言的批評也引起後現代思想家的共鳴。

魏瑪安娜·阿瑪利亞公爵夫人圖書館收藏的一隻"尼採鴨"

因此,哲學界的"火藥桶"尼採對"以言立教"的基督教發起挑戰也就不足為奇。尼採在《反基督》(DerAntichrist)中對宗教做出嚴厲批評。用尼採的話說,基督教和神學對西方所有邪惡負有責任。但研究尼採的專家認為,不能將尼採視為反基督教者。相反地,許多方面顯示,尼採希望藉由他的總結拯救基督教。但這也又一次顯示出這名思想家的文字風格之強硬,正如同他自己為一本書取名:《怎樣用錘子從事哲學》(Wieman mit dem Hammer philosophiert)。

疾病纏身

尼採極端的文字是否是心理和神經疾病惡化所致?這名哲學家受嚴重偏頭痛所苦多年。他還患有胃部疾病,後來還疑似因未治癒的梅毒導致雙目幾乎失明。

送往巴塞爾的精神病院,之後又在耶拿接受治療。尼採自45歲開始(1889年)罹患精神疾病,使他失去工作和行為能力。他的餘生是在母親與胞妹的照顧下度過,最終於1900年8月25日辭世,享年55歲。

愛德華·蒙克所繪的尼採肖像

尼採在1890年代聲名鵲起,但他本人已無從得知。他的著作內容多彩多姿,在尼採死後,作品仍繼續感染廣大的讀者群。尼採的妹妹斯利莎白·福斯特-尼採(ElisabethFörster-Nietzsche)作為唯一的繼承人管理著兄長的著作。據推斷,她在部分出於無知,部分有意為之的情況下,選擇性地出版了尼採的作品。《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sprach Zarathustra)一書的出版讓表現主義者發掘出尼採文字的力量,這部作品至今仍舊備受推崇。後來國家社會主義者和法西斯主義者,例如尼採的粉絲、義大利獨裁者墨索裡尼,使用了尼採提出的概念,如"強有力的人"(Herrenmensch)和"權力意志"(Wille zur Macht)。這也導致尼採在戰後的德國持續被汙名化。

享譽全球

義大利和法國的哲學家-存在主義者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和阿爾波特·加繆(AlbertCamus)重新發現了尼採。其後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吉爾·德勒茲(GillesDeleuze)等思想家也受到尼採思想的影響。義大利哲學家、尼採著作的編訂者喬爾喬·科利(Giorgio Colli)評價稱:"在這名思想家的作品寶礦中,可以找到各種礦石。"他還告誡在解讀尼採時不可輕忽大意:"尼採說了一切,以及一切的相反!"

尼採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是"當你到女人那裡去時,別忘了鞭子!",使他被冠上厭女症的稱號。但這句話並非出自他本人之口,而是在他的作品《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一名老婦人所說的。書中這名老嫗問主角查拉圖斯特:"你要去女人那裡?"然後提醒他別忘了鞭子,但話裡沒有說透誰會是用鞭子的人。

