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德國哲人對中國影響太大,被魯迅、李大釗、郭沫若稱讚不已
尼採(1844—1900年),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評論家,先後畢業于波恩大學、萊比錫大學。尼採自稱是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的「學生」,將叔本華稱之為「我偉大的哲學導師叔本華」,尼採在20多歲的時候閱讀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並深受這本書的影響,尼採也就成為叔本華所開創的「唯意志論」的「信仰者」,他將叔本華的唯意志論中的許多關鍵「發揚光大」,成為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對後世哲學尤其是對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尼採的著作很多,比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偶像的黃昏》、《瞧!這個人》等。他的哲學沒有完整的思想體系、哲學體系,用散文、詩歌等形式表達他的哲學觀點和思想,往往用簡短的幾句話乃至是幾個字就表達了豐富的哲學思想、深奧的哲學道理,可謂字字珠璣、句句千金、篇篇經典。尼採的哲學思想,從《悲劇的誕生》中便可看視其端倪,而《權力意志》這本這部著作則集中體現了尼採的哲學思想,尼採提出的「超人哲學」、「強人哲學」、「錘子哲學」為世人所熟知,雖然大部分「世人」並不真正理解尼採的思想。
尼採對中國的影響十分巨大,尼採的著作和思想傳入中國至今100多年的時間,每過一段時期就會掀起「尼採熱」。郭沫若認為尼採的思想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意識中心」。李大釗認為尼採很具有「革命性」,說尼採的作品是「生命力飽漲的象徵」。魯迅則認為尼採是「雄傑」。
很有意思的是,魯迅的《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形象,也深受尼採作品中「狂人」形象的影響。尼採藉助「狂人」之口說出:「上帝已死,我是殺掉上帝的兇手。」魯迅先生則在《狂人日記》中,藉助「狂人」之口說出,滿口「仁義道德」的延續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本質:「吃人」。正因為魯迅的思想和尼採有著許多相同之處,或者說是尼採的思想對魯迅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魯迅也被稱之為「中國的尼採」。一方面,魯迅先生深受尼採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魯迅又挖苦尼採說:「然而尼採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因為尼採後來精神失常了,而且尼採曾經說過:「我是太陽,萬物皆從我這裡吸收光和熱。」
在現代文化人當中,王國維也受到尼採的一些影響,王國維稱尼採是「文化批評家」。當代文化人當中,也許有許多人還是深受尼採影響的,比如周國平就很喜歡尼採並翻譯了尼採的一些著作,認為他和尼採有著「思想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