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天氣暖,小似立春時。
萬樹無多葉,千花試一枝。
為進一步推動南通市中青年名師工作室活動的開展,加強工作室工作跨界聯合專題研討能力,11月18日,南通市中青年名師姜樹華工作室與如東縣沙建華名師創新團隊相約美麗的掘港小學,舉辦聯合研討活動,共赴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視聽盛宴。
南通市名師培養導師團副團長袁炳飛、秘書長祝航斌親臨活動指導。來自徐州市豐縣的掛職學習領導,如東縣掘港小學教學研共同體學校以及掘港小學全體語文老師一百多人參加此次研討活動。
課堂研討展思辨
上午,來自如東縣沙建華名師創新團隊的佘娟老師和傅力老師,來自南通市姜樹華工作室的顧石紅老師和姚姝穎老師,分別就「基於『思辨讀寫』的整本書教學研討」執教了研究課。如東縣掘港小學校長、特級教師沙建華主持了課堂研討活動。
佘娟老師、傅力老師執教六年級《騎鵝旅行記》整本書思辨閱讀研究課。
閱讀就是一場的旅行,佘老師的這堂課就是帶領我們跟隨尼爾斯,騎上大鵝伴隨大雁開始奇妙的旅行。孩子們講述了印象深刻的故事就像是拼圖,一個個小故事拼出來豐盈的人物,尤其在尼克斯的三次選擇中佘老師巧妙地激發孩子對矛盾點的思考,在多維度的思考中孩子們尋找尼爾斯的改變,感受他的善良與成長。在這次閱讀的旅途中,孩子們在思辨中悟到了尼爾斯的改變,在思辨中也成就了自己的成長。
——豐利小學 王葉
傅力老師的一堂課,語言親和,富有感染力。整個課堂,學習氣氛也很濃烈。「辯一辨:誰是尼爾斯成長中的重要的人」這一環節了,通過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們各執己見,集思廣益,在課上開展了一場唇槍舌劍的辯論賽。同學們的表現一個個都讓人眼前一亮,大家各不相讓,整個課堂的目光都被他們的發言所牽動著。到最後,大家似乎還是意猶未盡......
這樣的課堂,是充實的,也是我們青年教師所要學習,所要發展的方向。
——古壩小學 顧珊珊
顧石紅老師和姚姝穎老師執教四年級《夏洛的網》整本書思辨閱讀研究課。
顧石紅老師課前展示了幾段文字,讓孩子說出書本中的人物,回顧已讀書目,激發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開課伊始,孩子們釐清故事人物,自由闡述觀點,用思維導圖的呈現情節。課中分為三個環節:揭示課題,知人物;聚焦行動、見智慧;進行思辯,悟智慧。孩子們分析了故事中人物的智慧特點,各抒己見,異彩紛呈。此時再播放一段視頻資料,比對文字,將孩子的理解引向深處。最後,引導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走出故事情境,進入生活,圍繞辯題進行思辯,用閱讀觀照現實生活。
——岔南小學 錢亞蘇
姚老師執教的讀書交流課《夏洛的網》,對如何上好這種類型的閱讀課指引了方向。本課從共讀經典開始,以書中人物切入,通過激發興趣、賞析重要片段、梳理人物成長、擴展練說等四個過程讓學生由淺入深,由初步感知到逐步分析,再到深入理解、把握整部作品,以便讓學生從分析人物形象中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從梳理人物生長曆程發展中提升思維能力。 通過學習,我對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們再不能把整本書閱讀完全當成學生的自留地,而要立足課程標準,精準把脈,設計有效的閱讀活動,讓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呈現出可觀察的閱讀過程,可視化的閱讀收穫,可測量的能力水平。
——雙甸小學 叢美娟
專家點評指方向
南通市名師培養導師團副團長、特級教師袁炳飛,南通市名師培養導師團秘書長祝航斌對四節研討課進行了現場點評,並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南通市名師培養導師團副團長、特級教師袁炳飛對本次活動的四節課進行了精彩點評。他從三個視點、四個亮點、五個落點引導大家思考:如何通過整本書閱讀彰顯學生的言語和生命的力量;如何透過文字把握內容,再透過內容回到文字,讓讀寫相互促進。他認為思辨是從情意到表達間的橋梁,整本書閱讀要讓孩子看見故事,看見作者,看見自己,更看見未來。
