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這是一個人強大和力量的標誌,反之則是衰弱的表現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是「叔本華的學生」,德國老語文學家、古典語言學家、哲學家,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作有《權力意志》《悲劇的誕生》《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評價尼採「給西方哲學帶來震顫」。有的人,閱讀了尼採的哲學後,給自己的心靈帶來了震顫。
尼採強調指出:「偏愛可疑的、可怕的事物,是一個人強大和力量的標誌,反之則是衰弱的表現。」想一想我們小的時候,還膽小的時候,是不是這樣?對一切可以的可怕的事物都是十分的驚恐不安,坐立難安。但當我們稍微長大一點之後,對於一些不確定性的東西也能夠容忍了。
一切有力量的藝術家作家都會以可疑可怕的事物作為美的事物進行刻畫描繪,而那些衰弱的作者只會對無力的、嬌嫩的東西進行描繪,並且將其作為美的事物進行描繪,因為作者與其所描繪的對象具有「本質上的一致性」。
一個強大的人、精神有力量的人,對他那些可怕的事物並不恐懼。不僅不恐懼,他會偏愛這樣的事物。因此,尼採不無道理地說道:「喜歡悲劇是強勁的時代品格,他們在悲劇的殘酷中獲得肯定,強大到以痛苦為樂。」相反地,那些軟弱的人、走向衰敗的人,他們會對弱小的事物、美麗的事物、微小的事情表現出「情有獨鍾」,因為這些人本身就是弱小的。
那些震撼人心的悲劇作品,並不會對弱小的人們產生藝術的感染力,他們無法從中得到任何的享受,就像他們無法從閱讀本文當中獲得任何啟示和感觸。
如果弱小者閱讀或者觀看偉大的悲劇藝術作品,他們就會硬生生地將自己的價值觀強行塞到這些作品當中,並且指出所謂的悲劇「只是命運的安排而已」,還要加以感嘆說「生活毫無意義和價值」。
尼採精闢、精準、淨利地指出這一真理:「能否承認一個可怕可疑的事物,需不需要一個明確的答案,是幸福和力量程度的標誌。」那些強大有力量的人,不懼怕任何可以可怕的事物,在事物沒有任何答案的時候也可以毫不畏懼而從容地去探索研究並採取行動。
對於那些虛弱、弱小、膽小、萎縮的人來講,他們做什麼事情都需要一個明確的並且要求是正確的「答案」,在稍微接近事實的時候,他們又不願意承認事實,採取魯迅所講的「精神勝利法」自欺欺人地活著,用尼採的話來說就是「振奮人心的幻想是他們活下去的條件」,他們永遠只能生活在「幻想」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