相關焦點

  • 新華經典·每周一書|《尼採的錘子》
    在很多人看來,哲學是一門玄奧難懂、枯燥乏味、脫離現實生活因而沒有多大實際用處的學問,果真如此嗎?讀完《尼採的錘子:哲學大師的25種思維工具(第三版)》這本小書,你也許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本書還進一步闡釋了哲學大師們在構建理論體系時所採用的豐富多樣的思維工具和研究方法,如第一位西方哲學家泰利斯探索世界的組成元素所用的還原法、著名的芝諾悖論中所體現的歸謬法、蘇格拉底刨根究底的追問法、奧卡姆削繁就簡的剃刀法、邊沁一切以數學為原則的計算法、黑格爾承前啟後的辯證法,等等。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但孫周興老師卻認為,尼採的哲學具有未來性,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當下的人類困境。人類的未來會成為技術的奴僕嗎?技術會統治一切嗎?孫周興老師的哲學思考,一定會對你我有所啟發。以下為孫周興老師演講正文:大家好,我是孫周興。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討論的是「尼採與未來哲學的可能性」,這個論題是我這幾年一個重點研究的課題。
  • 世界歷史: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採
    尼採的全名為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1844年—1900年),於1844年10月15日出生在呂琛地區的勒肯鎮(現在德國撒克森州境內),於1900年在魏瑪市去世。尼採出身於宗教家庭,據說他的祖先七代都是牧師。
  • 無睡意哲學 | 生命哲學先驅:叔本華、齊克果、尼採 - EP61'
    在相當的程度上,齊克果的哲學思考始於對黑格爾的批判。他不滿意黑格爾哲學體系的絕對理性主義,及強調整體比個體重要之傾向。齊克果認為黑格爾營造了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卻跟他的人生經驗不相關,有如一個人自己建造了一座王宮,自己卻不住在裹面。他也認為哲學體系愈是宏大,就愈容易走上抽象玄思之路,愈離開對個人實際生存問題的關注。
  • 哲學大師尼採的十句經典名言,充滿哲理,啟迪人生,值得牢記收藏
    在人類思想史上,尼採的影響力恐怕要排名前十。在道德、現代文化、哲學、科學等領域,尼採影響著一代代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德國偉大的哲學家、語言學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的十句至理名言,句句啟迪人生,值得銘記。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但對於先哲們哲學的研究,可以做一個點評,來作為我的觀點。就如上面寫得那樣,存在即本質,我用這一「觀點」表達了我不贊同薩特的存在先於本質。下面我會繼續通過先哲們的觀點,用我的觀點,來做一個解讀,大家一起來,因為我們是作為一個整體來走向更偉大的。
  • 尼採哲學:兩個原則,讓你成為最好的自己
    尼採主張唯意志論,提倡超人哲學。他認為,人之偉大處,正在於它是一座橋而不是一個目的。生活的重點在於持續的參與,在生活的過程中,我們要儘可能成為最好的自己,永遠對生活的所有Say YES」。德國哲學家尼採,無疑是西方哲學中最具革命性的思想家之一。他在校期間學習特別棒,十幾歲就開始攻讀博士學位,24歲就獲得終身教授職位。他是一個會在早上起的很早的人,在他事業的巔峰時期,他獨自度過了很多時間——大部分是他自己選擇的。
  • 尼採 | 希臘文化與哲學
    談起哲學,繞不開希臘。尼採說,「他們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活生生的文化。唯有他們走得如此之遠,原因在於他們懂得在其他民族止步的地方,繼續前行。」哲學不乏反對者。如果一個人打算畫地為牢,為自己築起自給自足的籬笆,那麼,哲學總是會使其愈加孤立,並通過孤立導致他的毀滅。如果不具有完全的合理性,哲學便是危險的:只有一個民族(但也不是每一個民族)的健康,才會賦予哲學這種合理性。▲ 《尼採》(蒙克,1906年)現在,讓我們看一看那個最有說服力的例證,從而了解在一個民族那裡被稱為健康的是什麼。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這種情況要到20世紀後期才有改觀,特別是B.E.巴比契(B.E.Babich)的《尼採的科學哲學》(1994年)以及由柯亨(R.S.Cohen)與巴比契合編的《尼採與科學》(二卷本,1999年)的出版,標誌著尼採哲學真正為英美分析哲學傳統所接納了。尼採是否真的反科學,或者至少是非科學的呢?
  • 《都靈之馬》,絕境人生隱喻尼採哲學,折射基督教徒對信仰的堅守
    但今天的主角並不是他們中的某一位,而是長鏡頭中的「另類」傑出大師:奧地利的貝拉·塔爾,作品便是其2011年的封鏡之作:《都靈之馬》。可以說,貝拉的堅韌與毅力遠超於常人,而他的電影也絕非單調無聊地展現父女生活那樣簡單,他運用寫實的敘述風格達到了寫意的哲理展現,用極簡主義的故事表象包裹起了關於基督教與尼採哲學的深層思考,構成貝拉對生命意義反思的影像表達。
  • 天道:揭秘兩條「尼採」哲學,你才能真正掌握「強勢文化」
    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出處來源於德國哲學家尼採,其實不僅如此,對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作者豆豆了解多一點都知道,尼採思想對豆豆影響很大。《天道》中最深刻的地方莫過於丁元英提出的「文化屬性」,以及用「文化屬性」來實踐送給芮小丹的禮物。
  • 尼採逝世120周年|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尼採
