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主張唯意志論,提倡超人哲學。
他認為,人之偉大處,正在於它是一座橋而不是一個目的。生活的重點在於持續的參與,在生活的過程中,我們要儘可能成為最好的自己,永遠對生活的所有Say YES」。本文作者Thomas Oppong,原標題為「Friedrich Nietzsche: 2 Principles For Becoming Who You Are」,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德國哲學家尼採,無疑是西方哲學中最具革命性的思想家之一。
他在校期間學習特別棒,十幾歲就開始攻讀博士學位,24歲就獲得終身教授職位。
他是一個會在早上起的很早的人,在他事業的巔峰時期,他獨自度過了很多時間——大部分是他自己選擇的。柯蒂斯·凱特在他的著作《尼採傳》中寫道:
「尼採有著斯巴達式的嚴謹,這種嚴謹讓他的老闆及周邊的人無一不感到驚訝。每天早晨,當黎明的天空還是灰暗的時候,尼採就會起床,然後,不間斷地工作到早上11點。」
「然後,他會輕鬆散兩小時的步,穿過附近的森林,或者沿著西爾瓦普拉納湖(往東北方向),或者沿著錫爾斯湖(往西南方向),時不時停下來,把自己最新的想法記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
他幾乎用同樣的方法專注於寫作、閱讀和理解思想。他的時間表是有紀律的,始終如一的,但也有很多的遊蕩和思考時間。
他曾經說過:「所有真正偉大的思想都是在行走中產生的。」
尼採相信哲學的基本任務是教我們如何「成為我們自己」——發揮我們最大的潛能。
他的作品幾乎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尼採對人類的可能性有著深刻的信念。
他的作品涉及廣泛的主題,包括道德、宗教、理性、人類的苦難、權力、意識和存在的意義。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Thus Spoke Zarathustra)是他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他討論了人類的局限性以及我們無法克服的自己的弱點。
生活是一個過渡的過程
尼採說:「沒有人能為你建造一座橋,你必須自己跨過生命的溪流;沒有人,只有你自己。」
在書中,尼採認為生活是一種轉變,他通過「超人」查拉圖斯特拉之口宣講未來世界的啟示。
超人的象徵也暗示了尼採的「自我控制」、「自我修養」、「自我指導」和「自我克服」的概念。
對尼採來說,人是一座橋梁,一個過渡物種。
我們是人猿和超人之間的橋梁。他的觀點是,在這個不可避免的轉變的過程中,成為你最好的自己。
他鼓勵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根據尼採的說法,」超人」是一個強大的存在,他克服了所有內心的恐懼、弱點和缺陷,因此他獲得了偉大。
布雷特(Brett)和凱特·麥凱(Kate McKay)在《男子氣概的藝術》(The Art of Manliness)中寫道:「超人之路充滿了活力、能量、冒險和奮鬥。超人代表了為超越自我的東西而奮鬥和生活的動力,同時保持真實和立足於世俗生活(在尼採的世界裡沒有超脫世俗的渴望)。
尼採認為我們要對自己負責。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成為自己的主人,不斷地擴展和成長。對他來說,最好的生活就是追求卓越。
他堅信,自我理解是實現自我控制和偉大的一個途徑。人們註定會在沒有任何真正方向的生活中跌跌撞撞。
Suites Culturelles的凱特·薩克(Kat Sark )說:「這個『成為』 (becoming)的過程,正如尼採鼓勵他的讀者思考的那樣,並不是朝著一個最終的目的地或目標。這個過程的關鍵是持續的參與,重新審視和挑戰一個人的信仰,而不是一個達到某種狀態的系統。」
痛苦和快樂都賦予了人類存在的意義
「你的靈魂需要經歷混沌才能誕生一顆明星。」
尼採認為對生命的完全肯定是一個人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但這不意味著是沒有痛苦的。
尼採的一生充滿了逆境——他甚至沒有活到見證自己成功的那一刻。他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與疾病作鬥爭,獨自在瑞士寫作。
他曾經說過:「如果快樂和不快樂是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想要儘可能多地擁有其中一個的人,必然也要儘可能多地擁有另一個。」
瑪麗亞·波波娃(Maria Popova)在Brain Pickings寫道:「尼採也相信艱難和喜悅是相互滲透的——減少一個會減少另一個。」
尼採認為,如果一個人要取得偉大,則必須經歷痛苦,正如他所言:「天無絕人之路。」
日記作者、散文家、小說家和作家阿奈斯·寧(Anas Nin)對此表示贊同。她還說,「偉大的藝術誕生於巨大的恐懼,巨大的孤獨,巨大的壓抑,不穩定,而藝術總是能平衡它們。」
尼採認為,幸福需要一個人去愛這凡人的生活——和它所有的起起落落。
尼採說:「我對人類偉大的定義,是熱愛命運,擁抱自己的命運。不僅要承擔,更不要隱瞞,而是要熱愛。」
對尼採來說,生活的痛苦和快樂都賦予了人類生存的意義,因為拼搏塑造韌性,讓我們做得更好,幫助我們過渡到最好的自己。
尼採希望我們擁抱生活。與其逃避,不如正面擁抱逆境,繼續前進。
1889年,尼採精神崩潰,直到11年後去世。
尼採讓我們找到勇氣去充實生活。他關於「對生活說yes」的智慧是永恆的。他提醒我們要專注於成為真正的自己——積極地尋找一種充滿個人意義的生活,愛逆境也愛安逸和舒適,永遠對生活的所有說,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