——岔河小學 朱敏 潮橋小學 朱瑋
南通市名師培養導師團秘書長祝航斌指出,閱讀在當下佔很大的地位,閱讀豐盈我們的生活。整本書閱讀教學要讓閱讀提升精神境界,讓閱讀引領成長。基於思辨讀寫,整本書閱讀要從實踐層面進行有意義的閱讀,從不同維度進行閱讀的實踐探索,開展有效的活動,在閱讀中交流預演,形成課堂樣本,進行教學資源開發,進而在整本書閱讀中,發掘更多的精彩、更多美麗迷人的風景。
——湯園小學 徐青青 華豐小學 姜佳寧
課程闡釋述見解
下午的研討活動由沙建華校長主持。
沙建華名師創新團隊成員張海燕、俞燕兩位老師就統編本二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推薦的書籍《「歪腦袋」木頭樁》《孤獨的小螃蟹》進行了整本書閱讀課程闡釋。
張海燕老師緊扣母題「微改變,大成長」,動情地為我們進行了《「歪腦袋」木頭樁》的整本書閱讀課程闡釋。童話的主人公「歪腦袋」木頭樁,經歷了一場認識自己的成長。四點閱讀目標「關注插圖」「揣摩語言」「思辨閱讀」「聯繫生活」,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精煉而有深度;三點議題「美與醜」「可笑與可愛」「沒出息與了不起」,從三個特別的角度,建構出課程的框架。在此基礎上的主要問題和教學設計,極具可操作性,靈活紮實,更是讓整個課程血肉豐滿,生趣盎然,思辨味濃濃。張老師精彩的課程闡釋,為聽者打開了一扇大門;理清了這本童話書的閱讀、教學思路;更引領大家深入感受到低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魅力,讓人受益匪淺!
——先民小學 陳欣越
俞燕老師通過對《孤獨的小螃蟹》這本童話故事的賞析,以小螃蟹的這一形象來引發兒童共鳴,鼓勵親子共讀、同時運用對比閱讀等方式,激發低年級兒童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在充分的閱讀過後,教者可以通過幾個閱讀任務,引發兒童「思辨」。最終幫助兒童在閱讀中,發掘自身身上的「真、善、美」,幫助低年級兒童悅納自我,給兒童以示範和引領!
——洋口港實驗小學 袁沈培
課堂研討生智慧
四位執教老師基於「思辨讀寫」的整本書閱讀思考,分別闡述了各自課程的議題關鍵詞,教學目標與內容,並對執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了反思與進一步的分析探索。
沙建華名師創新團隊成員顧玲玲、朱敏兩位老師分享聽課的收穫。
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學校長、特級教師姜樹華以《整本書閱讀的現狀與對策》為題,以四節課為例,對「整本書思辨閱讀」的整體構建高屋建瓴進行了指導。
姜特認為基於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整本書閱讀要「接方法」與「接地氣」。什麼是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該如何讀,他明確指出低段年級親子閱讀與語文整體閱讀的區分,以及整本書如何有計劃地、有思辨性、有目的地閱讀。他引用泰戈爾的一句名言「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形象地將閱讀比喻為天空,而我們要解決的是不僅要有思考的痕跡,還要有結構的痕跡,留下閱讀能力的提升,留下「課內得法,課外得益」的本領。
姜特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們清晰了教學中的關鍵詞具體化,掌握了在整本書閱讀中的「思考點」,我們有了深刻的思考,切身的體會。
——岔河小學 張姿 岔南小學 劉楊
最是書香能致遠,唯有研討能生慧。一天的活動時間雖然短暫,但充實而又催生思考,啟迪智慧,推動實踐。「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整本書思辨閱讀,激發兒童閱讀興趣,提升兒童思維品質,提高兒童閱讀能力。這樣的閱讀搭建起書籍與生活的橋梁,兒童在閱讀中思辨,在思辨中表達。這樣的閱讀,就像一粒幸福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它會生根、發芽,照亮孩子的一生。
文字:張海燕 朱 敏
圖片:杜龍梅 楊 華