    那些旨在拯救文化的嘗試,隨著大師們的逝去,統統都擺進了歷史的雜貨鋪。尼採所控訴的道德在新的國家、法律中更加猖狂。世界再一次變得宏大而實證。更可怕的是,世界仿佛消失了。所有精美的、崇高的存在都在加速度消亡。弗洛伊德、馬克思、索緒爾的哲學也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商品和樓宇中,和當下的黑暗混淆在一起面目不清。尼採的啟示在今日也不過時。
  • 尼採:不要欺騙別人,也不要讓自己受欺騙
    尼採:不要欺騙別人,也不要讓自己受欺騙尼採(1844—1900年),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作曲家,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對後世哲學尤其是對存在主義哲學和後現代主義哲學產生深遠影響,而尼採的哲學深受叔本華思想的影響,還專門寫了一本
  • 豆瓣8.8《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一本受崔健等人熱捧的哲學書
    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將這本書介紹給大家,包括初識尼採的感受,尼採哲學產生的背景以及我從尼採哲學中收穫的啟示。麻木的生活需要雞湯的刺激,而偉大的思想家用一生的孤獨尋得的真知灼見,更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尼採已經預見到了可能發生的精神危機。他說自己是「世紀的早產兒」,充滿傲嬌,但同時也充滿了不被認同的無奈。他思考和提出的問題,比如存在的意義和無意義,自我的失落和尋求,內心生活的充實和空虛,以及「重估一切價值」,都因這個大背景而起。而在當時卻被看作異類,怪咖。
  • 尼採:一個完美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原諒一切,而是在於這點
    尼採:一個完美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原諒一切,而是在於這點尼採(1844—1900年),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評論家。尼採20多歲的時候閱讀了德國偉大哲學家叔本華的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後,尼採說:「我自從閱讀了叔本華這本書的第一頁,我就知道,叔本華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要聽。」尼採將叔本華稱之為「我偉大的哲學導師叔本華」,尼採的哲學確實有著叔本華思想的「深刻的印記」。叔本華在世界哲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是現代哲學史不容忽視的重要「巔峰」。
  • 尼採:一個人變成利他主義者,不再自私時,也就走到了盡頭
    尼採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1844—1900年),德國偉大哲學家、語言學家、老語文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是繼叔本華之後,德國哲學史上乃至是世界哲學史上的特立獨行者,主要代表作有《權力意志》《不合時宜的考察》《論道德的譜系》《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悲劇的誕生》《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偶像的黃昏》《
  • 哲人尼採天才與瘋子
    但尼採終於放棄了結婚的打算,因為他認定:「作為一個哲學家,我必須擺脫職業、女人、孩子、祖國、信仰等等而獲得自由。」五、華格納的摯友和仇敵在尼採的人際交往中,與華格納的友誼和反目是最觸動他心弦的經歷。1868年秋,尼採在萊比錫讀大學時,在華格納的姐姐勃洛克豪斯夫人家裡初次結識華格納。華格納比尼採年長31歲,當時已是名揚四海的音樂大師。
  • 這個德國哲人對中國影響太大,被魯迅、李大釗、郭沫若稱讚不已
    這個德國哲人對中國影響太大,被魯迅、李大釗、郭沫若稱讚不已尼採(1844—1900年),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評論家,先後畢業于波恩大學、萊比錫大學。尼採自稱是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的「學生」,將叔本華稱之為「我偉大的哲學導師叔本華」,尼採在20多歲的時候閱讀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並深受這本書的影響,尼採也就成為叔本華所開創的「唯意志論」的「信仰者」,他將叔本華的唯意志論中的許多關鍵「發揚光大」,成為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對後世哲學尤其是對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 尼採:許多優秀人物,毀於這種我們普遍讚賞的東西
    尼採:許多優秀人物,毀於這種我們普遍讚賞的東西德國哲學家、文化評論家、思想家尼採是反傳統、反道德的「鬥士」,尼採反傳統的力度、深度、廣度都世所罕見,李大釗認為尼採的思想就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尼採被魯迅稱為「雄傑」,魯迅則被人們稱之為
  • 尼採的「鐵錘哲學」與「超人理論」-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的人生?
    在尼採看來這些理論掩蓋了人生虛無的真相,讓人們陷入虛假安慰的幻覺。尼採要揭露這種虛假,於是他將《偶像的黃昏》一書的副標題定為「如何用鐵錘來進行哲學思考」,他決定要用批判的鐵錘將以前的理論所創造的意義全部砸碎,讓人赤裸裸地無依無靠、無牽無掛、一無所有,直面虛無的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