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使人明智,
使人聰慧,
使人精密,
使人優美,
使人安靜……
閱讀,能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為了進一步激發教師閱讀的熱情,提升教師閱讀素養,展示教師閱讀成果,呈現教師閱讀風採,近日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教師齊聚報告廳,以「勵志品讀 讀書圓夢」為主題,舉行了迎新年教師閱讀分享會。
閱讀分享會從高二語文組的詩歌朗誦《我看見》拉開了序幕。2020年是個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無數「最美逆行者」,用眾志成城、堅忍不拔書寫了抗議史詩。一首《我看見》被高二語文組老師演繹得精彩絕倫,盪氣迴腸。
青年教師林媛分享了她讀《為未知而教 為未來而學》的感受「假設性教學 讓學生未來不是夢」。她聲情並茂的分享贏來了教師們陣陣掌聲。
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已經有十餘年了,幾乎每年都能碰到幾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要學英語?英語在未來生活中到底有用嗎?」在讀完《為未知而教 為未來而學》後,我的理解是以一種更超前的教學假設,或者更具未來智慧的教育視角來重新審視教育。
全書讀完,你會發現就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知識是值得學習的?」或者換成學生的問法,就是「我為什麼要學這些東西?」
珀金斯教授帶給我們兩個有行動指導意義的標準:第一是,值得學習的知識應該有助於培養學習者的全局性的理解。第二個標準:開放問題。在生活中,一般會提問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太差,帶著好奇心去發現,學習要知其所以然。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去激發學習者主動尋找答案。
如何將現在的傳統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轉變為面向生活面向未來的教學呢?最低一個層次,教師可以在現有的教學內容裡嘗試按照上面的兩大標準設計教學方式,這是「點」。中間層次,在我們熟悉的每個學科中都包含著有「生活價值」的學習內容,所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轉化沒有想像的那麼難,我們可以在整個學科範圍內做調整,這是「線」。更高一個層次,可以跨學科,進行主題單元式學習,這種方式其實也是面向生活面向未來的學習的天然要求,這是「面」。
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才。我想教學之法,本於人性。多提一些假設性的問題,將學習提問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多與生活相結合,將知識打通融會貫通,就能更透徹地去理解知識,最後將知識轉換為生活中的力量和能力,幫助反哺生活。
剛踏入三尺講壇的宋蘇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場靜悄悄的課堂革命,一段沉甸甸的教師成長」——讀《教師的挑戰》有感。宋老師今年大學剛畢業,青春活潑的她對做老師還真有自己的一番心得。她的分享娓娓道來,耐人尋味。讓老師們深有啟發,深受感動。
悠悠長假,偶得閒時,發覺床頭佐藤學先生的《教師的挑戰》還靜靜地躺在柜子上,靜靜的看著這如駒的歲月。早就想拜讀佐藤學先生的大作,卻也奈何諸事繁忙。輕輕地翻開扉頁,挑戰二字赫然在目。思緒也開始漫天飛舞,教師有何挑戰?無私的奉獻?全面的關懷亦或是高標準的要求?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課堂就是老師和學生們的秘密花園,知識在裡面傳遞,關心在裡面奔湧,正如佐藤學先生所說:「學校必需是舒適的。」只有教師心中裝著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有著視學生的每一句話都有著如珍珠寶玉般的可貴而給予尊重的態度,他才能夠靜下心來傾聽學生的課堂上的發言。但在我們現如今的課堂上,教師隨意打斷學生發言的現象比比皆是。
課堂上的對話和發言必不可少,學生們一言一語的交流是課堂的「主角」,教師的隻言片語只是襯託紅花的綠葉。擅長串聯的教師營造的是一個「以學生為主角」的課堂,在積極高效的課堂上把同學們的觀點和意見話語串聯起來,教師的話語點綴銜接,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在「傾聽」的基礎上把所有人的智慧匯合起來,甚至是聯繫生活,純文本有的時候是蒼白的,如果能把文本和鮮活的生活世界相聯繫,或者在課堂中直接引入生活中的事和物,那麼課堂會變得更生動,這樣的課堂必然會是生動活潑的,這樣的教師必然是合格優秀的,同學們更加樂於學習,善於學習。我也更加堅定、更加努力追隨佐藤學先生成為一個懂串聯、會串聯的新時代老師。
其實在每個老師眼中,學生們就像一個個小精靈,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飽含著靈動與活力。課堂本該是他們展現自己思維的舞臺,知識本是他們成長的資本,教師,就是他們展現的伴舞,更是他們前進的明燈。遙記起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樣一個慈祥的老師,更像一個父親,只用幾把糖幾句話,就感化了一個打架的小朋友,讓他痛哭流涕反省錯誤的同時保護了自己的自尊。
學習是一個不間斷的上升過程。佐藤學先生的《教師的挑戰》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一般來說,學習是學生的本職工作,但佐藤學先生以獨特的視野,從教師的角度探討了教育者的自我提升功能。佐藤學先生的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未來教育的門,寧靜的革命是對傳統教學的徹底顛覆,是對學生的愛與執著。書中一個個平凡的教師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宣告:課堂上正在發生著寧靜的革命——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這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學生學習權的挑戰。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對於每一位教師的挑戰。
最後我校勵志品讀讀書小組為大家表演了音詩畫《閱讀是一種智慧》,他們精彩的表演,將讀書分享會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